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节

  如果能够惊动到前朝,那他的目的就达成。如果惊动不了,至少也要让昌平君和嬴政知道。

  他这个太子,不立不行!

  “我虽然不是太子,可我是长公子。在这个宫里,我说的话就是命令。”

  两人顿时身子僵直了,眼中也没有光了。

  众人都惊醒了一般。

  他们发觉扶苏长大了,他已经认识到了权力的本质是什么?

  那就是生杀予夺!

  扶苏撂下这句话,看了一眼身后的侍卫。

  四个上身穿甲,下身穿裙子的彪形大汉都被扶苏今天这些行为给看懵了,这下醒过来神来。

  四人还是不动。

  他们比扶苏年长,自认为做事比扶苏考虑地更周全,并不是扶苏说什么他们就照做什么。

  “公子,此二人是章台宫的仆人,若是要处罚他们,大王问起来……”

  其中一人俯身蹲下,贴耳道,“公子,这二人是赵中书的亲……”

  赵中书,不就是赵高嘛。

  “我知道。”

  扶苏平静地坐在席上,轻飘飘地说了这样一句。

  那侍卫怔了一下。

  “拖走!君父那边若是问起,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扶苏又抱起了牛肉干,但是身后那四个卫士,还是迟迟不动。

  扶苏也没有生气。

  他们都怕秦王,却不怕自己。

  因为他没有实权。

  “你们不去,我就告诉我叔公昌平君,让他们在宫外重重地惩罚你们的家人。”

  四人听了,顿时慌了神。

  因为他们都知道,昌平君如果知道这件事,一定会给扶苏公子出头。而昌平君也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

  他可是丞相。

  “公子莫怪,属下等也只是为公子著想。”

  四人互相对视一眼,这次没有犹豫。

  他们两人一组,各自抓起两宦侍的双臂,拎小鸡似地将宦侍提起,随后就要拖走。

  这二人顿时慌了神了。

  “公子饶命!”

  “饶命啊!公子!”

  “公子,饶命啊!”

  扶苏没有说话,等到那两个人被拖出宫门,原先哭声还很大,可是有侍卫一拳下去就打断了一人的牙齿,鲜血直迸。

  随后椒房殿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扶苏坐在院子里。

  心里算著他君父、母君应该也完成春祭大典了。

  等到回来,这应该是一桩让他们听了皱眉头的事情。

  

  暮春时节,桑叶开始抽出新绿,山坡上、田亩间,到处都有背著箩筐的采桑女子辛苦劳动的背影。这些穿著粗布麻衣的女子,她们柔嫩的手指在嫩绿的桑叶间来回穿梭。

  筐中已经趴著上百只密密麻麻的蚕蛹,它们尽情地噬咬著桑叶。筐子里不仅有桑叶滑动的声音,还有细微整齐的蚕蛹吃桑叶的声音。

  “沙沙沙”

  这里是咸阳周边,这些上好的桑田,是王室的专用田。今日王后领著诸多宫女出宫采桑,她带头率先垂范,整个桑田上都是女子忙碌的背影。

  日中时分,太阳微微有些晒了。每人一筐桑叶都已经按时采好,放在了路边。

  前来搬拉桑叶箩筐的车夫按时送瓢水、箪食,摆列在桑田边上。而他们自己则去搬动箩筐。

  原本平静的人群,忽地传出一阵喧嚣。

  “竟然有这样的事?这不是欺负长公子吗?”

  穿著白色华服的女子,不戴头冠,乌黑柔顺的长发上绾著两条紫色的飘带,站在林荫之间,宛如下凡的仙女。

  这就是昔日楚国的公主,如今秦国的王后。她闻讯而来,身后跟著二十多个年轻少女,皆明眸善睐,水灵动人。

  “听闻今日长公子竟然惩罚了两个宫人。还是用掌掴的方式,打了一个上午。那二人脸都烂了。”

  采桑宫女们闻言纷纷捂嘴,她们见到走来的王后,纷纷双手交迭微微颔首,“拜见王后。”

  “何事喧哗?今日大王举办春祭,怎可在这种日子造次?”

  “王后息怒。”

  众宫女宦侍齐齐端平手袖低首。

  前来送水的宦侍站出来,先用衣袖擦了擦自己脖子里的汗。“禀奏王后。”

  “章台宫中有两个宦侍,他们私下议论扶苏公子近日来举止行为有过失。”

  “言扶苏公子年太小,是为小人,不可入正门,当从侧门走。”

  “而扶苏公子年小,又非太子,竟然每每入王后寝宫,都以正门入。甚至于章台宫,也是随意出入。”

  熊氏听了,顿时脸色煞白,双肩微微耸动。

第3章 打从娘胎里就带的祸患

  王后正色,“都退下。”

  众人闻言,纷纷各自领了自己的水和食物走开。而那车夫也回到了车旁边。

  王后背对众人,来到扶桑树前,双手合十,眉头微微皱起。

  我的儿子,他若是不能成为太子,只有一个原因。

  他是秦楚联姻的血脉。

  如果是过去三五十年,扶苏作为他楚国公主的子嗣,一定会被顺理成章地拱上王位。

  可是如今,秦国要吞并楚国,不需要再和楚国结盟了。

  而扶苏这个秦楚联姻血脉的身份,却成了他立太子的最大阻碍。

  因为扶苏随时有可能被楚人血脉的势力拱上秦国的王座,而这会威胁到大王。

  在过去二十年里,秦国王宫里,接连换了四位国君。

  每一次储君继位,都是朝堂之中权力明争暗斗的结果。

  一方势力大,就推举代表他们这一方利益的公子登上王座;一方利益受损,就要借助代表他们这一方利益的公子夺嫡、夺权。

  楚国王宫,也是如此。

  为什么上天要让她生来是楚国的公主,随后又让她嫁给秦国的大王?

  而身在秦国的王宫里,兄长却又要让她担负起保护楚国的使命。

  而命运又一次无情地捉弄她。

  自己爱上了秦王,还和他生下了扶苏。

  楚国的势力最近一直在蠢蠢欲动。

  因为昌平君发现,他与一众楚国外戚联手帮助坐稳王位的嬴政,如今开始不受他的控制,不愿意再听他的命令了。

  昌平君屡次提议拜扶苏为太子,大王每一次都回绝了。

  而每一次回绝,对扶苏来说,自然都是一种否定。

  作为一个母亲,她很清楚,扶苏只是嘴上不说,但是他一直都非常在意太子之位。

  甚至于他一直觉得他不能成为太子,是因为他的君父不认可他,总觉得他不够能力。

  事实上,如今扶苏被拜为太子,才会成为众矢之的,陷入危险的境地。

  嬴政这么做,也是在保护他的儿子。

  自从吕不韦倒台,朝中新晋升的军功世家便蠢蠢欲动,这对楚国非常不利。

  和他同样身为楚国血脉,可是却一直身在秦国的叔父昌平君,他是反对秦国继续搞这样的扩张争霸战争的。

  他如今正是丞相,手中颇具实权。

  之乱,大王血洗王宫,彻底掌控了宫里。宫内里里外外所有的眼线都被清洗了一遍。

  可是王叔昌平君,他在这个过程中,却也趁机掌握了朝中大权,朝中多是他的党羽。

  当初吕不韦在世时,大王重用他。

  如今吕不韦被扳倒,大王似乎不满足于昌平君权势过大,有意重用提拔王绾、隗状、赵高等人。

  叔父最近本就想要再提让扶苏立太子的事情。

  如果这个时候,他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忍不住动手的。

  只是自己太了解秦王了,他们越是想要用立扶苏为太子来稳固他们的地位,大王越是不会让他们得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权力斗争中,只有扶苏是牺牲品,处在权力的漩涡斗争之中,他年纪还太小。

  不知道宫里宫外,多少双眼睛盯著他,想要利用他达成他们自己的目的。

  他一向秉性温良厚重,平日里最是驯顺,如今竟然做出违背本性的事情,可见不能被拜为太子,对他来说一直是心中不平之事。

  作为嫡长子,却因为时局错综复杂,不能被立为太子。

  熊氏皱著眉头,她已经没有心思再去为秦国的子民祷告上天。

  这次他儿子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恐怕要在外面惹出不小的议论来。

  案前摆放著祭品,周边都是侍卫林立。

  此时大王已经在祭坛完成了祭祀天地的仪式,又与王绾等人在郊野议论国家大事。

  方才王后还看到,丞相带著一大帮三公九卿率先驱赶车马离开。

  王后孤零零一个人站在桑田之间,忧心忡忡地望著远处穿著黑色冠服的男人。

  大王啊大王,你那么英明。

  为什么在扶苏的这件事上,却让我们扶苏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你让他以后怎么办呢?

首节上一节2/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