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91节

  “好的,没问题。”魏泽涛答应后,又问道:“杨生,这种塑料瓶只能在饮料工厂附近生产,不可能在香港生产然后运出去;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授权出去,不可能都自己投资,如果百事那边提出不让我们跟可口可乐合作,该怎么办?”

  很重的东西,运输成本会非常高,但很轻的东西,运输成本就更高了;早年拉杆箱就是因为太轻了,逼的长兴集团自己搞海运物流,才有了长兴航运,而现在这样轻的瓶子,别说海运,就是多十公里陆地运输,都感觉亏,最好就是跟饮料厂在一起才划算。

  “那自然不可能,顶多先给他们用罢了,或者看在合作的份上,稍微优惠一点。”杨文东摇摇头,又道:“不过这个授权估计也不要追求很高利润,主要走量,这个技术其实不少欧美公司也在研究,我估计他们也可能随时会研究出符合安全要求的材料。”

  使用塑料来代替饮料瓶,可不是穿越者单独想到的,实际上很久之前就有欧美科学家或者大公司在往这个方向研发了,只不过这个过程很慢,杨文东也是因为知道PET这个方向,才实现了精准研发,然后成功弯道超车;

  但从原先历史上来看,80年代全球的塑料饮料开始普及,也就是说,大概这些年,其他材料也能够出来了。

  魏泽涛点头道:“好的,我明白,我这就去去安排,能早一点是一点。”

  “行,让百事那边也先做一个测试,没问题,就立刻向美国FDA申请。”杨文东接着说道:“另外,让周浩然那边看看能不能跟着一起,认识一些美国FDA或者欧洲类似部门的人,以后我们的很多产业,出口美国,都是需要FDA许可的。”

  FD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个部门前世看过美剧的人都知道,权利极大,多少全球世界500强,都被他管住了;

  不仅仅是吃的与药品,就算一些化妆品、医疗器械、手动工具等等,都归他们管,比如玩具表面有没有什么有毒残留物、五金工具表面有没有重金属残留、甚至衣服表面有没有什么危害物质,它都可以管到;

  只要出口美国的东西,只要涉及安全、人体接触,那它们都能管;

  之前长兴集团的多款产品出口,其实也申请过,只不过因为东西简单加上公司规模小,一般就是走程序就行了,FDA一般也不会为难国外的小企业,毕竟美国政府还是要维持贸易自由这个口号的;

  但如今长兴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香港出口的产值也越来越高,就算现在还没有,那以后也可能会引起美国乃至欧洲政府的针对,但出于“文明”需求,肯定会找个“合法”理由,那FDA这种机构自然就是很好的刀了。

  虽然自己也尝试与欧美的政界处理好关系,但这并非绝对有用的,所以这种直接能够影响出口的部门,自然也需要打好关系了。

  魏泽涛答应道:“好,我会告知周生的。”

  PS:求月票

第675章 三方机构的建立

  百事集团驻香港的分公司负责人马修听到长兴集团研究出了可以安全装载饮料的塑料瓶后,很是惊讶,立刻带人赶了过来;

  参观了生产过程之后,便立刻将样品带了回去,然后通知了送到了日本进行各种紧急测试;

  不过即使再紧急,这种测试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这自然让杨文东有些觉得太浪费了,于是便找到公司内部的几个制造业负责人,分别是魏泽涛、周浩然、王志群。

  “我想在香港也建立一个大型的试验检查中心。”杨文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道:“类似欧美日的一些专业第三方机构,从医疗、食品、物质成分、标准测试等等,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方便很多了。”

  这种第三方机构,其实在真正大资本眼里算不了什么,利润一般来说不会很高,毕竟不是生产源源不断的产品,而是承接多量一次性的测试;

  可如果自己有一家,那很多时候就方便多了。

  周浩然同意说道:“杨生,我坚决支持这个投资,我旗下的很多食品,在送往国家检测中心的时候,都先需要送去一些检查中心做判定,这个就非常耽误时间;

  还有一些试验测试,需要各种不同设备,我们自己买的话就太亏了,可香港没有那就只能送到日本,时间也一样耽误;

  但如果自己有专业的实验室,那各种检测就方便多了,至少内部需求就很省心。”

  王志群也道:“是的,我也觉得不错,我这边电器很多涉及用电安全、材料环保、气味等问题,也是需要去日本或者美国检测,很耽误时间;

  另外除了我们公司内部,如今香港工厂出口越来越多,各家工厂对于这方面的需求,都很高,他们也只能去日本或者其他国家做各种检测,甚至自己有设备也不行,因为没有相关认可的资质。”

  “这个我也觉得可以。”魏泽涛也说道:“不过,想在香港建一个实验室不难,投钱买设备就行了,但想获得大量国际认可,再能够授予其他公司产品合格凭证,这个恐怕很难了。

  而且因为是属于我们,那我们自己的产品如果再被自己的实验室认可,很多国家也是不认这种的。”

  “获得全球认可的确不容易,不过路也是要一步一步走的。”杨文东点点头道:“至于内部认可其他外部不认的事情,倒也正常,但至少我们自己内部可以先多次检测,检测了没问题再送出去,这样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东西送出去检测,并非每一次都能成功的,一旦失败,那就得重新准备、重新申请,这个就很耽误时间精力了,很多项目都是这样被耽搁了,甚至一些大的问题杨文东也清楚。

  周浩然又道:“慢慢来的确可以,只是这种专业实验室,香港并没有先例,各种人才那可是啥都缺的,按照我的了解,国际认证可不仅仅是对设备、公司的认证,对操作的人,也是一样;

  能够发证书的人也需要得到认可,就像开车的司机需要证书一样。”

  设备有钱是可以买到,但维护、使用、校准都是需要专业人的,没有专业人,那设备再好也是白搭。

  魏泽涛则道:“那不如我们收购一家国际上知名的类似三方检测实验室,再让他们来香港建设;人的方面,可以先从海外调人,然后香港这边培养相关人才,再进行考证,这样的话,至少前面几年,只要多花点海外人工费用,就能保证香港实验室的成功运行了。”

  “可以,那你们跟方先名商量下,看好哪些国际品牌,然后让他尝试沟通,看看能不能收购。”杨文东点点头,又道:“不过高级别的实验室应该不太会出售,如果没有答应的,那就退而求其次,寻求合作,请对方帮忙也行,或者入股,你们自己内部决定就行了,我需要在最近一两年,看到香港有这样的专业机构,然后逐步运营,逐步得到国际认可。”

  其实这样的实验室不仅仅是可以帮助自己的公司与香港企业,等未来内地改开之后,很多产品也是需要出口,而做出口,那就必须要做相关认证;

  如果让内地企业寻找欧美这样的公司做事,那不仅仅是报价极高,还有可能被坑或者耽误很长时间;

  而香港这边如果有一家有这方面资质的大型实验室,那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甚至香港这边还能推动贸易公司参与一条龙服务。

  当然,想获得各种认可资质也不容易,但如今离改开还有6年,离国内大规模出口商品至少还有十年,时间方面,自己这边好好经营,那应该是足够的。

  几人答应道:“是,杨生。”

  数天后,方先名、魏泽涛等人便再次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魏泽涛道:“杨生,实验室的事情有进展了。”

  “这么快?”杨文东惊讶问道。

  魏泽涛笑道:“我们之前其实就与很多国际知名的三方实验室有合作,很多产品也都是委托他们进行检测的,所以都有着联系;这几天问一下也很简单。”

  杨文东点点头道:“那结果怎么样?”

  长兴集团的多款产品,出口到全球多个国家,很多也是需要走正规流程的,在一般这些国家当地,也是有专门配合的公司服务;

  但无论怎么样,自己的产品要送给国家部门,肯定是要先自己做检测的,不然出了问题那就耽误时间了,有些是自己检测,也有一些是委托外部,且后者居多,毕竟专业人做专业事;

  这也是为什么杨文东想让香港有一家这种机构的原因,会对自己、香港公司、未来内地有着很大的方便。

  魏泽涛回道:“这些公司都没有引入新股东的打算,出售就更不行了,不过德国莱茵集团愿意与我们合作,在香港合资建立一家专业的实验室机构。”

  “莱茵?做金属的那家?他们也有三方实验室业务?”杨文东问道。

  对于莱茵金属,杨文东还是听过的,这可是一家德国的顶级大公司,擅长金属延炼、武器、能源、矿业等等,也是世界500强之一。

  魏泽涛解释道:“不是的,杨生,并不是莱茵金属,莱茵这种名字,在德国很常见,就我们香港也会出现名字重复的公司,德国或者其他国家也是一样;

  这家莱茵公司,建成TUV,是一家欧洲非常出名的第三方检测公司,主要做汽车、食品、材料等检测,我与他们初步沟通了下,他们的能力也符合我们的要求。”

  “TUV?我好像也听说过。”杨文东认真的回忆了下,似乎在前世他做生意的时候,也跟这家公司打过交道;

  魏泽涛接着道:“只是莱茵TUV需要合资公司的管理权,我们这边只能做投资以及客户来源方面的提供。”

  “也就是说,他们来投资,我们负责给找客户,然后他们还得管理?不给我们权利?”杨文东反问道。

  魏泽涛道:“也并不是,财务方面大家一起管理,但是技术层面,得由他们说了算。”

  “那人力呢?”杨文东问道,这才是最关键的。

  魏泽涛道:“人力方面,他们会从日本、德国调集工程师过来,同时,也需要我们在香港寻找合适的人,然后送去日本、德国进行培训,要求会对应的语言、大学学历或者更高,目前这些也只是口头上的要求,具体还得进行进一步谈判。”

  “行,重要的是先有一个机构,然后我们香港人学到一些技术就行。”杨文东思考片刻后答应道;

  现在重要的是有一个这样的检测中心,是不是自己的,暂时不重要,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产业;

  甚至因为不是自己的,那自己未来的产业有需求直接鉴定,可能还会被其他国家认可,这样也会多一点方便;

  至于以后如果因为内地改开,这个市场变的很大,那这个合资公司也必然可以培养足够的人才,只要香港这边有这方面的人才,那其他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魏泽涛道:“好,那我就与莱茵Tuv进行下一步的沟通,资金合作方面,他们要求64分,您看。”

  “可以。”杨文东自然无所谓,这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产业,配合性的罢了;

  如果不是能够方便自己以及香港工业乃至未来内地产业的需求,他也不一定看的上的。

  魏泽涛道:“那行,地址方面,我会与郑生协商的,杨生有没有什么要求?”

  “地址的话,就选择在港岛吧,这样的位置也能展现实力,服务机构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杨文东想了想道:“就放在北角吧,也方便荣耀电子的需求。”

  荣耀未来在电子产业必然会出现指数级的发展,也会是未来长兴集团最大的业务,适度的配合它,也是有必要的。

  PS:求月票

第676章 香港第一大厦的竣工

  香港的恒生指数继续上涨,10月底,成功突破了1800点,无数股民为之疯狂,很多资本也在试图参与这最后的盛宴;

  杨文东看着眼前一系列封面都在庆祝的报纸,心中都觉得有些发寒,如今因为他的蝴蝶效应,或者外加和黄收购港灯以及其他影响,导致恒生指数比原先历史上最高点还要高,且甚至市场还觉得再过一两个月必然可以突破2000;

  要知道,原先历史上恒生指数可是直接跌到了150最低点,如今的泡沫之大,现在进场的人或者任何资本,下一个目标地,都极有可能是某栋楼的天台了。

  就在此时,助理阿英走了进来,杨文东笑问道:“阿英,满脸笑容的,股市发大财了?”

  杨文东的身边,除了子公司的几个负责人,还有就是总部办公室的几个实权部门负责人,额外就是自己的几个核心助理了;

  以一般管理学来说,一个人管10-20个,基本上已经是日常极限了,然后依次往下管理,大型公司都是如此,一般情况下,他也只是与这些人进行公司、生活层面的交流,因此,除了公司等级关系,平日里关系也不差。

  阿英笑着回道:“现在大家都是在股市里发财,不过我最近也开始套现了,感觉有点危险了。”

  “嗯,聪明。”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那还有什么事?”

  其实他也知道,公司内部的不少高层,也跟随着自己的脚步进行行动,毕竟公司在股市或者地产市场的操作,需要大量人力来操作;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不算是老鼠仓,因为针对的不是自己公司的股票,杨文东对此一般也不在意,只要这些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阿英道:“康乐大厦那边装修已经通过第三方的危害物检测了,您要不要过去先看一下?”

  “嗯,好,那今天中午休息之后,一起去看看,叫上其他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去。”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康乐大厦已经装修完一段时间了,目前一直在晾着,就是为了去除甲醛等有毒味道,毕竟对于任何人来说,身体健康比赚钱重要多了;

  而为了确保没有问题,在入住之前,他也专门聘请了三个专业第三方检测装修气味的团队,进行全面检测,确定没问题后,才会入住。

  阿英答应道:“好的,我这就去通知他们。”

  下午时间,公司多位高层一起来到了康乐大厦内部,一起来到了大厦的第50层,这里也会是未来杨文东以及少数总部高层或助理工作的楼层;

  康乐大厦楼上一共52层,不过因为风水原因,最高层并不作为老板办公的楼层,杨文东虽然不信这些,但顶层的确也有不好的地方,且50层与52层风景也差不多,自然也就答应下来。

  “这里风景真的很好啊。”苏依依看向远方说道。

  除了公司高层,杨家的人自然也来了,几个孩子手中还拿着望远镜,今天的天气也是非常的好,从香港最高大厦望出去,半个香港的房子、街道、海峡、山脉,都映入眼帘了。

  白玉姗笑道:“再让人装一个高精度望远镜,估计以后想看到内地风景都能做到。”

  杨文东摇摇头道:“不太可能,山太多了,挡住视线的,而且你要看内地风景做什么?”

  白玉姗随口道:“没什么,就是想看看,我老爹现在年龄大了,总是想着以后能不能回内地一趟,想落叶归根去看看。”

  “现在国内不是欢迎香港人去吗?”苏依依反问道。

  杨文东回道:“不行,现在国内还只是欢迎香港商人去广交会,去其他地方还是不行的。”

  年龄大的人,都是有点回忆小时候的童年的,不是童年生活有多美好,而是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生涯,还有对逝去父母、爷爷辈亲人的怀恋,人不在了,就只能睹物思人了。

  白玉姗点点头道:‘是啊,去不了。’

  杨文东道:“再等等吧,我看内地如今的政策,以后说不定会有改变。”

  白玉姗问道:“真的?”

  “或许吧。”杨文东也不好多说,毕竟就是内地现在自己可能都不清楚改革开放这四个字;

  一行人参观完50层后,又上了屋顶,这里也准备了一个直升飞机停机坪,也是杨文东特意要求的;

  时间已经进入70年代,直升飞机的技术发展也有段时间了,以后有机会,也可以考虑买一个,毕竟以后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堵车只会越来越厉害,在堵车的时候,管你是什么级别的超级富豪,开的是什么车,都得一样;

  如果不是对安全性有些不放心,那杨文东早就买了。

  顶层风大,众人也没有待久,又在大厦内部转了一圈之后,杨文东问道:“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准备搬进来?”

  香港大型大厦开业,那是必须要在黄道吉日的,这是整个市场的行规。

首节上一节491/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