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0:开辟内卷新赛道! 第413节

  “对啊,我感觉前几届办的就很好,教育意义十足,引起了非常的反响。”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张导的想法确实不错,但如此大的主题转变很难让观众接受。”

  “…………………………”

  反对声如潮水一般响起,争先恐后的涌进张艺谋耳中。

  抬头环顾一周,上一届总导演正老神在在的坐山观虎斗,冷眼旁观手下人反对、攻击张艺谋。

  事实证明,外来的和尚也好念经。

  苏君一直没有说话,捧着装满枸杞水的保温杯晒太阳,时不时喝上一口。

  西影送来的枸杞确实是好东西,苏君之前着实误会他们了,虽然不能快速让他复原状态,但滋补的功效很足。

  一口喝下去,感觉混身都暖洋洋的。

  “慢慢来,慢慢来,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张导也不想出问题吧。”

  有些年轻的声音响起,笑嘻嘻的,听上去完全没有丝毫尊重张艺谋的感觉,同样也没有把苏君放在眼里。

  真是让苏君火大啊。

  轻轻转动椅子,一直背对众人的苏君第二次看向他们,手中的保温杯放在桌上,发出一声不轻不重的“咚”,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这些叫养尊处优的少爷兵第一次感觉到苏君身上的压力。

  冷冽、审视的目光在每一个人身上缓缓扫过,这种似乎被人完全看透的感觉让他们不寒而栗。

  闻名不如见面,苏君在圈内不知从何时起开始以狠辣、全能、不留余地著称,他们见到苏君时都有些发怵。

  他们不怕普通圈内人,只怕有背景的圈内人。

  对他们能真正造成威胁。

  看到苏君一句话没说就压制了所有人,张艺谋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这就是他喜欢与苏君合作的原因所在,乱七八糟的事完全不用他费心,苏君都会去全部摆平,他只需要全身心投入导演工作就可以。

  这就叫,苏君在、没意外,可以专心干事业。

  苏君的视线转了一圈,最后落在那张看似张扬跋扈、其实已经有了些怯懦的脸上,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是好事,至少对活动的筹备有积极的筹备作用,我和张导也不是听不进去话的人。”

  苏君张口第一句话就是肯定,让众人悬着的心稍微松了松。

  人的名、树的影,有几个不怕苏君的。

  那几个人的下场大家心知肚明,除非是一尘不染的圣人,否则都不敢和苏君正面交锋,谁让苏君专找痛处下手呢。

  “但是我不希望有人浑水摸鱼,借机发泄私人情绪。”

  “这场活动的总导演是张导,总策划是鄙人,我们定下来的基调就是如此,看不惯的可以直接向上面反映,我完全不介意。”

  “可要是谁敢在这里阴阳怪气、在背地里阳奉阴违,就别怪我苏某人不讲情面。”

  掷地有声的话在会议室内瞬间响起,苏君强势的姿态立刻让他们身体一紧,刚才坐姿还松松垮垮的众人下意识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装出一丝不苟的样子。

  就像苏君说的那样,筹备组的老大是张艺谋和苏君,这是上面的决定,发布会和任命书已经下来了。

  按照正常情况来看,只要上面没有直接干预,活动的所有筹备过程都要听他们二人的,其他人只需要听命行事就好。

  给你脸的时候让你提意见。

  其他时候老老实实做事,苏君和张艺谋对他们可没有前辈、晚辈、工作同事这些牵绊。

  “你,不愿意听就出去,这里没人惯着你。”

  “出去好好玩你的蛋。”

  此话一出,不吝于平地声惊雷,直接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他们看向苏君的眼神变了又变。

  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开人?

  在众人注视下,那个年轻人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颤抖着站起身向外走去,没走出两步就被苏君叫住了。

  “把工作证留下,以后不用再参加如此无聊的会议了。”

  “轰!”

  苏君的声音刚刚落下,整个会议室中所有人都坐不住了,今天苏君能开了那个年轻人,明天就能开了他们,原本屁股底下稳稳当当的位置突然变得摇摇晃晃。

  看着乱糟糟的局势,苏君也没有强行压下去的打算,而是拿起保温杯,又美美的喝了几口枸杞水。

  “爽!”

  “当老大的感觉就是爽,拍拍桌子、谁不服就开谁,这种日子确实舒坦。”

  过了将近五分钟,会议室才变得安静下来,一个个翻开笔记本、拿出钢笔,一副安静听话的态度,让张艺谋非常满意,笑呵呵的翻开本子,开始重新阐述他和苏君早早就碰出来的想法。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亲密无间的好搭档。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宣扬璀璨的民族精神、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主旨是让活动趋于年轻化,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互动中。”

  “内地、港岛和湾湾娱乐圈的明星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只要他们提供的作品符合活动主题、质量过硬,就都能借助这个广大的平台展示自己。”

  “舞台表演方面要在古风的基础上拥抱高科技,异色特效会对演播厅进行改造,建立一个虚拟和现实相交的空间……”

  “……………………”

  “我们同时也会保留一些传统节目,但要在其中增添不一样的元素……”

  “…………………………”

  会议的后半段苏君完全交给了张艺谋,他则是在那里昏昏欲睡。

  分工合作、互不干扰始终是苏君奉行的宗旨,什么人干什么事,外行指挥内行的事他从来不做。

  他擅长的是创新和把握大方向,具体实操还是要看张艺谋,这位可是行家里手。

  真要有问题,他们再讨论也可以。

  “叮!”

  信息提示音响起,苏君拿起手机看了一眼,是刘亦妃在咖啡馆的自拍照。

  嗯,一如既往的难看。

  身处咖啡馆的刘亦妃盯着手机看了一会儿,发现苏君一直没有回复后,微微撇嘴。这种已读不回的家伙最讨厌了。

  就在刘亦妃疯狂吐槽苏君的时候,咖啡馆的大门被推开,刚刚落地京城的郭小四走进咖啡馆,只是打眼一扫,他就发现了刘亦妃所处的位置。

  他总能发现一个空间中最美好的事物。

  站在郭小四的位置看去,午后三点的咖啡厅漫着浅烘焙的香气,刘亦妃陷在靠窗的角落卡座里。

  一身雾白色休闲西装妥帖地裹着身形,肩线挺括却不凌厉,驳领处松垮半寸,中和了商务感的刻板。

  同色系长裤顺着交叠的双腿垂落,裤脚微喇扫过脚踝,露出的细带凉鞋上缀着些许碎钻,在光里一闪而过。

  墨镜卡在鼻梁中段,镜片反射着窗外梧桐叶筛下的光斑,倒让下颌线的弧度更显清冽。

  此时的刘亦妃跷着二郎腿,右腿搭在左腿上,脚跟着意地虚点着地面,节奏漫不经心,左手随意搭在膝头,无名指上的银戒沾了点阳光,右手捏着玻璃杯柄,冰块撞出轻响时,她眼皮都没抬一下。

  阳光斜斜切过她的肩颈,把白西装的肌理照得分明,绒毛在光尘里浮动。

  刘亦妃微微侧着头,耳后碎发被风吹得轻颤,墨镜边缘漏出的睫毛很长,投下一小片阴影。

  周遭的喧嚣像被无形的屏障隔开,她指尖划过杯沿的动作从容不迫,那股子劲儿不是刻意端着的强势,倒像是习惯了掌控节奏的松弛。

  看到这副样子的刘亦妃,一直以艺术家自居的郭小四创作灵感瞬间爆棚。

  要是真把刘亦妃的档期交给他,郭小四分分钟就能拍出一部好作品,至少比拍《小时代》有意思。

  可惜了,他拿不到刘亦妃的档期。

  “刘总,劳烦久等了,京城的堵车比魔都还厉害,我完全没有准备。”

  郭小四快步走到刘亦妃面前,脸上浮现笑容,十分自然的开始寒暄,因为之前帮苏君保守过秘密,所以他和苏君、金乌影业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当然,苏君是否这样想就不得而知了。

  “没关系,这里的景色十分好,我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郭导先坐。”

  刘亦妃笑着摇摇头,摘下墨镜,伸手示意郭小四坐下,旁边的姬梦安已经去帮郭小四点咖啡了。

  今天主要是谈事,喝什么都不重要。

  咖啡刚刚端上桌,刘亦妃和郭小四之间就已经进入正题了。

  “《花千骨》的原著我大概翻了一遍,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之前就听说它的版权被人买走了,没想到是金乌影业。”

  “我没有指导电视剧的经验,要是有不足之处,还请李总和苏总多多担待。”

  对于金乌影业邀请他担任《花千骨》的导演,郭小四从未想过拒绝,这种好机会有大把的人等着呢。

  郭小四是一个很自负的人,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失败,刚才那番话只是为了打个提前量而已。

  “这个没问题,金乌影业有很多成熟的副导演,他们会全力配合郭导。”

  刘亦妃轻轻搅拌咖啡,脸上还是那副笑容,和苏君学的,假笑女孩。

  “不知道郭导对女主角和男主角的选取有什么看法?”

  这才是今天见面讨论的重点。

  “男主角我暂时没有好人选,但女主角的话要是刘总有档期的话,我感觉你一定非常合适。”

  虽然知道事不可为,但郭小四还是出言尝试一下,万一大馅饼真砸在他头上了呢。

  想一想,刘亦妃继《神雕侠侣》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都不用宣传质量如何,那些渴望已久的粉丝就足以把电视剧的热度顶到最顶级。

  当年那些看《仙剑奇侠传》和《神雕仙侣》的年轻人此时正式兜里有钱,愿意为偶像疯狂的年纪。

  可惜了,天往往不遂人愿!

  迎着郭小四那十分期待的眼神,刘亦妃缓缓摇头,脸上的礼貌笑容一直没有消失。

  “抱歉啊,我后面的档期非常满,无法出演《花千骨》。”

  刘亦妃的回答落在郭小四耳中,他很失望的摇了摇头,苦闷的将咖啡一饮而尽,他刚刚升起的创作灵感熄灭了。

  艺术家的人生总是如此坎坷,郭小四已经习惯了。

  既然得不到刘亦妃的档期,郭小四一下子失去了所有心情,像是一条失去了所有挣扎动力的咸鱼,直接躺平摆烂。

  “我听说过金乌影业的选角要求,对女主角的人选就不多加置喙了。”

  “可以列出一个名单,经过试镜之后我再做出决定,其他的角色也是如此,要是真没有合适的人选,咱们再协商。”

  郭小四语气平淡,活人微死,刘亦妃不当女主角,其他人都无大所谓。

第441章 少说话,多做事,别犯蠢【求追读】

  越大的活动,筹备起来越麻烦,这是娱乐圈内的共识,也是一条铁律。

  说实话,苏君面对这种活动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要不是有张艺谋负责具体操作,他肯定不会接下这个任务。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知道这种活动的筹备有多繁琐、有多困难。

  一个筹备小会开了近四个小时。

首节上一节413/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