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31节

  可是讨好自己对他们来说,有什么用处呢?

  这个时候,信走了过来。

  信是有官籍在身的,身上必备的四件套。

  腰牌、刮刀、笔、官吏才能佩戴的长帽,这四样足以让这些人见到他纷纷退让。

  他站在扶苏身前,为扶苏开道。

  “公子,请回宫。”

  其他人见了,还是在原地躺著,有更甚者,在扶苏走远后,还大哭大叫。

  “我季钿白活了啊!”

  “我陆平白活了啊!”

  这些嚎啕声在后面此起彼伏。

  扶苏大为不解。

  “他们这是做什么?”

  “因为公子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杰作,而他们以后可以仰仗您的杰作,有机会被授予更高的官职,甚至他们中有人可以有机会,因此来到您的身边、辅佐侍奉您。”

  “因为我的杰作?”因为自己是太子,所以来讨好,扶苏可以理解。但是就因为自己创制出隶书,他们竟然流露出如此不要脸的一面,扶苏自然心生鄙夷。

  “公子不知,要在我秦国晋升只有两种途径,一靠举荐、二靠军功。而士人要在我秦国立住脚,只有靠得到上位者的赏识这一条路可走。”

  “那他们应该去讨好君父,找我有什么用?”

  “因为公子创制了新的文字,他们原本都是只能在尚书台、寺、府等官所的角落里做些书籍整理的工作;现在公子精简了文字,甚至于大王以后可能会要求公子继续精简文字,到时候会用到他们。”

  扶苏懂了,自己这是给秦国的士人们创造了饭碗。

  “我无意中给了他们机会,给了他们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原本君父不需要他们这些人,但是现在需要他们了。”

  “是的。”

  信的脸上写著对扶苏的钦佩。

  扶苏回头看著那些人,慑于郎卫在用斧钺拦著,他们不敢追过来。

  扶苏的脑海里蹦出来一句话,代表更多人的利益……

  【求追读!千万别养书。你们一养书,这本书就等于被宣判死刑,新推荐机制下,就是这么可怕。一旦我没了追读,推荐、排名,什么都没有了。呜呜呜呜!】

第42章 暗流涌动 (求打赏月票!)

  见扶苏若有所悟的样子,信眼中闪著光。

  以后我秦国有公子这样的人继位,届时必定仍然能够在七国之中为最强霸主。

  “以后请公子离他们远点。”信又郑重其事地告诫扶苏。

  “为什么?”

  “这些人都心怀不轨。他们想从公子身上谋取利益。既然是因为想要谋取利益而来的人,最后终究有一日会因为利益得不到满足,而离开公子。”

  扶苏仰著林信,“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正是。看来公子也得到了大王的教诲。信时常把大王这句教诲放在心上,凡事皆用这个考量,从无错处。”

  扶苏盯著林信,其实第一次和他相处,就知道这人是个一根筋了。

  “可是我总不能不理会他们?”扶苏坐在了廊道栏杆上,“每个人都是被需要的,如果我连被人需要这点事都做不到,那又如何做太子呢?正因为他们有求于我,所以才显得我是太子啊。”

  信原本想要对扶苏讲一番大道理,可是听了扶苏这番话,他竟然凝噎无以对。

  “回去后,记得给我准备一套上朝的衣裳,我要入朝议政了。”

  “什么?”信怔在原地。

  他努力了这么久,都没有获得入朝议政的资格,怎么公子连十岁都不到,居然就有资格入朝议政了。

  要知道,他就是为了获得入朝议政的资格,所以才肯来侍奉扶苏的。

  教育好长公子,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一件。

  “为我准备上朝的朝服。”扶苏坐起来,挪著步子往桂宫的方向走去。

  “公子,我没听错吧?公子要入朝议政了?”信追上去。

  一大一小的背影往通向桂宫长信殿的方向走去。

  赵高在远处望著林信离开的背影,心中多有不爽。

  方才在殿中的情景,外人也都瞧见了。

  这个信如今身为少内史,这便不把他放在眼中了。

  瞧瞧他今日在大王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本来属于自己的风头都被他给抢先了。

  他该不会,还在为那件事耿耿于怀吧?

  扶苏公子如今如日中天,瞧大王的意思,马上就要为公子册封。

  等到扶苏成了太子,被正式册封,到时候自己可就没法再整治林信……

  信,你最好不要妨碍我步步高升,否则……

  赵高穿著褐红色的袍服,从走廊的另一端慢慢离开。

  此时下午时分,阳光透过层层迭迭的树叶,将斑驳光点洒在长长的廊道里。

  廊道上满是藤蔓,顺著木柱不断地攀爬向上。廊道地基下的青石方砖上,早已经被腐蚀的满是斑斑朽痕,青苔掩映发黑的泥土,浓重的湿气从底面散发出来,为暑气蒸发。

  

  扶苏即将上朝的事情,也不知道被谁传了出去,引得朝野上下一阵轰动。

  而身在王宫的华阳太后,也被惊动了。

  彼时,宫中女眷贵妇都聚在一起,陪著华阳太后。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谁有权势,谁的身边便围满了人。即便华阳太后寡居多年,可是她凭借着身份和朝野中的势力,依旧是无数人想要巴结的对象。

  “年仅八岁,就赶著入朝堂浑水?大王是怎么想的。”

  华阳太后听了消息,忍不住这样说。

  “珠玉,只能偶尔拿出来释放光彩,平时是要放在盒子里好好保养的。哪能一下就把珠玉暴露在众人眼前呢?这对扶苏来说,并不是好事啊。”

  身边宦人女婢听了,都一个个不敢说话。

  王后、诸位公主,不分老幼,都在华阳太后身边陪著。

  她们哪敢接华阳太后挑刺嬴政的话。

  华阳太后见四下都没有人回答他,王后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华阳太后只好看向子婴。

  “子婴,你说呢?”

  子婴乐技高超,平日里陪侍华阳太后,都是为太后弹琴以纾解漫长光阴下日复一日的无聊。

  子婴放下古琴。

  “启禀太后,此次的事情,有别于寻常。必须要在朝堂上和百官商议即可。”

  华阳太后听了,竟然一时忍不住,对著上空大笑了起来。

  大笑不止,乃至于眼泪都挤出来了。

  “子婴,你说说。为大王开脱,也不找个好点的理由。八岁的孩子,能做出什么大事,还必须在朝堂上和百官商议。”

  华阳太后没得耐心,扶苏是楚国最后的棋子,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以轻易使用。

  大王政一定是在想办法,让扶苏完全听信于他,这样好疏远他们楚国的人。

  王后静坐在边上。

  如果是为了保护扶苏,所以帮腔太后,倒也不必。太后每日都是如此,以议论大王在前朝的政治得失为乐。

  因为太后需要给所有人都营造出整个秦国都在她的控制之下的假象,这吸引了一大批楚国贵族在秦国的后裔。

  他们都以太后为尊,整日靠著讨好太后来谋取官爵、亦或者是躲避秦国的法律惩治。

  虽然这些人势力极大,人数极多,嬴政多次想要把他们给清除了。

  近日华阳太后脾气越发暴躁。

  就在那次子婴小世子的周礼之后,她的男宠忽地在隔夜暴毙了。

  华阳太后认定是嬴政背地里动手做的,她认为嬴政不满自己下令宗正立即准备册封大典,所以现在正发了疯似地对嬴政发难。

  子婴看了看王后,得到授意,当著众人的面道,“太后有所不知,这次太子造字的事情,其影响关乎全国上下。”

  这些女眷们,都是王室宗亲、君侯公爵的夫人。

  “自从仓颉创造文字以来,文字就一直处在变化之中。自从周王室日渐衰微,七国各自为政,所推行的文字也各有不同。七国之间的文字难以互相辨认。”

  “文字不同,各国思想、礼仪、风俗、言谈,也都不同。我秦国版图扩张的越大,接收的异国土地越多,所要接纳的异国子民也就越难以统一。”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被写为不同形态。这些字有些是由官府使用的正体字修改而来,而有一些则是民间的胡乱造字。”

  “原本民间造出的字体是为异字,不被录用,可是因为在民间流传的过广、使用的人数过多,所以不得不被官府收纳、编纂记录在辞书之中。”

  “而书写材料的不同,也使得文字差异变大。人们不仅在青铜器上写文字,还会在陶器、货币等物上刻字。”

  “而七国的文字,唯独我秦国的文字,与六国差异较大。我秦继承了西周的文字体系,文字相对保守。相较之下,六国文字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因而,秦国文字与六国文字相差较大。”

第43章 重赏

  华阳太后本不耐烦。

  可是子婴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的清清楚楚,这倒是让华阳太后也开始对扶苏的才能感到惊异了。

  “是以要推广我秦国文字,并不容易。我秦国每占领一地,都只能续用原先的官吏。这就使得我秦国对地方的统治,并不稳固。”

  “而太子所创制的文字,是结合了民间所用的异字、又在秦国文字的基础形态之上加以精简,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可以大范围的推广。”

  “所以说,公子解决了一个几乎存在了数百年的痼疾,上利国政、下便百姓。”

  子婴说的头头是道,后宫诸多妇人听了,一个个都引长脖颈,听完后也都不住的点头,对扶苏那是交口称赞。

  王后在一旁听著,脸上满满的都是欣慰。

  “这么说,扶苏这是立下大功劳了。”华阳太后本躺著,现下早已经坐得直挺挺的。

  “回太后,正是。”

  “这可不得了。”

  华阳太后说著,激动之余还用去铜浆浇筑成的虎纹权杖敲击著地面。

  “好扶苏,好曾孙。哀家这下到了九泉之下,也无愧面见先王了。”

  众人自然都附和太后。

  华阳太后顿时又恢复了从前的气色,又变得活力四射起来,面颊红润,“哀家要重重地赏赐扶苏。”

首节上一节31/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