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听到这里,也放下了食物,转头看着自己的丈夫。
拉里心里一沉,他也知道这事早晚会发生,毕竟自己不可能每天坐两小时火车来波士顿上班。
但亲耳听到父亲这么说,他内心里还是有点难受的,重生这半年来,他跟着母亲和父亲生活的很融洽,此刻忽然要面临分别,心里也不是滋味。
父亲想说什么,又临时停下了,他喝了一口雪利酒,掩饰着自己的不安。
母亲知道父亲的感受,眼眶微红的对拉里说,“你爸爸当水手的时候一直漂泊在外,等他确定回乡定居之后,他曾经跟我说他很高兴回家陪着你,他说他错过了太多陪你长大的那些美好时光……”
拉里能感觉到母亲话里的真挚,自己的眼里也蒙上了一层水雾。
“不管如何,我很高兴,拉里利文斯顿你真的长大了。我和你母亲都很欣慰的看到这一点。”父亲接着说道。
母亲也连忙点头,嘴唇也在微微颤动。
拉里实在是不想再多想这些事,他赶紧岔开了话头,挑自己记忆中一些孩童时的趣事跟父母两人开玩笑,两人也转悲为喜,你一言我一语的回忆起旧日时光。
最后,拉里父亲总结道,“好啦,咱们家这两天过的很充实,第一是买到了自己的农场,第二就是跟着拉里在这富丽堂皇酒店住的一天,非常完美!一会我们要趁着天色还早,赶回我们的家过圣诞节。”
“可以在这里多住一晚的,妈妈就不用回去辛苦准备晚餐了。”拉里提议道。
父亲母亲两人一起摇头。
“不不!孩子,请记住,圣诞节永远要在家过,我们一家人也要每年在一起。”父亲说。
母亲则看着桌上剩余的不少菜肴,感慨说,“4.5美元的房费还附赠这么丰盛的早餐,我觉得好像也不算贵。”
父亲笑笑没说话,拉里微笑看着父母回应道,“是的!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多少钱也不贵。”
感谢凡心夜打赏,感谢朋友们的月票
第37章 波特先生倾茶事件
圣诞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是12月28日,周一。
但这周其实也被假期搅得稀碎,因为周五就是1892年的元旦。
一旦遇到这种连续的假日,股票市场就往往会出现交投不活跃,行情清淡的特点,而从业人员也会懒懒提不起兴致。
潘恩韦伯证券公司驻波士顿营业部,总经理波特先生今天早早就来到了公司,端着一杯新沏好的红茶,站在窗前看远处的工人在清理街道上的残雪。
此时美国的饮料排名中,茶还是第一位的。
别看波士顿是以倾倒茶叶、反抗英国统治而最为出名,但此地的体面绅士一举一动都在模仿英国上流社会,以喝茶为尊,并且鄙视只有穷人才喜欢喝的咖啡。
一杯茶喝到了一半,波特先生忽然看见拉里利文斯顿骑着自行车早早的来到了营业部。
波特先生隔着窗户注视着他,而拉里仿佛也感受到了注视的目光,转过头来发现了窗后的波特先生,朝他露出个阳光般灿烂的微笑。
过不多时,拉里敲响了波特先生办公室的大门。
“请进!”
波特先生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拉里走进房间,朝波特先生笑着说,“我还没来得及向您表示感谢,那天您在霍利斯顿帮了我大忙。”
波特先生摇摇头,“不,我什么都没做。一直是你在跟邓肯先生交涉。”
“可没有您在他身旁,我连跟他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拉里诚恳的道。
波特先生看着拉里,点点头道,“好吧……嗯,对了,你父亲真在那里买了个小农庄吗?”
“是的。不是很大,但足够养活我们这一家了。我父亲自从不当水手之后,一直想拥有自己的农庄。”拉里笑着说。
“等等,如果他们要去霍利斯顿的话,你怎么办?”
“我自己租房子住,我打算这几天去城市里寻找合适的公寓。”
波特先生点点头,不过还是嘱咐道,“不要去北区,那里都是移民聚居区,治安也难以得到保障。我建议你去后湾,那里是新开发的区域,住的都是工程师、教师等体面职业的人,公寓的价格也很公道。”
拉里正为这事发愁呢,此刻听到波特先生的指点,顿时非常高兴。
波特先生补充道,“你还小,你这样面嫩的大男孩要去房产经纪那里,肯定会挨宰;我建议你直接去跟房主谈,后湾那里居住了一批靠吃房租度日的年老的绅士和夫人,他们一般住在一楼,而把二层三层出租出去。”
“好的先生,谢谢您先生。”拉里赶紧向波特先生致谢。
但波特先生随即一瞪眼,语气冰寒的说道,“但不许请假了!这周绝对不许,就四天时间,我劝你安安分分的呆在公司,等下班以后再去找房子。”
“是的,先生!”拉里赶忙答应。
波特先生点点头,忽然问道,“买了那83英亩的土地,你打算干嘛用?”
“我现在也没有想好,先生。我甚至没想好怎么跟家人说,让他们接受我买下了这么大一片土地的事实。”拉里的脸垮了下来。
波特先生摇头微笑,“上帝啊!这是什么该死的暗中炫耀啊……一个14岁的男孩,竟然有这么一大片土地,还是白手起家!”
波特先生这么说,拉里也不好跟着说什么,而是站在那里陪笑不说话。
波特先生抬头看了看他,轻声说了个单词,“蓝莓!”
“您说什么?”拉里挑了挑眉毛。
“我说让你种蓝莓。你要知道,霍利斯顿那里本来就是蓝莓产地,嗯,还有蔓越莓,如果你种植那些作物,只需要雇人做少量时间的林间管理,就能撑起那一大片荒地的耕种。而且还可以在林间的草地上放牧,羊一般不会啃食蓝莓的树叶。当然,蔓越莓不行。”
波特先生仿佛对这些非常在行,随口就说了出来。
拉里眼睛亮了起来,忙点头答应。
“嗯,对了,你记得在开荒前要向州政府申请补贴,因为按照《荒地改良法》,你开荒可以少缴纳五年的地税,如果将荒地上的树木都砍伐卖掉的话,基本上能覆盖你种植果树的支出。”波特先生又补充道。
拉里笑着一一答应,并且再次对波特先生的指点表示感谢。
波特先生笑着接受了感谢,挥手让拉里去忙自己的事,
等拉里准备出门时,波特先生忽然笑着说道,“买地之后,你就剩几百美元了吧?记住,稳住心来沉淀一阵,过了年再找机会。千万不能一下赚太多。”
拉里张了张嘴,有心隐瞒不说自己后来盈利的事,但想到自己在对赌行赚钱的事不久就会传到波特先生耳中,还是选择了诚实。
“波特先生……我、我得向您坦白,我在圣诞节前又赚了一笔……当然,我打算以后听您的劝告,沉淀一段时间。”
波特先生听了拉里这话,脸上露出惊诧又不可思议的表情,下意识的摸到了茶杯,放在嘴边,顺便问道,
“又赚多少?300美元?还是500美元?”
拉里不好意思的说,“又赚了两千……”
“噗!!”波特先生一口茶喷了出来。
.
拉里听从了波特先生的忠告,决定在这周根本不考虑任何交易的事,而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
开盘前,拉里翻阅了欧陆快速运输的股价记录,发现这只股票确实是在圣诞节前一天,开盘就报价1.82元,并且该价格也是当天的最低价,随后,一股强大的买盘就把该股票的股价重新拉回3元以上。
拉里之前对于该股股性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这也证明罗根根本没有撒谎,他给拉里了结头寸的价格,就是当天最低价。
另外,拉里也向营业部其它伙计了解了欧陆快速运输轮船沉没的求证问题。
来自克莱恩先生的回应是这样的,该公司确实是遇到了一场影响有限的船舶沉没事故,但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和以后的分红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种表态也在拉里预期范围之内。
令人意外的只有迈克尔亨尼西先生,当前台经理将欧陆快速运输的回复消息告诉他时,他瞪着眼睛问,“那我能做空这只股票吗?这都快到圣诞节了……”
第38章 租房
上午的交易时间可以预期的索然无味,拉里填过开盘几个报价之后,就把粉笔别在耳朵上,喝着咖啡暗自走神。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一段时间,常常让人有种时空错乱感,尤其是对拉里这种两世为人的重生者来说。
一边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加快了科技发展的脚步,什么电灯电话、楼上楼下都已经实现,环球旅行也屡见不鲜;人们在新科技的感召下,不断发明新产品,改良旧机器,整个时代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尤其是目前在大英帝国建立并维护的全球秩序下,全球化已经初步实现,身在伦敦、纽约、巴黎等地的绅士们,同时享用来自亚洲的茶叶和瓷器、来自非洲的棉花和矿石、来自加勒比的蔗糖和咖啡,商品琳琅满目,生活极其丰富。
但另一方面,在这世界的许多角落里,时间还停留在2000年前。拉里最熟悉的中国其实还好些,大清王朝虽说已经是暗流涌动,但毕竟现在还是老舍笔下普通人还能吃上辣饼子、烂肉面,混个肚圆没啥问题的时代。
最惨的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美国这里有一批祖传仇视前殖民地宗主国英国的爱国者自媒体,他们掌控着自己的报纸、杂志,还偶尔发布成体系的小册子,并在上面连篇累牍的揭露大英帝国的黑暗面。
比如报纸上纰漏,伦敦的底层工人境况非常凄惨,工人的薪资很微薄,通胀率又高企,因为发现在外国建立工厂更加划算,大批的资本家将工厂迁出伦敦和利物浦,搬到了美国。而英国底层工人要么下煤矿、要么投身服务业,并在越来越拥挤的就业岗位内开始了疯狂内卷。童工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7、8岁的小孩成了通烟囱的主力,贫民窟的儿童有一半活不到18岁。
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就更惨了,美国这边最喜欢在报纸上批判的就是1876年至1878年的印度大饥荒,那场可怕的天灾加人祸,保守估计让印度地区两年内非正常死亡了1000万人到1500万人,问题是当时整个英属印度地区才不到一亿人,这相当于直接消灭了泛印度地区15%到20%的人口。
法国统治的非洲也好不到哪里去,还有一些欧洲小国什么比利时卢森堡,也在趁殖民时代末期疯狂的占领小片的殖民地,并开始压榨当地的资源。虽然此时已经没有了黑奴贸易,但留在非洲黑人的噩梦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相对来说,美国已经是个世外桃源了。这并不是美国的资本家和工厂主战斗力不行,而是此时的美国确实是地大物博、百业兴旺,广袤的土地蕴藏着财富和粮食,西进运动吸收了大量的破产农民,使他们成为被动的新土地开拓者。
所以,美国最穷困的工人也不至于吃不起饭,普通人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横向对比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同等次普通人,生活也要舒适的多。
加之当时的美国并不热衷于战争,而是努力开拓自己的商业圈,追求自由公平贸易,这就让美国在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老欧洲势力时,表现出一种格格不入的新兴国家的活力感。
当然美国也不是没有别的问题,比如因为新科技层出不穷带来的行业颠覆性大洗牌、新产业代替旧行业过程中产生的企业主破产潮和工人的失业潮,以及每隔几年就爆发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动荡,这使得华尔街上的股价变动的非常频繁,经常有声誉很好的公司一夜破产清盘,也让累千巨万的投资者眨眼血本无归。
美国经济的繁荣和行业快速更迭,以及华尔街高频率的牛熊市转换,孕育了巨大的风险,也蕴含着无穷的机会。
拉里不是一个纯粹的道德保守主义者,但作为拥有前世记忆的重生人士,他也无法像此时的人那样,将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社会阴暗的事实,当做正常而熟视无睹。
他只是个普通人,是个刚刚有点小钱的14岁大男孩,所以拉里打算放弃对于现实的忧虑,而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怎么利用这个特殊的时代,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财富神话。
有了钱,什么都好说;没有钱,什么都白说。
这是拉里源自前世的最朴素也最普世的生活经验。
这次父母搬去农场,对拉里就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他可以独立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并用更加隐秘的方式,积累自己的财富。
把上述思路整理清楚,拉里眼睛明亮了,他将剩余的咖啡一饮而尽,继续忙自己的工作。
下午3点30分,拉里从潘恩韦伯证券公司出来,骑着车直奔后湾区,准备从那里寻找一个合适的出租公寓。
后湾区位于波士顿的城南,原来是一片滩涂地,但近年随着美国工程建设能力的提高,市政当局和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利用填海造陆等方式,将这片区域建设成一片风景秀丽、城市面貌新潮的崭新住宅和生活区。
当自行车进入后湾区的瞬间,仿佛从褪色的羊皮纸一步跨入到烫金的画册。拉里骑着车子在法式林荫大道上穿行,街边还没有长大的景观树当然还不能提供足够的树荫,但可想而知的未来,这样的主干道也将足够的气派、舒适。
联邦大道两侧的维多利亚风格的红砖公寓楼,以最适合光照的精准几何韵律向远方延伸,二层三层黑色铸铁栅栏的宽广阳台遮住了一楼商户的门头,但也提供了防晒防雨的天然屋檐。
各种气派的商店都是新开的,橱窗里陈列的商品从巴黎定制的女帽到瑞士钟表不一而足。露天咖啡馆里飘散的现磨咖啡香气与黄油可颂的美味掺杂在一起,十分好闻。
街边,穿细腰裙的女士撑起蕾丝阳伞,在花岗岩拱廊下小声交谈着,不时发出浅浅的笑声。
走到联邦大道和新伯里街的交叉口,那里有个巨大的青铜雕像,上面是哥伦布拿着航海罗盘指向查尔斯河的方向。
拉里心念一动,沿着哥伦布指出的方向,路过了一个警察署,不久就来到一栋闹中取静的三层红砖公寓楼前,一眼就看见门口放着一个牌子,“有公寓可供出租,具体事宜请联系本公寓楼一层的埃莉诺温斯洛普夫人。”
第39章 温斯洛普夫人
拉里在公寓楼下环视四周,他对这个位置感到非常满意。
一方面,这里近临警察署,还有四通八达的街道,安全和交通的便利都能够得到保证;另一方面,这附近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公共马车的固定线路、餐馆和商店都非常多,甚至还有寄存绅士们骑乘马匹的大型旅栈。
拉里走上三层台阶,有规律的叩门。
门开了,里面站着个身穿简朴女装的女仆,她大概三四十岁,脸上带着一点沧桑。
“您有什么事,先生?”女仆问。
“我找温斯洛普夫人,我想租一间公寓。”拉里微笑回答。
女仆点头后退,让出通道,“请进,先生。您可以在门廊稍等,我现在就去通知温斯洛普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