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559节

  邺城,皇城内外皆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宛如一座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这一场寒流,席卷了整个北方大地。

  降温落雪的不仅仅是蒲坂关,冀州也是一连两日大雪纷飞。

  金殿之外,刘备静静伫立着,他的目光望向蒲坂方向,眉宇间闪烁着光芒。

  那眼神中,既有对前方战事的关切,又有对胜利的期盼。

  他仿佛看到了汉军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壮烈场景,看到了蒲坂关在他们无畏攻击下轰然倒塌的那一刻。

  “天这么冷,陛下莫要冻坏了龙体,还是快回殿中暖一暖身子吧。”

  身后响起了诸葛亮关怀的声音。

  诸葛亮身着一袭素色长袍,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眼神中透着睿智。

  刘备却毫不在意,他缓缓回过头来,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

  “丞相,这风雪大作,气温骤降,蒲坂关的河面应该冻上了吧。”

  对于刘备来说,黄河是否冰封,直接关系到汉军能否顺利渡河作战,这是他此刻最为关心的问题。

  诸葛亮深知刘备心中的担忧,他微微一笑,笑容自信,他轻轻点了点头:

  “据黎阳方面传回的奏报,黎阳段黄河皆已冰封,蒲坂关段河面,应该也会冰封。”

  “臣估摸着,就这两日,河东应该就会有捷报传回。”

  刘备微微点头,眼神中掠起深深的期待。

  有了诸葛亮的笃定回答,他心中的担忧顿时消散了不少。

  他转身缓缓回往殿中。

  刚刚来到沙盘前,刘备正要再仔细推演一番战事,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只见蒋琬高举一道奏报,兴冲冲地闯入大殿。他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情,仿佛手中的奏报是一份无价之宝。

  “陛下,蒲坂捷报,蒲坂捷报啊”

  蒋琬几步上前,半跪在地,将那一纸奏报高高举起,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刘备精神大振,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一把接过奏报,迫不及待地展开。

  兴冲冲看过几眼后,刘备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哈哈大笑起来:

  “胜了,太子和伯温他们,果真是打赢了。”

  “伯温真乃仙人降世也,天时变化也了如指掌,今冬果然是个寒冬!”

  “蒲坂已破,伪魏必灭也!哈哈哈”

  诸葛亮等众臣听到刘备的笑声,无不精神大振。

  他们纷纷围拢过来,刘备遂将捷报传示于众臣,让众臣一同分享这份胜利的喜悦。

  原来,气温骤降,黄河冰封,刘禅果断下令全军踏冰过河。

  二十五万汉军如同一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踏过冰封的黄河,向着蒲坂关发起猛烈的攻击。

  在汉军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下,蒲坂关终于被攻破,歼敌三万有余!

  曹操无奈之下,只能率领残部南逃。

  整个战事的经过,在捷报中写得清清楚楚,每一个细节皆展现在众人眼前。

  诸葛亮松了一口气,呵呵笑道:

  “太子殿下初次统兵,便能旗开得胜,重创曹贼,一举踢开关陇大门,此乃我大汉之福也!”

  诸葛亮知刘禅此次统兵作战,不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关系到汉室未来。

  如今,刘禅身为太子,能立下这等大功,证明其配得上这太子之位。

  太子贤能,自然是国之幸事也。

  刘备捋着细髯,笑得合不拢嘴。

  此刻,他心中那块悬着的大石头,就此也终于落地了。

  凭心而论,他选择让刘禅统兵,自知还是冒了一定风险。

  毕竟儿子从未统过兵,在军中又无威信。

  如果不是为了给刘禅树威,为将来继承皇位,驾御一众开国勋贵铺路,灭魏这等重任,他是绝对不敢令刘禅统兵。

  他最担心的是,刘禅年轻气盛,犯了独断专行的毛病,没能听取萧和、张飞等人的意见。

  要知道,在战场上,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胜负。

  如果刘禅不听从有经验将领的建议,盲目行事,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现在好了,捷报传来,他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了。

  刘禅大功到手,军中威望已立。

  蒲坂关攻破,雍凉二州门户大开,灭魏已毫无悬念。

  这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的好事啊。

  刘备哈哈大笑,他拂手喝道:

  “传朕旨意,嘉奖前线有功将士。”

  “他们此战立下了大功,理应得到丰厚的奖赏。”

  “还有,同时,传令太子,命他稍加休整,即刻兵进关中。”

  “此役,不伐灭伪魏,诛杀曹贼,誓不收兵!”

第485章 雍州不要,长安不要,与亡国何异?曹操:刘备,你是要逼死我啊!

  蒲坂以南六十里处,矗立着一座城池临晋城。

  三辅之一,冯翊郡治所。

  北面大道上,一队队的魏军士卒,一面面东倒西歪的旗帜,正匆匆忙忙的向南而来。

  从北面溃退下来的魏军,如同一股疲惫而又慌乱的洪流,陆陆续续朝着此城会合而来。

  这些魏兵们,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沮丧,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

  随着溃军的逐渐汇聚,魏军的兵势稍稍得到了一些恢复,城中的兵力已达到近三万人。

  只是,有近相同数量的魏军,却没能从蒲坂关撤下。

  此时,临晋城府堂内。

  气氛压抑得让所有人人喘不过气来。

  曹操枯坐在上位,以手托额,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焦虑。

  堂下的诸将皆垂头丧气,神情委靡黯然,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

  他们的身体皆佝偻着,如被无形的压力压弯了脊梁,绝望气氛如同冰冷的潮水,此刻正在堂中弥漫开来。

  没办法,蒲坂关一战,他们输的太惨了。

  折兵过半,苦心营建的蒲坂防线如纸糊般不堪一击,黄河天险轻松被汉军突破…

  这一场惨败,似乎已将魏军上下的信心,将他们的脊梁骨都给一并打断了。

  “蒲坂已失,吾六万大军折损过半,大耳贼已打进了关中,你们都说说吧,朕当如何扭转局面?”

  曹操却只能强打起精神,目光缓缓扫向众臣,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在众臣中找到一丝希望。

  一道扭转乾坤的奇策!

  司马懿不敢作声,他的头微微低垂,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愧疚不安。

  是他鼓动曹操,强行坚守蒲坂,结果落了个损兵失地的下场。

  自己的决策失误,给魏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此刻,曹操没有让他背锅,没有治他的罪已是万幸,他又怎敢再献什么良策呢?

  何况,局面发展到这般地步,他已感到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贾诩想要开口,却欲言又止。

  他的嘴唇微微动了动,最终还是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贾诩已是料定,自己所献之计,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即使献了曹操也未必会听。

  在这关键时刻,他选择了沉默。

  眼见众臣不作声,曹操眼中的怒意渐渐燃起,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一般。

  他的双手紧紧握拳,正想要发泄心中的愤怒和不满。

  就在这时,一人深吸一口气,毅然挺身而出:

  “陛下,黄河天险已失,关中无屏障可侍,我们已不可能挡得住数十万汉军。”

  “据守渭水也罢,退守长安也好,皆挡不住汉军,无非是重蹈蒲坂关的覆辙。”

  “臣以为,现今这局面,放弃雍凉,退保凉州方为上策。”

  “唯有如此,我们方有依靠陇山为屏障,阻挡伪汉兵锋的机会。”

  “这是我们唯一的生机!”

  进言之人,正是杨阜。

  他神情坚定,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决绝。

  他竟然在劝曹操放弃雍州!

  这一言论,如同一声惊雷,在大帐中炸响,立时引起一片哗然。

  众将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露出惊讶神情。

  曹操则神色大震,惊愕的目光急射向了杨阜。

  魏国可是只剩下了雍凉二州啊,这二州对于魏国来说,犹如大厦的基石,至关重要。

  且这二州中,凉州贫瘠,除了能提供西凉骑兵外,再无其他作用。

  魏国上上下下这么多张嘴,基本上都要靠雍州,也就是关中平原这点地来养活。

  放弃了雍凉,等于放弃了魏国仅剩的丁点膏腴之地。

  仅剩的产粮区,最大的兵源之地,统统都拱手让给了刘备!

  这跟亡国,又有什么区别?

  “杨阜!”

首节上一节559/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