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92节

  高支书对自家生产大队能否完成李铭的设想表示了一些疑虑,他们向阳花没那么多技术人才。

  李铭表示会邀请其他地方的种田能手来向阳花实地教授。

  高队长倒是雄心勃勃,很是赞同李铭的计划,愿意把各个生产队的试验地都安排给李铭使用。

  高连长也是很信任李铭,认为按李铭的计划不会有什么损失。

  李铭建议向阳花先开个支部会议,征询好大家的意见,做事情的时候心才能往一处使。

  几人的碰头会也就是先沟通一下初步意见,很快就结束了。

  高支书也让李铭不用弄水泥钢筋,他会解决。李铭自然不会拒绝,这房子又不全是他的。

  李铭收好鸡蛋回城,采购三科陈科长还没能拿下李副厂长。

  违反规定,或者说是对规定进行变通执行的事情,没那么容易能搞成。

  这也是李铭没自己去操作汽车的事情,而是鼓动采购三科操作。

  李铭会开的是几十年后的小汽车。

  现在的货车,李铭还没把握开,起码要请人指导或者说跟车一段时间才合适自己开货车。

  再加上李铭之前一直是在南方开车,现在是北方的气候,注意事项他也不懂。

  这个年代的司机可是很难考的,当然也是非常吃香。

  采购三科的采购员们本来就是肥缺,一听到陈科长打算搞车,还是那么积极。

  不是说他们想转职成司机,而是有车会开可以少求人,开车也是非常值得传家的一门手艺。

  还是那句话,普通人想学车难上加难。

  地方上想成为正式的司机,即使有关系,也是要从维修工开始过一道道关卡,没被耽误也要好几年的时间。

  而现在的小汽车,司机是从最厉害的大货车司机里挑选出来的。

  能开单位小汽车的司机就不是工人身份,而是干部身份。

第144章 海洋物产丰富(五更)

  中午是在治安股吃的午饭,傻柱打包带给治安股的,感谢几人的帮忙。

  李铭询问了一下进展,就说了句,他明天有空了也会参与调查。

  他今天还有一件隐秘的事情要去办,李铭打算坐火车去海边。

  饭后,李铭自己溜去京城火车站排队买车票。

  京城去津城的车次还是蛮多的,普快硬座的票价2.9元钱,一百多公里,不便宜也不算很贵。

  他排着队伍买到了一张明天去津城的火车票。

  但李铭接着就不走寻常路了,趁着拥挤的人潮,上了一趟京城去津城的火车。

  他这还算是讲究的,有些人是半道先爬上火车,等列车员查票了才补票。

  哐当哐当的两个多小时,夏天还很拥挤,味道实在不大好描述。

  到达了津城,他用老套路补了一张到塘儿沽的火车票。

  津城到塘儿沽,40多公里路程又花了一个小时,这还是运气好没选到慢车,不然开开停停好几个小时。

  到了塘儿沽南站,离海边就只有几里地了。

  塘儿沽南站可以说在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1888年4月,洋务运动的李少荃李中堂为了“便商贾,利军用”目的安排建成,是我国第一条标准化铁路的历史见证,‘铁路之父’也参与了建造。

  塘儿沽火车站在58年才改称塘儿沽南站。

  此时输送散装粮食成了塘儿沽南站工作的重点,也运输从津港上岸的旅客和货物,再通过附近海河岸边的码头,用小货轮把塘儿沽产的盐、碱、鲜鱼虾等运往全国各地,来自外地的煤、矿石、化肥、水泥等物品也从这里转运往华中、华东地区。

  李铭没理会繁忙的火车站与附近的津港码头,他走到没人的角落把自行车放出来,换上雨鞋,骑上车朝东出发。

  远远看去,沿着海河边,一大片的码头,工人在各种忙碌。

  也没人关注一个穿着海魂衫、背着斜挎包的骑车小年轻。

  海风徐徐夏也凉。

  10分钟都没有,李铭骑车到了渤海边,找了个没人的礁石地方,放出小木船。

  跳上船,李铭看了下手表是下午4点,用一副船桨往外摇,这海里划船跟河里划船就是不一样。

  小木船、船桨都是临时用气运能量造的,虽然他以前只在河里、湖里划船,但是他在海边城市生活多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有问题大不了逃回小世界,所以他大胆的出海了。

  李铭这次是来收海货获取生长能量的,也顺带点海货回京城,为了这个,还把中央平台的土全部弄到西片区搞了大片池塘。

  渤海太浅了,海域最深85米,平均水深18米;渤海湾就更浅了,平均水深只有12.5米。长江自然水深最深的是牛关矶的103米。

  李铭只需要开100米的探查就够了,探到海底绰绰有余。

  海底还是比较乱的,古代沉船,现代沉船,民船,军舰什么都有。

  带鱼、皮皮虾、对虾、梭子蟹等常见海鲜很多,马面鱼、拐子鱼等李铭也还能认识一下,其他各种各样的鱼,他是真认不出来。

  直接犁地一样扫过去,小鱼放过,大鱼是半只不留。

  小世界里生长能量biubiubiu的疯狂增长。

  此时我国沿海各大渔场的鱼类资源都很丰富,只有黄海东部中上层鱼类资源被脚盆国祸害严重。

  75年全国还只有1000艏钢制海洋渔船,85年就达到10万艏。

  李铭此时的大肆捕捞影响不大。

  去掉小动物,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00克/平方米,扫一次就有2300多公斤,也就是2吨多。

  他的收获速度只与划船的速度相关,以一秒5米的速度匀速前进,跟500米的世界冠军差不多速度。

  一个多小时后,李铭已经收获了500吨,还没什么疲惫感,劳累程度与平常跟秦淮茹嗨皮的时候差不多。

  但他还是停下了,闭目养神,任由小船随波逐流,他现在是边休息边把海里的泥沙土石垃圾一股脑收进小世界。

  海上民兵的望远镜里,这个二傻子终于划船划累了。

  李铭的小木船早已被发现,一会东西向,一会南北,时不时一个人傻笑,就在那划水,体能还蛮好的。

  小木船随波逐流慢慢漂向岸边。

  李铭嘀咕道,‘500吨的鱼分解只得到150吨的土,也就只有100立方米,鱼的水太多了。’

  来都来了,不收点土回去那真是亏大了,所以李铭现在休养生息,准备晚上再夜战一场。

  眼看李铭离海岸边近了,民兵准备去盘查一下。

  等他们走到近前,一大片湿地,却是不见人影,小木船也不见。

  民兵们四处查看也是一无所获,无踪无际,怀疑是沉船了又不是很像。

  小木船别看小,可不轻,压根不可能扛着跑他们还看不到,民兵们一头雾水。

  李铭早就发现他们了,提前加速登岸,船收进小世界,所过之处就从小世界里大放水出来,无踪迹的溜了。

  晚上天黑后,李铭又偷摸回到海边,再次划船进海里。

  这次不止收鱼,连土也收,收了500吨鱼获才停下,土也差不多收了200万方。

  海里的土收了就收了,最多影响生物生长,就一小片区域问题不大。

  河道里的土可不能乱动,一动可能就是河堤崩塌又或者别人不知道变深导致溺水。

  他本来打算收1000吨就回去的,但是精神旺盛,李铭改主意多收点再回京城。

  收收停停,到凌晨4点天快要发亮了,他才回到小世界,又回到四合院东厢房卧室。

第145章 李副厂长不同意

  回到熟悉的老巢,李铭整个人都很轻松。

  李铭爬窗出去把门打开,进屋关门,这才躺床上算账。

  2500吨的生长能量,应该够催出一些优良牧草了。

  800万方的土方也是收获巨大。

  海水池塘里还有几千斤的各种新鲜鱼虾蟹。

  重新填好的中央平台上,存放着的各种海产品干货也有几千斤。

  填3米厚的土也已经差不多了,就剩东南区域一小块没填上,还缺个100万方土。

  除了填中央平台的土已经处理过,其他区域的还是盐土,是种不了作物的。

  李铭决定先睡觉,他明天上班摸鱼的时候再慢慢整理。

  天放亮。

  四合院里住户做早饭的动静把李铭吵醒。

  李铭起床刷牙洗脸,配着爆炒鱿鱼,喝了一大碗鸭肉粥,骑车出门上班。

  半路追上了步行的秦淮茹。

  “秦姐,我载你一截路。”这小寡妇越来越水嫩,李铭感觉偶尔要宣誓一下主权。

  “不用了,小铭。几步路就可以到了。”秦淮茹客气了两句。

  “赶紧给我上来。瞎客气。”李铭想想还是要给她弄辆车,这大姨妈来了还步行那么远,他还有点小心疼。

  秦淮茹白了他一眼,乖乖的上了后座。

  李铭一溜烟骑到轧钢厂大门口,遇上了骑车的傻柱。

  “嘿!秦姐,我刚说载你,你还不要。”

  秦淮茹还没说话,李铭先说了:“要不别人叫你傻柱,你还真做傻事。秦姐是你能载的么?你呀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李铭停车把秦淮茹放下车。

  秦淮茹感谢道:“傻柱,谢谢你了。就几步路的事情,我是拗不过小铭。”

  秦淮茹又对李铭说道:“小铭,我先去车间了。”

  “去吧。”李铭应了一声,“柱子哥,昨天下午也没找到人么?”

  傻柱这就马上郁闷道:“拿着画像,找遍了都没找到。就剩城西南,要是这也没有那就白忙活了。”

  李铭、傻柱两个人又一起骑上车慢慢往厂区驶去。

  “那些治安所的没帮忙问辖区里的闲汉,不然早就找到了。没办法,别人事情也忙,你这事情又太小,不重视也是正常。”

  李铭接着说道,“今天我应该没事,我也出去帮你找找。”

  “这回真是麻烦小铭你了。”

  “分内事情,你要是找厂里保卫科,最后这事还是会分配到我这。”

  “那就不一样了,中午我给你整两个好菜。”

  李铭笑嘻嘻的接受了,两人各去各的地盘点卯。

首节上一节92/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