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564节

  然若只调二十艘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这二十艘船数量不多,行动起来相对隐蔽,不会那么招摇过市。

  曹操即便有所察觉,也最多只是派侦骑远远跟踪,不会过于警惕。

  即便他发现汉军想以这二十艘船渡河,再派出精兵前去拦截也完全来得及。

  毕竟,就那么点船,半天时间最多也就渡个几千号人,曹操有足够的时间调兵遣将,进行截击。

  但搭浮桥就截然不同了。

  一旦浮桥搭建成功,渭水便如同平地一般,汉军几万重兵可以在一两个时辰内迅速过河。

  等到曹操匆忙派兵赶来时,面对的将是早已严阵以待的汉军,他不直接傻了眼才怪呢!

  这就是浮桥之策的精妙之处。

  “大司马这一计,当真是,当真是…”

  幡然省悟的刘禅,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不由自主啧啧大赞,一时间竟找不出合适的形容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惊叹和钦佩。

  半晌之后,刘禅猛一拍案几,他欣然起身,目光坚定道:

  “好好好,咱们就用大司马之计,以浮桥来助我大军兵渡渭水,杀曹贼一个措手不及!”

  “吾要再次让那曹贼知道,见识一下我刘禅的手段!”

  他很兴奋。

  他的对手,可是曹操。

  天下间,惟一能跟其父刘备抗衡的强者。

  而这位强者,在蒲坂已被他大败一次。

  今若在渭口,再能大败曹操一次,他的威望更将爆涨。

  刘禅焉能不兴奋如狂!

  萧和这一道计策,也不动声色间,让自己脱离了两难的境地。

  我没否定你太子的计策啊,我只是给你画了一张更大的饼,让你能得到更丰厚的收益。

  决议就此迅速定下。

  刘禅当机立断,立即传令,命上游蒲坂的守军,速速调二十艘大船南下,前来渭口听用。

  蒲坂离渭口并不远,而且一路顺流而下,水流湍急,船行速度极快。

  不三日的功夫,二十艘大船进入渭水,顺利抵达了北岸汉营。

  刘禅毫不犹豫采用萧和之策,先发五百精兵,他们带着二十艘船前往上游搭建浮桥。

  接着,刘禅又令张飞,亲统一万余步骑,沿着渭水浩浩荡荡西进。

  这支汉军是旌旗招展,声势浩大,佯装要绕过渭口,直取长安。

  汉营四周,自然是早布满了魏国细作。

  汉军这一动作,北岸的魏国细作,立刻嗅到了异常的气息。

  他们迅速将消息,送回了南岸的渭口城。

  与此同时,南岸的侦骑也如同鬼魅一般,跟随着北岸汉军而动,密切关注着汉军的动向,将所见所闻第一时间汇报给回渭口城中。

  …

  渭口城内,曹操正端坐在大堂之上,手中紧紧握着两封情报,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狐疑。

  一份情报上写着张飞率一万兵马西进,似欲攻长安。

  另一份情报则是二十余艘汉军战船,先行一步亦往上游而去。

  “仲达,尔等以为,汉军此举意欲何为?”

  曹操狐疑的目光,如同两把锐利的剑,落向了司马懿。

  司马懿沉吟良久,不敢草率回答。

  毕竟先前屡屡的失算,一次次的前车之鉴,已令他不敢再有半点掉以轻心。

  沉思许久,司马懿直到有足够的把握后,方才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汉军此举有两种可能。”

  “其一,刘禅那小子眼见过不了渭水,拿不下我渭口城,便欲分兵去袭长安,逼我撤兵回援。”

  “长安乃我大魏国都,若被汉军攻占,满盘皆输。”

  “其二,此乃萧和瞒天过海之计,明为佯攻长安,实则想以那二十艘战船,运送张飞那一万汉军于上游偷渡渭水。”

  “无论是哪一计,皆应该是出自于萧手之手,此贼向来诡诈多端,此计不可不防啊。”

  曹操微微点头,显然司马懿的猜测,与他心中所想也略有相符。

  于是,曹操捋着细髯,冷笑道:

  “朕就知道,汉军忽从上游调船前来,定然是那萧和又有诡计。”

  “可惜啊,他只区区二十艘船,就想运送一万兵马过河,谈何容易。”

  “萧和此计,不足为虑也!”

  众臣纷纷称是。

  曹操讽刺过后,遂一拂手,喝道:

  “传朕旨意,速派信使往长安,令他们严加戒备,以防张飞来攻。”

  “命太子统帅长安守军,务必坚守不出,不得有误。”

  “另外,再派侦骑于南岸,跟随汉军那二十艘船,一旦发现张飞所部与之会合,意图偷渡渭水,即刻来报!”

  “萧和若真想以二十艘船,就想偷渡渭水,朕就狠狠给他一个下马威!”

第492章 刘禅可以忽视,萧和你也敢忽视?张飞:谁敢说萧伯温不是神仙!

  司马懿微微颔首,对曹操应对决断的认可,没有丝毫异议。

  倘若汉军大规模调动战船,浩浩荡荡的船队,曹操自然不敢有丝毫轻视。

  一旦汉军意图渡河,将关乎生死存亡。

  所以,曹操定会毫不犹豫派遣重兵,如影随形地跟随汉军船队,紧紧盯着汉军的动向,以防汉军趁机突破防线过河。

  然此次汉军仅仅派出了区区二十艘船。

  这二十艘船,在曹操和司马懿看来,实在没必要小题大作兴师动众。

  毕竟,这二十艘船的运载能力有限。

  就算汉军满心想要运兵渡河,一个来回也不过能运送几百人而已。

  就拿张飞所率领的一万大军来说,若想过河,按照这二十艘船的运载效率,至少也得花费一天左右的功夫。

  曹操心中盘算着,一旦汉军有渡河的迹象,他布置的侦骑就会迅速将消息送回。

  而他自己,则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从容调兵遣将,派重兵前往进行拦截攻击。

  到时候,汉军正处于半渡之时,必然大乱,以优势兵力围攻,还怕破不了汉军吗?

  更何况,为了防备汉军偷渡渭水,曹操早已在渭口大营中留下了两千余西凉铁骑。

  这些西凉铁骑,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能够迅速出击,给予汉军致命一击。

  “陛下圣明。”

  念及于此,司马懿遂拱手,脸上带着恭维的神情说道。

  曹操捋着胡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

  尔后目光缓缓扫向众臣,却意外发现贾诩眉头深锁,眼中似乎透着隐忧。

  紧锁的眉头,就像两座大山,压在贾诩的脸上。

  “文和,看你这样子,莫非朕的应对有缺漏不妥?”

  曹操脸上的冷笑瞬间消失,神情变得警觉起来。

  贾诩干咳几声,清了清嗓子,方缓缓说道:

  “陛下应对得当,自然是万无一失。”

  “只是臣总觉得,汉军的图谋,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他的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

  “刘禅虽乃黄口小儿,名义上执掌汉军大军,可实际统军之人必是那萧和。”

  “以此贼的奇谋百出,明知二十余船不足以令汉军速过渭水,却还要用此计策吗?”

  贾诩继续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忧虑疑惑。

  在他看来,萧和的每一步棋,都极有可能埋着何等奇谋诡计。

  曹操微微一凛,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

  近日以来,情报中刘禅出现的频率远远盖过了萧和出现的频率。

  这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萧和的存在,仿佛萧和已经从这场战争中消失了一般。

  今日贾诩这么一提醒,他才再次警觉了起来。

  “是啊,如此看来,此计也算不得多高明,当真会出自于那萧贼手中吗?”

  曹操捋着细髯喃喃自语,眉头再次深凝了起来,眼神中透出一丝困惑和不安。

  “那依文和之见,那萧贼又另有什么诡计?”

  曹操抬起头来,担忧的目光重新看向贾诩。

  贾诩却面色无助,摇头轻叹道:

  “恕臣愚钝,臣绞尽脑汁,实想不出萧贼到底有何诡计。”

  曹操脸色阴沉,眼中掠过一丝不悦。

  他没想到连贾诩也想不出萧和的诡计。

  略一沉默后,曹操一拂手,果断道:

  “既然如此,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就先如此应对吧。”

  “再传朕之命,严密监视北岸汉军动向,若发现敌军再有异动,即刻来报!”

  贾诩不语,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他们已经陷入了被动的局面,现下唯一的选择,也只能如曹操这般,先观察汉军的动向,再做打算。

  曹操拄着拐杖起身,缓缓走出大帐,目光望向了渭水北岸方向,眼神忧虑。

  “萧和,你这山野村夫,莫非你当真又在酝酿什么阴损毒计吗?”

首节上一节564/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