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205节

  这司马昭到底是真不知情还是假不知情。

  要是假不知情,那就是他蠢!

  要是真不知情,那这件事就有意思了。

  摸着胡须,刘彻眼神暗沉。

  这天下最不希望天子有绝大权力和合法性的,会是谁呢?

  换句话说……

  哪个群体,最希望能名正言顺的染指皇帝大权呢?

  “这个贾充……真的是为了司马昭吗?”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轻摇羽扇,感叹着。

  “没想到曹操的后人竟有如此血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诸葛亮一眼看出,曹髦是在刻意求死。

  如果他乖乖做司马昭的傀儡,最多是将来举行封禅大典,把皇位让给司马昭。

  他自己是可以不死的,就如汉献帝般。

  根据天幕,献帝跟亮是同一年去世的。

  但曹髦明显不甘做一个牵线木偶般的皇帝,亲手把曹操打下来的天下送给别人。

  他一死,司马昭也当不成皇帝了。

  不过……

  诸葛亮怔怔的出神。

  如果陛下遇到这种情况,他会怎么选择呢?

  他能否不堕先帝的威望呢?

  ……

  【公元263年,为进一步消除弑君的影响,司马昭决定伐蜀。】

  ……

  天幕上,地势图悬浮于空。

  三路魏军分兵进攻蜀地。

  而目标只有一个。

  驻扎在沓中『姜维』

  ……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

  【一开始是魏国将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被魏国天水太守马遵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崭露头角。】

  【公元253年,费遇刺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率领蜀汉军队频频北伐曹魏,互有胜负。】

  【但自费死后,汉帝刘禅开始崇信宦官黄皓,民生经济开始逐渐凋敝。】

  【公元262年,姜维第十一次北伐失败,宦官黄皓弄权,想废掉姜维,同时蜀汉大臣也开始反对姜维北伐。】

  【姜维不敢回成都,驻军沓中避祸。】

  【公元263年五月,司马昭命钟会进驻关中。】

  【姜维上表刘禅,说钟会在关中治兵,定是对蜀地有所图谋,应当让张翼、廖化他们分别去防守阳安关和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

  【但宦官黄皓崇信鬼神,请巫师卜了一卦,巫师告诉他,不会有敌人来。】

  【黄皓把这话告诉刘禅,刘禅就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其他的大臣也毫不知情。】

  ……

  季汉,

  刘备腾的站起身!

  拿起身边的双股剑一言不发,大步迈出!

  “拦住主公!”

  诸葛亮一惊!慌忙喊道!

  “大哥!冷静啊!”

  “冷静啊!大哥!”

  关羽张飞一左一右的拉住刘备,连声劝阻。

  刘备奋力挣扎,脸色涨红。

  “放开我!放开我!”

  “这个逆子!逆子!”

  “要他有何用!”

  “他对得起孔明的一番教导吗!”

  “亲小人!远贤臣!他居然还让宦官专权!”

  “你们!你们撒手!”

  “一个魏国的降将!居然为这小儿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十一次!”

  “他却让如此贤臣避祸不及!”

  “大将的话不信!信一宦官!”

  “撒手!备又不止他一个儿子!乃公要砍了他!”

  诸葛亮在旁边看着那纠缠的三人,他们脚下的石板都崩裂了。

  自己是插不上手了。

  扭头对旁边的赵云道:

  “子龙,你还是先带世子避一避吧。”

  “军师……”

  赵云也看了看那三人,只好点头应答。

  ……

  我丝毫不怀疑,刘备真的会在一怒之下将刘禅打个半死。

第132章 五人团,一人挂机,两人逃跑。

  【因为自诸葛亮死后,姜维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经略之地不是汉中就是陇右。】

  【魏国对他一直很忌惮,所以一直处于防守之势。】

  【但沓中已经远离了汉中、陇右,姜维的出走给了魏国一个天大的机会。】

  【公元263年八月,司马昭以曹奂名义下诏,命各军大举出征。兵分五路进攻蜀汉。】

  【命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余人,自狄道出兵,攻击甘松、沓中,牵制姜维。】

  【命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自祁山出兵,攻击武街,切断姜维退路。】

  【命钟会领李辅、胡烈等将,率主力大军十余万人,从斜谷、骆谷、子午谷三道共同出击,进攻汉中。】

  【三路大军,总计十八万人。】

  ……

  大汉武帝时期

  “这个地方……”

  霍去病看着天幕里姜维驻扎的地方欲言又止。

  “狭隘非常是吧。”

  看着窝在两面山谷中的姜维大军,刘彻面沉如水。

  “是……”

  霍去病诚实的点点头。

  “明明占据汉中,在汉中周围的各个山口都设一个据点,部署兵力,魏军来犯也很难进入汉中之地。”

  “但他这敛兵聚谷……岂不是让汉中门户大开?”

  刘彻摇摇头,无奈一笑:

  “你啊,富裕仗打多了,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既然知道战争打得就是粮草、国本,那你想想他为什么把兵藏在这里。”

  “陛下是说……”

  刘彻看着天幕,幽幽道:

  “是啊,蜀地连布防汉中的消耗都支撑不起来了。”

  ……

  大唐,

  “自古以来,姜维驻兵沓中都惹来不少非议。”

  “认为这是他不知兵事的表现。”

  李世民望着天幕对李承乾讲解道。

  “殊不知,此乃无奈之举。”

  李承乾歪歪头。

  “阿耶,蜀地已经难成这样了吗?”

  李世民看李承乾明白根本,也不多费唇舌,只是点头道:

  “姜维敛兵聚谷,对当时的蜀汉来说是最无奈也是最好的选择。”

  “只要守住汉、乐两城,就算魏军来犯,他们也要翻过蜀道那崇山峻岭才能到达汉中之地。”

  “并且,蜀道难行,大型攻城器械根本运不过去。”

  “攻城不下,粮道不便,自是坚持不了多久,等粮尽时魏军自会退兵,这时趁魏军士气低落,再发兵出击,可获全胜。”

首节上一节205/3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