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74节

  解释就是掩饰,辩解就是嘴硬。

  唯一一个办法,傻柱入洞房的时候,指望听墙角的人帮他宣传了。

  但傻柱现在的问题是结婚都难!

  回前院的路上,阎解成不好意思的说道:“小铭,我把咱们院办茶话会的事情写成稿子,投给了轧钢厂日报,他们说明天来采访你。”

  “什么!?”李铭不确定的问了一句。这阎解成不声不响就放了一个炮。

  阎解成重复道:“咱们轧钢厂日报明天要来采访。”

  “你都写了啥啊?”李铭郁闷道。

  阎解成回答道,“就是把那天办茶话会的前后经过描述了一下,讲了一下树立新风气。”

  “有酒喝的茶话会,既热闹,花费也少,适合年轻人结婚办酒。”

  吴名佩服道:“解成,你这脑子可真灵活啊。”

  阎解成又语出惊人,“不止我写了,俊义他们都写了啊,投给他们自己厂办的小报。”

  李铭很想骂人,这些人就不晓得提前说一声,不声不响的容易坑人啊。

  “你们也不提前说一下,我要是明天下乡打猎呢!”

  今天下午,范家文他们核实举报内容慢了点。不然李铭是打算周末上午去抓人,下午陪娄晓娥玩耍,晚上去治安所参加巡逻。

  阎解成赔笑道:“我们也是担心稿子选不上。我也是下午才得到的消息。刚才我有去找你,你不在家。”

  李铭无奈道:“好吧,明天几点钟?底稿还在吧,底稿给我看看。我怕我说的和你写的对不上。”

  “他们说是明天上午。我想先跟你说清楚了再跟其他人讲,我现在就去拿底稿。我还得再去跟一大爷、二大爷说一声。”阎解成解释道。

  在前院,李铭与刚下班回来的何雨水打了个照面,点头之交。

  这样的上下班时间,何雨水与大院里的人交流比较少。

  阎解成把底稿送到东厢房,就急急忙忙去中院、后院报信。

  这样涉及四合院的事情是要告诉三位大爷一声的。

  李铭看完稿子,写得中规中矩,没什么夸大其词的,也是往勤俭节约树新风上靠。

  心里有底,不用慌,而且是轧钢厂自己办的报纸,小打小闹没几个人的报纸。

  阎解成通知完易中海、刘海中,又上东厢房来了一下。

  这下,阎解成说清楚了原故,编辑是想写个新稿子投去市里,所以才会来采访李铭。

  这就得重视了,两人商量好明天如何应付编辑。

  李铭再次告诫阎解成,以后这样的事情必须先告知他。

  阎解成连连保证以后不会了,这才离去。

  李铭也闲下来写信,给富屯公社的生产队的。

  他感谢对方的大力支持,写了一些关于南北方葡萄种植的思考,希望对方批评指正。他准备明早寄信。

  忙忙碌碌的四合院总算安宁下来。

  夜深人不静。

  傻柱在喝闷酒,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许大茂在疗伤,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第119章 志不在此

  周末的大早上居然还下起了大雨,比较少见,吹的应该是东南风。

  李铭穿着雨鞋,撑着伞,到小四合院。

  他先给热水壶换热水,娄晓娥到了就直接有热水喝。把洗好的葡萄、桃子、樱桃、枣子装了一些在盘里。全是小世界催熟的。

  吃完早餐,李铭给娄晓娥留了个纸条。

  回到95号四合院,他烧好热水,泡好茶,看书,坐等。

  轧钢厂日报来的是两位编辑,一老一小撑着雨伞,来得还挺早。

  编辑坐的椅子是阎解成从房间搬过来的,是李铭昨晚就跟阎解成说好了的。

  互相寒暄了一下,老编辑很快开始进入主题,都是些简单的小问题。

  初衷是什么?怎么想到这样办?

  李铭哪里能说是因为升股长的缘故,只能说是因为住进四合院一个多月,感谢大院邻居们的帮助照顾。

  刚工作,钱不多,请不起酒席,也是反对铺张浪费。

  在菜市场看到蔬菜种类丰富,就想到办个茶话会,加点菜品不会那么单调。

  既能请全院老少,花费也较少,主要是热闹一下巩固大家的阶级友谊。

  在老编辑问到费用的时候,李铭故意只说了菜钱、酸梅汤的钱,酒是家里存放的,酒钱烟钱就没提。

  老编辑又问了院里三个大爷,举办的过程,怎么组织的?群众的反应如何?

  院里三个大爷是坐吴名家搬来的凳子。

  最后问了下群众代表吴名、李俊义等人,气氛如何,感受如何?

  两位编辑顺便参观了一下前院、中院的布局,就告辞离开了。

  送走两位编辑,四合院这一大群人在东厢房继续闲扯。

  雨一直下,大伙也闲着没事,中途阎解成还叫于莉送热水过来。

  大伙兴致这么好,李铭也不好赶人,随他们开心吧。

  雨停了,也没散场,一直快到午饭时间,众人才散去。

  李铭去中院喊了秦淮茹一声,东厢房交给她收拾,转身出门去小四合院。

  娄晓娥早就到了小四合院。

  敲门关门。

  眼波明,黛眉轻。

  美人揽入怀,细细诉说相思情。

  娄晓娥关心道:“轧钢厂日报的采访顺利吗?”

  李铭回道:“就问了几个小问题,挺简单的,他们是准备投稿到京城日报才来实地采访的。”

  娄晓娥笑靥如花,“估计你要出名了。”

  李铭猜测道:“我猜啊,主要是因为花生、瓜子供应不足,导致很多活动光听吆喝,肚子里全是水。”

  “而且花生省下来还可以多榨油。除了冬天的北方,其他地方蔬菜供应还是比较充足实惠,以后各种凉拌菜的茶话会要多起来了。”

  娄晓娥提了个困难点,“茶叶也供不应求呀。”

  李铭笑道:“可以使劲加水嘛。而且都吃菜了,肯定是要喝点酒的,有酒谁还计较茶水是浓还是淡。”

  娄晓娥又提到个麻烦事,“喝酒,那闹事的人就多了。”

  李铭笑嘻嘻的说道:“你以为能像咱两这样消费,怎么可能随便喝!”

  “咱两经常买的东西,很多可以算是有些奢侈的消费,又有几个人消费得起?”

  “咱们逛一次街都够他们一个月的生活开支。”

  李铭拿起桌上的枣子吃起来,“人均一根白萝卜可以让参加者全吃到撑着。至于不顶饿,再怎么也能撑到他们回到家。”

  娄晓娥吃着葡萄,“让人吃萝卜,你的鬼点子就是多!”

  李铭随口道,“这不是没办法嘛,缺钱缺肉。有钱有肉,谁不想办扎扎实实的酒席?”

  “为啥天天号召勤俭节约?没那么多物资供应嘛。等以后物质富裕了,会叫大伙赶紧出来消费的。”

  娄晓娥感慨道:“什么时候物资能富裕到那样的程度啊!”

  “不用多少年了,有些地方在试验养殖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白猪,不爱动长肉多,饲料转化为肉的比例更高,出栏时间还短很多。”

  娄晓娥口吻轻柔,“你懂的真多。”

  “那是。不过,我现在有个东西不太懂,想跟你一起研究研究。”

  “什么呀。”

  。。。

  妾似琵琶斜入抱,任君翻指弄宫商。

  。。。

  下午大大的太阳,两人也没出门,就在家嬉闹了一下午。

  快5点了,娄晓娥还要躺着休息一会儿才回家。

  晚上要巡逻,李铭先离开小四合院,骑车去轧钢厂大门保卫室。

  李铭路上巧遇保卫科的陈六满,陈六满正准备找他呢。

  他汇报了一下案子的进展,说了三份举报信的内容,请示周一如何抓捕郭大撇子的小团伙。

  陈六满也透露了回轧钢厂的原因。

  原来,李副厂长上午找人把陈六满叫去家里,询问了案情进展。然后,李副厂长又运作了一番,傍晚就要求陈六满把七车间以车间主任为首的小山头连根拔起。

  商量之后,因为要召集人手,而且周末人可能不在家,怕走漏风声抓不齐,改周一早上抓捕。

  陈六满趾高气昂道:“明天早上,这些人一进厂就控制起来,然后派人去抄他们的家。”

  李铭赶紧给自己小弟争取利益,“科长,范家文、李方胜、杨大奎都跟踪调查他们好几天了,可以在抓捕审讯的时候帮上忙。”

  陈六满答应道:“那我等会就派人去通知他们,明天早上早点到厂里。你自己呢?”

  “科长,我肯定想跟着您学习一下呀,这如何指挥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陈六满颇为自得的说道:“那你也尽量早点来。”

  两人聊完,一起骑车回轧钢厂。

  进门后,陈六满去保卫科小楼,李铭拐去大门保卫室。

  李铭一到保卫室,大受欢迎。

  能抽三毛多一包的烟,谁愿意抽8分钱、一毛多的呢。

  散了一圈烟,李铭也站门口抽烟,大家都抽就他一个人不抽,会显得很怪异。

  不过他的烟每次都是微风帮忙处理,点着偶尔抽一口,大多时候让它自燃。

  等了一会,李方胜也到了,李铭让李方胜去保卫科找一下陈六满。

  罗巡也到,等到李方胜回来,他们三个人一起去交道口治安所的院子。

  罗巡、李方胜喊李铭李股长,治安所的人也就知道他升官了。

首节上一节74/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