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83节

  当初李信追逐燕军数千里,之所以能追的上,就是只走截道,走险路。

  对李信这样的人来说,天底下无有难事,只有怕与不怕的区别。

  有天下装备最精良的战车,有训练最精良的士兵。

  秦军入楚,那是一路蛇挡杀蛇,熊挡杀熊。

  更何况,五万人马的骑兵,光是开路的四驾战车,就已经吓得鸟兽奔走四散。

  而且秦军有弩机,基本上开路先锋把能报信的在第一眼看见时就直接射杀了。

  这一路过来,李信他们遇到不少烽火台。

  若是旁人,大概会想办法绕道不惊动他们。

  李信早年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当时带他的将军还是秦国的老将官,如今已经年老致休。

  当时他就想要解决这个事情。

  老是遇到一个烽火台就绕,遇到一个烽火台就绕。太浪费时间了。

  所以李信在自己成为千夫长时,就自己著手打造了一支队伍,专门训练他们运用绳索,上城下城;更挑选神射手,专门去射杀看守烽火台的人。

  只要有人敢登楼点火,走上高台之时,就是毙命之时。

  因为烽火台本来就在地势最高处,所以有人在烽火台来回走动,非常容易被观测到。

  当然,即将进入他们视野范围内的将士,也会被第一时间发现。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看守台,都能让人在外围地形可以直接射杀守卫士。

  有些烽火台,有专门防卫的阁楼。

  但是所有的设计,都是有利有弊。

  设置了防卫敌军设计的阁楼,士兵要从内部登台,外围势必创建厚墙,用以遮掩防卫。

  这时候,就需要那些特种士兵,事先就偷偷潜入,提前盯梢,选好隐蔽的位置。

  选好机会,偷偷靠近烽火台,将绳索挂在墙头,直接登上墙头,从上往下机杀搏斗。

  李信不是多么天才的人。

  这在战场上不是什么新颖的发明,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经有侦查地形,清除‘障碍’的先锋小队这就是斥候的起源。

  只是李信培养了更多这样的人。

  因为他认为,战场上决胜的关键是快。

  所以他训练培养了大批量的类似斥候的士兵。

  军队没有出发,这些士兵就已经先行出发,把凡是能叫的,凡是能传递信息的人,一律清除。

  若是在平时,也许会有人开玩笑说。不会连三岁孩童,七旬老妇都不放过吧。

  但是在真实的战场上,这些人即便有一时的利用价值,最后也难逃生路。

  一边是眼前一个孩童一个老妇的生命,一边是身后几万人、几十万人的生命,这根本没有好犹豫的。

  基本上,谁遇到斥候、李信特训的兵士,都要立刻遭殃。

  就是靠这种手段。

  李信带人一路奔驰,期间只特意挑选了一个雾气重的山林休息过一夜。

  之后都是率兵继续进发。

  曾有秦军将士感到疑惑,为什么像李信这样的带兵方式,他的将士们反而死亡人数非常低。

  李信回答说。

  “平日里训练的越多,实战中就是本能的反应。带著将士们一直走危险的路,一开始他们确实会害怕,但是当他们了解了害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也就不害怕。”

  “只有忘却了自己,才会在战斗中减少失误。只有学会了不畏惧,才会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勇敢不是去拼命,是敢想敢做。”

  “我的士兵们,他们跟著我,从头到尾都要小心。所以他们一旦加入战场,都是最投入的。”

  这就是李信为什么年纪轻轻,被很多将领讨厌但是又不得不服的地方。也是为什么他能年纪轻轻,从一个郡守之后一跃成为秦王十分器重的将军。

  别人在三十五这个年纪,也最多是当个都尉。

  可是李信三十三,已经成为了将军。

  若论神勇,当今秦国的朝堂里,还真的没有人能比过他。

  就是王贲,他也是没李信这么大的胆子。

  把战争当冒险,这是王贲不看好李信的根源。

  

  言归正传。

  星夜里,平舆城阙前的守卫,明明听到了远处有巨大的响动。

  可是四周山川河水树木之上只是浮著一层淡淡的月光,黑影迭著黑影,根本看不清到底是什么。

  “我仿佛听到有马的声音。”

  城阙上一般都是两个卫士,来回在四米不到的地方,交替查看前、左、右。

  “很正常,这地方经常有野马出没。”

  “我好像听到有人的喘气声。”

  另一个士兵听到,当即叫骂起来,“你个耗子变的。自己胆小,还要带上我。疑神疑鬼,你要吓死我。真要来人了,首先死的就是我们两。”

  紧接著,二人听到一阵更明晰的响动。

  在战国末期的中原大地,找到一座三层楼筑都是很难得的事情。

  这就使得,很多方寸地域之间,天地山川草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封闭空间。

  稍微有点子动静,就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李信带人擎著火把,从山坡上冲下来了。

  千军万马,突然就这么杀过来。

  “什么情况?我们的人?”

  岂止是阙门上的守卫听到了,城中的百姓也听到了在山河之间喧嚣的人声。

  秦军是从平舆城侧面的山谷里走出来的,忽然间就冲到了楚人眼皮子底下。

  城阙分为二,一左一右。一共四个守卫在城楼上,还有四个在阙楼下。

  “敌袭!”

  他们看到这样的场景时,铺天盖地的尘土已经卷到了脸上。

  随之而来的更大规模的队伍出现。

  一个个火红色的火把,在河谷平地间飞奔出来。

  “鸣镝!有敌袭!”

  守卫一边在城楼上敲钟,一边对著天空释放信号。

  只是太晚了。

  一般来说,敌军的进攻是己方可以观测到的。

  所以事先会有点准备,即便真的见到了敌军两腿发软,起码后方准备了足够的武器,可以抵挡一阵。

  可是现在的平舆,真的没有多少人。

  就是平舆的城楼上,也只有百来个守卫。

  见到这种情况,楚人你望我,我望,虽然最后不约而同都是去逃跑,可是在自己逃跑前,奔走相告,敲锣鸣铛。

  “秦人杀过来了!”

  “秦人杀过来了!”

  “快跑啊!”

  秦人还没杀过来,平舆城中将士已经疯了。

第256章 专捅后方(求打赏月票全订)

  第256章 专捅后方(求打赏月票全订!)

  战车从河滩上一路飞驰而来,骏马踢飞的石头,撞在车轱辘上,鹅卵石击击打打,水声一片。

  顿时河滩上人声嘈杂,而城门前,箭矢早就已经被射上了城头。

  秦人杀到了城墙,一路上如履平地,根本没有人站出来阻挡。

  而此时此刻,驻守平舆的将领们也听到外面的声响被吓醒。

  这先秦时代的住屋,那基本上都是沿著地势盖的。在山坡上,向阳,近水。

  虽然建有城池,可是住屋床榻紧贴著地面。

  像上万匹战马呼啸而来,引发的地面震动直接就能把人从睡梦中叫醒。

  正月之前夕,家家户户刚准备好了年祭的用品,家家户户不管手中有什么事情,也都停滞下来了。

  按理说,在祭祀天地神灵的日子里动兵是犯忌讳的。

  过往,即便两国之间打得不可开交,一到这种日子,都会停下来。

  在这个时代,神明的名义比帝王之令都要管用。

  就是利用这样的时机,秦军来了个出奇制胜。

  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项燕的家门给拆了。

  (项氏一族封地在项地,项地之前正是平舆。平舆就是项地的门户。)

  “将军,我们已经活捉了七百多名楚国的士兵。”

  此时,一位戴著高冠、身材魁梧的将军,他穿著皮靴,一脚踩在楚国的墙头上。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靴子。】

  李信望著这城内一片沸沸扬扬,楚人四散而逃,兵不像兵,民不像民。

  人群汇聚在一起,像是潮水一般,在各个角落里哄抢四散逃跑。

  可是秦军只是拿弩机对准他们,站在高地上,根本没想对这些楚国人下死手。

  让他们血流成河很容易。

  只是楚军忌讳的事情,秦军士卒也很忌讳。

  在正月里杀人见血,这是对天地神明的不敬。

  而且,扶苏下令,不可恋战。

首节上一节183/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