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530节

  “纵然城墙为大耳贼轰破,大不了就是一死,为大魏尽忠,为天子死节,与晋阳城共存亡便是!”

  众将一凛,抬头瞟向了夏侯。

  显然这位大魏大将军,已放弃了挣扎,抱定了必死决心。

  你夏侯是曹魏宗室,你要为曹家陪葬,凭什么拉上我们?

  诸将彼此对望,嘴里嘀嘀咕咕,眼神中明显流露不满。

  这时。

  郭淮犹豫良久后,腾的起身,再一拱手:

  “大将军,晋阳既不可守,我们何必做无谓的牺牲?”

  “淮以为,大将军当率我等突围,保住我们这些有用之身,再为天子而战,岂不更好?”

  突围二字一出,众将皆是精神一振。

  就连夏侯,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曙光。

  只是那曙光不过闪而逝,旋即又灰暗了下去。

  “突围?”

  夏侯冷哼一声,手往帐外一指:

  “城外包围我们的是数十万汉兵,三道壕沟,两道围墙,你告诉我,我们如何杀出去?”

  王凌也一声叹息,说道:

  “大将军言之有理,再者就算我们能成功突围,又有何用?”

  “整个并州已为刘备所占,蔺县渡也在其手中,到时我们后有追兵,前路被封,又如何退往关中?”

  众人窃窃私语,皆对郭淮的提议嗤之以鼻。

  郭淮却不为所动,正色道:

  “不突围,就只有等死,最多两月,晋阳必破,我们所有人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突围,虽希望渺茫,却总归还有一线希望!”

  说着,郭淮往雁门方向一指:

  “并州北部雁门,云中,代郡诸郡,刘备皆是传檄而定,其驻军定然不会太多。”

  “如果我们能成功突围,便可一路向北猛冲,还是有希望冲破并北诸郡汉军阻挡,冲入漠南草原。”

  “漠南乃鲜卑人领地,其单于轲比能尚未与大魏反目,若是他肯放我们过境,我们就能一路向西,由居延入凉州,成功的逃回大魏。”

  郭淮洋洋洒洒,为夏侯指了一条出路。

  夏侯灰暗的眼神,渐渐重新被点亮,听着听着突然间跳了起来,扑向了地图。

  “雁门,云中,漠南草原,鲜卑领地…”

  夏侯指尖戳着地图所在,口中喃喃自语,眼中渐渐燃起一丝微弱的曙光。

第448章 跪于刘备,生不如死!此计不义,你总得问问我愿不愿意吧?

  “大将军,郭伯济所言极是。”

  “向北突围,虽机会渺茫,我们却还有一线生机。”

  “大将军若执意死守晋阳,到时城池若破,大将军如落于刘备之手,必遭其羞辱!”

  “大将军,凌也以为,我们当放手一搏,突围北上!”

  王凌第一个跳了出来,极力鼓动夏侯突围。

  众将炸开了锅,纷纷站了出来,力主突围。

  夏侯负手而立,脑海中却全是王凌那句“为刘备羞辱”。

  他是谁,他可是曹魏宗室第一人,是曹操的兄长,是大魏的大将军啊。

  若只是战死倒也罢了,他从来就不是惧死之人。

  且为国尽忠死节,死得其所,青史之上必留英名,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关键则是,若非战死,而是被刘备生擒,又当如何是好?

  以俘虏的身份,跪于那织席贩履之徒的足下,任其高高在上的羞辱吗?

  若真到那一步,当真就是生不如死了!

  “吾乃天子之兄,大魏大将军,吾焉能跪在那大耳贼脚下?”

  “若真有那一日,吾宁死~~”

  夏侯拳头渐渐握紧,眼眸中燃起悲决。

  许久后。

  夏侯拳头缓缓松开,深吸一口气,厉声道:

  “你们说的没错,吾绝不能困守孤城,坐等城破之日,沦为大耳贼之阶下囚。”

  “吾意已决,弃城突围!”

  “就依郭淮之策,我们从北面突围,冲入草原,借道鲜卑领地退回大魏。”

  众将皆暗松一口气,如同溺水之人,终于抓到了一根浮木般。

  话锋一转,夏侯却又道:

  “只是郭伯济你有没有想过,城外可是有二十万汉军,就算我想突围,我们就能突围得出去吗?”

  刚刚如释重负,抓到救命稻草的诸将,因夏侯一席话,立时又感觉到了窒息。

  原本支持突围的王凌,亦是打了个寒颤,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夏侯顾虑的没错。

  城外汉军二十万,围城工事是里三层外三层,岂是你想突围就突围的?

  你城中兵马,不过区区四五万而已。

  精锐不及汉军,士气不及汉军,战斗力不及汉军,你凭什么就能突围汉军的铁壁?

  郭淮沉吟不语。

  思虑再三后,郭淮眼眸中一道精光闪过,拱手道:

  “大将军若真决心突围,淮倒是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或许能让我们有一线突围成功的机会。”

  此言一出,众将精神为之一振。

  夏侯眼眸随之一亮,灰暗之中看到一丝曙光。

  “伯济,你有何良策,速速道来。”

  夏侯声音中透着一丝急切和兴奋,略显激动的盯着郭淮问道。

  郭淮压低声音,拱手道:

  “淮此计,便是由牵子经向刘备诈降!”

  郭淮的目光,望向了诸将之中的一员。

  众人神色一振,目光齐聚向了那员武将。

  牵招。

  幽州豪士,本是袁氏武将,后袁氏败亡后,为曹操重用。

  刘备北伐河北,攻取幽州时,牵招就奉命镇守晋阳。

  如今晋阳被围,牵招做为镇守晋阳的魏将之一,自然也被围困其中。

  “伯济,吾不明白。”

  夏侯茫然的目光看了眼牵招,尔后又转回了郭淮。

  诈降计他能听得懂,可这诈降之人为什么是牵招,这他就有些想不通其中玄机了。

  “如果淮没记错的话,牵子经与那汉帝刘备自儿时便相识,二人间有刎颈之交。”

  “有这一层关系,牵子经在现下被围孤城,走投无路之下,选择背魏降汉,向刘备这个曾经的刎颈之交伏首称臣,不正合情合理吗?”

  郭淮洋洋洒洒一席话,点破了其中玄机。

  夏侯眼眸一亮,忙看向牵招:

  “牵子经,你与刘备,当真还有这等关系?”

  牵招眉头微皱,眼神之中,暗暗透露出一丝不悦之色。

  郭淮此计,显然是令他心下颇为不满。

  只是面对夏侯质问,他却不敢隐瞒,只得干咳几声后,如实道:

  “招不敢欺瞒大将军,招与刘备确实自幼相识,曾有刎颈之交。”

  “这一层关系,招当年也曾向天子禀明,天子则大度不予计较,仍旧敢用招镇守晋阳。”

  牵招如实交待,言语中顺便强调,自己并非有意隐瞒与刘备这层关系,事先是跟曹操打过招呼的。

  听得牵招认可,夏侯精神大振,惊喜的目光看向了郭淮。

  郭淮咽了口唾沫,接着说道:

  “淮的意思是,牵子经可借这一层关系,令刘备对其诈降深信不移,顺势承诺将暗中联合意图叛魏投汉之众,以举火为号肆机夺取城门,放汉军主力入城。”

  “到时我们就在西南东三门之中一门举火,将刘备主力引去,我们却趁势由北门突围。”

  “彼时北门外的汉军,多多少少会被抽调,我们不就多了几分突围成功的胜算?”

  夏侯精神大振,脸上更是掠起一抹久违的神彩,目光再次转向了晋阳城防图。

  郭淮此计,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一出诈降计加调虎离山计。

  利用牵招与刘备的刎颈之交,骗取了刘备的信任,成功实施诈降。

  接着再以调虎离山之计,将北围营的汉军调往南门,造成北面汉军兵力空虚…至少也是削减。

  如此就给了他可趁之机。

  这时他就能集结城中所有兵马,出其不意从北门杀出,拼尽全力杀出一条血路。

  整条计策推演起来,似乎确是万无一失。

  夏侯盯着地城防图,心中权衡良久后,猛的一拍地图。

  “好,伯济此计,确实是绝地求生的妙计。”

  “吾和这四万余将士,若能顺利突围,你郭淮便为大魏立下盖世奇功,吾必亲自为你向天子请封!”

  夏侯欣喜若狂,啧啧大赞,给郭淮画起了大饼。

  “淮身为大魏之臣,此乃为臣者之本份,万不敢望功。”

首节上一节530/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