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77节

  “什么雅兴不雅兴的?不过喝酒打发时间罢了。倒是你这小子,大王命在宫中当差,你怎么跑回来了?”蒙武尖叫起来。

  蒙毅摸摸自己的下巴,叹了口气,“近日军中来报,提到太子此行在外戍边。楚军大将项燕率领20万兵马亲自出战,此时已经兵临城下,直逼昔日失去的国土。”

  “现在朝中众多大臣人言纷纷。有人说太子处境十分危险,请求大王为太子增派兵力。有人趁机说,太子的主张不足以攻伐楚国。恳求大王重新决断,选出更有力的将领领兵出征。”

  此时将军王贲正在城中,他在准备迎娶公主这样的大事。

  这更有能力的将领,自然暗指王贲。

  因为扶苏的主张是以守为攻。虽然便利诸多,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可是以秦军军功爵制的制度,国中上至将军,下至庶人士卒,他们参军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爵。而不是为了什么灭掉楚国,实现一统天下的抱负。

  毕竟天底下大多数人活著,本就为了禄米,功名、前途。

  缭听到了这个消息,却非常高兴。“太子真的做到让楚军率领20万大军打到秦国城前了吗?”

  蒙毅肃容,“正是如此。我岂敢欺瞒国尉。此时项燕已在宛城十里地之外,在宛城城阙上的将士已经用肉眼看到了楚人升起的烽烟。只是太子此前下令秦军坚壁不出,不许任何人主动出击迎敌。如今朝臣们开始对此事有诸多非议。”

  “可惜我只是略通秦法,并不擅长军事兵法。还请太尉赐教一二。”

  缭听明白了,两眼眯成一条缝。他笑呵呵的道,“该不是你这小子想要问我?应当是宫中另有其人想要知道前方战况究竟未来会如何吧?所以差遣你这个小子来当前锋问话吧。”

  蒙毅倒吸一口凉气,朝中也就只有国尉敢用宫中另有其人这样的字眼指代称呼大王了。

  蒙毅自然低头。“被国尉说中了,正是大王命我前来请教国尉。此事事关重大,关乎国体。您曾经为了天下万人离开乡野入朝封候,帮助大王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事。如今怎么能这就撒手不管呢。”

  “更何况,太子曾经向您请教兵法韬略。如今,太子会做出这样的军事主张来。想必其中也有国尉的教导。还请请国尉指点一二,让大王和朝中诸臣也都安心。”

  缭捋须呵呵浅笑一番。“哎。我听说太子打算坚守城池一年不出。光是这一句话,就足够引得楚人整整一年期间连接连不断对秦国主动发起进攻,只为粉碎太子的计谋。”

  “朝中之臣,过去尚且群英荟萃。不知为何,如今有识之士越发少了。诸臣都不及太子多智,更加不要说定力。太子只用这一个法子就让楚国人不得不围著秦国团团转。”

  “恐怕闻到此言楚王以及楚国诸臣上下都夜不能寐,也迫使楚军不得不以破城作为破掉扶苏之计的策略。”

  “可是,就算楚军来势汹汹。驱兵数十万,那又如何呢?

  蒙毅松了一口气,“那按照国尉之说。太子此次是胜券在握了。”

  “那是自然。我料想,楚国的大将军项燕未必愿意主动出击。这就是太子的高妙之处所在。太子用的是阳谋啊。”

  “太子放出这样的谣言为的就是引起整个楚国的愤怒。愤怒使得他们迫不及待要去粉碎计划。这就让楚人即便不想攻打秦国,也不得不主动出击攻打秦国。”

  “秦军本就强大。我料此次项燕一旦率领楚军大举攻打秦国。楚军势必三番五次攻城不入。到时候楚军士气大衰,那便是秦军乘胜追击,打败楚军的好时机。”

  蒙毅听了恍然大悟,更对扶苏的计谋佩服的五体投地。

  蒙毅作揖,“谢国尉赐教。”

  “好了,快回宫。去报差事吧。想必此时大王已经等得焦急万分了。”

  蒙毅对这个孩子心性的军师实在是不得不服,他笑道,“国尉果然是料事如神啊。”

  宛城,一条条大河犹如白带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广阔的平地上满是巨石和大型沙砾,越靠近河道的边缘地带满是白沙。

  楚军就在这广袤平整的地上列阵。

  大将军项燕系著黄色的披风站在城寨上眺望。

  这时候,秦楚已经是彼此都能用肉眼看到对方士兵的地步了。

  距离开战只是时间的问题。

  项燕看到秦军不断上下城楼搬动武器,随后又在城头上架设大型弩箭、弩机。更看到城墙前多了许多拒马桩、铁蒺藜。

  拒马桩、铁蒺藜都是古代城池防守最基础的防御工事。

  项燕十分感慨地对众人道,“秦国的太子对我们楚国仍无战意啊。”

  “大将军。秦国的太子没有战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既然已经来到宛城前,难道不趁著这个机会快速攻下宛城吗?依我目测,这座城中守军尚且不足1万啊,这秦国的太子未免太过轻视我们。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强行攻占下宛城,届时也不恋战,只是率军而走。如何?”

  项燕望向那个提议的将军,这人是个中年将军,他是宋氏家族的人,名叫宋义。

  项燕双目如炬,紧紧盯著宋义,“你的意思是?秦国的太子之所以不在宛城之内留足守城将士,为的就是让我们来战占领宛城吗?”

  宋义被问住了。

  “大将军。何必如此多虑?太子只是一狂妄小人罢了。他懂什么军事韬略?我听人说秦太子为人阴鸷,好色,嗜欲,并非传闻中那么英明睿智。”

  “不过是能够做到顺应秦王之喜好,所以备受秦王之器重喜爱。如今得到这样的机会,亲自出征也只是奉命而已。他之前从无作战经验,估计连两军交战前要先祭拜天地这样的大事都不知道。既是如此,我们何必如此忌惮秦国的太子呢?我看眼下就是绝好的机会。让我们攻占宛城,先发捷报给给大王。向我楚人传递胜报,如何?”

  项燕闻言只是眯起双眼。

  他的神色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项燕对这个叫宋义的年轻人非常鄙薄。此人只想著速速占领这座城池,随后有了战绩便有了凭藉在大王面前邀功请赏。

  这样的小人,根本不值得委以重任。

  如果让他带头作战,等到秦人的弩箭射过来,他势必会让士兵冲锋在前,让他们白白送死,自己则溜之大吉。

第246章 煽动人心(求打赏月票全订支持

  !)

  “等回到帐中再行计议吧。”

  项燕也不看宋义,只是这么说罢领著众多将士还营。

  宋义闻言知道项燕并不赞成他的计划,自然心中不满。

  他便回去后对帐中四下左右的士兵道。

  “宛城城内将士守兵不足万人,我军光是前锋就有三万人之众。眼下正是进攻秦国的绝佳机会,我们根本不需要费力气,就能轻松拿下宛城。”

  “宛城,那本是属于我们楚地的土地。可是眼下军中却畏首畏尾,战战兢兢,好像十分惧怕乳臭未干的秦太子。让我们白白在这里挨饿受冻,还说是要等待所谓的战机。”

  “你们说此时不去攻城,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将士们听了,一个个你望我望你。因为宋义的心思,大家都看在眼中,没有人想要去生事端。

  宋义只能一个人无趣离开。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宋义命自己的部下到处去军中散播消息,逢人就道,“此战我军必胜,宛城之中兵力不足一万人马。”

  楚人士卒闻言,一个个自然欢欣鼓舞。

  随后众人便聚在一起商议,大家纷纷道,“我觉得还是将军宋义说的有道理,明明宛城中此时人力不足上万,我楚军有二十万兵马,就算是每人一支箭矢都足以让宛城内血流成河,为什么要再留在这里?好像我们真的很惧怕秦国一样。”

  “就是啊。秦国那帮野蛮人,他们如此看不起我们,竟然派遣一个未成年做主帅来攻打我们,简直岂有此理。”

  “不把他打到哭著跑回咸阳找他君父,显得我们楚人好欺负。”

  几天下来,宋义看到大家都赞成自己的主张。

  他再次站在众人面前,扯开嗓门,发出洪亮的声音,他对众人说著:“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而为人所制。如今秦军在天下人面前放出话来,要在两年之内踏平我楚国。”

  “我楚军此次出征本就为的是保护楚国。”

  那个时期对国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次。国的古文字意思本来就是指城墙,象形文字也是一个人持著斧子站在围墙边上。

  这个时期所谓的保护国家,实质上停留在保护城池,保护家宅财产的层次。

  “而今我楚军兵临城下,秦楚两军对垒。秦太子欺人太甚,独留一万守军住于城内,岂不是欺我楚人?”

  这番话顿时激起了楚国上下将士们的愤慨,士卒们纷纷振臂高呼。

  “教训秦太子!”

  “教训秦太子!”

  宋义见到这么多人支持自己的想法,心中暗爽。

  “只是可惜,大将军未必认同我的主张。”宋义当著众人的面,做出十分无奈悲伤的样子。

  将士们,那都是地道的楚国乡民,当然更多的还有没有饭吃借著参军讨饭吃的佣耕者。

  这伙人的脑子里,王法国制和他们很遥远。因为他们从未受到过王法国制的保护。

  谁看得起他们,谁能给他们好处,谁能给他们机会,谁就是他们的天。

  很快,军中爆发出一阵接著一阵的呼声,犹如潮浪一般,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支持宋将军。”

  “支持宋将军。”

  项燕正在帐中思索揣摩秦太子扶苏的用意,想要找出他计谋之中的破绽和漏洞,以想出下一步究竟该如何应对秦人的战略。

  这时候他却听到辕门外一片喧哗吵闹声。项燕对军中喧哗之事非常敏感。

  他立刻站起身来,拔剑而出来到帐外。

  任何一个统帅大军的将领都有些治理众人的心得体会。

  人,当他们是一个个体的时候,会相对冷静,思维能力也比较强。

  但是一旦聚众,这时候就会表现的盲目盲从,原本很聪明、对人对事都看得非常透彻的人,一旦加入集体,和众人在一起,他的判断力就会下降的非常严重。

  所以人越多的时候,越是非常容易被人煽动。原本一点风吹草动的小事,会被引发成为巨大的祸事。

  所以掌管军队,要把一切谣言扼杀于摇篮之中。

  谁人敢放出谣言,立刻格杀勿论。

  这也是军队为何时常封闭管理的原因之一。

  尤其对于统率三军的大将军项燕来说,他们宁可要不会说话攻击力不够强的羊,也不愿意狂吠不止的攻击力十足的狼。

  项燕走出帐外后,立刻有人出来禀报。

  “大将军,将士们都在辕门前振臂高呼,说要攻入宛城,给秦国的太子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我们楚国人也不是好惹的。”

  项燕闻言,眉头一皱。

  不用问,他很快就猜到这是宋义干的好事。可是事已至此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听到这震耳欲聋的呼声,项燕知道,此时驻扎在周围附近的其他将士们也都听到了这些呼喊。

  项燕随从属将对项燕道,“大将军,如今宛城内虽然兵力不足一万之众,可是秦军的弩机,那可不是闹著玩的。秦军在城中城墙上放箭,占据地势。”

  “而宛城前又多是广阔平坦的沙地,率领兵马贸然攻城,这就好比给他们移动的活靶子。一旦我们若是我们要去攻城的话,纵使人多也未必能讨得便宜。”

  “这造谣之人,实在是可恶。不把将士们的性命当回事。该不会秦人的间谍已经进入到军队里来了吧。让我去查个一清二楚,把这歹毒之人给找出来。”

  项燕脸色冷峻,他捋著胡须十分无奈的道。

  “谣言就像是火焰,一旦点起小火苗就会四处燃烧。这个时候已经是火焰遍地,再想著斩草除根,已经于事无补。”

  “如今将士们的士气已经被鼓动起来,若是不能尽快想到应对之策这只会激发将士们的愤怒。到时候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心一旦被煽动起来便很难安抚下。”

  项燕的属官也皱眉,他感到不安,“那大将军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呢?”

  项燕被逼的没有办法,于是就亲自召集所有的将领,对他们道:“我军进攻宛城,势必会遭受秦军弩机扫射,不知诸将可有应付秦军弓弩的办法,以减轻我军伤亡。”

第247章 开始斗法(求打赏追订支持!)

  众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首节上一节177/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