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第363节

  “陆判官,老夫记得酆都城传达给十王殿的意思,是让你去追查徐偃王和宋襄公的下落,并且将鬼吏印带回来!”

  老者来到巨殿之中,立刻就向陆之道问责,似乎地位极高。

  他眸光很是平静,宛若能洞穿天机,淡淡道:“十王殿的命令中,可有让你擅闯酆都城,窥探帝君的隐秘?”

  地府是一个很庞大的存在,就像是天庭一样,其内各方势力,泾渭分明。

  其中,作为名声最大,也是地府门面的十王殿,由十位阎罗坐镇,执掌幽冥世界最大的权柄。

  轮回。

  也正如此,十王殿天然凌驾在其他幽冥势力的头上。

  就跟天庭的凌霄宝殿,统御各路仙家神一样。

  陆之道眸光闪烁,沉默了一会儿后,道:“徐偃王和宋襄公已经死了!”

  “鬼吏印……如今在隋二世的手上,他不愿意交出!”

  “但徐偃王和宋襄公死前,曾经犯下滔天罪孽,需要调查清楚!”

  作为地府四大判官之一,察查司的司主,陆之道的实力或许比不上那些声名赫赫的大神通者。

  但是,却也不容小觑。

  有传闻称,他能被选中为十王殿的守护者,就是因为实力比之其他三位判官更强。

  当然,这也只是传闻。

  “隋二世啊!”

  那老者点了点头,话锋一转,眯起眼睛,道:“那你为何没有直接抢过来?”

  话音落下!

  陆之道挑了下眉,解释道:“因为隋二世得到了大隋国运的认可,若是对他出手,就是跟整个人族翻脸!”

  “这一点,我不相信你们没有觉察!”

  说罢,他瞥了眼上相君,又看了看老者,意思很明显。

  杨坚遗诏,昭告天下,大隋国运降临。

  如此大的动静,漫天仙佛都被惊动了,地府与人间的关系密切,更不可能毫无觉察。

  老者现在……就是在装疯卖傻。

  “呵呵,就算是得到了国运加持又如何!”

  “秦始皇已死,后世之君,即便再怎么天纵神武,也不可能跟秦始皇相比,也毫无威胁。”

  老者笑呵呵的摇头,凝视着陆之道的面庞,似有所指道:“你作为地府四大判官之一,老夫不相信你若是出手,拿不回来鬼吏印。”

  “说到底,你还是心有顾虑啊!”

  闻言,陆之道眯起眼睛,没有说话。

  自从幽冥世界中的那些大神通们,逐渐走散之后,幽冥世界已经在明争暗斗之下,分裂成了诸多势力。

  其中,以十王殿为首,各方势力在明争暗斗,但都相对还算克制。

  这一切都是因为酆都城中有一位无上主宰,压制了一切的争斗。

  但现在……情况或许有变了!

  “如今的幽冥世界,已经不比曾经,地府也要做出改变了!”

  老者幽幽看着陆之道,缓缓道:“酆都城自有规矩,不容任何存在随意践踏。”

  “即便是十王殿也一样!”

  陆之道深吸口气,深深看了一眼老者和上相君,一言不发,转身就走。

  他必须离开。

  否则,他怕老者会出手!

  地府的四大判官之一,可不是如徐偃王、宋襄公这样的小角色。

  一旦他真的被老者和上相君,联手拿下,十王殿都无法坐视不理。

  到时候,地府很可能要因此陷入无休止的动乱之中。

  而且,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不必继续纠缠。

  “帝君没有露面,难道真如传闻中说的那样,他受伤了吗?”陆之道暗暗道。

  这番话要是被其他人听见,只怕会震骇的难以言语。

  酆都城的主宰,同时也是整个幽冥世界的无上存在,自从某个时间点开始,就一直没有露过面。

  这也是导致酆都城戒严的缘故。

  陆之道并不是在胡乱猜测。

  地府之中的几位大神通者也有这个怀疑。

  现在看来……酆都城中那位大帝至今没有露面,很可能真是受伤了!

  但整个三界之中,又有谁有此神通伟力,能将那位大帝重伤?

  ……

  酆都城,上相殿。

  宛若中年男子的上相君投去目光,开口道:“此番多谢陛下现身,惊走了陆之道。”

  “否则,真要动起手来,只怕没那么好糊弄他。”

  闻言,老者摇了摇头,淡淡道:“不必客气,这是老夫与帝君的约定罢了!”

  “不过…”

  话音一落,老者转头凝视着那座巨殿,又看向了上相君,道:“你们最好还是尽快想办法唤醒帝君,否则幽冥世界真的要掀起大乱了!”

  听到这话,上相君苦笑一声,心中暗叹。

  他又何尝不想让帝君尽快醒来。

  只是,做不到啊!

  毕竟,重伤了帝君的……乃是人族那位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

  与此同时。

  随着文帝祭结束,各方势力陆续开始离开长安城。

  其中,同处大隋南方的茅山宗,以及江南世家的人,相伴而行。

  “陛下已经应许,不久后会南下巡游,到时候会前往茅山拜访。”

  茅山宗的马车里,左道倾与茅山宗的长老们说道:“此事,应该还是看在师叔出手,帮助扬州府镇压了叛乱的缘故。”

  文帝祭期间,扬州城发生了动乱。

  扬州刺史杨玄纵险些因此殒命,茅山宗此举,可谓是对朝廷表达了最大的诚意。

  毕竟,也不是任何一方势力,都能拿出一位炼神返虚境真修,千里驰援。

  “若只是这样的话,倒也不用太过慎重对待。”

  一位茅山长老摇了摇头,作为传承千百年,历史久远的道门正宗。

  茅山宗的底蕴可不浅,远不是立国不过几十年的大隋皇朝能够相比的。

  除此之外,还有南方那些个宛若庞然大物的世家,亦是势力庞大。

  其他几位茅山长老闻言,也是纷纷点头,并不太在意杨广不久后,南下巡游的事情。

  但这时,左道倾又说道:“除此之外,陛下还提及了……道院!”

  话音落下!

  马车里的茅山长老们怔了下,忍不住追问道:“真的?杨……贫道是说,陛下真的提起了?”

  所谓的道院,乃是一个朝廷设立的机构。

  这个机构曾经是历朝历代,负责管辖天下道门和教派的存在。

  但在大隋立国之后,道院就被废除了。

  从此之后,也再没有重建过。

  这是因为大隋的国教是佛门,与道门是天然对立的关系。

  但这一次,杨广似乎是看在茅山宗靠向朝廷的意愿,有意重建道院。

  “没错,想来是陛下也看到了佛门崛起,带来的潜在威胁,这才准备重建道院!”左道倾点了点头。

  他很清楚,杨广并不是对茅山宗有多看重。

  真正的原因……还是佛门崛起的太快,势力太过庞大。

  这让坐在龙椅上的大隋皇帝,感觉到了一丝不安。

  于是,与佛门天然对立的道门,就因此进入了杨广的视线中。

  ……

  在茅山宗的马车队伍前头,江南世家的众人,也在热议。

  不过,他们所议之事,倒是与道佛两家没什么关系。

  “你打探到的消息是真的吗?”一位江南大家族的族长皱眉,似是有些惊疑。

  “当然,那位吏部的员外郎亲口对我说的!”

  马车里,一名锦衣华服的青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点头道:“陛下有意,打算重启科举!”

  听到这话,马车中的众人神色各异。

  或是兴奋,或是期待。

  还有的……神色很是难看。

第224章 大隋科举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为国之本。

  大隋皇朝要统御九州,治理天下,最为重要的就是朝中的文武百官。

  而文武百官的如何出现,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要点。

  在大隋皇朝以前,历朝历代,有着各种方法和途径,简拔官员,委以重任。

  比如,西周的世袭世禄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等等。

  这些制度都曾经在九州的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制度往往也出现了同一个问题。

首节上一节363/7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