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女知青,要文盲老公不 第193节

  对对对,媳妇儿你说的都对!

  这话说的,搞得这娘们是程学民亲娘似得,钱是她帮着存起来,给程学民这个老汉娶媳妇用的!

  不知道的还真不知道,程学民要娶的就是这娘们她自己呢!

  “再说,给我爸妈的聘礼聘金,都会陪嫁一部分还给老汉你的好吧!”

  “老汉你都准备这么一个大红压钱箱,这得我爸妈陪嫁多少东西啊?!”

  冯家幼又是没好气的笑话了她男人一句。

  诚如冯家幼说的这般,程学民这边下的聘礼越重,等婚嫁的那天冯家幼她爸妈这边,陪嫁的也越重。

  先不说那六件纯金打造的聘礼,送嫁时是一定要放在压钱箱里,给冯家幼陪嫁当嫁妆!

  所以这三千多块的纯金聘礼,也就在她丈母娘手里,转一圈而已。

  其他两千捌佰多的聘金,女方是要用来购买陪嫁之物,像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手表三转一响,这是必备的!

  搞不好这些陪嫁品他丈母娘都会另外自己准备,贰仟捌佰捌拾捌的彩礼,还会原封不动的陪嫁回来。

  甚至还会多加一点。

  当然具体什么情况,等到时他跟冯家幼大婚时,就知道了。

  ……

  大年十二,黄道吉日,宜嫁娶!

  两边客人请的不多,除了程学民一家子之外,女方就叫了外公外婆过来,以及冯家幼她家里的哥嫂妹妹都在。

  另外就是三媒之一的汤老,就没有再惊动其他人。

  三媒男方这边的媒人,是程学民老舅;女方的媒人则是大舅哥冯家钊;另外一个中间媒人则是汤老。

  仪式在上午十点整开始,程学民这边男方把东西全部搬到了前院大门外面,又是在女方的鞭炮声中,迎进了前院正堂。

  又在三方媒人的见证之下,礼成。

  跟着中午的定亲婚宴是在燕大的长征饭店,两家人成一家人,热热闹闹的闹了一天。

  “妈,你这又是干嘛啊?”

  闹了一天,晚饭过后,冯母提着今天中午送过去的那个老凤祥大红百宝箱,进了女儿女婿的屋子。

  冯家幼见她这样,满脸疑惑不解的问道。

  “自己的嫁妆自己保管,等你出嫁的时候再拿出来,给你爸妈充个场面就行!”

  冯母将大红百宝箱放在女儿干净大红的床被上,满脸喜色的红晕都没有消散下去,却装着一副很不耐烦的语气,把东西全部给原封不动的送了回来。

  “妈,这是学民给你们下的聘礼,让我自己存在这算怎么回事啊!?”

  冯家幼一时错愕,脸上说着不好意思,手上就十分不客气的把大红百宝箱打开,发现里面除了六样金品之外,还有那一沓沓的崭新大团结,贰仟捌佰捌拾捌块的彩礼,也一并还回来了?

  “妈……”

  程学民看了也同样动容,想要跟着客气一下,不过被冯母摆手制住,说道:“学民,这个不是退还给你的!”

  “这些东西和彩礼,都是我给家幼的,是给她陪嫁的嫁妆!”

  丈母娘强调的就一点!

  已经向她们老冯家下聘的东西跟钱,就是她们老冯家的!

  至于后面要不要陪嫁?

  陪嫁多少?

  跟他这个女婿是肯定没关系的,即便全部陪嫁回去,那也是已经算是她女儿的嫁妆。

  这些嫁妆,就是她女儿的私房钱小金库。

  往后两口子过日子,要不要她女儿拿出来,那就是她女儿自个的事,谁也管不着谁也强求不了。

  哪怕程学民她这个丈夫男人。

  得了!

  程学民也听懂了丈母娘的话,这些钱跟东西进了他屋子,但跟他不搭噶没关系,是不是?

  “嘻嘻,那妈你好歹也过一晚上,也好好看看你女婿,给你女儿下的聘礼啊!”

  冯家幼又是没心没肺的,笑话了她妈一句。

  “行,那我就拿回去过一晚上,但明天你妈我舍不舍得再拿出来,就得看你妈我的心情了!”

  冯母也是好笑,当场作势就要直接拿走,跟谁矫情呢?

  信不信老娘干脆不给了?

  “别别别!谢谢妈谢谢妈!”

  “妈你说的,我自己的嫁妆我自己保管,妈你实在是太英明太好太好了!”

  “嘻嘻,谢谢妈谢谢妈!”

  没心没肺的财迷女儿,也不再跟自己老妈客气,都进了她的屋子,还能让她妈再拿回去的道理?

  至于她妈笑话的拿回去后,舍不舍得再拿出来,也肯定是句玩笑话。

  “你以后少气点我就谢天谢地了!”冯母又是没好气的碎嘴道。

  程学民见识便赶紧说出去打点热水,开溜了。

  很快,身后就传来冯家幼哄她妈的声音:“妈你看你,怎么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我这不是还没嫁吗?”

  “妈你要实在舍不得嫁,那干脆把这些彩礼退回去,我们不嫁了好不好?!”

  ……

  PS:这个月最后一点点时间,求一波月票,晚点还有一章!

第172章 过年之后,第一个震惊所有人的消息

  媳妇儿,你们母女两个都不想嫁是不是?

  行!

  晚上非得让冯家幼这女人知道,什么叫口是心非的下场。

  可惜,最后搞的好痛苦的还是程学民他自己。

  现在冯家幼小心谨慎得很,基本都是她自己忍着,再怎么想她都忍着。也要程学民忍着点,反正这大半时间都过去了,接下来三四个月还能不能为了儿子,忍一忍?

  话都到这份上了,程学民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忍着呗!

  也是只能盼着日子,早点把这个学期熬过去,等到暑假就可以尽情的放飞,百般花样要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啦。

  忙碌了两天,程父程母也在年十三开始回去上班,亲家一家人就只能让女婿程学民他自己招待陪着了。

  本来,程学民他爸妈是打算,今天就干脆坐火车回程家湾。

  这样一来,元宵节刚好能赶得上家里的闹龙灯。

  不过冯父冯母怎么都说,亲家来一次燕京不容易,怎么都得多玩几天,一定一定要程父程母老舅他们,住到元宵节之后,再回去不晚。

  程学民也是点点头,跟他爸妈分析了一下!

  就算给他们买今天的火车票出发回去,那也得等到元宵节的当天上午,才能到他们那边的市里。

  再从市里转客运到县里,再从县里回公社回程家湾,天都黑了。

  赶是肯定不太赶得上,还不如干脆就多住两天再回去。

  程父老舅被程学民这么一分析,加上冯父冯母的热情挽留,也就决定多住两天。

  不过强调,元宵节后的十六,是一定一定要回去的。

  因为公社大队,元宵过后就是开春,各家各户都得全部上工,清水渠的清水渠,除淤泥,助春耕。

  程父作为大队上的小队长,最强劳动力之一,开年开春都得争先,今年他老程家接连大喜的日子,更不能在开春这一锹,落后于人。

  对此,冯父冯母也没毛病,反正过完元宵他们亲自给订火车票,送亲家去火车站。

  所以,接下来两天,基本就是程学民跟冯家幼夫妻两个,带着他爸妈老舅老姐表妹,还有家里三个小的,满燕京城的玩。

  外公外婆在这边住不惯,被小姨子冯家末又给送回去了。

  为了陪好公婆老舅老姐,冯家幼更是花三百五十块大钱,买了一台国产海鸥牌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到哪都要帮着公婆老舅老姐他们,咔咔来几张照片以做留念。

  算是把她公婆老舅他们给哄得不要太美。

  两天玩下来,反正基本能玩的都玩了一个遍,也处处留下了程学民他爸妈老舅的身影,最后光是胶卷冯家幼就用掉了足足十卷。

  所以光买胶卷的钱,都用了不少。

  还得拿着这些胶卷去照相馆把照片洗出来,又花了不少钱。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正好是周日,大家都在家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元宵节!

  接着程学民他爸妈老舅再次提出回去,冯父冯母他们也就客气了两下,不好再强留,帮着订了回陕北的卧铺,把人送到了火车站。

  又是大包小包上的火车,这次基本都是冯父冯母他们准备的回礼。有茅台酒,也有燕京牌香烟,以及其它的罐头,麦乳精之类的东西。

  最能吹嘘的,应该是他们儿媳妇给洗出来的三十多张照片吧?!

  元宵节过后,爸妈老舅他们也跟着送回去了,这个年算是正式过完了。

  一切就该重新走上正轨!

  剧本要开始动笔写了,三国演义的小人书连环画,也要跟着继续画,欠人情的稿子也该赶紧动笔写起来。

  最主要的还是后院本堂的高考突击学堂,也得重新赶紧搞起来。

  否则二嫂孙娟公交车卖票员都不干了,专门在家指望着程学民这个妹夫辅导靠燕大,不得赶紧搞起来?

  还有程学民他亲姐跟表妹,特意大老远从陕北程家湾投奔过来,能不赶紧辅导起来?

  为此!

  程学民早就已经做足了准备,也不管最有基础的小姨子冯家末,还是最没基础的老姐程文秀,程学民第一步都是让她们填鸭式的死记硬背。

  最好能在一个月之内,能把程学民圈定的知识点,能背得滚瓜烂熟。

  这一点,他老姐是得重点盯着的!

  毕竟,其她三个或多或少都在备考着,即便是高一的表妹的知识面,也比他老姐要强。

  等第一阶段所有的知识点,基本能背得瓜葛烂熟后,下一阶段就是程学民真正的高考突击,主打一个拆题解题背题。

  最后一阶段就是题海战术,外加直接押题!

  对的,就是押题!

  去年辅导冯家幼的时候,也可能是刚刚重生过来的原因,程学民脑子里的东西还不太清晰。

  可现在随时大半年的潜移默化,程学民的脑子里就像一个图书馆知识库一般,只要触发搜索关键词,相关的内容就能跳出来一大片。

  这也是程学民现在致敬起稿子剧本文章来,越发顺手的原因所在。

首节上一节193/4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