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84节

  “看起来很不错,这么多电器,让人眼花缭乱了,很多电器我都不知道做什么用的。”转了一圈之后,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百思买的负责人是一名粽发美国佬威廉,此刻也跟在杨文东身边,立刻回话老板:“是的,在我们之前,美国、欧洲或者说全球任何地方,还没有这种大型专业只为电器而存在的商场,一般的商超或者最近开始流行的超市,其内部的电器也是有限的。”

  “嗯我知道,继续将这个服务做好。”杨文东点点头,随即问道:“我们商场本身,目前能够实现盈利吗?”

  越早的时代,电器种类自然越少,即使是在芯片行业出现之前,各种电器也都是逐渐出现的,且早期的电器,技术进展也比较慢,所以客户更新换代也一样慢;

  比如冰箱,1950年的冰箱与1960年的冰箱可能差不多,那如果自己家里的冰箱不坏,自然不会更换,除非是搬家、有新需求等特殊情况。

  所以早期的任何零售场所,无论什么特性,电器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且这种产品大部分更换时间很长,远比不上其他消费性的日用品,自然能够给予的销售空间就不会很多了,那种类也就很有限,这就导致了各种家电、电器品牌为了零售终端的优质位置,打破了头。

  威廉回道:“目前还是亏损的,人流量以及交易量都达不到不亏损的平衡点,不过如今通过一些广告效应,前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或许过段时间,就会好很多了。

  另外,按照总部的要求,因为我们店铺都自己养着售后团队,有不少国内外品牌将售后承包给我们,哪怕不是在我们店里销售的,这样一来,我们也多了一些赢利点了。”

  “这很不错,我们如果能够控制一个城市很多品牌的售后,这就自然会成为百思买未来的护城河。”杨文东点点头,随即看到了一个售后人员,便道:“售后工作人员的衣服,就是这种普通工作服?”

  威廉对老板的问题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回道:“是的,不管是店内的销售,还是售后,都有专门的工作服,美国的零售店,除非是小商店,不然都会这样。”

  杨文东则道:“这个我知道,但售后灰色的衣服,加上黑色的字,有点不太显眼,换成红色的吧。”

  “红色?”威廉很不解的问道:“boss,能问一下为什么吗?灰色的衣服不容易脏,这也是很多售后都喜欢的颜色。”

  杨文东笑道:“红色的衣服,能够更吸引人的目光,我希望他们经常穿梭在城市里,也能够间接的打广告,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品牌;

  另外,他们的汽车也需要同样改一下外部颜色,在法律范围容许内,改的要能够吸引人的目光,让所有人知道购买我们的商品,会在极短时间内就有售后。”

  前世美团、饿了么的外卖员,在一定程度上,骑手就是广告之一,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谁看到了都能想到这两家公司;

  自己百思买的售后人员在数量上自然比不过前世的外卖员,但这些人如果被社会人注意了,那他们也会知道,百思买品牌的售后,是真的有保障的。

  而售后渠道的建设,就是自己百思买以及未来荣耀电子进军美国甚至欧洲市场的核心护城河,涉及到技术含量高的商品,售后是重中之重,也是最大的投资成本,如果没有百思买,那荣耀电子单独想打造这个售后,成本是极其高昂的;

  威廉想了想,也觉得有点道理,便答应道:“好的,boss,我立刻安排购买红色的工作服。”

  “威廉,现在在美国,百思买一共有多少间了?”杨文东又问道。

  威廉回道:“一共有32间开业了,还有9家在建,主要还是分布在加州内部,您也知道,加州是美国最富裕的州,这里的新电器接受程度也是最高的。”

  “32间?速度有些慢了,你再与其他几个子公司协商一下,扩张速度快一点。”杨文东则道:“加州之外的美国西部,还有美国东部,也需要建新店,人员培养方面,能不能支撑这个扩张要求?”

  虽然开超市或者商场看起来简单,随便什么资本都能开这种店,但正因为如此,竞争如此之多,想做到最好,绝对是难度非常大的;

  沃尔玛、欧尚这类超市能够成功,绝对不可能是靠着运气或者起步早,而是真真正正有实力,从血海之中杀出来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除了创始人,更重要的是从上而下的优质团队,早期家乐福在香港扩张的时候,扩张受限最大的不是资金,而是人,特别是能够管理的人,不仅仅是商店内部,还有仓库、物流等等,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些都是很繁琐的,即使是沃尔玛,也经常性的部分产品缺货。

  相对来说,百思买是商超,主要是租赁出去,商品运输是各个品牌负责,这方面会简单很多,但售后团队、品牌宣传、及时响应等,也是需要专业的团队以及培训的。

  威廉回道:“售后方面的人才我这边一直在培训,按照总部规定,主要是从香港调集华人过来,只是经常性碰到华人离职的情况,这一点影响很大,其他方面问题倒是不大。”

  “离职?也是黑下来了?”杨文东顿时想到了英特尔那批人;

  威廉道:“有部分是的,但有部分是被其他美国公司给挖走了,这些公司只要发一份邀请函,就能合法的挖人,不过需要员工先回香港,再重新办手续。”

  “代价这么大也要挖人?”杨文东反问道。

  威廉道:“对,可能是因为我们售后培养的很好,他们又非常勤劳辛苦,正好弥补了很多公司的不足。”

  “原来是这样,算了,既然是合法的,那就不折腾了,这些美国公司真要是肯培养我们的一些费用,那也行。”杨文东也不想追究太多;

  人家一切合法的,也没啥好追究的,本身售后固然重要,但可以培养的人太多了,不像送到英特尔的人,那可真的是在香港千挑万选的人才;

  威廉接着说道:“不过这个问题,我们也通过从香港多调人过来,就能缓解一点,但即使我们扩张更快,现在也只能在美国西部快速扩张,东部以及中部需要重新开始,连第一个店都没有,都从西部调人过去不太可能,美国员工一般是不会过去的。”

  “那就先在西部大扩张,中部市场先不开拓,优先东部吧,第一个东部店就放在纽约。”杨文东思考后道:“资金方面怎么样?”

  威廉回道:“资金方面,我们自有资金倒是不少,但建设这么多商超,一般来说都是要尽量利用银行资金的;

  可问题是我们的商超,目前来看都是在亏损,就没有盈利的,这导致美国这边的银行,都不太愿意借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资金建设新店,那成本就非常高了,且扩张速度必然不会很快,除非您这边从海外调集资金进美国才行。”

  “银行不肯贷款?”杨文东笑了笑,道:“我们的店铺都在亏钱,那正常情况的确会如此,花旗银行也是一样吗?”

  这还真不能怪银行,如果一个自己看不懂的商业模式,且还在亏钱,然后这个人找自己投资,那大概率自己也是会拒绝的;

  虽说历史上因为这种事情,导致很多公司错过了很多未来的顶级企业,比如前世的阿里巴巴、藤迅、字节在早期的时候,很多资本都不看好,但也不能说他们做错了,毕竟这种看不懂还成功的案例也是极少数,大部分这类公司最终还是倒闭的。

  威廉点头道:“是的,花旗也是一样,早期他们对我们还是很支持的,因为您这边在其他产业上与他们合作很多,可时间长了,他们知道我们的账务后,也不太乐意了,除非您这边肯加入其他的抵押。”

  “其他抵押?行,我会跟花旗银行协商一下的。”杨文东最终答应道。

  PS:求月票

第662章 与巴菲特的新合作

  虽然自己与花旗银行的关系很不错,但生意就是生意,不同生意很多时候是不会通用的,特别是不同地方,负责人还不一样;

  自己的其他业务,与花旗其他负责人合作的很多,大家和和气气,可某个项目如果让花旗一个分公司亏损,那人家可不乐意,这也是人之常情;

  且银行的要求也正常,一个项目一直亏损,那想再获得资金支持,就必须要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作为抵押。

  杨文东在香港的很多产业,价值很高,但美国或者说洛杉矶这边的银行是不会认的,他们不会这么给自己找麻烦;

  思考了一会后,杨文东发现自己在美国最有价值的,居然是沃尔玛的股票,因为沃尔玛已经上市了。

  于是,杨文东便安排美国的律师,与花旗银行沟通,抵押沃尔玛的股票,这样就有了支持百思买的资金;

  现在的沃尔玛市值也不算很高,所以抵押资金也是有限,不过百思买扩张也是从小到大的,开始也不需要很多资金;

  最配合完好的是,沃尔玛在未来很多年内,会高速发展,其股票价值也会越来越高,甚至两三年就会翻倍,如此一来,自己也能够不断的增加抵押价值,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资金,这样也符合百思买的未来大扩张计划。

  等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家庭游戏机等各种娱乐性电子产品出现后,那百思买必然可以实现盈利,这就可以实现自我造血,然后高速发展了。

  与花旗银行协商贷款这种小事,杨文东也就没有亲自参与了,没必要,手下去做就行了;

  等双方在抵押、金额方面谈的差不多了,草稿协议给他看一下并告知,然后自然会有人审核,待一切没问题了,那便可以正式成交了。

  而在百思买与花旗协商的时候,杨文东来到了奥马哈市,也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总部。

  巴菲特以及伯克希尔的CEO大卫一起陪同杨文东,在奥马哈市的工厂观看了一圈。

  “大卫先生,我们在香港的合作非常顺利,如今伯克希尔已经成为了香港很多品牌的供应商,我这边也在努力开拓日本市场。”杨文东说道:“所以我希望,我们在香港的合资公司,能够进一步扩大规模,让其能够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厂之一。”

  原先历史上,香港的纺织业与制衣产业是非常强的,巅峰时期甚至超过了意大利,进入全球前十,这可是世界国家级别的排名,香港一个城市在其中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香港纺织产业的发展史还成为了德国大学的商科内容之一;

  但其实不过就是赚了个辛苦钱,全部都是低端产品,夸张点来说,就是靠着剥削工人才能有一点竞争力,香港很多纺织厂的工作时间,都是从早上六七点到晚上十一二点,很多老板还将工厂大门锁住不让员工离开,也因此发生过一次火灾,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对于这种事,杨文东也是没办法,这是没有技术的悲哀,前世内地一些地方甚至计算过多少根手指头才能换多少外汇,可即使如此,能够有这些产业,对于很多贫困地方来说,已经是最佳选择了,要是没有,只能务农的话,那就更惨了,不是什么地方都是能够有打螺丝的工作的。

  强行改变行不通,不过可以进行产业升级,但技术这个东西,杨文东也是做不到的,即使有精力,他也会放在电子产业,那纺织产业最简单的模式自然就是引入外资了,正巧美国纺织业衰败,他又需要投资巴菲特,那伯克希尔就是最佳选择。

  伯克希尔的优质纺织产品进入香港市场后,使得中高端纺织业原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这就给了香港很多工厂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毕竟有能力的人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就是可以抓住的,没能力的则被淘汰;

  这几年来,香港的一些代工厂也开始代工中高端服装、甚至还有不少人自己建立衣服品牌,对外销售.当然,在这方面,长兴贸易也帮助了很多,家乐福在海外的扩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所以无论是对伯克希尔、杨文东等人、香港工业、香港工人,这个投资都是一举多得的。

  大卫点点头道:“艾瑞克,其实即使你不说,我也准备考虑这件事了,香港那边的成绩的确很不错,董事会也准备扩大亚洲市场的投入。”

  “那就好。”杨文东笑道:“需要资金方面多少,我会安排人与伯克希尔联系的。”

  他们几人,自然只需要制定好规划就行了,其他细节有下面人操作执行,最终他们几人知道结果就好。

  “艾瑞克,你的确是一个经营方面的天才。”巴菲特也夸赞一番,随即问道:“不过伯克希尔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即使亚洲业务发展的再好,但用的也不是美国的产品,如今美国工厂的业绩还是很差,你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杨文东摇摇头道:“这一点我是真的无能为力,如今美国政府在全球力推自由贸易,加上集装箱的出现也降低了运输成本,美国这边工资又高、工会又经常性闹事,这种条件下,美国的纺织业是必然衰败的,根本就不可能缓解。”

  明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理论上会对美国的制造业有一点帮助,但只能短期治标,且服装也是依赖石油化工的,影响必然也不小。

  据说原先历史上,巴菲特控制伯克希尔之后,也曾经花费很大精力来挽救其在美国的多个工厂,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伯克希尔也逐渐转变成了一家保险公司。

  “那真是挺可惜的。”巴菲特也叹息说道:“我还是想拯救一下伯克希尔在美国的几家工厂的,上万人的工作岗位,如果没了,那真是太可惜了。”

  “上万人?”杨文东想了想,道:“其实还有一条路可以试试,那就是自己做终端品牌,打造一个类似盖普、北面这样的牌子;

  终端销售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理论上是可以养活在美国的工厂的,至少短时间内是没问题的。”

  伯克希尔在美国规模很大,但主要是做服装材料供应,而不是终端品牌,这也是为什么早期被日本纺织业冲击的原因,真正的品牌,一般是不惧冲击的,除非自己经营的不好。

  “自建品牌?”大卫回道:“这就是另外一个领域了,想成功,也得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行,需要在全美很多城市建终端品牌,难度非常大啊。”

  巴菲特也同意道:“对,这个成本很高,能够成功的品牌,屈指可数。”

  杨文东笑道:“那是当然,但我觉得如果你们真的想拯救美国的工厂,那这就是唯一的方法,不然是不可能的;

  比成本,美国纺织厂根本比不过日本,现在日本也比不过香港,以后可能香港也比不过其他更穷的国家,这是国际自由贸易以及集装箱贸易发展的趋势,任何人、任何国家也阻止不了。”

  其实如果伯克希尔在美国真的搞出一个类似北面、劳伦这种终端品牌,那对杨文东也是一件好事;

  一个是自己本身也是伯克希尔的股东,即使巴菲特金融实力很强,但多一个正常的连锁服装品牌业务,也是更好的;

  第二就是自己虽然看起来说的有道理,但真要品牌建成了,在资本的推动下,不管巴菲特现在多想拯救伯克希尔在美国的工厂,最终这些服装品牌订单还是会去成本低的国家;

  现在会是香港,以后则是内地,且都很大可能是自己的工厂,那这对自己以及香港内地都有好处;

  要知道,内地改开的初期,复杂一点的工业想投资都很难,因为当地没有足够的工业条件基础,反而服装、鞋子这种,就很适合,人员密集型产业也能带动大量工作岗位,一举多得。

  巴菲特考虑片刻后,道:“艾瑞克,我知道你在香港的产业,也有零售与服装,那不如你在美国投资这个终端品牌,如何?”

  “这个我很难做到。”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我的资本在美国需要投资的东西很多,也是有限的,而且我不是美国人,生意做小一点倒不是问题,真做大了也会有矛盾;

  再一点,如果我成功了,我为什么要采购美国的高成本原材料?站在我的角度也不对,你们想要拯救伯克希尔的工厂,那就只能由伯克希尔自己来操作这件事;

  现在伯克希尔虽然亏损,但早年的收入还是很高的,与其一直这样亏下去,还不如赌一把,自建品牌,那哪怕最后没有做到很高级别,但至少也能有一个小产业,对吧?”

  作为香港人,他会在美国投资一些零售行业,但也就是电子零售产业这种新兴产业,因为新产业不会与其他资本冲突,虽然可能被眼红,但至少比吃了人家蛋糕要强;

  光是一个百思买想要快速扩张,就得花费天量的资金了,另外还有肯德基这个特殊食品类零售。

  甚至如果不是知晓未来,那他绝对不会这么折腾,干脆直接只投资沃尔玛这种企业就行了。

  巴菲特犹豫了会,道:“那我们合资,如何,你这边不需要很多资金,我主要是希望能够得到你的一些建议。”

  “那行,少量资金,我可以投资。”杨文东看在巴菲特的面子,最终答应道。

  PS:求月票

第663章 投资红杉资本

  杨文东也感觉的到,巴菲特是真的想保住伯克希尔的美国工厂,真的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但毕竟他能力再强也不知道未来,不清楚未来全球自由贸易以及工业大转移,所以有这种想法倒也不能算错;

  看在金融方面合作的巨大利益下,那自己也就适当投资一点,哪怕亏不赚钱,也无所谓了。

  三人共进午餐之后,大卫因为一些其他事情离开,只剩下了巴菲特与杨文东。

  巴菲特笑道:“艾瑞克,我们在香港的合作很是成功,回报率居然高达250%,你可真的是太厉害了,我的一些投资者,都希望能够见你一面,他们想投入更多的资金去香港,你觉得怎么样?”

  “见我?暂时不了。”杨文东想了想说道:“不过香港的市场,我估计最近可能会没那么高收益了,他们的资金,暂时还是不要过去的好,包括我们在香港的投资项目,都已经开始在逐步套现了。”

  早年伯克希尔投资香港的时候,巴菲特也去了一趟香港,并且与杨文东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投资对方,这样既能够共享香港、美国的投资回报、也能规避大的风险,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巴菲特与杨文东在各自区域的投资能力。

  对于杨文东来说,他的资本在香港已经投资很多了,甚至在亚洲也不少了,因为也自然需要投资欧美,欧洲那边国家太多,他只专心投资英国就行,但在英国的投资其实属于ZZ投资,能有多少利益不好说,而美国这边的历史他比较清楚,自然要投资对的;

  除了电子产业、沃尔玛这种,巴菲特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投资,这不是投资企业,而是投资个人,这样有能力的人,即使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影响了美国的一些商业公司,但也不会影响到巴菲特的投资能力,所以这种投资是互惠互利的;

  而巴菲特也给了500万美元给杨文东代为投资,这就简单多了,随便杠杆买点地产公司的股票、部分物业,那想不翻几倍都难,只有250%,这还是因为自己收了一大笔中间费的原因。

首节上一节484/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