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46节

  五年下来,已经“垒”出了半面墙。

  还差一面半,便可圆满。

  宋启山想着,若大儿子能回来成婚,一家团聚,或许缺失的部分就会直接集齐了。

  就在这时,只见一块块红砖凭空而生。

  几乎眨眼的功夫,便将那半面墙构筑完成。

  至此,第二间祖宅仅剩一面墙的空缺了。

  掌心一阵温热,低头看去,只见至少六缕吉光凭空而生,光彩熠熠!

  宋启山微微一怔,怎会如此?

  击杀贼寇后,他也进来看过,祖宅并无太大变化。

  说明仅仅杀几个贼人,对家族发展并无太大帮助。

  可现在什么都没做,反倒有好处了。

  这时,耳边传来响亮的声音。

  “宋启山宋老爷可在?咱们县太爷卢大人,亲自来给宋家嘉奖了!”

  宋启山听的清清楚楚,这才反应过来,是家里来了官。

  如同当年温修文造访,官府中人的到来,也被算作家族资产的一种提升。

  谢玉婉出去看了看,和前来报信的捕快说上几句,便要赶紧回来喊。

  不等进去,宋启山已经出来了。

  “卢大人在哪?”宋启山问道。

  捕快可不敢在他面前摆架子,连忙道:“卢大人刚刚进村,还请宋老爷移步相迎。”

  宋启山嗯了声,对谢玉婉道:“婉儿拿三百文来。”

  谢玉婉连忙进屋拿了三百文,捕快高兴的嘴都咧到后耳根。

  报个信而以,就有银子拿。

  三百文算不上太多,却也不算少了。

  一边装模作样推脱无功不受禄,最后还是高高兴兴装进兜里,再对宋家的态度,那叫一个客气。

  这点小钱,宋启山自然不会在意。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在这临安县一亩三分地上,捕快就属于“小鬼”那个层次。

  打好关系,并无坏处。

  随即,一家几口出门迎接。

  村民们都被锣鼓声引来,看到县太爷卢子桥带着夫人,还有县衙官吏。

  捕快们抬着红绸布,木牌匾,大张旗鼓的阵势,个个都羡慕的不行。

  宋家昨夜斩杀十数贼寇,他们已经知道了。

  本以为和数年前那般,交予官府了事,大不了再拿点赏银。

  谁能料到,县太爷竟然亲自前来嘉奖!

  就连儿子做了民兵教头的江宝瑞,头发花白站在人堆里,忍不住嘀咕着:

  “老宋家走什么狗屎运,又出这么大的风头!”

  两任县太爷到访,这可是他们江家未曾拥有过的殊荣!

第46章 县太爷送的大礼

  江宝瑞说宋家走的狗屎运,却未曾想过倘若是江家遇到这伙贼寇,全家老小还能有几个活下来?

  他儿子江云庆,说是民兵教头,可也不过是第四境罢了。

  不知不觉,已经被宋家后来者居上。

  嫉妒之心,人之常情。

  倒是许家和马家,两家地主互视一眼,低声议论着。

  “看这架势,恐怕卢大人要跟宋家和解了。”

  “什么和解,先前说他们不合,也只是传闻罢了,谁曾证实过?”

  “这倒也是……不知道宋家跟县太爷交好,能否给咱们村减点赋税?”

  “不好说,税是朝廷要的,县太爷未必有这个本事。”

  两人说着说着,又互视一眼,同时闭上了嘴。

  似乎有什么事他们都想到了,却不愿告诉对方。

  另一边,宋启山见这么大阵仗,也有些意外。

  这才明白为何第二间祖宅会突然多了东西,不光县太爷亲临,更是一路敲锣打鼓,不知被多少人看见了,听见了。

  可想而知,今日一过,宋家的名头将会更盛!

  卢子桥贵为七品官,见面却先拱手:“宋家主,些许日子不见,宋家便为本县乃至天下百姓除了大祸害,真是功德一件啊!”

  “今日本官便代表临安县父老乡亲,来给宋家嘉奖,看看这红绸,牌匾,可还满意?”

  别说东西做的很不错,就算真有点什么问题,宋启山也得给面子。

  当即客气道:“让卢大人费心了,来来来,还请到寒舍歇息片刻,家中已备好茶水。”

  卢子桥来就是这个目的,自然不会拒绝。

  边走边状似熟络的聊着,言语间,尽是夸赞宋家的意思。

  宋启山微笑着回应,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官吏,捕快们跟在后面,再往后才是地主,佃户等人。

  如今的固安村,已经没有普通农户的,绝大多数都是宋家佃户。

  主家有如此殊荣,他们也觉得高兴。

  尤其是李家,同为地主,却因为赋税过重把田产卖给宋家,如今也成了佃户一员。

  明面上没人说太多,私底下却都笑话李家没脸没皮的。

  好歹也是固安村多年老地主,就这么把祖产卖了,下了黄泉,如何去见列祖列宗?

  如今宋家时隔多年,县太爷再次亲身到访,李家的人,都不自禁昂首挺胸。

  谁说把地卖给宋家丢人的?

  你们懂个球啊!

  进了宅院,谢玉婉和宋念云把茶水端上来。

  卢子桥又对着宅院夸了几句才坐下,看一眼亭亭玉立的宋念云后,问道:“当年温大人还在的时候,这丫头才七八岁吧?”

  “是。”宋启山点头。

  卢子桥状似随意问道:“似乎还尚未婚娶?可有能看上眼的?”

  这话有点试探的味道,宋启山道:“小女对未来夫婿要求甚高,方圆百里无人可入眼,否则早就劳烦大人帮忙费心了。”

  这话的潜意思也很明显,没看上眼的,你就别费心了。

  卢子桥呵呵一笑,没有在这件事上强求,转而道:“贺大人做县令后,已有数年没回来过了吧?”

  “第二年回来过,后来太忙,便只写了书信,已有三年没回来。”宋启山道。

  贺周知做了丰原县县令,誓要做出一番成绩,每日忙的脚不沾地。

  于佩兰寄来的书信,还专门和谢玉婉说过。

  堂堂县令,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累的瘦了好几圈。

  两人生了个儿子,明明就在一个屋,父子俩却一年见不了几面。

  还别说,走之前才学写字没多久的于佩兰,如今书信已有几分工整。

  显然离开了固安村,她也没落下学习的劲头。

  卢子桥听的微微点头,道:“忙些好,听说温大人已升至礼部六品主事,贺大人可谓前途无量啊!倒不得不提起宋家主当年眼光毒辣,竟能一眼看出贺大人潜力非凡!”

  这话对温修文和贺周知恭维甚多,宋启山淡笑道:“那也是周知自己努力罢了。”

  “据说贺大人之所以能这么快入仕,只因吏部知晓他信守承诺,娶了那位夫人。而这事,也是宋家主一手促成。”

  卢子桥这次是真的充满感慨,那么个丑妇,本该是个笑话。

  如今反倒成为了一段佳话!

  更成为了为贺周知保驾护航的仕途明灯!

  这时候,卢子桥瞥见外面站一溜,却不敢随意进来打扰的地主和佃户。

  心中一动,问道:“听说如今的固安村,大部分田地都在宋家手里?”

  宋启山点点头,没有否认。

  卢子桥呵呵笑着道:“既然如此,不知宋家主可曾想过,将这里改村为庄?宋家庄,听起来倒也不错。”

  梁国对于村和庄的定义非常明确,村中无大小,庄主一言堂。

  看似差不多大的地方,实际上有很大区别。

  倘若真把固安村改成宋家庄,宋启山必然是庄主。

  听闻此言,一旁的谢玉婉都忍不住露出惊诧之色。

  卢子桥的夫人冯月新拉着她,笑眯眯道:“恭喜妹妹,马上就是庄主夫人了,那可比寻常地主夫人说出去好听的多。”

  县太爷的夫人,喊自己一声妹妹,谢玉婉只觉得受宠若惊。

  至于庄主夫人,虽然心动,却还是八字没一撇的事。

  宋启山也没料到,卢子桥会突然说这个。

  诚然,对宋家的发展来说,改村为庄是最好的。

  但固安村的资产,只是大半落在宋家手里,并非全部。

  真要改成宋家庄,其他家会怎么想,又是否愿意?

  卢子桥手一挥,笑呵呵道:“这点小事,何须你来费心。只要宋家主愿意,我来和他们商量就是。本官虽不是什么大官,想必他们也会给些面子的。”

  何止是给面子,卢子桥真要做这事,整个固安村没人敢反对。

  县太爷,就是这一亩三分地的土皇帝。

  别说区区百十亩地的小地主,就算你有几百亩,也有办法整治。

首节上一节46/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