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此时,制造业及军火专柜吵吵嚷嚷进来了几个生面孔。他们胸前挂的胸牌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经纪行,下颚的胡须比眉毛还要稀疏。
其中一个年轻的场内经纪人到了柜台边就对周围人大声嚷嚷道,“谁有柯尔特?我要买很大一笔!”
条纹西服交易员眼睛差点飞出眼眶,心说是哪里来的菜鸟,竟然这样报价,这样是不会得到好价格的!
柜台前的场内交易员们都猝然回望,有人认出了这个年轻人,大声质问,“昨天你不是刚抛掉4000股吗?怎么今天又要买回来?”
年轻交易员一脸愁苦的表情的道,“谁知道客户抽什么风,昨天卖出今天又要买入,哎,你们谁有?我收2000股!”
跟条纹西服相熟的那个场内交易员眼睛一亮,忙问,“你出价多少?”
年轻交易员皱着眉头看了看,随意的说,“客户这是盘前市价单,你先报价吧!”
“34又四分之一美元!”相熟交易员报了个虚价,等待对方还价。
那年轻交易员却举起右手,“行!我收了!”
年轻交易员的话语引起了制造业和军火专柜周围交易员的一阵唏嘘,要知道柯尔特昨天的收盘价可是26.5美元,今天直接跳空高开近10美元,涨幅接近40%了。
条纹西服牙齿紧咬,他明白了,那个收柯尔特股票的年轻交易员并不是蠢,而是没有职业道德,他并不谋求给客户拿到一个非常理想的价格,而是想赶紧买到客户委托的2000股。
这个该死的人渣!
你会弄坏我的买入计划的!
不过还没等条纹西服再说什么,旁边已经有人抬价了,那人喊道,“我出35.1美元,卖给我吧!”
另一人也忙叫道,“我先来的,我可以出36美元……给我给我!”
“36.1美元!”
“37美元!”
“37.1美元!!”
……
几个着急在盘前就获得柯尔特股票的家伙已经开始了内讧,他们竞相报高价格,妄图想在股价飞涨之前,拿到自己想要买的股票数量。
都是盘前单,这些场内交易员也知道这事拖不得,明知抬价对谁都不好,但事到如今,也只能竞相报高价格。
按照惯例,相熟交易员可以等到开盘,再选择一位报价高的成交,所以他也有意停止了说话,只是安静的看这些人报出自己的价格。
周围的其它交易员已经暗暗从口袋里翻看有没有柯尔特的报价单了……
甚至有些场内交易员心念一动,已经打算给自己买些股票,赚一下这波看起来稳稳的短线收益了!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场内交易员是可以给自己下委托单的,这也是他们经常故意炒高价格的原因,因为给客户交易只能赚佣金,但为自己交易可以赚差价,而且自己又处在交易的第一线,偶尔做个短线往往能发一笔小财。
条纹西服已经越来越慌了,他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时钟,紧咬下唇,忽然暴喝一声,
“你们这些狗娘养的,都给我让开,我出39元!”
众人一怔,都望向条纹西服。
那个年轻交易员冷哼一声,直接转向相熟交易员大声道,“我出40!现在就给我。”
见那些要购买柯尔特公司的场内经纪人还要开口,条纹西服大喊一声,粗暴的推开了围拢在相熟交易员旁边的几个年轻人。
“该死的!万斯!咱们俩十几年的交情了,你今天要是不卖给我,以后我们就绝交!我出42美元!”
条纹西服的咆哮引起了柜台前众多交易员的一阵沉默,相熟交易员一时之间有点懵,但看着条纹西服满脸狰狞的样子,伸出了手指,指着他道,
“42美元!我卖给他了!”
刚刚竞价的诸多交易员不吭声了,交易双方的交易员能自由选择买卖对象,如果卖出柯尔特的这个交易员选择了条纹西服,那么别人也没有办法。
条纹西服确定了自己的成交,脸上满是骄横的扫了一圈周围的家伙,随后写了张6000股的买入单,拍给那个叫万斯的相熟交易员。
万斯愣住了,他挪开了按着交易单的拇指,在代表柯尔特简写的“COLT”之后,写着他持有的股票数量500股。
“我、我只有500股,这还是昨天你卖给我的,我没有6000股……你这么着急买,还要买这么多吗?”万斯喃喃的说。
条纹西服顿时重重的跺了一脚地面。
该死的,光顾竞价了,没注意对方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股票数量……
这在场内交易简直是最差的处境,因为大家都已经猜出了自己的底牌,都知道自己急于求购6000股柯尔特,那么周围那些场内交易员就仿佛闻到了血腥的鲨鱼一样,肆意提价了。
不过,这一切都太晚了……
柜台后的交易所报价员已经将开盘价42美元用铁笔填在蜡纸上,这个价格已经顺着直连电报线传遍了全美。
条纹西服看周围的场内交易员看自己的眼神,都仿佛在看进入陷阱的猎物一样。
有个交易员走上几步,脸上带着冷漠问,“43美元,我这里有500股,你收吗?”
条纹西服咬咬牙,“我收!”
那个交易员脸上露出了笑容,写了一个500股的单子拍在条纹西服怀里,又悠悠的说道,“45美元,我这里还有500股,你要吗?”
这次还没等条纹西服说话,围在一边的几个生面孔场内交易员已经开始主动抬价了,
“45.25美元,这500股给我吧……”
“我出45.5美元!”
……
制造业和军火交易专柜前,那些始终没有开口的其它交易员,已经看出今天这几个人无论如何也要买到柯尔特的股票了,脸上都露出了兴奋而贪婪的光芒……
与此同时,在哈特福德雷丁公司的交易大厅里。
华莱士先生看到了柯尔特的开盘价,竟然高达42美元!
他兴奋的站起身来,紧握右拳!
自己的1500股是26.5美元成交的,这意味着实际持仓的交易时间没超过15分钟,自己已经赚了2.3万美元了。
拉里脸上带着笑意,这种事他早就猜到了,自打开始做这个局开始,拉里就能想到这些贪婪且毫无主见的老鼠仓是个什么下场!
贪婪自私者,必然毁灭于其本性。
可惜这年头还没有博弈论,要么那些老鼠仓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的这么惨。
不过,无所谓了,华尔街没有新鲜事!
难道他们知道贪恋和自私会带来厄运,就不会如此行事了吗?
活该!!
拉里嚯得站起身来,对华莱士先生说,“走吧,先生,我们该去赶火车了!”
华莱士先生转脸看着拉里,将20美元交在他手中,“这是我输给你的,开盘价果然是40美元之上!”
拉里笑了笑,没推辞,将这20美元装进自己的口袋。
但华莱士先生没有动身,而是认真的看着拉里,并且敛去了笑容,郑重的说,
“在我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我们会把钢笔插在我们所敬佩的人西服上衣口袋里……”
说着,华莱士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钢笔,塞进了拉里西服的上衣口袋,盯着拉里的眼睛,真诚的说,
“你赢得了我的尊重。拉里利文斯顿先生!”
第95章 警察上门
哈特福德到波士顿的火车于当晚六点半到达。
按照惯例,拉里本想雇佣马车先送回华莱士先生,但后者严词拒绝了。
“不,拉里,你也很累了,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见!”华莱士跟拉里握了握手,独自一人走向马车。
拉里挑挑眉,转身上了另一辆马车。
回到公寓的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拉里刚刚打开公寓楼的大门,女仆卡梅尔就一脸惊讶的看着他,随后笑着说,
“利文斯顿先生!足有一周没有见到您了吧?您已经入住公寓一个月了,但感觉您在公寓里住的时间都没超过一周。”
拉里脸上露出苦笑,将帽子摘下来放在胸口,
“您说的太对了,天天出差,我都后悔租公寓了,当年应该直接住酒店的。”
卡梅尔脸上露出笑容,指了指二楼道,“您的东西都放在门口了,幸好租我们公寓的都是些绅士,否则我还真担心呢……”
拉里一怔,问道,“我的东西吗?”
卡梅尔点点头,“对的,是您拜访别人的回礼,还有温斯洛普先生的回礼。”
拉里微微颔首,想起这年头体面的美国人都盛行回礼。
回到二楼自己的公寓门口,拉里就着楼道里的煤气灯,发现门边两件包裹起来的礼物。
拉里将礼物带回自己的公寓,打开了煤气灯细细查看,这两件礼物一个来自波特先生,另一个来自温斯洛普先生。
温斯洛普先生送来的是西洋参,那是一组麻布袋套装三个不大的锡罐配组成的精致补品小礼包。
对西洋参作为绅士间体面的回礼,拉里并不感觉意外,因为这玩意在美国的身价也在随着中国的需求量增加而蹭蹭上涨。
西洋参本来就是美国的特产,只是美国土著对此并不热衷,拿这玩意当萝卜,烹饪或者炖肉的时候往里扔两根提味。
美国独立之前,精明的英国商人发现这玩意能在对华贸易中卖出高价,随后就在美国采购廉价的西洋参,然后高溢价到中国贩卖。
美国白人也渐渐知道了西洋参在中国是紧俏货,但直到中美第一次通商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西有多暴利。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历时188天的航行来到了中国广州。在那里,美国商船卖掉了242箱共29吨重的西洋参和胡椒、棉花、毛皮,共获利白银十三万六千多两。
随后,“中国皇后号”采购了200多吨的茶叶、丝绸、瓷器,并于1785年5月返回纽约。
这是中美之间第一次直航贸易。
船上的货物瞬间就被美国的大人物们抢购一空,美国总统华盛顿派人抢购了302件瓷器以及精美的象牙制品,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等人也参与了中国商品的大采购。
抛去成本,“中国皇后号”这一次贸易就获利3万多美元。
从此之后,西洋参暴利的秘密被发现,而西洋参也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最初的绝对拳头产品。
当然,商品的交易产生文化的交流,如同物理学有反作用力一般,文化的交流自然产生文化反向输出。
因为中国人重视西洋参,美国人也慢慢认为西洋参具有神奇的功效,到19世纪末,西洋参也成为美国东海岸中产阶级常见的泡茶补品之一。
拿着这盒西洋参,拉里脸上显出踌躇的表情。
心说我这十几岁正当青春的身体,吃了西洋参会不会每天流鼻血啊?
先放在一边吧,等找到女朋友再喝!
拉里迅速做出决定,随即翻看波特先生的礼物。
波特先生的礼物则是一本书,名字叫做《大癫狂》。
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叫“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癫狂”,作者是个苏格兰人,名叫查尔斯麦基。
拉里大概翻了翻,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说的都是迄今以来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那些“癫狂”往事,比如南海公司股价泡沫、荷兰郁金香泡沫等等。
“这本书还真有点意思!”拉里轻声嘟囔着,但思索了片刻,还是将西洋参和这本《大癫狂》放在书桌上。
当务之急是洗澡换衣服,上次出差太过匆忙,没带多少换洗衣服,拉里身上这件衣服穿好久了。
洗完澡后,拉里换上了睡袍,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法国白兰地,脑子里细细复盘这趟哈特福德以及纽约之旅的得失。
思考到最后,拉里得到了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