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宣传科干事开始! 第17节

  男人嘛,最爱的不都是这些?

  “都不是,你还小,不说这个了。”秦大爷眼中闪过一抹怪异,笑的很有点像春天里的猫,“那啥,不说这个了,厂里快到午饭时间了,你还是赶紧进去吧。”

  张沈飞突然就福至心灵,明白了对方话里的意思。

  并且对秦大爷说自己还小很不满意,明明自个儿大的不行,掐头去尾还剩下十八CM呢!!

  再说了,从年龄上来讲,自己现在可是钻石男高!!一个半老头儿,跟自己比?

  但这件事跟一个四十多的半老头说不合适,所以也就不说了,只跟对方挥挥手,就走进轧钢厂。

  进门找到大哥,陪着他吃了顿饭,两人便坐公交到了青年日报社。

  到了地方,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书生气息的男人已经等在报社门口。

  双方见面一阵寒暄后,宋岩庭便带着张家兄弟进了报社。

  到了办公室,只见一台上面带着滚筒的铸铁打印机摆在桌子上。虽然看起来很有年代感,也很笨重的样子,但在这个年代,却是非常高档的办公用品。

  “大飞,这个打字机是脚盆鸡进口的,比较金贵,我先操作一遍你仔细看。”宋岩庭一边说,一边从装纸开始,一步一步的操作。

  张沈飞知道能得到这次实操机会不易,一直仔细的观摩。

  待到宋岩庭把位置交给他,他先是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对方刚才的操作,这才开始操作。

  他这么一板一眼的照葫芦画瓢,操作笨重的打字拉杆,打字锤用心的做着。张沈亮在一旁看着,紧张的比自己操作还激动。

  宋岩庭见老友这副模样,忍不住笑道:“亮子你不用这么紧张,大飞的手法挺好,看来刚才观察的很仔细,而且对部首的位置记得也好”

  这代表着之前自己送过去的拓印图,张沈飞真的有好好记在心里。

  不知道过了多久,张沈飞终于操作完成,他把打满字的纸从机器上取下来,递给宋岩庭。

  “宋哥,您刚说让我自己发挥,我就随便打了这个,您看看怎么样?”

  “成,我来看看。”宋岩庭接过那张纸,发现上面是一首小诗,确切的讲,应该是一首歌的歌词。

  他好奇的把上面的内容念了出来:“夫妻识字.”

  念完之后,眼角嘴边泛起止不住的笑意:“大飞,你从哪儿学的这个,还挺有意思的。”

  “这不是学的,是我自个儿写的。”

  “你写的???”宋岩庭视线从纸张上挪到张沈飞脸上,“你的意思是,这是你创作的?”

  “嗯呐。”张沈飞挠了挠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宋岩庭看着他,好奇的发问:“你是怎么想起创作这么一首扫盲歌曲的?”

  “你知道国家现在刚出了政策,要大规模的,全面的扫盲吗?”

  “知道的。”张沈飞点点头:“就我们家一邻居是胡同积极分子,她帮区公所负责扫盲工作,求到了我,我就帮她写的这首歌。”

  “据她说区公所领导挺满意,还说要排练表演。”

  张沈飞把事情大概说了一遍,宋岩庭听完,低头继续看着歌词半晌不语。

  一旁的张沈亮见他这副样子,顿时急了:“不是,我弟弟写的这有什么问题吗?”

  都是自己人,有问题就说话啊,这么一声不吭怪吓人的。

  宋岩庭回过神,语无伦次的说道:“啊?你说什么?没有,没有不好!是太好了,太是时候了!!!”

  “亮子啊亮子,你可真是我的好兄弟!!!我这边正发愁怎么抓典型的,你就带着大飞送上门了!!!”

  现在国家正在全力推进扫盲工作,他们青年日报作为四九城体量最大的报纸,自然也不能落后。

  这种时候,张沈飞写的这样一份充满趣味性,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曲的出现,在宋岩庭看来,简直是老天的恩赐。

  越想,宋岩庭便越是激动,此时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主编。

  因此在说完那一长串在张沈亮看来不知所云的东西之后,扭头抓着那张纸就跑。

  “哎哎哎,你干嘛去?石头!!”张沈亮在后面喊着。

第31章 新手!!

  宋岩庭出去没多久,便带着一个秃头戴眼镜的老头儿走进来,“大飞,亮子,这是我们报社的杨主编。”

  “主编这两位是我们家以前的邻居,这位就是我刚才跟您说的.”

  那老头儿不等宋岩庭说完,慌忙上前一步握住张沈飞的双手:“同志,这首《夫妻识字》真是你创作的??”

  张沈飞点头:“是我。”

  杨主编顿时心中大喜:“好,好,好啊。写的真好!!!我听小宋说你还做的有曲子??方便写出来我看下吗?”

  “您老客气了,这有什么不方便的。”张沈飞说完,拿过宋岩庭递过来的纸笔便伏案开始写。

  老头儿则是握着之前打好的歌词继续和宋岩庭探讨着,言辞之中时不时冒出赞誉之词。

  张沈亮悄无声息的凑过去,看完弟弟写的那寥寥几句歌词,不由得扯了扯发小的衣袖,小声嘀咕:“就大飞写的这个也算好??”

  通篇都是大白话不说,还一点都没有那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张沈亮虽然是高小毕业,但也是看过几本书的,他觉得弟弟写的这种根本谈不上是文学作品。

  宋岩庭看出老友的疑惑,却是不由得微微一笑:“亮子这就是你有所不知了,想啊,以前的那些文人写的诗词,那是给谁看的??”

  “给谁?”张沈亮老实巴交。

  一旁的杨主编接话道:“给文化人啊!!文化人最起码是有一些文化底蕴的。”

  “但张沈飞同志写的是扫盲宣传歌词,是给文盲听的。要是太复杂了,那他们根本就听不懂啊!!!”

  “扫盲的第一步就是引起文盲的学习兴趣,要是听不懂,谁还乐意学??”

  张沈飞的作品好就好在有趣味性,全程大白话,采用夫妻对答的形式,幽默中带着亲切。能让那些不识字的群众在看热闹的同时,明白识字的重要性。

  当然,更深一层政治上的原因,杨主编没有跟张沈亮说。

  “哦,原来是这样啊,就跟咱四九城唱的小曲儿似的,起个方便流传的作用。”张沈亮听完恍然大悟,“其实您别说,我弟弟确实打小儿就是吃这碗饭的,就我弟弟小时候编的骂人曲子,街坊邻居小孩都.”

  “咳咳.”看哥哥要揭自己老底儿,张沈飞忙咳嗽几声,把他给打断,“那啥,杨主编我写完了,请您斧正。”

  说完,把写好的曲子给递过去。

  文艺界不分家,杨主编不但能写文,也能看的懂五线谱。

  他粗略地将张沈飞的编曲扫了一遍,拍着腿在脑海中哼唱一遍后,便迫不及待的点头;“张沈飞同志,你这个曲子写的也非常好!!!”

  “我想把你这首《夫妻识字》刊登在我们报社后天的报纸上用以宣传扫盲运动稿酬一口价五十元,你觉得怎么样???”

  嘶!!就弟弟写的这个东西,这就上报纸了???

  还是以五十元的高价???

  张沈亮觉得这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情,又或者是老张家的祖坟冒了青烟,连忙拉拉弟弟的衣摆,示意他赶紧答应。

  张沈飞却拍拍他的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而后看向杨主编,莞尔一笑:“作品能被贵刊看中是我的荣幸但按照现在的行情来讲,五十着实有点少”

  其实他也不知道现在的行情如何,但讨价还价嘛,这么说总不会出错。

  果然,

  杨主编听完他的话,立刻便又给加了十八:“张沈飞同志,你毕竟是第一次投稿,六十八的价格不管是在四九城还是在全国的新人中,都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

  想到张沈飞出现在报社的原因,他又给加了一句:“我听小宋说你在学习打字机的操作。这样吧,以后只要咱们报社的打字机闲着,你尽管过来免费学习。”

  打字机这样的高端机器可不是谁都能摸的,张沈飞见对方表现的诚意满满,便也见好就收。

  “杨主编,那我就谢谢您的赏识了。希望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能合作。”说到这里,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嘴角挂上一抹不怀好意的笑,“对了,下次合作的时候,我就不算新人了吧???”

  言下之意,不算新人,价格当然要再高点儿。

  “啊,那是,那当然,到时候一定给您高价。”杨主编敷衍着。

  在他看来,张沈飞这样的创作纯属灵光一闪,基本没有再创作的可能。

  也就是说,双方再合作的机会很低,于是便随口应承了一句。

  双方达成一致,杨主编交代宋岩庭把作品收好,明天交给负责的同事处理。

  一旁的张沈亮看事情就这么谈妥,震惊的眼珠子都要瞪掉了,要知道他在轧钢厂累死累活做钳工,一个月工资不过也才四十五上下。

  好家伙,弟弟花了不到一天的功夫,这就赚的比自个儿一个月的工资还要多!!!!

  离开报社的时候,张沈亮还觉得发蒙,一双脚跟踩在棉花上似的轻飘飘。

  出了报社大门,他拿过弟弟手里的信封抽出里面的钱,点了又点:“这,这六十八块钱就到手了??”

  张沈飞嘴角扬起一抹好看的弧度:“怎么样?一母同胞这么多年,今儿才知道你弟弟有这个本事啊??”

  “小时候咱妈就说你脑仁子抠出来得比我多二斤,我早知道以前你只是不想做事。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想做,你能比谁都做都好。”张沈亮感叹了一句。

  张沈飞拍拍大哥的肩膀:“走,今儿高兴,弟弟给你买条大前门。”

  “瞎,一条大前门三块九,我可不配。”张沈亮慌忙摆手,“家里十二口人十二张嘴,我偶尔抽一包八分钱的经济烟就挺好。”

  他抽烟没瘾,也不敢有。毕竟“瘾”这个东西,本身就很奢侈。

  张沈飞知道大哥说家里人多嘴多不是在点自己,而是就真的这么想的。

  即便现在名义上兄弟俩要分家,但他笃定,只要自己吃不上饭,大哥一定会背着嫂子伸出援手。

  想一想,当年父母去世的时候大哥才二十一岁,但却用稚嫩的肩膀养了自己整整七年。还不顾嫂子反对,坚持供自己上学。

  俗话说,长兄如父。在张沈飞心中,大哥已然做到。

  男子汉轻易不言谢,张沈飞只是不由分说的去了商店,二话不说买了一整条大前门。

  回来后塞进了大哥的怀里,粗声粗气的说道:“烟,我买了。你能抽就抽,不能抽就扔了。”

第32章 管你叫爸爸!!

  张沈飞说完话,不再搭理大哥,只是大步流星的往前走。

  张沈亮怔愣的看了一会儿手里的高档烟,像想起什么似的小跑追上弟弟,把烟的外包装撕开后,又把整条烟还给弟弟:“我下午得上班,这烟你帮我带回家藏起来。”

  张沈飞挑眉:“带回去就带回去,怎么还专门撕开包装?”

  张沈亮用一种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的眼神看着弟弟:“等你结了婚就懂了。”

  兄弟俩在东直门分开,张沈亮去轧钢厂上班,张沈飞则是去货运站仓库找四眼儿他们。

  到了地方一看,却见胖子几人用毛巾包裹着头脸,正在挥舞着不知道打哪儿弄来的大扫帚,奋力的清扫仓库。

  看到张沈飞回来,胖子扫把一扔,便以一种完全不符合他体型的速度跑过来,“大飞,今儿可把兄弟们给溜惨了。”

  “我们今儿是腿都跑细了一圈.不是我说,你丫忒能骗人!!”

  “我骗你什么了??”张沈飞挑眉。

  “嘿,你还不承认!!”胖子气的想撸袖子,“是不是你丫今天言之草草的跟我们说,五十块钱就能买一辆二手三轮车??为你这句话,我可吃了大亏了!!”

  张沈飞似乎猜到了什么,强忍住几乎要溢出来的微笑:“言之凿凿,不是草草。”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胖子并没有被他糊弄过去,而是扯着他,说起今天三人去信托商店后的经历。

  信托商店跟早些年间的当铺类似,卖家缺了钱或者是有不需要的东西,就拿到这里寄卖。

首节上一节17/2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