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549节

  “东南亚我们现在有多少院线?”杨文东又问。

  邹纹怀道:“差不多800家,那边倒是可以自己建,可因为城市内部势力繁杂,特大城市建完后,进入其他城市我们就得要谨慎一点,与当地人合作,所以进度慢了点。”

  不同国家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日本这种已经发展很好的国家,人群周围都已经建了院线,自己再去建那就是恶性竞争,且大概率讨不了好,所以适合收购现有电影院;

  东南亚那边就反过来了,人群居住处周围没有院线,加上地价便宜,自己投资就最合适了。

  只是东南亚这种地方太乱,特别是中小型城市,鱼龙混杂,强龙过去也得与地头蛇合作,这自然就拖慢了进度。

  “嗯,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杨文东点点头道:“那行,既然我们本身就准备在日本大规模投资物业,你就继续收购院线吧;

  不过最方便的还是收购其他大型院线公司,这方面与松竹、东宝商量过吗?”

  邹纹怀道:“商量过了,但这些电影公司背后也都有大财团,根本不差这点钱,所以都不愿意收购,这些院线的背后其实也是掌控娱乐公司的。”

  “倒是跟美国不一样了。”杨文东笑了笑,道:“那就这样吧,我们香港电影如今在日本怎么样?”

  香港电影,可不仅仅是在东南亚爆火,在日韩甚至中东如今都有了一些成绩了,特别是李晓龙,就是一个全球巨星,在很多地方的知名度,比美国其他明星强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巨头愿意高价请李晓龙的原因,甚至李晓龙还得到了电影票房分成的权利。

  邹纹怀道:“李晓龙的电影在日本很畅销,不管是港片还是好莱坞的,其他香港电影,也有几人在日本有些名气,这些年我也特意在日本宣传,他们也在日本参与了一些综艺节目,不过目前还是属于二线明星的级别,远比不了李晓龙。”

  “一步一步来吧,能够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杨文东点点头道:“想要在日本出名,不仅仅要靠着资本,资本只能够铺路,想要真正的红,还是得靠着自身的演技以及电影内容才行。”

  如同自己在美国的渠道一般,可以通过资本来扩张,但自己的产品想要在美国卖的好,核心还是自己的质量;

  娱乐行业也是如此。

  邹纹怀笑道:“明白,靠着海外市场,如今我们集团给明星群体的回报是以前的三五倍,已经有很多香港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

  不管是无线培训班还是我长兴电影培训班,都有着大量的优质青年,我想再过几年,这其中必然会诞生亚洲顶级的明星。”

  杨文东道:“这也是我当初的目的了,继续深挖亚洲以及好莱坞的市场,给香港娱乐行业足够的回报,这样一来整个市场自然会自己发展。”

  真正的大资本,并非去捧红某个人,而是捧红整个行业;

  即使是今天他开发出了星爷、发哥、成龙这些明星,或许能够获得不少收益,但远比不过如今掌控整个市场带来的暴利,同样市场的反馈也让更多的人赚到钱,又更加吸引年轻人加入,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李晓龙除外,但杨文东特意去找他,也是为了给香港电影寻找一个破局的钥匙,一旦香港电影成功进军亚洲市场,那即使李晓龙没了,也还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邹纹怀点头道:“是啊,还是杨生厉害,这些年来,我们集团已然成为亚洲最大的院线了,再发展下去,好莱坞很多大电影公司,都得被我拿捏了。”

  “没那么夸张,不要瞧不起美国佬,他们仍然会是我们的最强竞争对手。”杨文东笑了笑。

  90年代美国大片以及亚洲国家逐步对香港娱乐行业的封闭,会是一个隐患,但这个问题离现在还有15年,暂时也不急,反正破局的方法也有,那就是抓住大陆市场,与大陆娱乐行业融为一体,这一点,等改开之后自己再逐步布局,也有10年的时间准备,完全来得及。

  邹纹怀道:“我知道,美国最近拍的电影,的确也很不错,香港这边很多导演,现在就是直接模仿,连版权费都不给,搞的美国那边电影公司都找我投诉,不过我也不管这事。”

  “高仿?这的确很聪明。”杨文东点点头。

  根据骨架再大改一下内容,那的确很难断定抄袭,且即使是美国公司,在亚洲与香港电影公司打官司,也是吃力不讨好的。

  邹纹怀又问:“杨生,我们需要进军韩国院线吗?”

  “韩国?很难吧?”杨文东反问;

  这个时代的韩国,还是处于特殊时代的,直到70年代末才有所改变,这一点,杨文东相信自己的蝴蝶效应,应该是影响不到的;

  不过即使时代特殊,今天的韩国经济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

  邹纹怀道:“也是可以的,韩国如今虽然军管,但各种商贸活动也是正常的,就是重工等行业管控的比较多;

  娱乐行业,也会审查的比较严,香港电影也很难进去,但一年也会有几部,而且我这边是进去投资院线,安全性应该更高。”

  “那如果我想去韩国投资其他行业呢?”杨文东反问道;

  院线什么的进入韩国是小事情,能不能成功都无所谓,但韩国的未来可是有着多家财阀巨头的,如今也还有一些规模不是很大,如果能够正常投资,那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邹纹怀愣了下,道:“这我就不太清楚了,具体要看您投资什么行业,钢铁石油化工这些肯定很难,其他产业还是可能成功的。”

  “那现在去韩国会不会有什么不安全因素?”杨文东又问道。

  邹纹怀道:“是有这个可能性,所以杨生您即使要投资韩国,也不要亲自去,安排人去就行了。”

  他们这种打工仔,哪怕地位很高,却也改变不了本质,去一些相对不那么安全的地方问题也不大,但杨文东这个亚洲顶级富豪,就不一样了;

  杨文东点点头道:“也对,那你就自己看着办吧,韩国那边如果也能自持物业,那就自持物业发展院线,收购或者自建,你决定就行;”

  韩国也就比湾湾大一些,远小于日本,这个时代的经济也不比东南亚一些国家强,去投资也花不了多少,这种小事他也不会在意的。

  4月18日,杨文东返回香港,休息一天后,杨文东立刻叫来了方先名,问道:“韩国那边大公司的资料,你这边有吗?”

  “韩国?倒是没有专门准备,但基本资料还是有的。”方先名立刻回道:‘如果需要详细资料,给我两天时间,我可以准备好。’

  “行,那两天后给我。”杨文东点点头道;

  韩国未来还有很长的发展时间,他也不在乎这两天时间。

  两天后,方先名带着一份资料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杨文东也认真看了起来,过了会问道:‘这里面,你觉得哪些是我们能够投资的。’

  “杨生,韩国如今的情况您也知晓,这些大型企业都是与ZF高度绑定的,主业也是关乎国家安全与经济,外资是很难参与的。”方先名很是委婉的回道;

  老板都让他查资料了,他自然也明白是想去投资,因此也做好了被询问的准备。

  杨文东道:“这个我知道,如果我不选择钢铁、重工、化工这些呢?”

  韩国的“汉江奇迹”,其实本质上也是强权政府的强权控制,如同最近几年的湾湾一样,政府投资重工业或者指导大资本投入重工业;

  重工业回报率低,大部分资本是不太愿意参与的,即使是杨文东这个穿越者,有着对未来的了解,也不太愿意进入,投资太高了,唯独国家层面才不计得失;

  事实也证明了,正是因为国家层面不计得失的投资,才会有未来经济的腾飞,日本、韩国也都如此,未来的内地也是一样。

  整个50-70年代,虽然很穷,但重工业、基础教育与水利农业也都打好了基础,这才有了改开之后的连续40年经济腾飞,要不然,就只会像越南那样,即使短期内经济发展很快,但核心命脉如电力、钢铁、炼油的产业,都被海外掌控,人家一勒脖子就歇菜。

  方先名道:“如果非大财阀、或者非重工业,其他轻工业还是有机会的,房地产也应该行的通,但规模大不了。”

  “房地产就算了,我不稀罕。”杨文东摆摆手,道:“我想投资的也是一家大财阀,不过是它旗下的一个非重工业务,三星集团旗下的三星电子。”

  “三星电子?”方先名显然也知晓,便道:“杨生,这三星电子是三星集团旗下的一个小业务,主要是做黑白电视机与普通冰箱洗衣机的,跟我们的荣耀家电业务有些类似;

  规模方面,三星电子的电视机在韩国本土非常畅销,也有很多出口东南亚等地区,但是非常低端的,所以跟荣耀的竞争也不大。”

  荣耀十年前也是主打黑白电视等低端产品,但随着与RCA的合作,以及自己技术的进步,逐步的升级,如今主打高端黑白电视以及普通彩色电视;

  甚至如果不是因为与RCA有一定的合作协议,那都有可能进军高端彩电领域了.不过这个市场也很难成功,小日本都难做到,所以荣耀也没有强求,目前主打的还是街机与游戏。

  杨文东又看了一眼资料,点头道:“对,这就是我要投资的,你派人去一趟韩国,与三星电子方面沟通一下。”

  “这没问题。”方先名顿了顿,又道:“杨生,三星集团在韩国本土也是大型集团,类似我们长兴集团在香港,我就这样去想投资,他们那边直接同意的可能性不大。”

  杨文东也觉得有道理,于是问道:“那你想怎么样?”

  方先名道:“我们集团在亚洲与美国都有着一定的家电渠道,三星电子对这方面的需求肯定很高,所以我觉得以这个为诱饵,引导他们,会比较合适。”

  “你倒是挺聪明的。”杨文东笑了笑,道:“可以,三星电子如果能够接受我的投资,我在美国亚洲的渠道可以对他们开放。”

  即使有一点竞争也没关系,家电市场太大了,他们二家都是其中小玩家而已;

  未来的韩国电子巨头,是被美国刻意扶持来对付日本电子公司的,所以崛起几乎是必然的,自己如今适当投资一点,也必然会有着高收益;

  且在供应链打造这一块,自己也未必比的过三星,以后可能还是需要依赖一些三星的。

  PS:求月票

第773章 间接的图谋

  韩国的三星,如今是一家顶级财团,但其旗下的三星电子,规模就小很多了;

  且根据资料记载,三星电子最近刚刚并购了一家韩国半导体公司,准备全力进入半导体行业,这也受到了包括三星创始人李秉以及诸多高层的反对,他们也知道,半导体这个行业太烧钱了;

  但三星二代李健熙全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夹缝中求生存,结果生产出来的半导体,连自家公司都不愿意用,质量方面也的确有大问题。

  三星的崛起,根本原因其实在于抓住了美国对日本半导体进行制裁,然后拼命从日本挖人,加上愿意让利给华尔街,最终天时地利人和成功的;

  荣耀也会在合适的时间,获得一些日本工程师福利,但能不能复制李健熙的经历,很难说,毕竟香港背后有内地,美国那边还是比较谨慎的,不给市场的话,那任何企业都很难崛起;

  所以投资三星也算一个最佳选择,荣耀这边,能够稳住自己现有市场外加内地市场也就足够了,主打的就是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能够使得自己对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不过现在的三星电子规模不算很大,加上韩国那边情况也有些特殊,他就不参与了,让手下去就行了,反正时间也不急,晚个一两年都没事;

  时间很快到了5月;

  港铁开始正式拍卖中环与上环地铁站的两块地皮,采取的模式,是密封拍卖;

  也就是所有竞拍者,将自己的方案提交,然后就可以回去等消息了;

  且也并非到此结束,后续港铁公司还会与其中几家联系,暗中协商改一下合作条件,等差不多了,再公布合作;

  会场的拍卖并不热闹,一些记者前来,也只是看到一群商界大佬,在相互聊着天,然后到了时间,便将自己准备好的文件密封好了后交给了港铁公司的职员,然后拍卖会就结束了;

  杨文东与李嘉成正巧坐在一起,于是李嘉成便道:“杨生,中午我请您吃个便饭,如何?”

  “好。”杨文东点点头;

  对于李嘉成,他也还是给三分面子的,不管其以后有哪些所作所为,但至少在经商能力上,没几个会怀疑。

  这时,一堆记者也围了过来:“杨生,请问”

  不等他们发问,一众保镖早就准备好了,直接将他们给挡了回去,当老板不需要采访的时候,他们也早就被告知,于是第一时间清场。

  杨、李二人来到楼下的一间酒店包房;

  杨文东看着李嘉成,问:“李生,看起来你对于这次地铁物业拍卖,把握十足啊?”

  “哈哈,不敢,杨生也都参与了,我恐怕也就是来走个过场。”李嘉成哈哈笑道。

  杨文东也知晓这家伙说的是虚话,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反问:“李生,如果你拍卖成功了,这物业你是准备全部开发然后卖掉?”

  李嘉成点头道:“对,其实我也想持有,但资金能力有限,也无能为力啊。”

  杨文东道:“行,如果你真的竞拍成功了,那开发完成后,可以跟我说一下,我可以以市场价买下来。”

  虽然对自己的竞拍提案也很有把握,但这种事情,也不一定能够100%成功,特别是港铁也是英资的,背后是港府,港府估计也不愿意看到他的资本地图在香港继续扩张,那自己就很有可能被特殊对待了。

  所以后备方案就是如果自己落选,那再从入选之人手中买下来就行,或许会多花一点钱,但对比未来的价值,也就是九牛一毛罢了。

  李嘉成问道:“看来杨生是准备做第二个置地了。”

  “可以这么说,我就不参与太多出售型的项目了。”杨文东回道;

  当资本规模太大的时候,即使去搞住宅或者写字楼销售,也不可能跟小资本那样一年翻几倍,反而长期稳健投资才是最合适的;

  当初怡和的置地,开始也是正常做地产生意的,后来规模大了,也不得不走这条路;原先历史上未来的四大家族,其实也差不多。

  李嘉成笑道:“那要多谢杨生了,不然与您竞争,我们的压力可就大了。”

  杨文东道:‘我有你们的股票,所以大家还是一起合作的,如果在资金方面有什么问题,或者什么大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或者银行信贷,都可以找我。’

  李嘉成、李兆基等人,如果需要再融资的话,杨文东基本上是100%的放心,毕竟前世他们的成绩摆在那,且自己也知道地产市场的历史波动,只要别81年搞大型项目,那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李嘉成顿了顿,道:“杨生,我还真有个项目,想跟你协商一下。”

  “说来听听。”杨文东来了兴趣;

  李嘉成道:“这个项目不在香港,而是在加拿大,我观察这些年来很多香港人都移民加拿大,但加拿大那边都是本土地产商开发的项目,不适合华人居住,所以我想去多伦多那边试一试。”

  “去加拿大?”杨文东想了想,问道:“一个香港还不够吗?香港市场的回报率不比加拿大低吧?”

  前世,很多人大骂李嘉成,说香港的房价是他炒起来的,这句话也不能说错,但却不全对,在这一块,李嘉成的确有贡献,可香港的其他三大家族,比他所为还要贡献更大;

  因为香港四大家族之中,就李嘉成是最国际化成功的,他的资产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对外投资,在香港的投资占比反而越来越小;反观其他三大家族,资产规模不比李嘉成少多少,可资产几乎都在香港;

首节上一节549/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