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靖难戍边,称霸天下 第258节

  所以,八百里加急的安南战报抵京之前,朱缙振就已经通过秘卫了解到了。

  很快,皇宫内的消息传出。

  “天策府统领徐长海率领大军南下,一路连战连捷,先克阿瓦王朝,再灭白古王朝,缅甸尽归于我大明。”

  “天策府一日攻陷安南,一夜连破十七城,天策军师朱剑秋率领天策将士,创下一日灭国的不世之功,成功收复交趾。”

  这样的战报传出,被京城各方势力和百姓证实后。

  彻底将整个京城引爆。

第381章 震动京城的战报

  安南对于大明权贵百官而言,并不陌生。

  永乐年间,大明曾数次南征。

  并后来改安南(交趾)为交承宣布政使司。

  一直到宣宗年间,宣宗皇帝认为明朝在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每年收上来的税收不过几十万两,派兵驻官驻军花费却高达几百万两,最终认为开销过大而放弃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正德十二年初,已经独立百余年的安南,彻底脱离了大明朝廷。

  没想到,安南宣布独立,不再依附大明才两年,又被打下来了。

  而且……

  是灭国之战!

  “安南被灭了?”

  “明后日,兵部应该就会公布了吧?”

  “听说此战天策府仅出兵三万,其中真正的天策军只有不到一万二,一夜连破安南十七城,由南至北,势如破竹,真的假的?”

  “这还有假?早上八百里加急没看到啊?”

  “一夜连破十七城算什么?根据宫中传出的消息,天策府那位军师,运筹帷幄,仅一日便将安南灭国。安南国主欲降,却连王令都不曾出皇宫,就已被玄甲秘卫俘虏。”

  “衔璧牵羊、肉袒出降。”

  “那安南国主可算是丢尽了颜面呐。”

  “国都亡了,一个亡国之君,有何颜面可说?”

  百姓们议论纷纷,对于大明再次拓土开疆,都是与有荣焉。

  毕竟,大明越兴盛繁荣,他们的日子也会越好过。

  远的不说,苛捐杂税的压力也会小点。

  有人眺望着皇宫的方向,压低声音,道:“宫里那位殿下,对我大明还是念着旧的。若他靖难时,按照天策府经略缅甸与安南时的雷霆手段,莫说是半月余,怕是不需要七日,他就能从陕西一路北上打到京城。”

  详细战报,百姓们尚不知晓。

  但只要是稍微有些见识,读过一些兵书的,都知道能够一夜连破十七城是什么样的含金量,更清楚一日灭国是怎样的不世之功。

  如果当初朱缙振按照这个标准靖难……

  七天时间,绝对不是肃王府的极限,而是大明朝廷最乐观的估算。

  有人望着那些面露崇敬,满是骄傲的京城百姓,心下微叹,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肃王殿下,在京城杀得人头滚滚,百官震怖,惶惶不可终日。”

  “坊间近来也有些许闲言碎语。”

  “可如今,一切的不安都将不攻自破。”

  靖难功成,又携灭国之威。

  就算朱缙振杀得京中百官人头滚滚,权贵世家灭了一家又一家,造成的动荡不小又如何?一个灭国之战,足以抚平那些百姓心中的不安。

  更能进一步震慑那些心怀鬼胎之人。

  何况,被东厂和锦衣卫诛灭那些朝中重臣和京中权贵,本也没有一个是干净和愿望的。

  “收复缅甸吐司,覆灭安南,归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暹罗夹在中间只怕也在劫难逃吧?”

  “是吧?毕竟……对在外征战的天策府那些将士而言,似乎也不过是顺手的事?”

  覆灭一国,竟可用“顺手”二字。

  可见天策府经过靖难和覆灭安南和缅甸之战后,威名到了何等地步。

  醉春来。

  一个头发花白,笑容有些猥琐的老头,嘿嘿笑道:“你们呐,目光,不要只注意在安南、暹罗那些弹丸之地。”

  “要知道……”

  “咱们这位肃王殿下曾手握天剑,且培养出苍云和天策两大无敌强军的消息早已流传出去,周遭大隋、大宋和蒙元、大辽,可是也虎视眈眈啊!”

  当世中原割据的局面是,五大强国并世,小国林立。

  大明,大隋,大宋,以及蒙元和大辽。

  竞争不小。

  此人提醒,引起众人的重视。

  可很快,一道嗤笑声传来:“我说龟孙子,你既知周遭诸国对我大明虎视眈眈,为何却不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正是最怕招惹我大明的时候呢?”

  “啐,你才是龟孙子,喊我龟孙大爷!”

  猥琐老头啐了一口,而后脸上流露出神秘莫测的笑容:“你说的我都知道,我甚至还知道一件你们绝对不知道的消息。”

  “来自于隔壁南边那个大宋的皇室内部的。”

  此言一出,醉春楼的花客和那些姑娘们,霎时便瞪大了眼睛,齐刷刷的看向自称龟孙大爷的猥琐老头。

  刚才喊他龟孙子的那个左拥右抱的年轻人,脸上顿时挂起如沐春风的笑容,朝着远处老鸨招手:“今天龟孙大爷的花销,都记本少爷的头上。”

  “好嘞!”

  老鸨高兴的应到。

  “龟孙大爷,您看?”

  看着年轻人脸上的谄媚笑容,龟孙大爷这才满意的点了下头,道:“既然你有此诚意,那我就说出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在肃王殿下奉天靖难时,大明之外发生了一场席卷天下的争斗。”

  “名为《天剑之争》。”

  “据传,乃是蒙元的邵敏郡主从咱们肃王殿下的身边窃走了天剑。”

  这件事,早已闹得沸沸扬扬,声势比之朱缙振奉天靖难和对百官清洗还要轰动,尤其是醉春楼这样的风流之地,更是早已人尽皆知。

  没有人打断龟孙大爷的话,而是安静的等待着他的下文。

  “大隋的静念禅院之战,大家或多或少都应该有所耳闻吧?”龟孙大爷有意卖弄,或者说享受这种备受瞩目的感觉,刻意停顿了片刻,直至众人耐心都有些被消磨殆尽了,才不紧不慢的继续说到:“那一战,各国出动的陆地神仙不少。”

  “只我大明,明面上就有老剑神谢晓峰,疯剑神易天行,据传暗中还有两个身份不明的陆地神仙也参与了进去。”

  “而最终,他们,包括咱们肃王殿下派去的高手,都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这样的消息,在天下流传并不快。

  陆地神仙境界层次的事情,更不是一般人能够知晓的。

  很多人闻言,都一副如梦初醒,恍然大悟的模样。

  显然也是第一次听闻。

  有人禁不住好奇,问道:“那这和大宋那边的皇室有什么关系?”

第382章 大宋困境,悔不当初的张三丰

  “别急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龟孙大爷享受着身边美人的投喂,一脸猥琐的享受表情,一边笑吟吟的反问道:“大家都知道,自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兄弟二人因“金匮之盟”,最终闹得分道扬镳,各自创立大宋起,大宋那边就一直重文抑武。”

  “虽然也武道繁荣,但朝廷之中真正厉害的高手反倒是诸国之中最少的。”

  “静念禅院一战,北宋开国太祖赵匡胤下落不明,南宋国师那位道家大宗师黄裳真人,亦是生死不知。”

  “偏偏,南北两宋虽互为倚势,相互扶持,彼此亲密如一家。”

  “可他们夹在中间,北宋有大辽、吐蕃虎视眈眈,南宋有金国和西夏窥伺,往外则有蒙元虎狼随时可能挥师南下。”

  “听闻赵匡胤和黄裳两大陆地神仙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大辽趁机兴兵,欲灭北宋,金国也派出诸多高手,先是西毒欧阳锋,再是当年被张真人打得疯癫的逍遥王又重现江湖,直逼南宋。”

  众人听到此,不由的也是替南北两宋捏了一把汗。

  大辽可不比蒙元好惹多少,尤其是耶律无敌兄弟,都是陆地神仙境的强者,虽然当初耶律无敌被自家的肃王殿下差点钉死于辽军的中军大营,已多年不曾在世人眼中出现。

  但无可否认的是,耶律无敌在陆地神仙境中也是绝对的高手。

  过去,北宋有赵匡胤这个曾纵横一时,与诸国开国太祖争锋,且唯一一直活到现在的皇帝的震慑,耶律无敌和大辽就算有心吞掉北宋,也很难做到。

  无他,耶律无敌挑战过赵匡胤,十年四次,屡战屡败。

  现在没了赵匡胤,北宋又没有什么威震天下的陆地神仙境存在。

  谁能挡得住伤势可能恢复的耶律无敌,挡得住如同虎狼的大辽百万大军?

  南宋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若说赵匡胤自身乃是陆地神仙,有底气压制一切,北宋虽然重文抑武,却好歹有个度,江湖上武道高手也层出不穷,金刚指玄比比皆是,天象大宗师也不算稀罕。

  那南宋武林,就是几乎断代的。

  唯一能够值得称道的,也就当初的王重阳,以及其他死绝。

  可悲的是,天下五绝,除却王重阳和洪七公之外,其他三绝,一个东邪黄药师行事乖僻,独来独往,西毒欧阳锋是西域出身,并非南宋的,南帝段智兴乃是大理段氏的弟子,名义上虽是大宋属臣。

  可……

  南宋皇帝又真能指使得动?

  剩下的什么权力帮、至尊盟的高手,更没有将南宋朝廷放在眼里的。

  值此顶尖强者空虚之际,逍遥王卷土重来。

  南宋真是危险了!

  刚才替龟孙大爷买单的年轻人,突然出声打断:

  “等等,龟孙大爷,您提到的西毒欧阳锋我知道,是南宋五绝之一。那逍遥王又是何方神圣,怎么不曾听闻?”

  在场大多数人闻言,都一样露出好奇的目光。

  他们听得出龟孙大爷对逍遥王的推崇和敬畏,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号人物。

  “百年匆匆,时如逝水,江山代有才人出。”

  “你们啊,都已经忘了他的威名了。”

  “当年武当的张真人还未踏破陆地神仙关隘之前,咱们太祖高皇帝还未开国大明之前,逍遥王可是在咱们现在大明的地界闹腾出好大的动静。”

首节上一节258/2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