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88节

  阎解成从倒座房出来到西厢房门口看到贾张氏回来,“张大妈回来了呀。”

  贾张氏面如土色,也没停下脚步,有气无力说道:“是解成啊。”

  秦淮茹倒是赔了个笑脸,没说啥带着贾张氏回中院。

  阎解成进西厢房立刻说道:“中院张大妈这回看起来是遭罪不小。”

  阎埠贵问道:“不是说秦淮茹请对门的小铭帮忙,他有和交道口治安所的领导说情么?”

  阎解成坐到桌前等饭吃,“刚刚我看到人了,焉焉的。”

  于莉猜测道:“估计是没吃药,小时候见那些抽大烟的就是那样。”

  “估计是吓的,周五抓人那天,那场面我现在都怕。”三大妈边忙边说道。

  阎解放嚷嚷道:“该开饭了吧,我都饿了,你们还不饿啊?”

  阎解旷、阎解娣也是要求赶紧开饭。

  阎家人的议论同样上演在四合院其他住户家里。

  “奶奶。”

  “奶奶回来。”“奶奶。”

  棒梗就是贾张氏的命根子。

  贾张氏看到大孙子,才算是活过一口气来。

  秦淮茹把菜热了一下,一家人关起门来吃饭。

  特意没做窝窝头,秦淮茹做了馒头,算是给贾张氏吃点好的。

  秦淮茹开口问道:“妈,您最近是不是得罪谁了。”

  贾张氏拿起馒头就往嘴里塞,“我天天在家纳鞋底,擦擦桌子,洗洗菜,我能得罪谁啊?”

  “您自个想想,谁会举报您。”

  贾张氏馒头也不吃了,恼火道:“我在里面就想清楚了,跟我们家有仇的就是许大茂!”

  “之前是他惹咱们家,我们可没惹他。您是不是想起了啥?”

  贾张氏小声嘟囔道:“可能那天我洗菜,许大茂在扫地,我催他早点把院里的茶话会办了。”

  “他那是赔礼道歉的,不是升官提工资,他本来就不乐意的事情。您催他干嘛啊。”

  贾张氏尴尬道:“那不是闲聊天嘛,谁能知道他心眼那么小。”

  “行吧,我们家跟他,井水不犯河水,以后您甭理他了。”

  贾张氏气愤道:“那不行,我遭了这么大的罪,我也不能让他好过。”

  “您就别折腾了,我已经找了人了。”

  “你说的是?”

  秦淮茹看小孩子都在,“今天小铭有事出去了,咱们还没感谢他。要不是有他,还不知道您会受什么苦呢。”

  “你都那样了,还想要怎么感谢。”贾张氏幽幽道。

  棒梗吃饱说话了,“妈,二大爷上午通知大家说,下周二他请喝酸梅汤。”

  “有请你何叔帮忙没有?”

  棒梗回道:“没有听到。傻叔那时候还在睡懒觉。”

  “不许叫傻叔,叫何叔。”

  棒梗不服气道:“那你们怎么叫他傻柱。”

  秦淮茹顿了顿,准备无理镇压,“大人跟小孩能一样吗?小孩子这样叫没规矩。”

  “我也是个大人。”

  “大人能挣钱,你能挣钱吗。”

  棒梗委屈道:“我一天能挣一毛呢,你收走两块五还说是帮我交学费。”

  棒梗又接着说道:“小铭叔叔都说我是半个大人,那我也是大人,我当然也可以叫傻柱傻叔。”

  秦淮茹说不过,脸色一把,准备武力镇压,“你这孩子还学会顶嘴了!”

  棒梗这个年纪的小孩,正是人嫌狗厌的时候。

  几十后年的家长更头疼,家长要是动手了,小孩可是会打电话报警抓家长的。

第139章 目标定好

  一整天跟娄晓娥胡天胡地的李铭,也没感觉累。

  他骑车去轧钢厂叫上了罗巡、李方胜一起到交道口治安所。

  练习绳子捆绑技术的时候,李铭想着下次可以在秦淮茹身上试试。

  娄晓娥估计会不太乐意,不过可以找一件护士的衣服给娄晓娥穿穿。

  李铭的胡思乱想被李方胜的问话打断了。

  “张所长,你们怎么没有嘉奖发下来呢?”李方胜向来比较直接。

  张所长笑道:“我们是要等到年底的时候一起评。只有那种跨区域的才会立马发奖,毕竟下次有联系都不晓得是什么时候,奖励也就需要早点给。”

  张所长又解释道:“你们就不一样,你们本来就是义务巡逻,没有工资和补助,奖励还不发快一点,那岂不是不得人心!”

  “那所里今年应该能评上先进吧?”李方胜笑着问道。

  张所长颇为得意,“我们交道口所今年的先进是稳了,当然剩下的日子不能出重大意外。”

  张所长看向李铭说道:“小铭,东直门所的所长跟我抱怨,说我抢了他辖区的人才。”

  “还多亏那次上你们院里,你问了我一下,不然你可能就分配给其他所了。”

  李铭嘿嘿笑道:“都是缘分。”

  张所长想起来问道:“那回好像是一个走失小孩的事情,后面街道怎么安排的?”

  李铭回答道:“我那四合院的管事大爷收养了,他们夫妻一直无儿女,刚刚好养一个。”

  张所长也知道易中海这个人,“易中海是吧?他的名声不错。”

  “是的,院子里的人称呼他为一大爷。”

  几人闲聊着就到了巡逻时间。

  一夜平安无事。

  半夜还下起了小雨,还好李铭已经回到95号四合院。

  周一早上雨停了。

  李铭今天还要下乡收鸡蛋,带上雨具,带上鸡蛋筐就下乡了。

  道路有点泥泞,他骑得比平常慢一点。

  骑车到东风公社地界,地上没有下雨的痕迹,泾渭很是分明。

  这让李铭想起以前的经历,隧道两头,一边是晴空万里,一边是大雨磅礴。

  大自然真神奇。

  向阳花的大队部,李铭先找到了胡会计,结算了青瓦的钱,9000片,180元。

  高队长又帮他安排人去喊卖鸡蛋的。

  李铭自己溜达去看建房工地,半路遇到割猪草回来的高建业。

  “小铭哥,你这么早来了。”

  “建业你这是干嘛,割草喂啥?”

  “这是苜蓿草,用来喂猪的。我家养了3头猪,割草弄野菜忙不过来,就用了其中的两分自留地种苜宿草,搭配着吃,苜宿草的营养比较高,猪吃了长得快。”

  此时全国都有自留地,按八厘至一分二厘的标准,山区土地资源丰富,人平均最高不超一分二厘,平原区人口密集,人平均最低不低于八厘,由社员自由种植蔬菜杂粮。

  实际操作中,耕地多的地方还能按标准分地。耕地少的地方,人均只有三厘、五厘地也常见。

  一分地,按标准来讲应该是约66.67平方米,但是,我们以前的亩,各地是有点不一样的。

  平原地带可能还比较正规一点。山区地带的田形状比较复杂,就不好计算。

  同样一亩地,山区有可能666.7平方米,也可能是1000平方米,因为实际上很多亩数是按产量折算的。

  比如平原1亩地666.7平方米,产量有4担稻谷,那么山区同样666.7平方米面积的地,但是只产2担稻谷,那就登记为0.5亩地。

  这样的事情在土地确权、拆迁的时候搞得大家都头很大。特别是那种没在基层只在办公室的人,出的政策闹笑话还算好的,有时出的政策还激化矛盾。

  耕地账面亩数没减少,也有小部分是这类产量折算面积改成实际面积的缘故,毕竟减少的是平原田地的亩数,这些山区田又浮出了一大堆的亩数。

  言归正传,李铭的思路也打开了,冬小麦还没那么快种,现在地里不是水稻就是玉米,要不就是红薯、花生等作物,实在缺水的甚至没种,把土深翻晾晒收水保墒。

  李铭一直没很着急搞粮食水果的良种计划,就是农作物种植必须是按时节来,违背天时是需要成本的。比如蔬菜大棚,玻璃或塑料,加温的燃料,这些都是成本。

  但是现在种牧草,还来得及收一茬,明年初春立马又可以收割。

  “建业,我没见过苜蓿草,我带几根回去看看。”李铭也不知道是否可以扦插,试试也不用什么成本。

  “可以呀,你随便挑。”

  “你先回家吧,我去看看房子那边建得怎么样了。”

  “小铭哥,那先我回去了。”

  李铭手拿四五根苜蓿草,收了一根进小世界。

  插入土壤中,用生长能量催生,迅速生根出芽,快速长高。

  李铭挺开心的,研究出产量更高的牧草,那对全国肉类产量的提升帮助应该不小。

  他还可以写信问问全国各地的牧草种子,全国太大,每个地方都有适合当地气候的优势品种。

  冬季快来了,李铭觉得这事情得抓紧,等回轧钢厂就行动。

  李铭走到建房工地,看到高连长。

  “高连长好啊。”

  “李采购你来看房子了,现在开始盖瓦了。”

  高连长拿出烟来,李铭示意不抽,高连长也就收起来。

  “这盖瓦要盖多少天?”

  高连长抽着烟,指了一下墙壁,“两天可以盖好。昨天怕下大雨,还特意给墙盖了遮雨的。没想到一滴雨都没下。”

  “那还剩下什么工序?这是不是比预期的要早呀。”李铭感觉都盖瓦了,应该就是要完工了。

  高连长计算了一下,“差不多吧。你不是还要盘炕啊,还得建厨房灶头。你都花了这么多钱,里面墙壁要粉刷石灰吧。地面也要弄一下嘛。院子也得重新圈一下。”

  “石灰贵不?”

  高连长随口道:“十来块钱一吨,要不了几吨。这些费用在建房之前都算进去了的。”

首节上一节88/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