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睁开眼时,已经来到祖宅主屋里。
第95章 前朝公主
两年间,吉光获取的数量非但没有因为时局不好减少,反倒增加了许多。
其中两个因素,影响最大。
第一个是临安县民兵教头,每增加十人,便得一缕吉光。
看起来似乎有些少,实际上临安县虽非重镇,但得益于宋家名气。
来报名民兵的人,多不胜数。
能否保护村庄,县城,倒是次要的。
一来免费学习了武道功法,二来趁机和宋家攀交情。
周边各个村庄,乃至县城中的儿女,都愿意来凑个热闹。
十人一缕,百人十缕。
来参加民兵训练的,何止千人。
仅仅第一年,便因此收获四十缕吉光。
第二年还要更多些,达到近六十缕。
不过至此,因临安县民兵能收获的吉光,也就差不多到极限了。
宋启山曾想过把老弱妇孺拉来凑数,却发现如果来了就走,吉光便会直接消散。
就连已经注入吉光的神树,都会因此萎缩些许。
他顿时心中一凛,明白强行凑数,等人走了,便是资产降低,有弊无利。
好在民兵之事,并未于临安县终止。
前几日和林青川在家中喝酒时,宋启山便与其商讨在秋谷城训练民兵的事情。
临安县,也不过秋谷城所辖四个县之一。
若能把这四个县,连同城内壮丁都拉来做民兵,最少也能收获好几百吉光!
不过林青川只是通判,职权范围内并未掌握民兵事宜。
要么找更上一级的同知,又或者知府大人。
另外,其他三个县已经有了一二百民兵,或者说是员外老爷们养的私兵。
这年头,谁家里不弄几个护院,以防不测?
宋家想把手伸进别人的地盘,可不容易。
听闻此言,宋启山并未气馁。
别人觉得手伸不进去,那只是别人的看法。
宋家,自然有宋家的手段。
除了民兵外,还有一项很大的收获,便是孙玉飞的青睐。
或者说,和这位代县令的“互惠互利。”
如今的临安县,谁不知道宋家?
每日来登门拜访求办事的,络绎不绝,可比当年江宝瑞帮人平事热闹多了。
当然了,也的确有来找宋家平事的。
宋启山亲眼见证江家有多惨,自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凡是来找他平事的,只要沾了作奸犯科,杀人放火,一律赶出去。
要是邻里纠纷,两家田产争夺闹出矛盾,倒是可以帮忙调解一下。
这些平头百姓的拜访,自然比不上带品级的官员。
但是来十家普通佃户,便能收获一缕吉光。
来三家地主,也能收获一缕吉光。
要是来个田产几百亩的大地主,更是能收获二三缕。
算下来,这两年仅仅因为他人拜访,得到的吉光便不下于七十缕。
此外,秋谷城通判林青川,县衙那些新上任的官吏造访,都带来了不同数量的吉光,也有六七十缕。
产业方面的收获,因为有四十亩介于良田和灵田之间的田产支撑,勉勉强强维持住了往年的收获。
如此算下来,两年时间,总计收获将近四百缕吉光!
这还没算宋念丰升任四品都司的官阶,得他回到家乡才行。
具体多少,宋启山也不甚清楚,毕竟家中还没来过四品官呢。
收获的多,支出的也多。
每年两次赐福,除了尚未成年的幼儿外,大人们都改成了一年一次。
只因为随着修为增加,一缕吉光的赐福,实际上已经很难起到什么效果。
就像在外闯荡的宋念顺,想给他赐福,少说也得三缕。
杜妙灵,童月柔,最少二缕。
光这三人,就消耗了七缕。
要知道最初的时候,宋家上上下下加一块,也才消耗十几缕罢了。
谢玉婉,宋念丰,宋念云,宋念守均是如此。
唯有王楚玉因武道修为低,和孙子辈的宋承拓,宋承业,宋承,宋承奕一样,依然每年两次,一次一缕。
产业方面的消耗,维持在一年十缕。
毕竟田产增加到了三千亩之多,消耗的自然也多。
算下来,两年时间的赐福,花去差不多八十缕。
至此,宋启山手里能用的吉光,也不过三百缕上下。
看起来还是不少,可在这位心神祖宅掌控者眼里,却是远远不够。
一颗嗣玉果的消耗,便需要至少一百缕。
宋念守马上要成婚,估摸着孩子最多到明年就该生下来了,总得给未来孙子预备一颗吧?
还有宋念顺带回来的双修仙法,这是宋家踏入修仙层次的关键。
哪怕王朝都只能存在二三百年,甚至一百多年也比比皆是。
世俗大族,能维持三五代不衰败就算相当厉害了。
宋启山可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宋家未来的目标,必定是走出凡俗这个层次。
然而双修仙法想补全,宋启山此前计算过,最少需要千缕吉光。
区区三百缕,不能说聊胜于无,起码达不到目前想要的效果。
祖屋中的雕像,朝着泥胎更进一步,如今只剩下一条大腿还是木质。
与雕像合而为一,外面的一切尽收眼底。
原本的十间祖宅,扩张到了十三间。
那块山石,已经有丈许高,五尺宽。
表面沟渠清晰可见,隐约间,竟能见得一丁点绿色,像是什么杂草种子。
神树在没有注入吉光的情况下,依然只有四米高,翠玉般的叶子,无风自响。
在这里聆听神树妙音,让人身心舒爽,舍不得离开。
看了眼第二间祖宅,宋念丰的修为,如今已是武道第九境。
比先前再次清晰了些,身上不再是寻常黑甲,而是多了一把刀,象征着更大的兵权。
家里最辛苦的,就是宋念丰了。
看似官做的最大,可谁能知晓他背后付出多少。
宋启山微微叹气,家族想要壮大,总有些人需要多承担些,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他又看向第三间祖宅,映入眼帘的,是熟悉身影。
宋念顺的修为,竟又突飞猛进,达到了第十境。
修为的反哺,让宋启山也得到极大好处。
短短两年,已经到第十一境巅峰了。
家里再多来几个人突破,反哺些修为,便可踏入第十二境。
若让外面那些武道世家的人知道,怕是下巴都要惊的掉地上。
区区农家庄主,这么高的武道修为,实在匪夷所思。
宋念顺当然是反哺贡献最大的那个,但宋启山高兴之余,也忍不住想给他一巴掌。
“这个臭小子,搞什么鬼,不是说仙法补全之前,不再用了吗?”
宋念顺身边多了一道身影,还有个刚出生的幼儿。
虽说宋启山从未限定家中只允许一夫一妻,但无论他自己还是宋念丰,都下意识遵循对妻子的忠贞。
宋念守还没成婚,宋念云是个闺女,都不在此列。
唯有宋念顺,第一次出去,带回来俩媳妇。
第二次出去,又不知道从哪拐了一个。
想想双修仙法的某些妙用,宋启山不禁嘟囔出声:“罢了罢了,权当是为家里开枝散叶了。就是再多几个红颜知己的话,就真成楚大侠了。”
新儿媳妇脑袋上,顶着两个愿景丝带。
“为夫君而死。”
宋启山第一眼看去,便想着太不吉利了,也不知这丫头和宋念顺之间因何生情,竟然有如此悲观的愿景。
待宋念顺回来,得好好问问才行。
第二条,却更让宋启山吃惊。
“光复大燕。”
初次看到这条愿景时,宋启山一愣。
光复大燕?
这丫头,该不会姓王,还有个复姓慕容的表哥吧?
不过想想并无可能,大燕乃是被梁太祖所灭的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