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道谢了一声,顺着保卫指的方向抬眼瞅去,不由惊诧道:“小二,你怎么来了?
是不是师娘有事?”
来人正是王小二,他按照他娘指点的办法,去了街道。
但心里面想想还是没底,所以还是找上了何家。
却是没想到,他现在连何家所在的院子都进不去了。
刚才看着何雨柱下车的气势,还有保卫跟何雨柱敬礼的场面,一时之间,竟然把他镇住了,连声都没敢吱。
等到何雨柱唤他,这才摸摸脑袋,不好意思的走向了这边。
“柱子哥,娘那边没事,是我最近碰到点事,心里没底,想着找您出出主意。”小二依然是一副憨厚模样,小心的观察着何雨柱的神情,就怕何雨柱露出什么不高兴的表情出来。
他爹当年临终之前,可是叮嘱过他,以后除非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然不许求上何雨柱他们。
虽然王福荣没明说,但老太太后来却是给他们夫妇解释了清楚。
像是其他师兄弟的人情,用了也就用了。
但何雨柱跟三徒弟那的人情,王福荣是准备留给小二他儿子的。
对这点上面,其实小二也相当赞成。
他知道自己窝囊,这辈子肯定是没出息的。
那么也只能把家里所有的指望,全留给他儿子。
但在情感之上,他其实也一直把何雨柱跟三师兄当亲哥,遇到事了,还是想着找他们商量一下。
不然他心里真的没有底。
何雨柱听到师娘没事,不由舒了一口气,没好气的一巴掌就拍到了小二脖子上。
何雨柱故作嗔怪的训斥道:“以后你再这么跟我见外,我抽不死你。”
他自然看到了小二身上的不自然,这个孩子虽然现在也是结婚生子了,但身上还是那种淳朴性子,有心思啥的,都是写在了脸上。
小二被何雨柱抽了一巴掌,不光没生气,反而是摸着脑袋,呵呵傻笑了起来。
何雨柱一把搂住小二的肩膀,又跟着保卫道谢了一句,拉着小二往里边走边说道:“走,跟哥回家,哥也考校考校师父交给你的那点手艺有没有忘了。”
第1445章 何雨柱的“炫耀”
何雨柱真没客气。
领着小二回了家,就拿着个篮子,拉着小二去代销点买菜。
这不是炫耀,而是让小二见识一下。
何雨柱清楚,他师娘总会有下去陪王福荣的那天。
而小二也必然有独自当家立户的时候。
他改变不了小二身上的懦弱性格,那么只能让他多看看头上天有多高,让他的眼界开阔一些。
以后老太太要是不在了,那么小二也不会因为被一些蝇头小利给迷了眼睛。
这也是何雨柱为数不多能做的事了。
他的确把小二当成弟弟。
但这种情感,比起他对雨水的兄妹之情,还是有差距的。
别的不说,如果以后雨水两口子没出息,何雨柱能养她一家一辈子。
但要是小二一家想着趴在他身上,不想自己努力,何雨柱总有厌烦的一天。
也正是因为何雨柱对这个认知的很清晰,所以自从王福荣走后,何雨柱一般是让刘婷跟雨水过去看看老太太。
而他是除了逢年过节,其他时间很少去了。
这种“疏远”,可能在小二两口子眼里,是觉得何雨柱不怎么愿意答理他们家。
但实际上,三师兄跟老太太都知道为了什么。
说白了,就是培养小二的独立。
现在何雨柱家一般是头天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在代销点这儿报一下。
所以何雨柱去了,对一下账,付一下钱票,拿起东西就走。
肉,蛋,米,面,油盐酱醋。
因为何雨柱厨子出身,家里孩子又多,所以他家每天采购的东西,总比人家花样多一些。
说白了,何家也有这个条件,让自家的伙食比别人家好一点。
就是街道王主任家,虽然她们老两口的工资比何家夫妇高。
但谁家都有些三亲六故,有个把穷亲戚,条件困难的朋友。
而这个年头的人情味,又不是后世人能理解的。
还是以老艾跟王主任两口子举例,他们家的亲戚,何雨柱不清楚。
但老两口每个月发工资,王主任都要去邮局汇十几份款。
有些是他们两口子的战友,不管是牺牲的,还是伤残回老家的,总归是同生共死过的交情,所以老两口不愿意忘了那些人。
按照王主任说的,就是她们夫妇现在条件好一点,儿女也争气,所以钱对她们两口子,现在真没什么用了。
而有些战友,家乡条件不是太好,所以她们拿出一部分工资,每家寄个五块十块的,也能让人家抵个急事。
这种事,没人强求她们两口子,她们也没到处炫耀。
要不是偶然遇到,何雨柱都不知道这个事。
其他人家,也都是差不多。
还是那句话,谁家还没个把穷亲戚呢?
也就何雨柱两口子没有。
何家那边的亲戚,不知道有没有。但自从何大清去保定后,何雨柱就没有过这上面的拉扯。
而刘婷亲爹那边,原本倒是有的。
但当年刘婷跟她妈,对那边的记忆不是太愉快。
所以也就断了。
夫妇俩一个月三百多块的收入,每个月走亲访友,开销最多的“外人”,竟然是雨水家。
王家老太太那边,除了逢年过节,不肯要何家兄妹东西,只要刘婷雨水过去帮她洗洗被单,跟她闲聊两句就很高兴了。
刘婷她们一开始每回都不空手去,但老太太是个讲究人,只要她们拎东西过去。
老太太必定要以给孩子的名义,塞点钱给刘婷她们。
这明摆着就是不愿意占何家的小便宜。
何雨柱也找机会吐槽过老太太,但老太太笑眯眯的回了何雨柱几句,反而把何雨柱说的没脾气了。
按照老太太的说法,就是何雨柱他们孝顺她,这个心意她收了。
但她对孩子们的心意,何雨柱也犯不着把她当外人。
老太太还拍拍口袋笑道:“师娘有钱!
花在孩子们身上,师娘乐意。
反而留下太多,对小二两口子不是好事情。……”
这个何雨柱还真没办法否认,老太太是真有钱。
要知道,王福荣解放前就不少挣,当时也没有退休养老的说法,按照他们老两口的打算,是趁着能干的时候存点钱,然后等上年纪了,领着小二,回川置办点家业。
所以解放前,王福荣一两千大洋的积蓄应该是不止的。
后来解放,公私合营,王福荣退休,这些年,王家除了父子俩看病,给小二娶媳妇,真没什么大开销。
王福荣还没走的时候,何雨柱跟小任在王家作过证,老头老太是让三师兄保管了一笔五千的存款。
这个事,小二也知道。
不过小二被王福荣逼着发过誓,不许对外面透露,包括秦京茹。
按照老头的说法,这笔钱以后就是给他家大孙子的。
这笔巨款,如果不算以后钱财贬值的话,还真够小二他儿子成家立业了。
老头老太为了儿孙,可以说把他们能做的都做了。
“柱子哥,您这可真方便!
这不就等于厂子里把您家的吃喝拉撒全包了么?”也不出何雨柱所料,小二真被何雨柱的生活震惊到了。
何雨柱矜持的摇摇头笑道:“这算什么,眼睛要往上看。
真正的领导家,司机,专职厨子,专职保姆,家庭医生,都会配齐。
我这还要自己动手拎菜呢!
还差得远。
不过也有不好的地方,
你刚才也看到了,亲戚朋友走访一下,都要受到保卫监督。
还有这个,……”
何雨柱把小二领到了厨房里,指着水泥板架起的平台上一个铁玩意说道:“这边不能烧柴火,不能烧煤炉,只能烧煤气灶。
这破玩意,做出的饭不好吃。”
说罢,何雨柱还拧开了煤气阀,拿着柴火引燃了煤气灶。
现在这玩意真不好用,铸铁单眼灶,手动点火,稳定性相当差,关键还没防风圈。
做饭的时候,何家两口子,必定要有人守在这边,就怕突然熄火,搞出事情来。
不过何雨柱已经写了一封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交给了电气研究中心。
包括压电陶瓷点火,电子打火,还有熄火保护,手动旋钮调节火力大小……
这些上面,何雨柱都仔细的提供了研究方向。
要是说别的,他可能不懂。
但要是说煤气灶,估计现在比他懂的没几个。
第1446章 这就是“现代化”
小洋房,暖气入户,煤气灶,电视机
何雨柱说到哪哪都是嫌弃,在他来说,他真有嫌弃的资格。
就像是电视机,何雨柱本来是不想买的,后来几个孩子闹得太利害,于是买了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