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西红市凤雏开始 第132节

  说话间侍卫呈上了一件像令牌一样的信物。

  “我步步后退,她步步紧逼,都从长安退到洛阳了,她还是容不下我………三郎,你说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啊?”

  “三郎愿以姑姑马首是瞻。”

  如今的李隆基还处于猥琐发育期,对李令月很是恭敬。

  “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回长安吧,我倒要看看有,兄长是不是真的会这么继续纵容她下去?”

  出了这样的事情,李令月已然没了继续礼佛的心思,此刻的她就想回长安去杀人。

  …………

  自古功高莫过于救驾,李令月虽然不是皇帝,可她接下来对柳军的封赏却是一点不比救驾少。

  “柳大人,这是公主殿下赏给你的一处豪宅和一片果园,殿下还让我告诉你,等她向圣上禀明你的救驾之功,还另有封赏。”

  “谢殿下隆恩………”

  “柳大人您这是?”

  “下官闲来无事时最喜雕琢玉器,一个小摆件而已,还请公公笑纳。”

  “柳大人确实跟寻常仕子不一样,如此杂家就愧领了。”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皇宫里的太监没了男欢女爱之欲,大多性格扭曲,他们都贪财且好面子,柳军面子里子都给了,老太监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想不到一身正气柳子厚竟然向阉人行贿,这可真叫本王大看眼界啊!”

  传旨太监走后,柳军也正准备离开,却不想一阵嗤笑声从远处传来。

  “拜见临淄王”

  “柳子厚,你可有什么想跟本王解释的?”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殿下,下官以为做人宜直接,才可以交心,但做事要圆滑,凡事中庸,万事三思,这样才可以避免无谓的损失和伤害。

  凡大事必有其法则,不可轻越雷池半步,便是尝试,但也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步登天,不然将一失足成千古恨。”

  “你这是在告戒我?”

  李隆基故作生气道。

  “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月缺则盈,月满则亏,天下是李唐的天下,武后当政四十载,如今天下,上至百官,下至黎民,都容不下第二个武后……”

  “柳子厚你大胆……”

  “下官所言句句出自肺腑,殿下若要怪罪,下官愿以命相偿。”

  真视之眼下,李隆基对自己的好感度直线上升,这才叫柳军敢大放厥词的底气。

  “河东柳氏忠孝传家,果真名不虚传,本王刚刚以言先试,还望先生莫要怪罪。”

  测试那也得有一个限度,到了这个时候,李隆基也不再隐藏他对柳军的好感度,这声先生就是最好的明证。

  “殿下折煞下官了。”

  “今日之事,先生可有教于本王?”

  韦氏可是跟当今皇上李显共患难多年的。

  有道是疏不间亲,虽然刚刚对着李令月的时候,李隆基说以她马首是瞻,但显然他也明白,单凭今天的刺杀想要扳倒韦氏,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按照历史,两年后,也就是景龙二年,李隆基会兼任潞州别驾。

  也是在潞州任上,他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为后面铲除韦氏、太平公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所以接下来柳军说的这些话,与其说是在帮李隆基出谋划策,倒不如说是在叙述他接下来的人生经历,但架不住基哥不知道啊。

  英雄所见略同,他只把柳军当成了诸葛亮一样的存在。

  “先生大才,我得先生如鱼得水,今夜愿与先生抵足而谈……”

  ……到底是刘备跟诸葛亮起了个坏头,李隆基接下来的话,差点让柳军直接破防。

  什么情况,你脑子歪特了?还是你觉得我脑子歪特了?放着温香软玉不抱,跟你一个大男人睡一起?

  就在柳军思考怎么体面的拒绝这个不体面要求的时候,一匹来自长安的快马带来了解围的消息。

  “先生,圣上立卫王李重俊为皇太子,我要即刻回京朝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殿下保重。”

  总算过关了,旁白室里柳军擦了擦不存在的冷汗,感慨道。

第192章 李约

  五日后正值农历七月初七

  傍晚

  秘书省集贤殿内,柳军整理完书稿,正准备像往常一样下班,却见他的上司王方拦住了他。

  “见过王大人”

  “子厚,在家做得好大事啊!”

  柳军毕竟不是刘备,对方也不是曹操,所以并不存在唬得面如土色。

  “大人说的是?”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你这首正气歌当真是写尽了儒家的精义啊……”

  王方诵书时摇头晃脑,那模样简直比柳军当日在宠念寺破封魔一族幻术时还要烧包。

  “大人谬赞了,大人从何处得知这《正气歌》是我所做?”

  当日的事牵扯到皇室,李令月虽然没有明确下封口令,但应该不会有人往外传才是啊。

  “昨日我陪刘侍郎一起参加白马寺法会的时候,听至善大师说起的!”

  “白马寺?可我是在宠念寺做的这首歌呀!”

  柳军不解道。

  “白马寺的方丈至善大师是宠念寺智清大师的师兄,想来至善大师是从师弟口中得知这首《正气歌》的吧。”

  “原来是这样。”

  呵呵,还真是天下和尚是一家;只是老和尚为什么要这么做,还自己一个人情?

  智清和尚确实想还柳军一个人情,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想跟他结个善缘。

  “今日正逢乞巧节,留守大人在府上设宴,广邀翰林才子一起谈诗说赋,子厚可愿随我一同前往啊?”

  “固所愿尔,不敢请尔。”

  领导请你一起去大领导家KTV,面对这种情况,柳军选择了欣然同意,也就在他们决定一同前往的时候,传旨太监来到了集贤殿。

  “校书郎柳子厚接旨”

  “下官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河东柳氏子厚,博闻强识、高风峻节、持正守节…………任秘书郎,授朝议郎……”

  有人习惯用连升三级来形容一个人升官快,可柳军从正九品的校书郎到从六品的秘书郎,升的何止是三级。

  要知道,柳军的上司王方,两鬓花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也不过是一个秘书郎。

  还有那朝议郎,虽然是虚授的散官,但那毕竟是正六品的官衔;这么说吧,从这道圣旨下发开始,柳军跟王方彼此的称呼就该换一换了。

  “谢主隆恩……皇恩浩荡,臣万死难报其一二………”

  尽管内心没有多少波澜,但面上柳军依然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模样。

  “子厚恭喜啊,我一早就知道你非池中之物,早晚有一天会飞黄腾达,可到底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入职一年就达到自己花了一辈子才达到的高度,王方要说不嫉妒那肯定是假的,但他是聪明人,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大人过誉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非大人悉心教导,焉有下官的今天。”

  柳军这么说倒也不是无的放矢,在他进秘书省任校书郎以来王方确实对他帮助良多。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好一个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子厚出口成章,字字千金,吾不及也……吾不及也……”

  才高八斗,少年得志还不猖狂;这一刻王方对柳军已然只剩下羡慕跟佩服,原先的嫉妒却是一点也没有了。

  ……………

  接完圣旨后,柳军、王方依旧按照原先约定的那样来到了留守府。

  “这留守府当真是富丽堂皇啊。”

  “前朝权臣越国公杨素的别院,能不富丽堂皇吗?可惜被大圣皇后赐给了这个波斯人当府邸,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李大人慎言,有道是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李留守一族入我大唐已有一甲子,如今更是被赐国姓,你可不能再把他当成等闲的波斯人对待啊。”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可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李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明明已身处高位,可因为是波斯人,同等级的官员看不起他,连职位比他低的下级官员都敢暗地里嘲笑他。

  原剧里人面花案中他谋画造反,固然有国仇家恨的原因,但更多的怕也是想摆脱这种窘境。

  “王大人你可来了,这位气宇非凡、仪表堂堂,想来就是柳校书吧,不怪乎能写出《正气歌》这样的传世名篇……”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正气歌》一出,柳军在众人眼中就是能立言的存在,有心人再一查他的出身,河东柳氏,时任集贤殿校书郎,可不就是根正苗红吗?

  此人绝非池中之物,此时不跟他交好结下善缘,更待何时?

  “孙大人谬矣,柳校书已是昨日黄花,今日你该称柳秘书才是。”

  说这话的并非是王方,而是另一个随行官员,也是这时候柳军才意识,即使自己刻意保持低调,往后的日子怕是也低调不下去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后学末进柳子厚,见过诸位大人。”

  藏不住那就不藏了,柳军落落大方道。

  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

  见柳军如此做派,众人更加觉得他是可造之材了。

  “哈哈哈哈,多谢诸位赏脸,李约这厢有礼了。”

  也是这个时候,李约这个正主终于露面了,做为一个外来者,他不是没有想过融入大唐,逢年过节举行一次宴会,邀请文人墨客谈诗做赋,借此提高自己在文化界的名气,就是他想到的办法。

  很可笑是吧?

  但真实情况就是这样,你不能因为他是人面花案的大BOSS就高估他的智商。

  一个外族人在没有手握重兵的情况下,靠杀太子、杀公主来造反,能干出这样谜之操作的人,你能指望他的政治觉悟有多高?

  “拜见李大人。”

  甭管你有多瞧不上这个波斯人,但官大一级压死人却是不变的真理;更别说眼前这个冤大头还每隔十天半个月请吃请喝,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所以……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首节上一节132/19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