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开门的机会应该是宋廷锋自己去的,不过这次他让给了江一。
江一上前把车门提前一步打开了,姜太平从车上下来,笑道:“江一,我今天过来可是专程为了你才来的啊,你知道我过来是干什么的吗???”
“应该是给我转正的吧。”
“不错,你猜对了,我来是给你转正的,三天破两案,你是我们北城分局成立以来最闪耀的刑侦新星了,鉴于你优异的表现,经过分局开会讨论、报备市局同意,你可以提前转正了。”
“谢谢姜局长。”
“哎,先别急着谢我,我来确实是给你转正的,不过这只是其一,我来,还有另外一件事。”姜太平语气变了:“昨天晚上,富华小区1栋403发生了一起强碱杀人案,到现在还没找到凶手的线索,你是个刑侦好苗子,我想带你过去看看现场,你意见如何啊?”
第29章 一入社会深似海
奸杀!?
江一心情瞬间不美丽了,距离他们小区凶杀案才过去两天时间,今天竟然又有命案了,而且还是奸杀案!
八重罪中,强歼和故意杀人,都包含在内,奸杀,相当于是犯了两个重罪。
第一天凶杀,第二天扫黄,第三天奸杀……两天三个案子,江一都怀疑自己还是不是在洛城了。
姜太平看出来了江一的异样:“基数大,案子自然就多了,你刚上班,以前是带有滤镜,没接触过,慢慢的你就会知道了,社会....没表面那么太平。表面的太平,实际上是有人在背后负重前行,而现在,到了你负重前行的时候了,如果案子没及时侦破,凶手继续流窜,造成社会恐慌,这层滤镜,就会被摘掉了。”
这还说什么呢,干吧!
“我服从组织安排。”
“别说空话,你就说你愿不愿意。”
“愿意。”
“走吧,上车。老宋,人我带走了啊,过两天给你还过来。”
宋廷峰还能说什么,他能说不吗?不过他有也不会说不的,江一是个好苗子,这谁都能看出来。
跟着出去破案,能锻炼他,这是个好事,天天待在派出所,一身的才华,容易糟蹋了。
“带走吧,最好不要还回来了。”宋廷峰回应道。
姜太平也笑道:“我倒是想把人直接给搞到分局,但最近几个月严查廉政你应该也听说了,他刚入职,又是转正又是借调到分局,我怕引人耳目,再等等吧。”
江一全程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四十五度嘴角倾斜的假笑。
去分局他肯定是愿意的,只不过不是现在,正如姜太平说的,他刚入职,虽然破了几个案子,但毕竟还是新人一枚,见识的东西太少了,尤其是听姜太平这么一说,每天光是北城一个区就有这么多案子,他更是觉得自己目前能力还是太薄弱了。
还是继续在派出所干吧,提升提升阅历,混混经验,等到半年以后差不多了,就可以离开派出所这个新手村了。
“东西就不用带了,直接上车。”姜太平直接道。
“好。”江一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好收拾的,带着手机去就行了,至于吃饭的家伙,想了想觉得没必要带,中午肯定是发盒饭的,而且奸杀现场......他也是第一次见识,到时候看完之后还有没有心情吃饭,也不确定。
跟着姜太平上了车,半开车窗,跟宋廷峰告了别,直奔案发现场。
富华小区跟富丽花园听名字很相似,感觉属于同一街道,实际不然,这俩小区距离还挺远的,一个是北城区北边,一个是北城区最东头,完全是两个区域,直线距离得有个八九公里了。
开车二十分钟,车子抵达了富华小区。
这个小区比富丽花园年代还要久远,是那种六层的老房子,没有电梯,只有步梯。
墙皮上刷着老式红漆,有种苏式建筑的风情,这也正常,洛城当年接受过不少毛子专家的支援,所以不少建筑物都留下了这种苏式风情,尽管后来毛子都撤走了,但还是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影响着洛城的建筑风格。
来到小区内,在案发现场的单元楼下,姜太平指着一名左手吊着石膏的中年男子,介绍道:“江一,这是刑侦队三队的队长,马骅。”
说完,他看向对方:“马骅,江一就是早上破了系列盗窃案的那年轻人,前天的富丽花园凶杀案,也是他提供了重要线索,帮助我们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这是个刑侦天赋型选手,我就把他交给你了。”
作为领导,知人善用是最根本的,姜太平自己不懂刑侦,但他知道谁懂刑侦。
“从小没少看柯南吧。”看江一是个年轻人,马骅开玩笑的说道。
“柯南还真没怎么看过,倒是神探狄仁杰没少看......”江一挠挠头说道。
姜太平看了看表,催促道:“案发到现在已经五个小时了,抓紧时间吧。”
“明白。”马骅对着江一说道:“小江,做好心理准备,跟我上楼了。”
案发现场在4楼的403户,上了步梯,比前天在富丽花园只多不少的法医、勘察人员都在现场。
“死者,24岁单身女性,户籍是西华县的,在洛城上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洛城了,在这跟别人合租的房子,发现尸体是上午的九点,她的合租室友下夜班回来后发现了尸体,报了警。目前根据我们排查的情况,死者性格温和,没有结仇,家中财物也没有损失,不像是为了侵财然后发现死者貌美产生了奸杀的想法,当然,也不排除杀了人后慌张,忘了自己是侵财来的,直接跑了。”
摸着下巴,江一分析道:“如果是为了侵财,不可能选择这种老房子吧,老房子能有多少钱。”
“这个不一定,有的就冲着老房子门锁容易撬开来的。而且像这种老房子,公认的没监控,很多小偷都会选择这种盗窃的,虽然得手金额不多,但胜在稳定。”毕竟一队之长,马骅还是比较有经验的。
“脚印、指纹、毛发......这些现场都没有吗?”
“有,目前还没出结果,估计得等下午了。”
“小区有监控摄像头吗。”江一问道,新小区肯定有,然而这是个年龄比自己都大的老房子,监控,真不一定安装的有。
马骅摇头道:“小区太老了,估计得有个二十多年房龄了,没物业,自然没安装监控,小区就一个看门大爷。”
“看门大爷、邻居,有没有说上午见到可疑人士?”江一问道。
“邻居问了,敲门人不在,这小区大多房子都租出去了,估计都出门上班了,他们个人信息还没摸到,等等吧。至于看门大爷,我刚刚我下楼就是准备去问的,碰到了你们,这才又上楼了。”马骅掏出烟盒,是一盒芙蓉王,拿出两根,自己一根,给江一散一根:“抽根烟。”
“马队,我不会抽烟。”
“不会抽啊,跟我当年一样,我没干刑警以前,也不会抽,当了刑警以后,烟就不离手了。”
两人聊着,来到了小区的大门口,小区有个小小的门卫室,敲了敲门,一张老脸从里面露出:“警察?”
“你是这里的看门大爷吧,我们来找你问点事。”
“警察同志,我知道小区死了人,但我什么都不知道啊,我就一看门的,只要门没丢,别的我什么都不管的。我一个月赚九百多块钱,我不可能玩命的。”说着,门卫大爷就要关门了。
“嘿,我找你来问点话而已,谁让你拼命了?”马骅把43码的鞋子挡在了门框上:“早上6点到8点,有没有见到可疑人士出入小区啊?”
第30章 僵局
“可疑人员啊?”门卫大爷不情不愿的把门给敞开了,开始回忆:“应该是没有的吧。”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什么叫应该是没有的吧?说话说清楚点,不然我们有理由怀疑你是在故意包庇凶手。”马骅的声调提高了几分。
这话说的夸张了,公民确实有配合警方的义务,但如果愣是说不知道,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除非是同伙。
不过老刑警都有自己侦破的一套方案,可能马骅就是这种方式。
“警察同志,冤枉啊!”门卫秦大爷立马喊冤枉了:“这小区有一多半都是租户,有的小小的三室一厅能住七八个人,你说我都一把年纪了,小区进进出出那么多人,我怎么可能记得过来?”
“就没有一个行事慌张的?”
小区没有监控摄像头,小区外的监控摄像头又太远,根本拍不清晰,否则马骅也不会寄希望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身上。
“你要说慌张的,那可太多了。”
“为什么?”
“现在年轻人不都喜欢熬夜吗,早上都起不来床,基本都是卡着点去上班的,十个有九个都是冲着出小区的。”秦大爷回应道:“所以你要说行事慌张的,那真是数不过来。”
“有没有你从未见过但行事慌张的?”
“这个倒是没有,都是熟面孔了。”这次秦大爷则是比较肯定的语气回复道。
“知道了,想到了什么新的线索,记得打电话。”
“可我不知道你的电话啊。”
“妖妖灵不知道?”
“噢噢。”秦大爷悻悻的缩了缩脖子,回屋了。
“同一楼层的邻居走访一遍了,两个家里没人,一个说没听到什么动静,小区也没监控录像......凶手带了套,死者体内没有发现精斑,目前只能寄希望在案发现场发现的毛发、指纹、脚印了,等下午技术科的消息了,看看指纹跟毛发能不能锁定嫌疑人。”马骅满脸愁容,说着又掏出一根烟,自己个儿抽起来了:“这案子难办。”
“马队,死者的死因和杀人凶器是什么?”
“死因是贯穿跟失血过多,杀人凶器么,法医推断是一把17公分左右的水果刀。”
“现场有没有留下什么鞋印?”现在有的痕迹高手,可以通过脚印判断凶手身高体重这些。
如果现场留下有鞋印,那么就能缩小排查范围了。
“犯罪嫌疑人应该是穿了鞋套或者塑料袋,家里除了死者和她的合租室友鞋印外,没有其他第三个人的了。”
站在单元楼下,江一看着4楼,若有所思:“马队,同一楼层查过了,那上下楼层呢?”
“这个倒是没去......不过邻居家有一家有人,我问过了,他们没听到什么动静,而且不像是在撒谎。同一楼层都没听到什么动静,上下楼层应该更不会吧。”
一些老刑警,他可能确实经验丰富,但有的时候也往往会故步自封、刚愎自用,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盲区。
就像是此刻的马骅。
他认为,同一楼层的人都问过话了,都说没听到什么异常的动静。楼上楼下的,就没必要再去了。
“不过刚好现在没什么头绪,你既然提到了,那就走一趟吧。”后知后觉,经过江一这么一提醒,马骅扔掉抽了一半的香烟,和江一并排,重新上楼了。
死者是4楼,所以江一和马骅首先来到了3楼。
那个年代的房子没有公摊面积,一个楼层,能有四户人家,并且面积都不小。
挨家敲门,跟4楼情况差不多,有两家敲门没人答应,剩下的两家家里有人在家,不过问他们话,也都说没听到什么异常的动静。
“马队,像是这种把房子租出去的,我们能有什么途径快速联系到这些租户吗?”
“得去找信息科,他们去联系房管局,房管局那边提供原住户信息及联系方式,再由原住户向我们提供租户的信息和联系方式......”
“还怪麻烦的。”江一还以为公安这边能有个快速查询渠道,一键搜索之类的.......现在看来,想多了。
“麻烦也得找啊,我已经联系过信息科的人了,他们说正在查着,等着吧。”没有一个关键性的证据,想破案,都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入手,马骅现在更偏向于等。
一是等有了这栋楼所有的租户、住户的联系方式。
二是等技术科下午的DNA检测报告跟指纹对比情况。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便携式指纹对比机,不过现场提取到的几枚指纹,都不是特别完整的,便携式对比机很难完成对比,需要带回分局的技术科,用更专业的指纹对比机去进行对比。
江一的犯罪基因在这里有用处,但是不大。
主要是太多了,他去现场的第一时间,犯罪基因就已经起作用了。
只不过给出选择,太多了。
就像是一滴墨,泼入了水中,各种脉络飞速发展。
不像是富丽花园那个凶杀案,已经锁定嫌疑人是他的丈夫了,并且知道丈夫的基本性格,也知道他没有出小区,就藏在小区某个角落。
这样的情况下,犯罪基因可以去推断他会藏匿的位置。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嫌疑人的信息一点都没掌握。
目前唯独掌握的就一个,性别男。
除此之外,年龄多大、体重多少、身高多高......一律不清楚。
这种没有目标参考的情况下,犯罪基因的作用几乎为零。
因为目标太广泛了,可以是六十岁的退休职工,也可以是二十岁的外卖员,还可以是上门维修水管的维修工人,输入进去的目标人群都不固定,得到的结果自然有千千万种。
江一和马骅蹲坐在楼梯台阶上,江一想了想问道:“死者的家里、公司、朋友都联系了吗,他们有没有提供什么重要线索?”
“你小子不像是个新手啊,这一套套的,很在行啊。”马骅对江一有些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