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75节

  于是刚刚回村,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的蒙爷,又带着几人急匆匆的去了宋家庄。

  留下一群村民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结果宋家宅院房门紧闭,敲了半天,也只有尚且年幼的宋承拓出来。

  “爷爷身体不适,这两日不见客,各位请回吧。”

  面对比自己孙子还要小几岁的宋承拓,蒙爷丝毫不敢托大。

  还得堆起笑脸,从怀里摸出二两银子递过去:“还请小哥再帮忙通传一下,宋老爷不见,四少爷见一面也行啊。”

  宋承拓却是看也不看递来的银子,道:“我四叔去秋谷城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们过两天再来吧。”

  说罢,他便直接退回院子,顺手把门也给带上了。

  蒙爷几人站在门外,脸色很是难看,却又无可奈何。

  五品武官的家,他们可不敢造次。

  而且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宋家气恼他们耍心眼,刻意刁难。

  然而此事自作自受,实在说不上宋家什么。

  几个年龄相仿的老头都哭丧着脸:“蒙爷,这可如何是好?一亩地若真减了一两,回去怎么交代?”

  蒙爷也想知道答案,可是谁能回答的上来呢?

  他只能耷拉着脑袋,强颜欢笑道:“无妨,宋老爷出了名的厚道,或许只是为了让我们长长记性,不会真减银子的。”

  几人垂头丧气的离开,随后每日都来敲门,但得到的回应始终相同。

  一个生病,一个去了城里。

  到了第三日,宋承拓才开门让他们进来。

  “病了两天”的宋启山,正在院中手把手教小孙子宋承业练习桩功。

  几人到了跟前,一个个弓着身子,点头哈腰,赔上笑脸。

  蒙爷的腰杆,都弯的比拐杖还低了。

  “宋老爷,您的身子可还好点吗?”蒙爷已经彻底放弃德高望重的架子,语气恭敬的很,生怕再有哪点做不好,惹的宋启山生气。

  这几日,村里人可快把他们逼疯了,从早到晚问究竟何时能卖地。

  蒙爷现在做梦,都是别人砸他家门窗,把十八代祖宗都拉出来骂个底朝天。

  “先练半柱香试试,练武不能急。”

  给宋承业摆好架势,宋启山这才起身看向蒙爷几人。

  “有事?”

  这是明知故问,蒙爷却不敢有丝毫怨言,赔笑道:“还不是为了卖地的事,先前不是说十五两一亩地,我们都愿意卖。”

  “十五两?”宋启山看着他们,道:“我怎么听说柳家庄愿意出十八两一亩?宋家可不想占便宜,还是卖给柳家庄吧。”

  蒙爷干笑着道:“宋老爷说笑了,那都是谣言,哪有什么十八两。就十五两一亩,田契马上让人送来。”

  宋启山神情自若道:“诸位莫非这几天没出过门,不知道我派人去说,隔两日减一两银子么?”

  “现在要卖,宋家只出十四两一亩。”

第74章 人如豺狼

  蒙爷心里发急,却只能堆着难看的笑脸:“宋老爷,我们这些都是穷苦人家,全靠那点地养活自己。减一两银子,回去我这把老骨头,可没法跟乡亲们交代啊。”

  “知道您心里有气,全怪我,我给您跪下磕头了!”

  说着,蒙爷就扔掉拐杖,真要跪下。

  曾经的县衙师爷,在十里八村也算个人物,多少是有点傲气的,否则也不会对宋家使手段。

  纵然到了现在,蒙爷依旧认为老资历是本钱。

  以他的身份,他的资历,给宋启山跪下,这位宋老爷无论如何都该给点面子的。

  可惜他低估了宋启山的决心,一道劲气裹住了蒙爷身子,让他怎么用力都跪不下去。

  宋启山面色平静,看着几个神情忐忑的老人:“银子一定要减,第三日的租金也一定要提。卖与不卖,诸位可回去再商量商量。”

  蒙爷等人,看出宋启山主意已定,绝不会更改。

  别说跪不下去,就算真把脑袋磕出血来,也无济于事。

  只能垂头丧气的出了宋家宅院,谢玉婉过来问道:“夫君一向心胸宽阔,为何今日一反常态,这般铁石心肠了?”

  宋启山指点着宋承业的桩功,哪怕只有一岁多,但姿势稍有不对便会立刻纠正。

  王楚玉在旁边看着,心疼的很,又不敢多言。

  好在宋承业虽然小,但很好学,一板一眼的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把小孙子的姿势纠正对了,宋启山才道:“卖地的会越来越多,今日有人使这样的手段,若不有所惩戒,明日手段只会更多。”

  “我心胸宽阔,是对亲近的自己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但如果有人对咱们家不怀好意,心肠硬些也无妨。”

  谢玉婉心中了然,想想夫君表面看着宽厚,实则心志坚毅。

  先前两次闯入家中的贼寇,他动手时可一点也没心软。

  外人若只看表面,觉得宋家宽厚可欺,那就真的大错特错了。

  “娘,爹说的很对。该硬气的时候,就得硬气,难不成要让外人欺负么。”宋念云走过来道。

  谢玉婉反驳不了,只对女儿嘟囔道:“你倒是硬气,把人家林公子打发去寻仙求道,如今也不知怎样了。若真出了事,看你怎么跟人家里交代。”

  宋念云权当没听到,跑去拉着王楚玉研习女红,商量着成衣铺该怎么再扩大些。

  以前在家中被禁足时,王楚玉以为真是靠自己的本事,得了他人青睐。

  后来嫁入宋家,才知晓那是公公和小叔子小姑子暗中救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若无那些碎银两支撑,当年早就吃不下饭了。

  说不定根本等不到宋念丰从军中回来,父亲便会把宅子卖掉,远走他乡。

  这让王楚玉对宋家的人充满感激,尤其对宋念云这个外貌秀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时不时能说几句经典名言的小姑子喜爱的很。

  两人年龄虽相差几岁,却是无话不谈。

  进了屋,王楚玉拿出针线和布匹,看着宋念云用尺笔画出图案,赞叹道:“妹妹真是眼灵手巧,什么都做的很好,让人羡慕。”

  “嫂子不也一样,你绣的图,可是咱们铺子里卖最好的。”宋念云道。

  王楚玉犹豫了下,又低声道:“说起来,那位林公子当真不错,妹妹真是一点也看不上?”

  宋念云毫不犹豫道:“看不上。”

  王楚玉又道:“若真让娘说中了,他出了岔子……”

  宋念云画图的手终于顿了下,想起那句“是晚辈没这个福分”。

  那个傻子……

  下图的手指微微用了些力,宋念云没有说话,王楚玉也不好再继续追问下去。

  只是两人都不免在心中想着,林公子此刻,该走出一二百里了吧?

  回到怀安村的蒙爷,又被众多村民围了起来,逼问究竟何时能拿到银子。

  看着村民们焦躁模样,蒙爷心知瞒不住了,只能实话实说。

  得知一亩地要被减一两银子,还要被提一成租金。

  村民们当场就炸锅了,前几日还对蒙爷各种夸赞,恨不得给他当儿孙养老送终的架势。

  今日,谁还管你是不是曾经的师爷。

  什么狗屁德高望重,你德在哪?高在哪?

  数不清的谩骂,迎面砸来。

  真是十八辈祖宗,都被骂翻了天。

  家大业大的,少一两银子或许还能接受。

  可对一些家中只有几亩良田的农户来说,却是天一样大的祸事!

  他们骂的最凶,骂的最狠。

  尤其之前那个中年村民,甚至一脚踹开蒙爷家的院门,率先冲进去。

  “少我一两银子,得从你家里补!”

  他冲到屋里,见到书桌上的黄杨木雕笔筒,便直接拿在手里。

  想想觉得不太够,又顺手把那块端石小砚也给塞进怀里。

  其他村民见状,纷纷冲进来,也不管东西价值几何。

  反正觉得值点银子,便揣起来。

  实在挤不进屋里的,便跑进灶房端了锅碗瓢盆。

  还有人招呼着,要去挖树的。

  眨眼间,蒙爷的宅院便一片狼藉。

  蒙爷年岁大了,本在村中颇受尊重。

  如今这一幕,让他惊怒交加,气急攻心,竟是一口血噗的喷出来,当场倒了下去。

  但是没人在乎,连那几个和他同去宋家的老头,都早已跑回家。

  先把值钱的东西藏起来,免得让人抢了去。

  正可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大难临头时,十夫九自谋。

  随后,村民们自发前往宋家,呼啦啦在门前跪倒一大片,求宋家收回成命,莫要减他们这些可怜人的银子。

  谢玉婉见来了那么多人,便劝说宋启山不如息事宁人,免得让他们心生隔阂。

  宋启山站在院中,看着那些一把鼻涕一把泪,嚷嚷着自家有多惨的外村人。

  转头看向谢玉婉,问道:“你可知蒙爷家中被哄抢,气的吐血,人已经不行了?”

  谢玉婉一怔,她倒也听说了此事,只是觉得蒙爷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宋启山道:“蒙爷确实自作自受,但他终究是为了给自己人多争取些利益,说白了,他对咱们宋家不怀好意,却对这些人心怀善意。”

  “可在得知减了一两银子时,这些人却丝毫不顾念旧情,哄抢打砸。”

  “即便今日不减银子,若来日咱家有什么稍有亏待的地方,他们是否会念你的好?”

  “若有一日宋家也衰败了,他们是否会像对蒙爷那般,好似豺狼冲进家中?”

  谢玉婉逐渐明白过来,低头不语。

首节上一节75/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