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55节

  ……

  刹那间!天幕上金光四射!

  连片的云朵染上金色的霞光!

  一道嗡鸣声越响越烈!

  待响到极致之时,天上突然传来一声清脆悦耳的凤鸣之音!

  一只华丽无比的凤凰拖着璀璨的尾羽遨旋于长安城上。

  宣帝时期的长安百姓震惊的看着那华彩异常的凤凰。

  “那是凤鸟?”

  “陛下刚刚登基就有凤凰神爵于长安?!瑞祥!天大的瑞祥!”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长安城的百姓不由自主的山呼万岁。

  盘旋的凤凰鸣叫一声,清越的凤鸣响彻天地!

  随后拖着华丽的尾羽呼啸着直奔未央宫来。

  此时,刘洵一行人已经等在未央宫前。

  看着那遨旋于天的凤鸟真的缓缓落到面前。

  不止大臣们目瞪口呆,就见霍光也难以置信,

  而刘洵则是喜不自禁,

  凤凰收敛羽翼,微微侧头又鸣叫一声。

  “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左传》不曾欺我也。”

  一位儒家的大儒听到这声凤鸣后不由喃喃自语。

  “丹君这是,让朕上去?”

  想起天幕里高祖乘龙情景,刘洵看着凤凰的举动试探的询问道。

  凤凰点了点头。

  “那朕就失礼了!”

  刘洵的喜悦之色难以言表,借助凤凰伸出的羽翼做为借力直接翻身而上!

  “陛下…”

  虽说凤凰是神鸟,但一众大臣还是不免有些担心。

  “众卿安心,有丹君在朕必平安无事!”

  刘洵摆了摆手,示意众位大臣安心。

  不是啊陛下,我们是担心您压坏神鸟啊!

  一众大臣看着那不过才一人多高的凤凰不免有些担心。

  高祖虽然乘龙,但那赤龙庞大无比!只是龙首就有一丈左右!

  这只凤凰与之相比,身形的确单薄了些。

  皇帝还能在费心找找,这凤凰可就只此一只啊!

  刘洵不知众臣的腹诽,只是兴奋而紧张的抓住凤羽。

  凤凰见刘洵坐稳,展开羽翼。

  没有众人猜想的那般费力不堪。

  只是轻轻一扇便扶摇而起!

  渐飞渐高,渐飞渐远。

  只留众臣担心的目送而去。

  ……

  大秦,

  章台宫,

  一身玄色常服的嬴政正襟危坐,

  摸着手中的竹简盘算着。

  看了汉初这几个皇帝的操作后他也对如何施“仁政”有了大约的框架。

  根据扶苏的状态,还有那个汉惠帝和刘的评价。

  嬴政彻底明白那儒家是不能用了。

  一开始让儒家入朝他也是存了拿儒家的理论为己用的想法。

  不得不说,虽然孔子的理念不切合实际,但做为统治手段真的很好用。

  寡人很喜欢!

  但是!

  嬴政想起那个汉宣帝和太子的对话。

  对心智不强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洗脑利器!

  但对于一国的统治者来说,信那一套就是乱国秧苗。

  嬴政眯着眼睛看着坐着凤凰的刘病已。

  哼,大力推举儒家学说?

  只怕是你们也亡在这儒家学说上!

  手指轮点在竹简上,闭目沉思着。

  儒家不能用,秦法太霸道,黄老只适合一时。

  这是因为单一的学说太过偏执。

  也许一开始非常的好用顺手,但时间一长就很容易脱离轨道。

  哼,人心之恶其实一种学说就能囊括的?

  不以法为束缚,只以仁来引导。

  真当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想当圣人吗?

  嬴政不是傻子。

  做为最后一个通读六国史书的人,

  他明白一切学说的优点和缺点。

  既然单一的路行不通……

  那……

  嬴政睁开眼睛,缓缓的展开手里的竹简。

  那就只能以法治为主体,采众家之所长了!

  看着竹简右侧那四个秦篆,嬴政冷哼一声:

  “哼,一字千金《吕氏春秋》”

  “吕不韦啊吕不韦…”

  “你还真是用心良苦!”

  ……

  大汉,

  “骑凤凰?也不错。”

  “不过没乃公骑龙威风!”

  “而且这凤鸟是不是小了点?”

  刘邦斜躺着未央宫的台阶上。

  翘着腿,双手放在头后看着天幕点评着。

  “陛下,这常平仓有利于民。”

  “可以提前预立,以防以后出现天灾而手忙脚乱。”

  萧何坐在旁边,想着汉宣帝的功绩严肃的向刘邦说道。

  “嗯嗯,这些事就交给你了,不用问朕。”

  刘邦连看都没看萧何,一边摇着脚一边敷衍的回答着。

  看着刘邦放荡不羁的样子,

  萧何不由感叹着。

  陛下越来越像年轻时的样子了…

  这混蛋越来越讨厌了!

  ……

  大汉文帝时期

  看着天幕上遨游汉土的凤凰,

  刘恒想得不是异象如何、瑞祥如何。

  他想的是兴盛《谷梁》这件事。

  做为一个研究黄老甚深的皇帝。

  《德道经》都快被他盘出浆来了!

  而有一句话,乃是世间真理,他是深以为然!

  “反者,道之动。”

  一件事情一旦开始兴盛,那蕴涵在事物里的败落一面也开始生长。

  而越推举什么,就会离它越远。

  这也是为什么他施仁政却从不提儒家“仁政”的原因。

  仁政提的多了,就不再是仁政了。

  而是一种口号和说法。

  而这种口号和说法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首节上一节55/3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