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03节

  而且在这个时候,大家都认为视力是可以锻链的。专门盯著远处看,久而久之视力自然好。

  这太子站在城墙上,以灌夫的名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身为扶苏身边的郎卫、宦侍,又有哪一个不佩服扶苏的胆量;作为朝中的臣子、将官,又有哪一个不对这位未来的秦国太子侧目赞叹。

  扶苏站在台上,理直气壮地说著自己的心里话。

  身边的人虽有担心他的安危,但是注意力早就跟著扶苏的言辞走了。

  “太子知道你们都感激他的作为,但是太子却说,太子才感激你们。”

  “父老乡亲们可知道,太子此次前来颍川郡,是奉大王的命令,专门来安抚镇压暴乱。”

  “太子出行前,也对这件事感到棘手。你们做了韩国的国人上百年,而做了我秦国的子民,不到五年。改变们的习惯、让你们去学习我们秦国的律法,本来就是一件艰辛的事情。”

  郎官们大声地传呼著太子的话,庶众们听了,他们的内心对扶苏油然生出一种认同。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以真诚待人,没有不灵验的。除非对方是狗。

  大家都侧耳倾听著。

  其实在战国时代,这种场面很多。因为总是需要打仗,几乎每个男儿都逃不过被拉去当壮丁修城墙,又或者是拉去战前交战。

  这种训话的场景很常见。

  但是当一个国家的未来领袖,站在他的子民面前,对著他们说出肺腑之言,引发的自然是无数人内心深处灵魂的共鸣。

  城下,有人哭了。

  哽咽声渐渐地传过来,进入扶苏的耳中。

  蒙恬和扶苏身边的将官都在汗颜,在羞愧。

  他们这么多人两个月了不断地做这做那,加固城墙、整编城防、安排巡逻,不断地施压于庶众,可是他们做了这么多,竟然还不如太子几句话。

  大家都看到了,扶苏用自己的诚心化解了韩国庶众对秦人的触。

  见到这些人泪如雨下,秦国的将官和士兵也都被上了很好的一课。

  这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韩人并不是负隅顽抗,满心仇恨秦人的,他们也能改变,只是让他们改变的人是太子,让他们改变的方式是通过另一种方式。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震撼。

  过去一千年来,大概只有圣人能够做到这个地步。

  坐在马车里的郑国,他听著城墙上的人喊出的话,默默地流泪,泪水沾满了衣襟。

  他揩著眼泪,终于敢从马车里走出来了。

  他望著漫山遍野站著的韩国人,过去有负韩国的罪恶感消失了,他在扶苏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改变现在的使命。

  他应该做的是为韩国百姓做事,而不是整日担忧如何面对韩人,担心他们如何在背后叱骂自己。

  上卿郑国走了出来,其他将士纷纷围了上来。

  “上卿,请您坐回马车。”

  郑国摆摆手,“不,让我看看颍川庶众。”

  郑国眼里含著热泪,大胆地看著车外的一切。

  内史腾见到这样的场面,眼中也是燃著光,这一刻,他看扶苏眼神里充满了崇敬。

  太子以后会成为比大王还要英明的君王,因为他在践行孔子说过的话。

  “太子赢得了颍川郡郡人的人心啊。”

  腾捋须髯说著,其他人也纷纷点头称是。

  “大概也只有太子,才能够在未来继承大王的事业了。”

  众人纷纷说著,粱坐在马车里,忍不住紧紧地抓著自己的衣袖。

  他本以为自己只是见证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王,没想到还能在有生之年陪著另一位将在未来开天辟地的王长大成人。

  众人望著扶苏,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放在他的身上。

  高官们纷纷并拢衣袖,恭敬地站在扶苏身后,众人都静静垂立站著。

  扶苏不觉得他个人有多么有能力,他最拿得出手的身份不是穿越者,而是自己作为中国两千年文明的替身,作为某人信仰的继承者,除此之外,他没有什么能够和嬴政相比。

  站在两千年文明历史的肩膀上,有了这个,他就可以超越嬴政,改变历史。

  望著这些脸上带著相同神情的人,他们仿佛从苦涩的梦中刚刚才苏醒,扶苏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

  他见到了,未来成功的种子。

  这就是他们对自己作为的回应,他们并不是‘刍狗’,不是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纸扎的人。

  天地才是无情的那个。

  扶苏挺起胸膛,“太子说,他感激你们。因为正是你们的作为有了太子有了向我秦国大王交差的底气,正是你们才让所有秦国人相信,秦国人和六国人能够和平相处。”

  “战争是能够结束的,天下能够一统,世界上将会被创造出一片乐土,人们都在此处幸福的安居乐业。”

  “可是成全这件事的人,不在于秦王,不在于秦太子。”

  “能够成就乐土的人,在于你们,在于秦国的庶众,在于六国的庶众。”

  “太子感激你们,因为你们给了他帮助成就这样的乐土的信心。”

  在扶苏的心目中,始终都有那个人所描绘的一片乐土。

  “我心目中的乐土,那就是天下人共同享有同一片土地,天下人共同耕种同一片土地,天下人共同享用食物。”

  “老子说,人间这个地方,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因为有道,就必然有高有下,有上位者就有下位者,所以我们秦国可能永远也做不到让天下万民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能够做到让本属于你劳动所得的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不能被其他人夺走。”

  “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但是一定存在正义。而我们设置《秦律》的本意,就是为了维护这样的正义。”

  “我在此向诸位发誓,待我回到秦国,我一定会修改《秦律》,宽宥刑法。”

  蒙恬眼睛瞪大。

  太子竟然当众宣布了此事。

  “我只希望我走后,你们中能够有人记得我的话。我知道你们有人不愿意相信我,更加不愿意相信我的话,不相信未来世界上有那样一片乐土。”

  “但是事实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我只怕我相信有这样的世界,可你们不相信。”

  话传到这里,多少人都哑然失声了。

  传话的壮士们喊著话,眼泪哗哗地流。

  也许沉浸在罪恶世界里的民众,真的需要一个救世主唤醒他们,那就让自己来成为这个人。

  “告诉我,你们信不信?”

  “信!”

  “我们信。”

  排山倒海的呼声传过来,在这颍川郡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唤。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扶苏忽地就自爆身份了,大家也都发现了,台上的人就是太子。

  但是没有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潜意识意识到了这一点,大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对话。

  台下的人双目炯炯,闪烁著光辉,“我们相信你,秦国的太子。”

  “我们等著你。”

  “我们等你给我们带来好消息。”

  “我们相信你,太子。”

第144章 命乃在天!(求打赏月票!)

  原本,城下的人只是万众一心地在等候。

  听著名叫灌夫的人喊话,大家都心里热腾腾地,等到众人反应过来,人群中突然发出一阵阵暴呵。

  “太子!”

  “是太子!”

  正值此日此时,群情激动,众人发觉台上的人是太子后,城楼下响起震耳欲聋的喧哗。

  没有带兵打仗过的士兵们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密密麻麻的人,他们一起发出吼叫声,震的人的耳朵都要聋掉了。

  人群就像是潮水一样,哗哗地涌动。

  大家欢呼著向城门前拥挤。

  而带兵打过仗的将军们见到这样的场景也内心为之震撼。

  因为无论是两军对垒前击鼓鼓舞士气、战场厮杀、追击,各种战场上的场景他们都见过,可是都不如眼下的场景来的让人难忘。

  “快,关上城门,护送太子返回驿馆。”

  蒙恬见场面完全失去控制,赶忙把扶苏拦在身后,让自己身边的亲信不管太子说什么,直接把人抬下了城楼,装在了马车里,快速地把他送回了驿馆。

  扶苏还有好多话没有和颍川百姓说,他需要先斩后奏,把这修改《秦律》,轻徭薄赋的承诺提前下达。

  到时候嬴政想要烂帐,那时候就是天下人不服他。

  但是没想到,百姓被自己的言辞打动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可是蒙恬却在这个时候,让别人把他抬了下去。

  抗他的是四个人,都是铁塔般的汉子,下起城楼来呼哧呼哧,可是抬著扶苏就像是扛著小娘子一般,一人一手、一脚,抬得扶苏飞奔下城楼。

  灌夫这回眼疾手快,帮著让扶苏被扛入马车。

  “放肆!我乃太子。尔等竟敢犯上!”

  “放我下去!”

  这些人都不理会扶苏,他们是蒙恬的属官,只听从蒙恬的命令。

  再说了,照太子这样抛头露面,一旦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故或者祸患,到时候只会让更多兄弟倒霉。

  蒙恬命人挥著令旗,硬要将扶苏送回驿馆。

  扶苏却挣脱开来,一脚踹开一个。

  穿著甲衣的他,也和大家一样,都随身佩戴著秦剑。

  扶苏上了车之后,亮剑出来,周围的士卒自然都伏跪匍匐在地。

  “太子,饶命!”

  “现在知道饶命了?”扶苏眼中冒著火星子。“知不知道我是谁?我是你们的太子!”

  众人多半都被吓住。

  少有的全忠全义之士,虽然想要宁可违逆扶苏的意志,也要以保护他为先,但眼下见扶苏持著剑发火也不敢再对扶苏做什么。

  扶苏继续道,“传吾之命,所有甲兵整装,继续出城,不许后退。见到蜂拥而上的颍川庶众,敲锣示兵勒令后退即可。谁也不许返回驿馆。”

  扶苏说罢,将利剑收了回来。

首节上一节103/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