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回燕京的顺道,程学民打算在省城逗留一下,去《延河文学》混个脸熟,顺便把写好的《黄土高坡》剧本,交给西影厂。
到时少不得还要跟西影厂的编剧导演,碰个头。
到时也不清楚会逗留耽误几天,保守估计可能的年十二才能到燕京。
这也是程学民回来路过省城,并没有顺道过去,而是选择先回家,等回去的时候再路过去一趟。
这么一来的话,回来可就十天整。
所以!
让姐姐跟姐夫带着娃,一起去燕京备考今年高考的事,程学民已经跟他姐和姐夫提了!
可老姐跟姐夫一时为难也拿不定主意,在考虑。
但程学民给他们考虑的时间不多,老舅这边搞好后,他得马上就走。
当然他带着爸妈先过去,老姐跟姐夫考虑好了,后一步过去也不是不可以。
但程学民担心,他不在身边的话,他老姐跟姐夫有顾虑,就不去了!
那错过这个村,可就真的没有那个店了。
因为程学民知道!
恢复高考后的头三届,是最好考的啦,对于他来说,对于他老姐跟姐夫来说。
因为这头三届考的基本都是初中知识,少量高中知识。
他老姐跟姐夫在程学民填鸭式的恶补之下,只需要把初中知识考点的分数拿到,不说省城重本,一个好点的大专是肯定跑不了的。
但头三届往后,高中生也陆续恢复跟上,成了高考绝对主力军后,高考的考点难度就直接提升了好几个。
像他老姐一个初中生,他姐夫只上了一年高中的,想要再参加高考考上大学,即便是一个大专,也几乎机会渺然完全不可能。
除非他姐姐跟姐夫抛下一切,从高一开始重新读高中,三年后再考。
可现实吗?
现在让他们跟着去燕京,恶补小半年都迟迟疑疑,让他们再读个高中三年就更加不可能了。
所以机会对于他姐跟姐夫来说,可能就今年的唯一一次啦!
跟着程学民去燕京,保他们夫妻两个一个大专,是绝对跑不了的。
即便是一个师范中专,等毕业了程学民也有那个能力,把他们夫妻两个留在城里教学,这不比在村小当一个民办老师强?
程学民突然在饭桌上问及这个事,程父程母也都是看向自己女儿女婿。
程父更是直接拍板说道:“去!学民在燕京买房了,光屋子就有十几间,能没你们两个住的地方?”
“学民不是说了吗?!只要秀你们两个去,他跟家幼就有信心保你们两个都考上大专,为什么不去?”
“你们考上了大专,等毕业后就是直接吃皇粮,不比你们现在好?”
“你们还想跟额跟你娘这样,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刨食吃啊?”
所谓皇粮,就是吃国家的商品粮。
这是这个年代所有农村年轻人,做梦都不敢想的!
因为这个年代,农村人想要吃上国家的商品粮,除了考大学就根本没有其他的路。
就是现在!
别看他好大儿程学民是什么先锋,名头响着呢,连市里县里都下来了,但依旧还是个农村户口,都没有吃上国家的商品粮。
即便现在他好大儿把户口迁去燕京,那也是农转非挂在他老丈人的户口下,感觉跟上门女婿似得。
好在他好大儿说了,这只是暂时的!
他今年也要一起参加高考,考大学!
只要考上了大学,就可以把户口迁进大学,独立成户也就不再是上门女婿。
现在!
又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他女儿女婿面前,为什么还要犹犹豫豫?
这又不是别人!
他程友本就这么一双儿女,当然希望全部能吃上国家的商品粮,今后他在公社要多有面就多有面。
“呃?!不是!”
“学民,你在燕京买房了!?”
这边喝着老酒的老舅,突然这么一听,越听越迷糊了!
什么情况!?
学民要带着他姐跟姐夫,一起去燕京考大学?
还有!
学民在燕京买房了,十几间屋子的那种?
真的假的?!
……
第167章 一家人浩浩荡荡,杀去燕京下聘礼
“他舅,买了!学民在燕京买的是个大院子,前后屋两个院子的那种!”
“光屋子就有十几间,大着呢!”
酒精上头,老舅又提到燕京买房的事,程父瞬间又来劲了,跟着和老舅碰了一下杯,不要太得瑟的说道。
“啊?!”
“学民你真买房了啊?!前后带两个院子的那种?”
“那不得……最少是一座王爷王府吧?”
老舅两脸直懵,他也是现在才听到,自己好大外甥竟然在燕京都买房了!
这这这……他去燕京这才多久啊?
“没有没有!老舅,不是什么王爷王府!就是燕京一套很普通的四合院!”
“燕京胡同里,都是那种带院子的四合院,其实跟我们这边的大院,没啥区别!”
虽然他们农村普遍住的是土窑房,但还是有不少以前地主老财留下的大院。
比如后世最最最有名的乔家大院,其实离程学民这边也不远。
“跟我们地主老财家的大院一样一样,那也好大好大呀!”
程学民不解释还好,老舅心里也就一个王爷王府的概念。
但这个概念到底有多大,他也不知道。
可现在程学民直接对比他们公社的大院,那可就不得了了!
就是说!
他好大外甥在燕京城,买了一座前朝地主老财留下的大宅院?
额滴个亲娘唉!
地主老财家的大宅院,这还不大?
算了!
程学民也不再解释了,越说越大的没边了。
不过他那套两进式的四合院,其实跟他们公社上地主老财家的大宅院,应该也差不了多少。
干脆就直接岔开话题,跟老舅说道:“老舅,这次可能还要劳烦你,跟着去一趟燕京!”
之前他有邀请外公过去玩两天,到时跟他爸妈一起回来。
不过外公上了年纪,不宜出远门,别说外公自己不愿动脚,就是程学民他妈也不让啊!
七十多岁呢!
刚从那个饥荒年代挺过来的老人家,真的算是高寿,确实不宜出远门。
所以,程学民也就只能叫老舅跟着一起去了!
“我也去?!”老舅闻言先是一愣,脸色十分的意动,可很快就连连摆手,说道,“算了算了,等下次等下次!”
“现在学民你出息了,在燕京买了房安了家,往后老舅我不是想走动走动去燕京转转,可不就抬脚就走的!?”
“到时老舅可不会跟学民客气,到时你可得把你老丈人的茅台酒全上来,招待你老舅我不可!”
老舅就好这一口,贪杯如命在公社是出了名的。
“肯定的老舅,到时茅台酒我肯定给你管够!”程学民连连点头,笑着说道。
“他老舅,你没听明白学民说的话!”程父在一旁,跟着继续说道,“这次去燕京,一来是过去认认门两家人坐一起说说话,二来其实是给家幼家下聘礼来着,人家不好提,额们也不能装糊涂!”
“下聘礼老舅你当老舅的不去,回头可别说我们家失礼了!”
按照老风俗,外甥定亲结婚,老舅是要坐上桌的,下聘礼结亲都是要请到位的。
到时如果有婚书的话,这个婚书还得男方老舅亲自宣读。
风俗就是这个风俗,当然人家城里人可能不讲究这个,老舅不去也就不去。
可他们乡下农村,还是十分看重这个。
现在请老舅跟着一起去下聘礼,老舅你酒桌上满口客气不去,别回头后悔说他外甥礼数不到位。
“啊?!学民你们这次去,是给家幼下聘礼的啊?!”
“那是得去那是得去!”
老舅听说是给外甥去下聘礼,这个当老舅的肯定是义不容辞!
程父程母也当然希望老舅能跟着一起过去,毕竟这是他家好大儿过去给女方下聘礼,他们这边就这风俗。
而且他们老程家就这么一根独苗苗,他定亲结婚的礼数肯定不能少。
要是老舅不去,被传开了,少不得公社上怎么嚼他们家的舌根子。
说什么外甥发达出息了,成了什么先锋,做了人家城里人的女婿,转身就忘了母舅,不要母舅了!
到时肯定是有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所以,老舅不去丢的不是老舅的面子,而是他们老程家的面子。
“那就这么说定了,老舅你回去跟嫂子也提一下,到时她要有空也一起去!”
程母眉开眼笑,跟着补充了一句,当然也就顺嘴卖个光口,舅妈去不去都无所谓,老舅是必须到场。
反正自家好大儿燕京那边买了大院子,家里过去再多的人,也就是来回火车票的事。
为了她家好大儿的婚事,程父程母舍得花这个钱。
也花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