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0:开辟内卷新赛道! 第389节

  “那就好,安心看电影吧,大哥记得帮忙提些改进意见。”

  苏君轻笑一声,场内通亮的灯光逐次熄灭,他的身影全部隐于黑暗中。

  额,黑色西服的好处,隐蔽。

  听着苏君的声音缓缓消散,大哥闭上眼睛,身体瘫软在座位上,两鬓的斑白是那么的刺眼。

  从今天开始,他和苏君注定只能有一个人站在顶峰。

  另一侧的范小胖默默的松了一口气,她真怕苏君做出让步,搞息事宁人、化敌为友的那一套,华亿还想联合大哥,借用后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其他方面掣肘苏君呢。

  毕竟…………

  “没有了后路,才能不死不休。”

  范小胖在心中喃喃自语一句,算是真正放下心来。

  说到底,大哥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苏君想要的是什么,任何条件都不重要,没有那几个人对苏君才最重要。

  娱乐圈中的恩恩怨怨就是如此残酷,身败名裂后面往往跟着四个字。

  那就输倾家荡产。

  如果本就废物的二世祖再失去了傍身的钱财,那与杀了他们有何区别?甚至更为残忍。

  范小胖同样如此,她付出了万般的代价,就是为了名利二字。

  没了这两个字,她会生不如死。

  纷乱思绪在脑海中一闪而逝,范小胖开始慢慢将注意力放在电影上,她很想看看刘亦妃这个后起之秀有什么表现。

  她出道这么多年,还没有拿过含金量特别高的奖项。

  随着电影逐渐播放,很多人看向张艺谋的眼神都变了,《寄生虫》那里是一部普通文艺片,明明是一部为金棕榈量身打造的影片。

  《寄生虫》本身与戛纳电影节的艺术调性高度契合。

  二者在对社会议题的深刻挖掘、艺术表达的创新性及人文关怀的普世性上形成强烈共鸣。

  参加过戛纳电影节的人都知道,戛纳电影节向来推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突破的作品,而《寄生虫》以类型片外壳包裹尖锐的社会批判,精准切中阶层固化这一全球性议题。

  于此同时,影片通过贫富家庭的交织叙事,用暴雨夜的空间对比、半地下室的隐喻等意象,将阶级差异具象化为可感的视觉符号。

  这种将沉重现实转化为荒诞戏剧的表达,与戛纳鼓励的“作者性”创作高度一致。

  既保持导演的个人风格,又突破地域局限引发普世思考。

  很明显,张艺谋做的非常到位。

  在艺术形式上,《寄生虫》融合了黑色幽默、惊悚与悲剧元素,叙事节奏张弛有度,镜头语言充满隐喻,这种类型融合的实验性十分符合戛纳对电影语言创新的追求。

  同时,影片对人性复杂性的刻画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展现贫富群体在生存压力下的挣扎与异化,传递出深切的人文关怀。

  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戛纳电影节始终坚守的“电影应关注人的处境”的核心精神。

  这么说吧,《寄生虫》以独特视角解析时代痛点,用创新手法拓展电影边界。

  正是戛纳所倡导的“艺术反映现实、现实滋养艺术”的生动写照。

  雅各布在电影播放期间,不断下意识的瞟向张艺谋,正因为他不是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对电影的印象很深刻,他才对张艺谋的表现十分好奇。

  “看着一副憨厚的样子,其实野心大着呢,直奔金棕榈而且,完全没有把其他奖项放在眼里。”

  “每个角色都不突出,又处理得非常好,准备做得也太齐全了。”

第419章 挽狂澜于既倒、续大业于危难【求追读】

  《寄生虫》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广泛好评,是个人都说它有金棕榈之姿,就和“我儿王腾有大帝之姿”一样。

  虽说人人都夸,可苏君和张艺谋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万一戛纳电影节和国内某些奖项有一个毛病呢?

  将剧组或人拉过来溜一圈,蹭足热度后再踢到一边。

  妥妥的流氓行为。

  为了让奖项的事情不再出现波动,苏君打算和组委会那些老家伙先虚与委蛇,把好处拿到手里再说。

  这不,苏君一大早就穿戴好,前去赴约,法国佬也讲人情世故。

  “我看场刊对《寄生虫》颇为看好,没有其他电影能够比肩,组委会总不会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金棕榈给其他电影吧。”

  “如此一来的话,戛纳电影节的公众形象何在啊?”

  刘亦妃靠在床上,看了一眼外面刚刚升起不久的太阳,又将视线放在苏君的背影上,声音中满是好奇。

  国内的奖项有黑幕可以理解,戛纳这么多年的口碑,总不能自毁城墙吧?

  “艺术片的市场不断被压缩,好莱坞用大片不断在欧洲攻城略地,三大必须要为自己寻求出路。”

  “戛纳想保持住现在的地位,就要不断扩大版权交易额。”

  “国内每一年产出影片的数量呈现递增趋势,戛纳自然想把这些版权的交易地揽在他们手里。”

  “都是利益而已。”

  苏君轻声开口,语气平平,文艺片逐渐走向没落是大势所趋,就算他也阻止不了。

  从高票房时代来临之后,演员就变得越来越少,明星反而是层出不穷。

  和文艺片相比,商业片赚钱容易。

  奖项也在不断贬值,谋女郎周冬语就是最好的例子,三金影后除了名头好听些之外,对自身的商业价值太多提升。

  当然也和她自己的身材和外貌并不出色有很大关系,还有和三寸丁的那一档子事在。

  啧啧啧,人啊,行差踏错就是绝路。

  “戛纳除了要拉拢我们之外,是不是还会拉拢华亿?”

  “他们制作的影片数量也不少。”

  刘亦妃站到苏君面前,一边动手系领带,一边表示疑惑。

  “已经拉拢了。”

  “雅各布可以急流勇退,但戛纳电影节退无可退,他们都想挽狂澜于既倒、续大业于危难。”

  “谁不想呢。”

  面对刘亦妃的动作,苏君放松身体,任凭她施为。

  身为一个电影人,苏君同样也想改变文艺片的处境,但这种事又岂是他一个人能改变。

  总不能摁着投资方去拍文艺片吧。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苏君能精准投资能得奖的文艺片,其他投资方肯定不行,没人会愿意搞不赚钱的项目。

  “范小胖和大哥在红毯上的礼遇,这就是戛纳对华亿的拉拢。”

  刘亦妃恍然大悟的拍拍脑门,样子多少有些可爱,苏君轻轻点了她一下,声音中满是宠爱之意。

  “小脑袋瓜变聪明了。”

  “别乱动。”

  “还有,我一直很聪明,就是不怎么愿意动脑而已。”

  对于苏君的动作,刘亦妃无语的吐槽一句,她最讨厌其他人说她笨了,她从小到大一直很聪明,就是比较懒而已。

  “用不用我陪你去,顺便还能帮你当个翻译。”

  看着穿了一身正装,一副商务精英样子的苏君,刘亦妃脸上都是满意之色。

  不愧是她亲自选的男人,就是优秀。

  “不用,在颁奖典礼结束之前,就算谈得再好也不能作数,不过是互相试探底线而已。”

  “拉扯起来没完没了,没意思。”

  苏君拍了拍刘亦妃的小脑袋,脸上的正经之色一闪而逝,语气中也多了不少促狭。

  腻腻歪歪的小情侣之间,正事往往都不重要。

  “你昨天晚上也挺累的,再睡个回笼觉,中午回来时给你带好吃的。”

  一想起昨天晚上的情景,苏君就有些想笑,刘亦妃还真是十分特殊,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

  就像现在,说动手就动手。

  “你滚,昨天晚上你最过份,还好意思说我?”

  刘亦妃将苏君推着走出卧室,关上门后才甜蜜的笑了起来,伸手将窗帘拉上,钻进被窝里,舒舒服服的闭上眼睛。

  “这样的生活也挺不错的。”

  “一直下去…………”

  就在刘亦妃沉沉沉睡去时,戛纳还是那样的热闹,就算版权交易额一年比一年低,可表面上还是那副欣欣向荣的样子。

  内里再空虚,也要装装样子。

  苏君站在窗户面前,看向眼下川流不息的人群,再看看远处人头攒动的沙滩,面上的微笑缓缓消散。

  这种繁华,不知道还能持续多久,反正和苏君关系不大。

  “苏,这是法国最好的咖啡……”

  蹩脚的法国腔英文响起,苏君无奈的摇了摇头,他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

  现在要做的无外乎待价而沽。

  如果《寄生虫》能顺利拿下金棕榈,苏君抬抬手又能如何,金乌影业的版权交易地点放在戛纳也未尝不可,他和柏林、威尼斯电影节又没交情。

  他现在和好莱坞处于一种表面平静,私底下互捅刀子的状态。

  既然如此,和戛纳打好关系也未尝不可,做生意和做人一样,总要把敌人变得少一些,把盟友变得多一些。

  哪怕是仅仅是表面盟友也好。

  事实证明,在双方都没有打算下本钱之前,任何暗地里和明面上的一致都无法达成。

  苏君和戛纳那些老狐狸一样,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家伙。

  聊了一上午,说了一堆废话之后,苏君除了将肚子里的高档咖啡带走外,什么都没留下。

  博弈刚刚开始,出结果还早着呢。

  “想要挽狂澜于既倒,需要的是大魄力和大手段,瞻前顾后,又岂能成事?”

  苏君站在戛纳的海风中,低语一句,神色漠然,这些人总想先占便宜,却不想先付出,怪不得文艺片的衰落无可阻挡。

  要是易地而处,苏君肯定会选择另一个办法。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影视行业已经被资本渗透殆尽,戛纳电影节想保住先下地位,甚至再向前一步,必须要主动拥抱商业片。

  在原有的文艺片评奖程序外,增添一套文艺片的奖项也不难。

  变则通,不变则死。

  世上的事向来如此。

  “《北京遇上西雅图》和《七星鲁王宫》的情况如何了?”

首节上一节389/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