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女知青,要文盲老公不 第350节

  正好他们一家三口能在一起,不用再分开。

  所以,小舅子给安排住处,已经是天大的人情,怎么还要给配车,一配就是两辆,好方便他们两口子上下学?

  这可不行这可不行!

  王全文听燕京师范大学离家里也不是很远,走路也就一个小时都不到。

  自己这口子就更别说,听说燕京大学就在他们家对面,走路就村头到村尾,就更不用自行车啦。

  平时完全可以走路上下学,哪能再让小舅子跟弟媳两个破费,给他们买自行车?

  “是啊学民,自行车就算了!”

  “我们去学校也没两步路!”

  姐姐程文秀也双手连连摆手,上课的地方就在他们家对面,根本用不上自行车来着。

  “那等到了燕京再说!”

  程学民也没在这话题上多说什么,仅仅是点头提了一句,“姐你平时上课,确实听到学校那边打预备铃再跑过去,也可能来得及!”

  “但姐夫这里,是肯定要买一辆的!”

  “再说平时接送庆娃上幼儿园,也要用得上。”

  一辆确实是需要的!

  一家三口一辆自行车,基本都是燕京城的标配了。

  当然老冯家不是一般的燕京城老百姓,家里几乎都是人手一辆自行车。

  平时下班回来,光院子里停的自行车,都有六七辆。

  这还是程学民没有买,一直是跟媳妇儿冯家幼共用一辆的情况下。

  “晓莲她应该是住学校的吧?”

  说完姐姐跟姐夫的事情后,程母秦桂兰说起了她那个侄女。

  “应该是吧!学校有宿舍安排,她说是住学校!”

  “回头我问问老舅他吧!”

  “反正住家住学校,都无所谓!”

  程学民这个倒无所谓,但表妹秦晓莲跟冯家末还有朱姗,玩一起去了。

  都是说好了一起考燕京大学,一起住学校,不受她爸妈的管教,自由喽。

  表妹秦晓莲也怕程学民这个表哥管教,怕被程学民给家里的老舅舅妈告状,显然是不会住家里。

  程学民跟冯家幼两个,也没有考虑把她安排在家里住。

  “那学民你这次回来,打算住几天啊?”秦桂兰听了儿子的话,倒没有多说什么。

  已经帮晓莲她考上大学了,以后也犯不着让住家里,万一日子久了产生矛盾,反而帮成了仇人。

  倒是关心起儿子,这次回来能在家住几天?

  上次过年的时候,就没有住几天,就火急火燎的回了燕京。

  “妈,我那个电影还没拍完,还得回燕京补拍几个戏份,所以导演只给了我一个礼拜的假!”

  “我能在家里,也就待个三四天吧!”

  程学民估摸了一下,也就能在家里待个三四天,就得赶紧动身回去,毕竟路上还要三四天。

  “三四天啊!?”

  “那成!”

  “这两天额跟你哒多干点,等回去的时候,额跟文秀一起去!”

  程母秦桂兰同样也估摸了一下,便把她心里的打算,跟儿子程学民说道。

  “是额让你妈过去的!”

  “小松都满月了,额们都没有过去看一眼!”

  “正好趁着你过来接,把你妈也接过去住一段时日,好帮着照顾你媳妇儿跟小松!”

  程父见自家这口子突然提及这事,也便跟儿子程学民解释了一句。

  本来是盼着儿子这次回来,能把儿媳妇和大孙子一起带回来的,可因为天气太热,大孙子确实还小,不宜长途跋涉。

  但看孙子的急迫心,可不是孙子没来就能消退下去的。

  既然大孙子过不了,那她们直接过去看,也本该是要过去看一下的。

  本来儿媳妇生娃坐月子,都得秦桂兰这个婆婆过去,照顾来着。

  可因为是太远了,又不方便。

  加上农忙过去后,大队上再次忙起来,就得等十月份的秋收。

  所以程父程母这么一合计,让程母过去帮忙带带娃,更主要的还是看大孙子。

  “这好啊这好啊!”

  “要不爸你也干脆跟妈一起过去,住一段时日!”

  “等到秋收边上,我再送你们回来?”

  程学民听了当然再好不过了,他爸妈要是能过去住上一段时日,媳妇儿冯家幼别说有多高兴。

  “额这个大队长不用当了啊?”

  “队里的事情不用管了啊?”

  程父当然也想过去看孙子,可他是程家湾大队的大队长啊,现在又是农忙时节,怎么可能走得开?

  程学民可不敢说,那就别当了呗。

  一家人说话说的很晚,后面主要是说程学民上半年,南下慰问演出的事情。

  之前姐姐程文秀回来的时候,就跟家里都说了,程父程母两口子听了,后怕的脸色都吓白了。

  现在听他这好大儿说起南边的事,依旧是后怕不已。

  晚了!

  程学民没有住进新窑洞里,也没有住进他之前的窑洞,而是带着庆娃两个,上了窑洞外的小平房房顶上,就这么露天睡在上面过夜。

  农村的夏天基本都这样,家里有小平层的,基本都是睡在房顶上,露天吹着夜风,还是蛮凉快的!

  就是有点费血!

  蚊子多啊!

  根本就是防不胜防,好在旁边点了麦秆烟卷,倒是能起一点点驱蚊的作用。

  到了下半夜烟卷点完,实在受不了的程学民,只能抱着庆娃回屋里睡。

  好在下半夜的天气,不再是那么闷热,打打扇子也就过去了。

  买电风扇?

  程学民倒是有这个想法,可别说他们县供销社没有,就是地区也没有。

  可能省城那边应该有。

  因为在今年,省城西安也有了第一家友谊商店,卖的跟华侨商店一样,都是进口洋玩意。

  不过买了也没用,现在陕北农村好多就没有通电。

  程学民的程家湾,以及关庄公社下面的所有大队,都没有一个村通了电的!

  现在家家户户基本还都停留在民国时期,用的都是煤油灯。

  所以其实程学民他们这个县,是很穷的!

  通电也就通到了公社上,平日里社员磨个面,都是要拖到公社去。

  公社里,有唯一的一台磨面机,平日里各个大队都得排着队,去磨面。

  磨面机?!

  程学民本来想着为自己村里做点事情,刚开始是打算捐点钱,改善一下村小的教学条件。

  可现在,倒是有个更好的办法了!

  第二天一早,几乎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全部出工了!

  但不包括程学民!

  现在程学民的户口转去燕京了,票证关系也都一并转走了,这大队上的工分赚不赚都无所谓。

  也没人会喊他一起下农活。

  程学民也不自觉,落得个清闲。

  毕竟这么大的太阳,程学民又压根没怎么干过农活,下地赚工分也是磨洋工。

  “给村里通电?”

  “学民你怎么有这个想法?”

  一天的劳作后,晚上!

  程学民跟老书记大爷他们一起闲聊的时候,突然跟大爷他们提及给村里通电的事。

  当场让大爷大伯他们吃惊不小,就是程父也一样。

  之前这小子,没跟他通个气啊?

  怎么突然想着,要给村里通电呢?

  “是啊学民,通电可不是那么好通的,得花钱啊!”

  “可额们大队,哪有那么多的钱啊?”

  大伯也是跟着点头,吃惊于自家这侄子,怎么会突然想着给村里通电呢?

  是!

  给村里通电,谁不想啊?

  大队上也给公社打条子申请了,可迟迟批不下来,县里根本没人过来搞!

  也不止他们大队没通,县里下面的大队基本都没通,都是只通到公社。

  没钱啊!

  “即便通了电,也用不起啊?!”

  “额听说用电国家是要收电费的,一个月的电费够我们点好几个月的煤油灯吧?”

  接着二伯三伯,以及一家子的几个堂叔堂伯,还有一些堂兄弟也都点头。

  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这一生下来用的点的都是煤油灯。

  对于他们来说,给大队给村里通电,让大家用上电灯,那简直就是极其奢侈的事情。

  是肯定用不起的!

首节上一节350/4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