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170节

  谢玉婉等人听的欢喜不已,虽说家里现在年纪最大的宋启山,已经活了一百五十岁。

  谢玉婉也已经一百四十多,但头发都白了。

  谁不想多活几年呢?

  若能长生,最好不过。

  宋启山心情沉重,独自回了屋。

  关上门后,他闭上双眼,沉入心神。

  数十年的时间,祖宅之内变化巨大。

  三百多间祖宅,密密麻麻,拱卫着正中间的主屋。

  如今的宋家子孙,已经到了第六代。

  仅仅男性族人,便超过一百,女性族人也有数十。

  子子孙孙加一块,差不多三百来人。

  三百多间祖宅,已经算不上多。

  等第七代子孙成长起来,可能就不够用了。

  而大周王朝的资源,已经几乎被宋家垄断的七七八八,每年光是吉光,便能收获两千缕。

  但是想再有提升已经很困难,除非打出去。

  看着那些祖宅,宋启山倒也思考过这件事。

  打出去并不难,宋家万名私兵,如今武道第六境,第七境比比皆是。

  其中的武官,最次也是武道第九境,最高的达到了武道十二境。

  至于宋家自己人,除了宋启山达到武道十九境外,宋念丰和宋承都是十八境。

  其他二三代,都是十七境。

  至于第四代,第五代,则以十六境为主。

  第六代现在还很年轻,二十郎当岁,十三四境的多些。

  这样的实力,堪比一国之力。

  周边那些国家,有些还没大周国大,灭了他们不说手拿把掐,起码有八成以上的把握。

  但自从知道各国是仙人收割王朝之气的庄稼地后,这个想法便一直谨慎保留。

  灭了各国,大周就成了唯一可供收割的地方,会引发什么后果,谁也不知道。

  除了祖宅数量增加外,主屋的面积倒是没继续扩大。

  只是房梁和外立面更加雄伟壮观,不断拔高,很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意思。

  尤其那块山石,如今已有三十丈高,逐渐朝着“山”的形象而去。

  山下清泉,比从前扩大了五倍有余。

  水中的灵气,也浓郁了一些。

  这让四十亩灵田的浇灌,变得更加简单。

  大量稀释后进行灌溉,灵田里的所有东西,都能长的很好。

  尤其是火灵芝,雷鸣参等物,吸收灵气后,愈发不凡。

  现在的火灵芝,只需要一小片,便可让不通武道的人,直接窜到第六境。

  和宋启山的十九境相比,第六境看起来很低。

  但在外界,却是可以开馆授徒的级别。

  雷鸣参更是从提升三年修为,变成了提升五年。

  类似的其它天材地宝,也都有各自不同提升幅度。

  再加上灵谷,这些宝贝,便是宋家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的根本。

  山上的小蛇,水里的乌龟,都只长大了一点点,尚未展现什么特殊之处。

  这一次进入心神祖宅,只见除了山石和泉水外,天空中,也多了一样东西。

  宋启山抬头看去,那是一颗太阳。

  但是很小很小,就像遥不可及的光点。

  其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存在,看不清楚。

  “莫非是念顺捕捉到了烈阳之气,真要让这里出现一只传说中的朱雀了?”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其中的青龙和玄武都有了,如果宋念顺捕捉烈阳之气,出现了朱雀。

  那最后的白虎呢?

  宋启山仔细回忆着,想起白虎主杀伐一说。

  不禁心中一动,家中杀气最重的,大概就是大儿子宋念丰了。

  宋念丰今年一百三十岁,却还挂着一品大都统之职。

  凉山王三个字,已经成为世间传奇。

  古往今来,还从未见过一百三十岁的大都统。

  当然了,也没人见过一百五十岁的太师。

  倒是宋念守这位一百一十多岁的大祭司,显得更正常一些。

  不过宋念守事情实在太多,已经打算把大祭司的位置传给孙子宋秉敛。

  宋秉敛今年六十多岁,正是挽起袖子勤快干事的年纪!

  “要让念丰主动去捕捉杀伐之气,创造另一门仙法?”

  宋启山想了想,倒也不是不可以。

  一门仙法,并不足以保证宋家未来,这种东西,自然越多越好。

  不过这样做的话,就不能让宋念丰修行烈阳之气了。

  一来贪多嚼不烂,二来宋念顺就是因为烈阳之气和情欲之气冲突才受了道伤。

  烈阳和杀伐是否冲突,没人清楚,不能冒这个险。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宋念顺捕捉烈阳之气花了大几十年。

  宋念丰是否能做到?

  “罢了,等出去后再和念丰商量。”

  宋启山又看向主屋旁的神树,经过多年的吉光灌溉。

  神树已经长到四丈高,树冠宽阔,枝叶茂密。

  这些年光是嗣玉果,就孕育了百颗以上,消耗一万五千多缕吉光。

  好在宋家掌控天下资源后,一年普通吉光就能收获两千余缕,这点消耗倒也不算什么。

  最起码保证了家族子嗣,每一个都有足够的武道天资。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仅仅只保证武道天资,已经不够了。

  仙法修行远比武道更难,天资不只是根骨,更多的是靠悟性。

  宋念顺仅仅捕捉一缕烈阳之气,便花费八十年之久。

  在宋启山看来,这无疑代表着天资不足。

  仅有仙法,没有法术,没有法器,未来宋家想闯入世外仙宗的地界,站稳脚跟,难如登天。

  望着高大的神树,翠玉般的枝叶不时发出轻响,如同道音般令人着迷。

  宋启山忽然似有所悟,视线延伸至宋念顺所在的第三间祖宅。

  祖宅中,宋念顺一家几口伫立于此。

  同样的画面,已经看过不知道多少次,但这次截然不同。

  只见宋念顺的身上,隐隐多了一圈金色神光。

  将他整个人,照耀的好似仙神临世。

  宋启山心念一动,右手吉光不断注入神树之中。

  神树的一截树杈,随之不断生长,渐渐来到第三间祖宅旁。

  枝叶碰撞的声音,更加玄妙。

  与此同时,于密室中独自感悟烈阳之气,尝试创造仙法宋念顺,眉头紧锁。

  虽然捕捉到了烈阳之气,但那是靠着练气九重,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和执着。

  若所有人都像他这样修行,宋家就算废了。

  所以他必须找到感知烈阳之气的窍门,并将之形成一套完整的修炼法门。

  从练气,到筑基。

  很难!

  心中有所明悟,却又捉摸不透。

  运气好,或许几十年就能感悟出来。

  运气不好,或许到死都不清楚应该怎么做。

  就在这时,宋念顺听到了一阵玄妙道音,自虚空而来,传入脑海。

  原本纷乱的思绪,瞬间便被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明。

  捕捉烈阳之气的时候,他跃升至筑基,曾听到过类似的道音。

  但和这次的相比,先前那些道音显得太过单一。

  宋念顺只觉得浑身飘飘然,连魂魄都仿佛要随时飞升九天。

  难以言喻的奇异感触,让丹田里的那一丝烈阳之气,变得无比温顺。

  灵光在脑海中闪动,宋念顺忽然福至心灵,眼中一团金光大作。

  一缕缕烈阳之气,像被什么东西吸引来,不由自主涌入他体内。

  一缕,五缕,十缕,百缕……

  整个密室变得无比灼热,积攒多年的陶罐玉露,主动灌入宋念顺口中。

  大量灵气在体内涌动,压制了烈阳之气的躁动。

  待三百缕烈阳之气于丹田安定下来,宋念顺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眼中流出血泪,却在下一瞬直接被蒸发,唯有金色的烈焰,继续灼烧。

首节上一节170/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