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甲制度的推行,在陈东带领的队伍下,很快便以汴京为中心,向四面扩散开来。
很快便有因为保甲制度,而使得山匪抢劫未遂的事情发生。
这更促进了朝廷对保甲制度的看好。
尤其是京畿陈留县,当地保长带领民兵于秋收之后,先发制人,将原本准备过来打秋风的山匪给当场剿灭,直接让朝廷下定决心,开始让各地州府最高长官推行此制度。
但陈东被召回朝廷之后,却并未十分乐观,而是语重心长的告诉赵祯:“虽然在京畿附近的县城,保甲制表现良好,但是各地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若是不想半途而废,就必须加大监察力度。”
这一番话,得到了赵祯的慎重思考。
尽管各相公都认为各地长官都是能力出众之人,陈东已经珠玉在前,想必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陈东因为之前的功绩,得以升为正六品。
而盛因为在年关的走动,加上刚来京城的时候对赵祯的支持,也在陈东之前,顺利的升为正五品尚书台员外郎。
但嘉佑四年,淮南东路民变,消息传到汴京之后,赵祯立刻将所有官员召集。
得知民变的原因竟然是当地保甲制度推行时,对下面横征暴敛,导致富户们和保长联合起来杀官造反。
殿内,所有目光集中在陈东身上。
第332章 顾廷烨归来
陈东没有事情如他所预料的得意,不然好像满朝文武都是傻子,就他一个人聪明似的。
得罪人也不是这么个得罪法。
因此陈东只是上前,淡淡地说道:“此事不难解决,无非就是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处理掉,到时候百姓们也不会再坚持闹事。”
“百姓们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造反,他们肯定是受了委屈,所以才会如此,陛下。”
说着,陈东拱手道:“臣毛遂自荐一回,请陛下将此事交给臣去做吧。”
相公们原本心中还有些尴尬,此时听到陈东的话之后,脸上顿时浮现欣赏之色。
赵祯更是满意,原本还担心陈东会因为之前的提议被否决而心有不满,如今看来,陈东已经成熟到了这个地步。
其他臣子更是心中满意。
不要想着他们会认错,他们只会把错误归结在别人身上,比如百姓们都是刁民,而绝对不会承认他们能力不足或者不够聪明。
现在陈东只字不提他提前说过这事儿,倒是让朝臣们心中对陈东的评价上了一层。
陈东下朝之后,当即带着赵祯给他的人马前往平叛。
不算赶路的时间,仅仅一天时间,确切的说是一个时辰,陈东就将百姓的叛乱平息了下来。
他只是到场之后,带着皇帝的旨意,独自一人走进了百姓们组成的叛军之中劝降。
贼首是曾经在厢军呆过的,知道朝廷恐怕不会饶了他,于是煽动百姓们杀了他。
但陈东淡然自若,说道:“我为官家使臣,自然有皇恩庇佑,也不用你们一拥而上了,你来给我一刀,看看是你的刀锋利,还是官家的庇护强大,若是我毫发无伤,那就说明天下依旧是官家的,你们闹下去也只是自讨苦吃,如何?”
贼首不屑,抽刀向前。
陈东这番话明显震住了这些迷信的百姓,因此纷纷让开道路,狐疑的盯着陈东。
贼首牙齿森森的露了出来,说道:“你胆子倒是不小,而且你不是什么翰林院的吗?不如留下来给老子做个军师,到时候咱们落草为寇岂不快哉?”
陈东疯了才会答应。
因此直接说道:“别废话,砍吧。”
说着,陈东直接抬起头,露出了他光洁的脖子。
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贼首想了想,终于还是出刀了。
“铛~”
一声金铁碰撞的声音,让所有人都看傻了眼。
包括贼首。
“大人饶命!”
贼首在感受到手中传来的震荡声音之后,立刻跪了下来,额头在地上狠狠的撞着,乞求陈东饶命。
而陈东看了他一眼,说道:“为什么要喊饶命?我为什么要饶你们的命?”
贼首诧异的抬头,其他百姓也都纷纷看过来。
陈东说道:“朝廷自有法度,但是我认为,官逼民反,杀官无罪,所以你逃吧,不要让朝廷的人看到。”
贼首顿时痛哭流涕,抱着陈东的腿说道:“大人,为什么我们这里的官不是大人啊!不然我何至于此啊!”
哭着哭着,贼首眼前一晃,一锭银子出现在他眼前。
陈东说道:“路上没有盘缠也不行,这五十两你拿去,不过切记,不能伤无辜之人的性命。”
贼首呆了呆,忽然笑了一下,问道:“大人,既然百姓们可以无罪,那我的家人呢?我还有个五岁的孙子,大人能保他一命吗?
陈东想了想,带着小孩逃命确实不现实,便点头道:“交给我吧,我可以带他去我家,我家的孩子可不少呢。”
陈东这是大实话。
贼首连忙呼唤了一声,一个怯生生的孩子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身上穿的脏烂。
“快给大人磕头。”贼首把孩子一把压在地上,额头瞬间被泥土沾染。
陈东说道:“不用这样,不过这孩子的父母呢?”
贼首惨然一笑道:“都死了,孩儿他娘玷污了,我儿子去找对方拼命,结果被抓进牢里打死了。”
陈东可惜的同时,也有些纳闷,这跟保甲制也没什么关系吧?
正想着呢,贼首却忽然抓起刀柄。
“大人小心!”周围有人惊呼。
而陈东却并不慌张,有实话技能在身,对方根本伤不了他的。
刀刃插进肚子里,血流汩汩。
贼首拿刀不是为了拼死一搏,而是自杀。
“大人……”贼首只来得及说出这两个字,便倒地不起。
陈东知道他想说什么,无非是希望陈东帮他照顾好孙子。
陈东默然,良久之后才开口道:“跟我回城吧。”
路上,陈东才知道,原来朝廷在推行过程中,设置了许多督办专门管理此事,一如陈东之前的职位。
但是后来的那些督办可就不是陈东的做派了,他们只想着怎么捞钱。
除了捞钱,就是像那个自杀的保长一样了,玷污了人家的儿媳妇这种。
陈东回到汴京之后,将所见所闻告知给了赵祯,并主动请缨,管理此事。
用陈东的话来说,这是他提出来的制度,若是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他也有一份责任。
很快,陈东便作为钦差大臣,全国巡查,处理贪赃枉法之事。
一时之间,声名显赫。
各地接待的官员一开始其实是不怕的,毕竟京中的官员虽然位高权重,但他们才是土皇帝。
直到陈东请出了尚方宝剑。
这就是纯纯降维打击了,根本无法抵挡。
不管对错,只要陈东拿着这把赵祯御赐的剑,所有人都得引颈待戮,除非他想要造反。
先斩后奏的权力,让陈东如鱼得水。
等他回京的时候,已经是两年后了。
原本陈东还要呆更久,可惜赵祯不允许,连续发了六道旨意令陈东回京。
陈东不情不愿的回来之后,遭到了满朝文武的抵制。
无他,杀太多人了。
本朝不杀士大夫虽然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被杀死的也不是没有,但那都是在太祖太宗的时候,到赵祯这里杀的士大夫还真没有。
结果陈东就好像愣头青一样,一路杀了二十三人。
这可不是普通人,都是有品级的官员。
这些人谁还没有点关系啊,很快弹劾陈东的奏章就摆满了赵祯的桌子。
赵祯无数次的后悔,就不应该给陈东那么大的权力。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担心,等他揭开真相,宣布陈东是他的儿子之后,整个朝廷的反应,恐怕不会像他之前想象的那般美好了。
回到汴京的第二天,朝会上赵祯就将陈东的权力收回。
但他到底有功,朝臣们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同意赵祯升他为侍读学士。
虽说官位升了,但是陈东却彻底清闲了下来。
原本被盛长柏催的着急的书也开始书写了起来。
两年后,陈家张灯结彩。
一辆轿子被抬着过来,摇摇晃晃,喜气十足。
陈东此时骑马走在前方,面色看起来高兴,但眼神中多少有些无奈。
之前想的是如兰还小,而且陈东也不是很有兴趣,就先拖着。
而且后来陈东全国乱杀,也让盛战战兢兢,开始有些迟疑。
可最终,如兰那边却等不及了。
王若弗好几次将小蝶叫回了盛家说这件事,她倒是不敢跟陈东说了。
毕竟陈东现在的名声,虽然不能止小儿夜啼,可也差不了多少了。
于是小蝶、盛家等人的催促下,如兰终究还是嫁给了陈东,而今天就是陈东成婚的日子。
相比上次,这次明显热闹的多。
毕竟是娶正妻。
而且陈东现在官位不低,哪怕之前名声不好,但是在京城呆了两年,眼看着也没有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其他人开始相信,陈东已经不会乱杀人了。
所以很多重臣都来参加陈东的婚事,陈家门口更是聚集了不少百姓。
汴京的气氛相对和谐,看热闹的百姓从来不少。
而且这次陈东做主在外面也办了席面,专门给过路的人提供喜宴,
反正现在陈家不差钱。
升为侍读学士之后,陈东虽然手中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了,但是跟赵祯见面的次数却变多了,如此大家都明白,现在赵祯不过是在磨砺陈东的性子,以后必然还是要中用他的。
从马上下来,陈东在安排下,将如兰从轿子中接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