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599节

  “其实,我到现在还是不太清楚……”庞院士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最难得的是李颜看起来似乎有解释的兴趣,“你这套系统,主要是准备在核弹的什么阶段进行拦截?”

  “所有。”

  “嗯?核弹攻击……或者说导弹攻击的方式又很多,非常复杂。”

  “我做的工作很多。”李颜说道,“助推段我能发现并借天基轨道炮直接锁定摧毁,中段飞行的话,大气层外有卫星激光与卫星轨道炮,大气层内部署了激光拦截网,若是走了什么特殊途径,或者是干脆在周边国家发射低空导弹,无人机蜂群就会启动了,他们也可以看作带着控制系统的微型炮弹。”

  “但是,如果近地拦截,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

  “无人机里边不仅仅装了炸药,我甚至能在空中就限制袭来核弹头的核物质泄露问题。”

  “……”庞老搓了搓手,“李颜,假若你说的为真,那如果对面袭来多个核弹,又该如何处理?”

  “我又不是只准备部署一套。”李颜笑了,“而且庞老,您进入思维误区了。”

  “怎么说?”

  “反核弹系统这东西……比核弹的威慑还高。”李颜说着抬头看向天空,“虽然我确实考虑了很多极端情况,但实际上,只要这东西确实拥有‘拦截’的能力,就已经足够了。”

  “嗯……”

  “就一发,只要能实实在在拦截灯塔试射的一发导弹,我们就已经实现了新威慑格局。”李颜说道,“我们有盾有矛,并且证明过我们的盾能挡住他们的矛,他们只有矛,得多想死,才敢来试试?”

  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甚至不需要等到完成全面部署,只要护住了重点地区、心脏地带,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只要“天穹”真的完成了反导拦截,让李颜所说的这一对科幻玩意儿结结实实落了地,那华夏就等于把玉石俱焚的核威慑逻辑彻底击碎了。

  诸位谁敢给我一发?

  你给了,我可是挡得住的,但不管我挡不挡得住,你就是给了,那我他妈可就还手了。

  到时候,你挡得住吗?

  然后你再猜猜,我已经能挡住你的武器了,那我的武器,还会跟你的在同个层次吗?

  直接就成单方面恐吓了。

  庞院士站在星空之下,听着他其实早就明白的内容,只感觉血管在抽动,血液在沸腾。

  2018年10月16日。

  这是华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日子,也是“天穹”反核弹系统经过足够调试后,接受考验的日子。

  李颜坐镇控制台,身边是一众不能写名字的领导。

  考核目标自然是截杀官方安排的哑弹,范围就是大西北。

  两台雷达,一个带天基轨道炮的卫星,部署在地面与机动基地上的五门激光炮,十个蜂群无人机发射基地。

  这是李颜的牌。

  不知道从哪来的哑弹,这是官方的题。

  雷达全功率启动扫描的瞬间,就让领导们瞪大了眼。

  上边竟然闪着一堆亮点。

  “这是?”

  “监测嘛,事无巨细,能分析清楚就……”

  系统发出警报,位于某处的发射井正在启动,已经以高清姿态暴露在众人面前。

  “我猜到会这么快,所以故意设置了不轰击,否则现在这个发射井已经挨了一炮。”李颜笑道。

  从大西北内部发射是没戏了,在场专家对于这套监测系统的能力无比惊讶。

  “这是怎么做到瞬间识别的?”

  “算法与人工智能。”李颜并不准备多解释。

  系统再次发出警报,两道非常刺眼的激光闪过,只见空中几块白色碎片散落,随后微型无人机瞬间发射不过肉眼不可见,只能从雷达上看到他们以极快的速度成群地飞向被击落的哑弹。

  等等,这个大小,雷达能监测到?

  更令人惊讶的是,蜂群无人机到达某个位置后,突然爆开,在散落的白色碎片附近炸开了一团巨大的白烟……吗?

  不是,那坨东西竟然是固态的!

  被激光炮击碎的近地导弹残骸,就这么被裹住,并且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在空中飘移着。

  “大型无人机启动回收,连残骸都不会留下。”李颜说着,那边六艘几乎能载人的巨型无人机已经飞到空中了。

  在场众人纷纷鼓掌,全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掌声经久不息,并且越来越热烈。

  实打实的战绩,硬梆梆的成果,这套东西的精准度、反应速度、实战强度都远远超出了在场领导的预期。

  不过不太对,他们看起来,还不够兴奋。

  天基武器突然发出攻击指令,一炮将尚且在大洋上飞行的,走钱氏弹道、连灯塔都没有发现的哑弹击碎。

  他妈的,附加题?

第568章 令人望尘莫及的道路

  这一炮是打进领导们心里了。

  这附加题,他们其实没想过李颜能完成。

  要说题太赖了,那倒也不是,还是有出题依据的。

  此前官方已经把两颗量子卫星送到天上去,不过这俩都只是“测试版”,只是拿来验证可行性的,各自完成过几次针对海洋目标的射击。

  李颜没说这俩是不是能正常服役,官方也不问。

  所谓薛定谔的服役状态。

  对于官方来说,难得安排哑弹试射,不如就搞大点,这边正儿八经国内飞一飞测试李颜,那边在近海飞一个测试其他国家,反正是小型的,问就是测试演练试飞。

  领导们本次测试,最核心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测试“天穹”反导系统的“实用性”。

  到底监测能不能准确捕捉?捕捉到了能不能快速打击?量子系统能不能及时响应?激光武器与轨道炮是不是真的有用?

  不管李颜前边灌输了多少科学知识,又拿出了多少实验成果,这种事情说到底只有一种办法验证那就是亲眼所见。

  当隐秘的发射被瞬间锁定,当复杂的光点被准确分析,当耀眼的激光撕裂苍穹……

  李颜之前嘴里说的一切,才有了具象的模样。

  很猛,很夸张。

  从这一刻开始,“天穹”才真正有了取代目前华夏已有的反导系统的资格。

  但是,测试卫星直接击碎近海上空的导弹,那完全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事儿的知情人极少,连在场的诸位领导都只有小部分知晓。

  大领导自然是其中之一,他异常积极地与控制台确认了测试用的哑弹确实被击落之后,看向李颜的眼神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测试卫星做的?”他问道。

  “是的,”李颜双手在控制台上操作,调度着什么。

  “与最近上去的,有什么不同?”

  “缺少了伪装系统与自动防御系统,而且模块化技术还不成熟,如果损毁20%就可能导致不可用。”

  “现在的呢?”

  “损毁百分之五十,依旧能发挥几乎100%的拦截效果,等备用轨道炮也弄上去,就算敌方能冲破层层阻碍与伪装,发现量子卫星的所在并发起攻击,那他也得能做到在我们卫星被摧毁百分之五十之前,自己完好无损。”

  “所以,天上的三颗卫星,都已经可以做到精准拦截导弹?”

  “优化的算法是完全同步的,但因为另外两颗没有与地面雷达照应,所以主推阶段的拦截就比较难。”

  “你太了不起。”大领导突然就鼓起了掌。

  与之共事多年的另一位领导心里不断震荡。

  这么多年来,他还真没听到大领导如此强烈,如此发自内心的掌声。

  拍得手都通红。

  于是全场都响起了拼尽全力的掌声。

  “如果您愿意按我的部署方案去做,只需要完成第一阶段我想,火力全开的话,大概是半年多的时间,就能让华夏的重点地区完全免去核威胁影响。”

  有点不真实。

  正常来说,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项目,在刚完成第一次实验的时候,都很难让人过度兴奋。

  因为它往往跟最终成品还有点距离。

  多年前的今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可不是这个项目的第一次正经实验。

  失败过,吸取经验过,再有所推进,最终才有让所有人欢欣鼓舞的蘑菇云。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所有领导的预期都是“确实有效”,然后近海的那枚哑弹没被探测到,所以继续从“如何应用到实战中”“如何验证大规模建设的有效性”等等出发,再讨论讨论风险点啦、万一啦、预备方案啦之类的,甚至可能要想象一下敌方可能的狗急跳墙或者也藏了什么杀招。

  结果,一下子就成了。

  一颗没有地面雷达支持的测试卫星,竟然就能自动……

  等等?

  庞院士意识到了什么,“李颜,李颜,等等等等,我问你个问题,二号卫星的射击,刚刚我们都没注意到,是谁下的决策?”

  “算法。”李颜说道,“所有满足条件的飞行物,经锁定与图像确认后,在备战状态下,将自动发起攻击。”

  “自动?”

  “‘备战状态’,这些都是可以设置的。如果不是备战状态,也可以经由领导手动确认,只不过到了争分夺秒的危急时刻,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在决策与‘按按钮’上边了。”

  “自动识别,万一出错,那可是大问题。”

  “没有万一。”李颜调出了刚刚卫星攻击前收集分析的数据,“连清晰的导弹照片都有,结合速度、高度、形态等,总不能是个速度达到10马赫的圆柱形战斗机吧?还有张图我就不放了,是导弹轨道分析。”

  “老庞,不必说多余的话。”大领导竟然怒目瞪了一下,然后笑着往前一步,朝李颜伸出手,“我重复一遍,李颜,拥有你,是华夏之幸。”

  大领导如此表态,其他人连捧哏都不敢了。

  “具体到更多的细节,不必要在今天讨论,”大领导说道,“今天注定是要被历史铭记的,国际形势会就此有大的改变,我们要做好准备。”

  说完,他再次握住李颜的手,看向庞院士,“老庞,准备个屋子,我跟李颜谈谈。”

  整个研究基地瞬间就忙活了起来。

  “不必麻烦,准备个安全的屋子,备点水,足够了。”

  依旧是只有两个人面对面,刚刚进屋倒水的人级别都比黄国晖高,一定程度上也算体现了李颜在今日前后的地位变迁。

  “李颜,我且问你五个问题。”大领导单刀直入,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

  “您请问,知无不言。”

  “如果是灯塔跨越大洋打来的导弹,飞到30马赫以上,能拦截吗?”

  竟然已经能达到这个速度了?

首节上一节599/6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