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382节

  “外卖订单分配算法、与卫德地图的合作有没有提?”

  “没……没有。”刘立伟还以为自己做错了,“我觉得王总态度很积极,就暂时只说明我们有的思路以及后续会跟电子地图公司谈合作。”

  “很好。”

  诶?刘立伟腰杆都挺直了。

  “在了解思路之后,王总很兴奋,请我们参观了乐团公司,还带着我们吃了饭,期间不断输出他的想法。”刘立伟语气变得很严肃,“也就是这些想法,让我感到不舒服。”

  “哦?”

  “他对外卖业务有几点顾虑,一个是不可复制性太弱,一旦有可行的模式出现,必定会有大批量的模仿。王总认为外卖的关键还是用户跟商家资源,只要争取到了,哪怕机制不优秀,也一样能成为赢家。他认为这一步必须有资本的强力介入。”

  李颜点了点头,但他分明看见刘立伟眼中的光芒变得黯淡了些。

  “第二点就是外卖配送的路线规划问题,其实也就是算法。我没有跟他透露算法的进度,不过黎工那边还是说了说思路,王总对这个思路表达了一定的肯定,但马上就转到了第三点。”

  刘立伟说到这停顿了一下,显然是来到了重点,他甚至还特地喝了口茶。

  小伙子你有点谈判的潜力。

  “王总提到了一个我们之前没怎么考虑过的问题,管理。如果外卖出了问题,要怎么建立负责制度?”

  “这个问题你们自己想过没有?”李颜问。

  “很惭愧,”刘立伟挠挠头,“我们只是有过念头,但没有深入地、系统地想过。”

  “那你说说王总的想法。”

  “他举了很多例子,我先说一个很简单的,我也想听听您的意思。”刘立伟眼里又燃起了期待,“例如消费者从外卖平台买到了变质的食物,吃完拉肚子,该怎么办?”

  “商家售卖变质食品,自然是从平台的角度给商家足够的惩罚。”

  “那商家喊冤,说自己东西没问题呢?难道需要消费者自证吗?”刘立伟秒答,看来这些也是他与王总沟通过的问题。

  “商家也是人。”李颜不紧不慢说道,“我做这个平台,那就谁的权益都要保证。”

  这句话让刘立伟眼前一亮,但他还是甩出了后续的问题:

  “消费者自证食物有问题非常困难,检验机构现在完全没普及,而且除非明显发臭的,大部分不干净的食品都是吃完了好一阵才会起反应,如果这期间消费者吃了些别的东西……总而言之,大部分时候情况确实是说不清的。”

  “你自己都知道,大部分时候说不清。”李颜笑了笑,“首先你要明确一点,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监管机制,如果消费者确信是商家出了问题,完全可以走官方监管的路子。我们是提供便利的平台,不应该去做定性的事情。”

  刘立伟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

  “那,如果我是消费者,用某个平台点了餐,吃完拉了肚子导致损失,说损失很大吧也不至于,但是难道就只能这么过去?”

  “给商家差评,说明吃了肚子不舒服,给的证据越足,大家相信的越多,商家就干不下去了。”

  刘立伟感觉李颜不懂他纠结的点,“李总,差评这东西……王总搞团购的就知道,包括那些搞网购的,差评能刷的呀!证据充足也不算什么的,买一份人家的饭,然后附一张不知道啥时候的闹肚子病历,商家不就吃了哑巴亏?”

  李颜似笑非笑,“我还以为你一直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呢,这会儿又切换到了商家。”

  “还有骑手。”刘立伟秒接,“刚刚那个问题我只要再加一个条件,就能变得无比复杂。如果骑手送货送迟了,例如大夏天的,商家说是东西在配送过程中闷坏了,或者骑手骑行过程中污染到了,那怎么办?”

  “这是王总提的还是你提的?”

  “我提的。”

  “王总怎么回答?”

  刘立伟长长叹了口气,“我不止问了这点问题,他倒也不止回答了一次。”

  “说说。”

  “我问商家售卖的东西有问题怎么办,他说罚商家。我说骑手送货送晚了送错了甚至送丢了怎么办,他说罚骑手。我问他那平台的责任是什么,他大笑不止,说平台只是提供了生意交流的地方,只要没有出现数据错误,就没有责任。”

  刘立伟说得有些激动,“他甚至说,甚至包括商家卖的东西有问题、骑手送得不好之类的,说白了都只是商业行为。做得好的留下,做得不好的离开。‘客户有自行辨别好坏的责任’,优胜劣汰。”

  “所以你才问,这个外卖软件做出来,是为了什么。”李颜说道,然后冲了一泡茶,推给刘立伟。

  “嗯。王总说,为了赚钱。他说这是一片蓝海,如果能成功占据市场,潜力是无限的。”刘立伟又叹了口气,“他想法非常多,很多让我们感到惊讶的点子,什么准时送达服务要客户加钱,送不到就会赔钱……”

  “他说的也没错。”李颜说道,“谁做项目也都不是为了公益,赚钱无论如何都是必须的。”

  刘立伟没了表情,也不喝李颜推过来的茶,老半天才说了句,“是啊,我的站位还是不够老板们高,很容易看一些太小的问题,纠结一些太小的利益,所以我才总是整不明白所谓的商业规律……优胜劣汰,大抵如是吧。”

  眼看着小刘整个人都要陷进沙发里了,李颜也终于表了态:

  “按王总这个路线,最后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币驱逐良币。”

  刘立伟整个人就跟突然打了气一样坐起身来。

  “我回答一下你的问题,这个外卖软件做出来是为了什么。”李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我不是想借此敛财,而是真正为人类的便利生活考虑,人类包括了消费者,自然也包括配送员跟商家。”

  刘立伟眼睛彻底亮了。

  “平台既然提供了服务,自然要担负起一些监管职责。”李颜说道,“轻飘飘把所有矛盾堆积给商家、配送员跟消费者三方,自己只负责敲打处罚抽成,那是一心敛财之人所行的路子。”

  “那,您要怎么解决我刚刚说的那些问题?”刘立伟真心求教。

  “前置处理总是要比事后处理好。”

  “我……听不太明白?”

  “提高准入门槛,强制要求所有店面需要上传足够的门店照片、炉灶照片与食品监管检查相关记录;给商家、配送员、消费者之间打通沟通渠道,提供足够的平台客服介入矛盾事件;在覆盖率达标的城市建立食品检验所,定期匿名点单抽查安全情况并公示,也给消费者提供快速检验的通道;算法尽量给配送员提供足够顺路与便捷的配送路线……”

  虽然刘立伟听得很开心,但是他越开心,心里就越没底。

  “准入门槛高,会导致我们很难占领市场份额,而且这种商家成本也都比较高……加上平台抽成,怕是价格低不了,会选择的消费者也不多吧?会不会陷入恶性循环?搞检验所什么的,一方面是投入,一方面是给商家提要求,我怕到时候愿意加入的人不多啊。”

  “我们让利不就好了?”

  这句话直接把刘立伟干懵了,老板你说这种话要我怎么回答呢?

  “反正免不了有一波王总说的资本补贴大战,那就来嘛,谁怕谁?”李颜将杯中茶一饮而尽,喝出了好汉干酒的气势。

  “但我还是……李总,毕竟外卖行业想要规模足够大,肯定还是要下沉到最基层的,一份几块钱的快餐受众肯定比二十块以上的精品小炒来得多。”

  “你说得对。”李颜点头表示肯定。

  “那就算您愿意让利,诸多推个推车炒粉煮面的小摊,或者是以后必然会出现的专职外卖的小店这些条件够不上入驻平台的,自然会被其他平台消化,数量上,怕是咱们比不过人家啊……”

  说到这刘立伟突然自己一拍脑袋,“懂了!李总,是我高度不够,您从头到尾就没说过要搞垄断,也没人说只能有一个外卖平台活下来,我们完全可以搞差异化嘛!”

  “要垄断的。”李颜说道。

  刚刚慷慨陈词的刘立伟又愣住了。

  “我当然要垄断,我垄断的目的就是绝了那些一心敛财之人的路子。”

  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同一块战场,必须强制要求其他人遵守同一套游戏规则,否则高尚就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了。

  “但咱们……”刘立伟还想说什么,但有些说不出口了。

  他到这时候明白了,“高度不够高”这句话从客套话说成了真心话。

  “谁说只有劣币驱逐良币?”李颜关闭了水壶加热,“我要良币驱逐劣币。”

  刘立伟眼里全是闪光,李颜这话说的其实也不止是外卖软件,而是整套软件甚至蛟龙手机本身。

  老板把让利这话都说出来了,他还有啥好纠结的。

  “那,王总那边?”刘立伟试探地问。

  “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402章 礼物

  其实这一百多号人里,也有同步负责软件开发的团队。

  不过他们不是搞“超级生活圈”,而是系统自带的一些基础功能。

  倒是不难做,反正跟硬件交互的现在也没啥好深入研究的,接入的也只是测试机而已。

  他们目前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展示”,用最直观的方式表现河图系统,尤其是软件之间的交互方式。

  刘立伟名义上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但因为技术层面水平不够,所以李颜让白书云做了这个实际负责人。

  这个团队算是整个系统开发的最后板块,如果连他们的工作都开始有人关注,说明河图系统距离落成也一步之遥了。

  也正是因此,他们的开发压力一直都比较小。

  所有小组团队里,就他们最不把李颜“元旦前完成”这话放在心上。

  或者应该说,除了李颜自己,也没什么人把这话放在心上。

  黄展跟麦文也都不信,尤其是黄展,他自己搞过系统开发,只是把win从电脑系统整成手机系统都如此费时费力,深知其中难点。

  他跟麦文原本都以为李颜会沿用内核开发的团队,甚至进一步扩大人手规模。

  在听到他准备招一百多号人的时候,还在想他这次又该如何考虑三个团队之间的配合,没想到他就这么启动了。

  一时间竟然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一百多号新人,一个全新的项目,一个月的开发时间。

  在黄展看来,基本等于一个玩笑。

  不过李颜是这么回应他的,“有时候从零开始比改既有成果工作量还要小点,黄总你放心。”

  黄展回去又干了半瓶红酒。

  甚至就连尚杰这个往李颜脑残粉方向发展的“小弟”,也打心底里认为李颜这“一个月”的说法,只是在给大家上压力。

  不过就算大家基本认为李颜说的时限是假的,也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一方面是半年搞定洛神内核已经足够惊艳,大家对于河图系统的期待从“做不做得出来”已经转移到“能做多好”了,自然不着急工期。

  另一方面是……所谓年少轻狂,总是很好理解的。

  “换我这年纪这成就,我已经飘到天上去了。”麦文如是说道。

  所以当白书云召开团队会议时,负责这块的三个小组长都很惊讶。

  “白总,我是不明白李总的安排,现在着急也没用啊。”

  “只剩半个月,现在不着急什么时候着急?”白书云干起活来雷厉风行的,属于典型的“我很快所以你们最好跟我一样快”的类型。

  “真要元旦搞完啊?”

  “元旦前。”两个对话,白书云眼里已经出现“你可真是无趣啊凡人”的情绪了。

  可能这哥们的表情跟肢体语言完全不带收敛的,所以组长们也精准get到了他的情绪。

  “白总,再急也要讲究基本法,咱们这块工作本来就是后置的,前边八字还没一撇呢,我们怎么加得了速?”

  这话很有道理。

  但李颜不讲道理。

  所以分工已经写清楚了他们的工作内容。

  “照分工做就是了。”白书云说道。

  倒不是他也成为了无脑相信李颜的人,而是别人说得很在理,他也不知道在前置工作还没做完的情况下,他们这团队要怎么推进。

  “分工是有内容,”某位组长叹了口气,“但是上次开会您也看到了,其他组谁知道能做成什么样。我们要是东西做好了,结果跟他们的对接不上,返工很难受的。”

  “你意思是就不做了?”

  “那肯定不是啊,基础的照样做,需要对接的就先放着嘛。知道李总给压力,我们尽快完成基础工作。”

首节上一节382/6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