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143节

  “那你路上骑慢点。”

  李铭骑上车,一会儿工夫就回到了轧钢厂。

  采购三科的办公室里,陈国栋科长正在打电话给各个生产大队,确定生猪的数量。

  李铭从李雪瑶那拿了份报纸,轻手轻脚的在自己位置上坐下。

第228章 我肯定是在夸你

  东风公社的条件比较好,电话线跟有线广播线是分开的两条线,电话可以随时打通。

  有些生产队的电话,一早一晚是打不通的。

  缺乏材料、资金,公社生产队就把电话线跟有线广播线共用同一条线路。

  大队部的电话机那安有一个反向闸,正常情况下闸在通电话这一边,可以正常通话。

  等到要转播县广播站的广播时段就把闸扳向广播喇叭那一边,电话就打不通了。

  早晚两次的广播时段各地有细微不同,早上的广播时段5-8点、晚上的广播时段5-9点,基本是在这个范畴之内。

  从县里的广播站开始,公社广播站,大队广播室,比较偏的生产队广播室。

  通过广播站里面的控制台、扩大机、扩音机,一层一层的转播中央跟县市的广播内容。

  有线广播准确无误的把最上面的指示传达到最基层,让所有人都有机会了解中央最新的工作动向。

  新闻、歌曲、戏剧等,一辈子没走出乡村的老农民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这是一项德政。

  准点准时的有线广播,此时还是很多农村家庭的闹钟。到了什么节目该干什么事情,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

  各个节目都很好,就是天气预报准确率太低,让有线广播的信用度有些微受损。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即使几十年后还是让人不太满意。

  李铭在乡下建设温室大棚对天气预报的要求就比较高了,降温、升温、下大雨小雨、下大雪小雪等情况,温室大棚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降低影响。

  陈科长打完电话,吩咐道:“小铭,下周三的早上8点,你开货车去东风公社拉生猪,我会带财务科的人跟你一起去。”

  “好的,科长。要那么早去是要防工作组的人吗?”

  陈科长咧了一下嘴,跟他解释道:“这次和那个没关系。这回是收购生猪的时间跟喂食时间,双方取一个平衡。”

  卖生猪的希望猪的肚子能鼓一点,买生猪的希望猪的肚子能扁一点,中间一来一回能差好多斤,其中的钱不少。

  赵信提醒道:“科长,粉条准备什么时候安排运输?”

  陈科长头疼道:“这又还有一样要运输的。”

  陈科长接着说道:“粉条太占地方了,我找李副厂长批条子让运输科去运,刚好京白梨的运输也要安排给运输科。”

  这几天采购处的采购二科、三科是到处调拨物资。

  不单单轧钢厂如此,其他单位也是如此。

  逢年过节是最考验后勤部门的时候。

  这种时候即便没任务,李铭也是在采购科待到下班才走。

  深夜,东厢房的门仍然开着。

  卧室的台灯也开着,李铭人在小四方桌旁写稿子。

  秦淮茹早上说好了晚上要过来伺候他,他就边写稿子边等她。

  秦淮茹轻手轻脚的溜进了屋,并把房门给关上。

  李铭笔耕不停,轻声说道:“你先吃些点心,我马上就写完了。”

  “嗯,你先忙。”秦淮茹拿了块点心也坐到床边,安静的看他写稿子。

  “我要在乡下跟生产队合作建温室大棚,就写一些施工的注意事项给他们。”

  秦淮茹虽然有点震惊,还是很小声的问道:“你要去乡下建温室大棚?”

  “没错,现在种刚好来得及,过年的时候高价卖给轧钢厂,厂里肯定还得夸我。”

  秦淮茹看着眼前认真写稿的男人,跟这个男人比她感觉自己的脑子老是慢半拍。

  “你从哪学来的啊!你的想法怎么总是那么,叫什么来着,天马行空,是这个词吧?”

  “用词算对,既可以是表示褒义的也可以是贬义的。”

  秦淮茹嗔笑道:“我肯定是在夸你的。”

  “搞了两亩地,准备弄好几个不同角度的大棚,我是打算先试验一下效果的。”

  “我感觉你除了打猎挣钱,肯定还有其他外快。”

  李铭瞟了她一眼,不意外的说道:“小脑袋也不笨嘛。”

  “院里的人也在猜测。你天天晚上好晚回来,周日又不在院里。上周天我给你洗床单的时候,三大妈就张嘴试探我了。”

  他无奈说道:“这些人真是吃饱了没事干。”

  秦淮茹好奇问道:“你能跟我说一说么?”

  “我跑去玻璃厂打零工了,不然哪里来的玻璃去建温室大棚。”

  秦淮茹一脸不可置信,点心都忘记吃了。

  李铭收起桌面的稿子,继续说道:“还去乡下建了土坯房,到时候我可能要经常去乡下干农活。”

  “你说的是真的啊!”

  “那当然了。不然我卖野猪的几百块钱花哪里去了。送人的水果,2毛钱一斤,我花10块钱就可以买50斤,按一斤5个苹果来讲,就有250个苹果,保卫处那里一人分两个,10块钱我都可以送上两三回了。”

  “小食堂请他们吃饭,一顿也就五块八块,这还是我每次点的肉菜特别多。”

  “你算算,我没花什么钱吧。”

  “我也没算过,就是听院里的人传的,说你大手大脚不算计着过日子。他们哪里能想到你去乡下做了一番事业出来。”

  “过些时候,他们也会知道了,我要是经常晚上没住院里,肯定要说一下去向。”

  李铭一伸手,秦淮茹就主动靠过去了,轻轻~~

  “你这样会不会违反政策?”

  “我利用下班的空余时间去乡下劳动,去开荒种菜,违反不了什么规定。”

  “真的没问题么?我也是担心你。”

  “这个咱们等会再聊。你早上说的伺候,我可是期望了一整天,连上班都魂不守舍的。”

  聊到这个,秦淮茹就专业了,媚眼一抛。

  。。。

  如坐针毡。

  。。。

  累趴下的秦淮茹喘气道:“不是我不努力,我感觉要有个人来帮帮我才能搞定你。”

  李铭志得意满道:“我有你就足够了。你先歇会,等会儿我来~。”

  “听说,路口的蒙大夫是治疗肾虚的专家。”

  “嗯?啥意思,傻柱说的那个蒙人大夫?”

  “我也是听二大妈说的,好像是蒙大夫喝多了把帮许大茂治好了的事情给说漏嘴了。”

  “蒙大夫治好了许大茂?”

  “传言蒙大夫说许大茂还专门上门感谢他了一下。”

  李铭幸灾乐祸说道:“蒙大夫是真说漏嘴还是假的说漏嘴,不太好确定。但是许大茂对这事情否认承认都不合适,有他头疼的。”

  秦淮茹也幸灾乐祸说道:“他就是活该。”

  “院里还有啥有趣的事情没?”

第229章 这个就叫专业

  秦淮茹就是李铭在95号四合院的眼线。

  两人的幽会经常是谈论四合院的人和事。

  “咱们院里没啥事情。就是街道派人来通知说,会派五个人帮咱们清理下水道。这事你听说了吧?”

  夜晚有点凉了,李铭用脚把刚才推到角落的被子勾了回来,给秦淮茹盖上。

  “傍晚聊天的时候,我也听他们说了。还真被三大爷给鼓动起来,隔壁几个院也要清理下水道。”

  “我听三大妈讲,是你们几个人撺唆三大爷的。”

  “哈哈,主要是三大爷自己想,我们只是帮他起了个头。三大妈估计没跟你说全。我们只是跟三大爷说把事情搞大点,可能会有记者来采访。后面的事情是三大爷自己折腾的。”

  “对了,你修洗澡间,那杂物间里的东西以后放哪里?”

  “我也没什么东西。干的东西放中间会客厅和这边卧室,湿的继续放洗澡间。下次你来,咱们两就是上坑了。”

  秦淮茹没好气道:“等坑塌了,我看你怎么办。”

  “那趁现在还是大床,咱两还可以使劲多折腾两下。”

  。。。

  光阴似箭

  。。。

  转眼就是周六的傍晚。

  95号四合院里各家都在忙碌着做晚饭。

  下班回来的男人们开始在院里比比划划的划线,确定清楚下水道的走向,为明天的开工做准备。

  此时李铭刚在娄晓娥小四合院吃完晚饭。

  他今天在采购科摸鱼一整天,只在上午开车去乡下运了一趟小蘑菇。

  北方8月、9月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蘑菇的生长,是北方地区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

  今年的降雨稍微少了点,导致蘑菇产量都下降了好些。

  “明天包饺子吃吧,用我下班带回来的小蘑菇。”

  娄晓娥用刀叉选了一块甜瓜喂他,说道:“遵命。明天你几点回来吃饭?”

  “5点吧,我晚上要巡逻,到时可以早点走人。”

  “你中午不回来吃吗?”

  “午饭这个还真不能确定,估计有一大堆人会叫我一起吃午饭。”

  “那我跟福妈上午就包好饺子,你中午要是有回来就给你煮米粉、蒸饺子吃。”

  “真是个乖巧的好媳妇,奖你一个。”李铭边说边凑过去就要亲她一口。

首节上一节143/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