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42节

  看着刘邦若有所思的听着,萧何继续说道:

  “但武帝时期不同,看天幕所讲,中朝制约外朝,与外朝是对立的。因为他们的官职权力是依附于武帝与皇室。”

  “陛下,张子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朝之人会为了邀宠而肆意妄为,但也会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势而对外朝严加看管。”

  “如此一来,就算是有兵变起义,武帝也会立刻得知,而基于武帝一朝的军事,也不会起太大的风浪。”

  刘邦听完萧何所说,点点头。

  简单来讲,刘彻这孙子的一手分化拉拢确实是妙不可言,将本来铁板一块的外朝硬生生的分成两块。

  两个团体因为利益和自保,从而彼此制约又彼此合作。

  中朝无法蒙蔽皇帝,因为外朝会同样进言。

  外朝无法蒙蔽皇帝,因为中朝在虎视眈眈。

  但是…

  “萧何,如此一来中朝的权力岂不是会越来越大?结果依然是要架空皇帝的!”

  刘邦现在倒是不担心武帝时期大汉会不会灭亡了。

  乃公担心也没求用!

  但推算一阵后,刘邦对这个制度的后续来了兴趣,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结果他也有了答案,现在就是像萧何求证。

  “若想制约势大的中朝,就须用……皇……臣驽钝,想不出结果。望陛下责罚。”

  萧何正欲脱口而出,但脑海中一道思绪瞬间闪过!刹那间冷汗打透后背!

  直接将话从嘴边硬生生的咽了回去,伏地请罪道。

  “哈哈哈哈!你这老货,咱们就是讨论一下!没结果就没结果,乃公还得给他们这些孙子把路铺平,饭喂嘴里吗?快起来吧。”

  刘邦坐直身子,看着萧何笑骂道,脸上俱是一片豪爽的神色。

  刘邦身边的吕雉看着两人,总感觉哪里不对劲,隐隐约约有一点东西在脑海里浮现,但又不透彻。

  但思索中的吕雉没看到刘邦爽朗微笑中,眼睛里透出的冷漠。

  从萧何的语气和表现中,他确定了自己的答案。

  能制约势大的中朝只有统合起来的外朝,但外朝的权力都被中朝拿走了,怎么统合起来对抗?

  这就是刘彻那小子设置大司马的原因!

  大司马执掌兵权统领九卿!

  只要大司马这个职位上是皇帝最亲近且又无法威胁皇位的人,那中朝势力再大也无可奈何。

  而对于皇帝来说,最亲近又无法威胁皇位的人是谁呢?

  外戚!

  而吕氏的势力已经够大了!能让陈平与周勃拥有拥立之势,诸吕之乱绝对不是天幕里那么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而已!

  也是因为想到了这个结果,萧何才连忙俯首请罪。

  此时大殿内鸦雀无声。

  刘邦的心里现在很怪异。

  就是因为参考了前车之鉴,他才会无事生非的给萧何笼络一个罪名,一个是制约相权,一个是敲打吕氏。

  而萧何也明白他是什么用意,顺势自污其名。

  如此才打压了一部分的相权。

  而天幕上的恒儿,启儿都是这个目的,一边制约相权,一边控制外戚。

  但只有彻儿解决了丞相势大这个自古以来的问题,还将外戚从丞相这种大权在握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刘邦很高兴。

  但经过刚才的推算后。

  他赫然发现,外戚这个势力一直没有消失!甚至可能会越发势大!

  他的心里才生出一股难以言说的触动。

  为了削弱外戚和相权,出现了中朝和大司马,而为了抑制以后会势大的中朝又不得不用外戚?!

  不削相权要用外戚,削了相权还要用外戚!?

  那这相权不是白削了?!

  突然间,刘邦似乎明白了一件事。

  皇权和臣权可能要纠缠很久很久了。

  ……

  【可能赚钱是人爆发的动力?汉武帝刘彻直接就干出了好几个延续至今的制度!】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刘彻下令将盐和铁收归官营,天下私自铸造铁器及卖私盐的,一律处以没收其生产工具、并且罚金以及砍掉左边脚趾的惩罚,就此开创出了延续至今的盐铁专营制度。】

  【这个制度对于朝堂来讲是非常好的,因为不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直接与间接打压了豪强借此牟利。】

  【所以后世历朝历代都用这个制度。】

  ……

  {汉武帝在位时定下的好多政策都延续了好久,有的甚至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比如独尊儒术,以及一直沿用至唐朝的五铢钱。有一直延续至今,比如盐,还是16年才废除的。}

  {从汉到隋,各种五铢铸七百年生命力顽强}

  {汉武帝对于华夏的政治制度塑造有重大的作用!}

  ……

  大秦章台宫

  殿内的竹简堆积如山,

  嬴政在批复完最后一卷竹简后,靠在身后庞大的“书山”上,

  抬头看着天幕上的文字,一脸的怪异。

  五铢钱寡人不知道。

  但盐铁专营是你小子发明的吗?

  寡人可是读过书的!

  那不是齐桓公的时候由管仲建立的管山海政策吗?

  而且不说春秋齐桓公的时候,

  寡人的大秦也一直是这个政策啊?

  从商君开始就明确规定了盐、铁、酒等数十种的物资,只能在官府的控制下进行买卖。

  ……寡人的大秦在汉朝皇帝手里复活了?

  ……

  大汉昭帝时期

  “诸位可看到了?后世历代皆是如此!尔等还有什么好说的?”

  盐铁会议上,桑弘羊指着天幕上的画面言辞正色。

  而对面的一众贤良文学则是你瞅瞅我我看看你。

  本来他们想取消盐铁专营的论点就是“与民争利”以春秋时期的故事来大肆举例。

  但天幕上的一句“历代延续”直接将这个说法打破!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个政策的的确确是对朝堂和国家有用!

  不过一想到自己的利益,贤良文学的众人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历代皆是如此就对吗!先王三代…”

  “那过去皆是如此就对吗?”

  没等贤良文学中的一人说完,桑弘羊就直接打断他的话。

  而这人也面红耳赤的退回原位。

  而贤良文学里的另一人也站了出来。

  “御史大夫,不提与民争利与否。”

  “盐官制做的粗盐百姓难以下咽这是与不是?”

  “铁官制作的农具低劣,供应也不及时,这又是与不是?”

  “不仅如此,制作出的东西同时还不准百姓挑选、甚至官员逼迫强买强卖!这又是不是事实!”

  面对对面的质问,桑弘羊一时哑口无言。

  ……

  【除了盐铁官营以外,还有“均输法”。】

  【汉朝初期,各地方的官员们除了要纳税以外还要上供一定数量的货物,但上供什么东西,上供多少都是由朝廷说的算的。】

  【这就导致有些东西在那个地方是没有的,但朝廷已经冲你要了,说没有?没有用!】

  【那就只能地方自己想办法。而地方的办法就是去有这种东西的地方去买。】

  【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地方只能是花高价去买,然后在花高价把货物紧急送到长安。】

  【如此一来,在货物上面花的钱早就已经远远超出了货物本身的价值!】

  【这导致地方官府发愁、地方百姓受苦,只有囤积货物的商人大发利市。】

  【而面对这一局面,想钱想的睡不觉的汉武帝,再次推出一个延续千年的制度!】

  【公元前115年,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大农丞桑弘羊开始实行“均输法”。】

  【均输法,就是朝堂将指定的贡品数量与多少按市价折算出来,然后让地方按照这个折算出的价值上供同等价值的当地货物。】

  【然后朝堂将各地方上供的货物统一调度处理,哪个地方缺少哪种货物,就让均输官把这个货物卖到那个地方去,朝堂就此从中赚取差价。】

  【本来由商人来担任的中间商角色,就由国家来担任。】

  【如此一来,地方政府和百姓们不用在担上多余的开支,不需要再花冤枉钱去购买没有且用不上的货物,而朝廷也借助商品的流通在不同的地区赚取大量利润。】

  ……

  大汉文帝时期

  靠在软榻上的刘恒在听到这个法令时,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不容易啊,看了半天终于看到一个能用的!

  盐铁专营不做考虑,只有样品多样,百姓才能有选择,并且买到质量好且便宜的东西。

  而盐铁专营,刘恒知道这些东西一旦被垄断。

首节上一节42/3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