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火红年代 第1012节

  就连是海棠花那边,何雨柱虽然满心尊敬,但也是没想着靠那位太近。

  身处太高,那压力就太大了。

  不适合何雨柱这种贪图安逸的性子。

  “怎么,何同志对那只猫很关注?”常同志笑问道。

  何雨柱带着点羞臊点点头,却是指着对面屋顶上的狸花猫说道:“我在想着它会不会扑下来。”

  那些燕雀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故意逗那只老猫,都是在屋檐前方一米多处,飞来飞去。

  房顶距离地面有四米高的样子,而狸花猫要是扑下来,只能有两个结果。

  要么扑到鸟雀,然后摔一下。

  或者扑不到鸟雀,白摔一下。

  虽然猫的弹跳能力相当强,这么点高度,狸花猫摔下来,也可以安稳落地。

  但跳不跳,那是勇气的问题。

  何雨柱还真不是打字谜,他要是有这个脑子,当初也不会做出那些选择,结果把他的职业天花板,早早就限定住了。

  常同志也是饶有兴趣的看了一眼架势十足的狸花猫,却是笑道:“我觉得它会扑出来,还是个惯犯。

  看它那个匍匐的姿势,还有那装睡的眼神,估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何雨柱又扫了一眼狸花猫趴着的位置,正趴在翼角处,要不是阳光反射着瓦面,何雨柱刚才还真不会注意到它。

  如果这只狸花猫想着飞扑下来的话,可以在翼角上借到一点力。也的确是狸花猫选择潜伏的最佳位置。

  何雨柱不由的点了点头,对常同志的话表示赞同。

  常同志朗声一笑,却是把狸花猫也惊动了。

  那猫起身弓了个身,对着这边“喵呜”的愤怒一叫,却是迈着猫步,绕过房脊处,远遁而去。

  常同志的笑声戛然而止,何雨柱紧张的神色,却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个笑脸,这才说道:“咱们刚才少算了一条,人为干预。”

  常同志讪讪笑道:“咱们虽然阻止了它,却也救了一只燕子,也算好事。”

  不管是闲话还是试探,总归有说完的时候。

  常同志还是对着何雨柱问起了正事,他踌躇片刻,这才问道:“何雨柱同志,刚才你说的材料方面的升级,这个我可以理解,那是需要咱们的技术人员,做无数试验才能解决的问题。

  但您说的基础加工工艺升级,这个上面您有什么建议?”

  何雨柱思索了一下,顺手还把自己准备的资料翻了翻,从其中抽出一张递给了常同志。

  何雨柱笑道:“解决办法在这个上面。”

  何雨柱抽出的那张资料,正是他调研的数控机床发展。

  咱们国家的数控机床发展,应该说现在不是很好,自从十多年前,四九城这边研发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

  这些年,因为受到外面的封锁,所以这个上面进展比较缓慢。

  现在咱们还是简易数控,也就是步进电机驱动为主。

  定位精度只能控制在正负0.05mm,并且中间容易丢掉步骤,需要人工在边上观察跟补偿。

  而现在国际上的主流机床,误差已经是低于0.01mm以下了。

  但那些上面实在太复杂了,何雨柱的学识不足以解释这些东西,所以刚才他就没说。

  不过吹点牛皮,何雨柱还是能做到的。

  何雨柱挠挠脑袋苦笑道:“常领导,您也应该知道,我在工业上算是半路出家,太专业的东西,我不是太懂。

  现在咱们还是靠着工人师父的精湛技术,来生产一些东西。

  这个上面的确证明了人可胜天。

  但咱们也该清楚,那些老师傅的技术,很难复制。

  所以咱们想要升级加工工艺,那么就必须先要利其器。

  也就是这个。

  我查看了一些资料,现在外面的数控机床,阿迈瑞卡那边定位精度可以做到正负0.005mm,而咱们的机床最多也就是0.05的样子,重复定位也只能做到0.025.

  我也问过一些老工人师父,他们手搓可以把精度控制在0.01到0.02之间。

  这就是差距,也是咱们要进步的地方。

  如果咱们能解决这个差距,只要有一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那么就能实现整个工业加工水准的产业升级。”

  何雨柱说这些话的时候,说的相当吃力。

  像是一些专业数据,他还得看着资料上划线的部分,给常同志解释这些上面。

  这没办法,何雨柱的老底就是这个水平,他已经尽了全力了。

  常同志面色也是郑重了起来,他点点头,脸色严肃的说道:“的确,这个问题上面也已经注意到了。

  但这个不是单纯的制造问题。

  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

  何雨柱耸耸肩,继续苦笑道:“所以咱们只能捡着咱们能做的问题去解决。

  多挣外汇,让那些研究人员手里的筹码更多一些。”

第1386章 总有人眼红的

  这也是何雨柱不愿意太早进入这些大佬视野里的原因。

  咱们面临的各种问题,稍微有点高度的人,都能知道。

  但如何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何雨柱想当好这个顾问,就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何雨柱有个毛办法。

  他倒是能出几个馊主意,比如说让娄晓娥那边从外面采购一些报废的机床,然后偷偷运进来,咱们拆开来,能修的修,能仿制的仿制。

  但那样,也就解决了部份问题。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建立专业性的研发机构,并且培养人才的梯队建设。

  说白了,就是大学复课,然后上面重点关注。

  这种大事,肯定不是何雨柱能掺和的起的。

  他还是只能做他最擅长的那些事,吹吹牛,给姜同志这些将来能做主的人,埋下一颗科研重要的种子。

  哪怕就是现在大家都是无能为力,但只要改开后,能提前重视一下。

  咱们的发展都要快很多。

  想着一个人,就改变整个世界,那不是天才就是疯子。

  何雨柱自认没有天才的大脑,也不想承受疯子的折磨。

  所以他只能点到为止,然后别人再问起来,就是摇头装不懂了。

  那些专业知识,他本来就不懂嘛!

  四九城这边经过一系列的研讨回忆,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的。

  就比如说何雨柱提议的那种单一零配件加工厂,就像螺丝那些,四九城这边就拍板决定了按照何雨柱说的办。

  不说达到国际水平,但综合四九城相关行业的资源跟人才,设立几个小专精的配件厂,保持他们一定的独立研发功能,市府这边还是能决定的。

  也就是在何雨柱的推动下,四九城第一螺丝厂等企业,就在无声无息之间成立了。

  并且这些厂,是有自己的独立研发部门,以及专项的研发资金。

  何雨柱在几次探讨会上说的也就是这个事,他建议是每年拿出利润的一部分,专款专用,用于研发。

  厂企领导对研发中心,只有建议权,没有任命人员跟指定研发项目的权力,也没有挪用研发资金的权力。

  这建议肯定比较粗糙,就像何雨柱虽然最大程度上给外行指导内行设立了防火墙。

  但他却没办法阻止那些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会不会磨洋工。

  这是暂时没办法的事,只能相信那些科研人员的人品。

  也幸好,现在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大家都不怎么追求名声。

  像是改开后,那种拿着集体的钱做研发。

  然后把成果直接寄到国外专业杂志上为自己扬名,一点也不怕技术泄露的事。

  现在这个年头,基本上不可能。

  何雨柱脸色疲倦的瘫软在汽车后座上,他一个小处级,这段时间,却是干着推动四九城,甚至整个工业体系进步的事。

  可想而知,何雨柱的压力该有多大。

  特别是跟他开会的那些人,虽然何雨柱认识的没多少。

  但他也清楚,能坐到那些会议室的主,以后都是各个方面的大佬。

  何雨柱真怕自己准备不充分,闹出什么笑话来。

  就像他对电视机出口的数量计算失误一样。

  因为他手上能接触到的数据,也就是娄晓娥跟四九城电视厂的订单数量。

  比去年翻番,今年第一批订单是五千台。

  但何雨柱没考虑,有些订单并没有走娄晓娥那条线。

  就像一些友邦,人家直接跟外贸口联系。必须价格低,质量优,还必须挂娄晓娥申请的那个“友谊”牌子。

  这上面,除了做外事工作的同志,其他人不可能知道。

  就是电视机厂,订单不下来那一刻,也是毫不知情的。

  何况沪上的订单数据,他也没办法搞到。

  虽然现在是全国一体化,但各有各的门道。

  就像沪上那边采购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确实比何雨柱当初简单的多。

  通过从沪上出去的“rong”家,跟洋鬼子直接就采购到了。

  这不是“rong”家比娄晓娥牛皮,而是因为四九城这边已经有了。

  所以老外在这些设备上面,就不卡我们了。

  他们巴不得趁着现在市场行情还好,多卖几条设备线给咱们。

  洋鬼子对咱们一直就是如此,咱们没有的东西,搞不出来的东西,他们对咱们是封锁的。

  咱们已经有了的东西,并且想着自己研发的,那些坏家伙情愿亏本低价卖给咱们。

  说白了,就是想着把咱们的研发力量摧毁。

  就像这次沪上那边采购了生产线以后,何雨柱在会上也是受到过几次责问。

首节上一节1012/11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