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大餐不香吗?非得喝西北风? 【求追读】
上面都开始压热度了,夏铭再不舒服也要忍住不搞事,反正该做的事都做得差不多了,那些老家伙败局已定,破破烂烂的颁奖典礼就是最好的证明。
金乌影业那么多事,夏铭不可能把时间都放在金鸡奖上面。
又没有电影入围,想公关都没由头。
公司的几个大项目都处在筹备阶段,夏铭本来就挺忙的了,结果陆阳想一出、是一出,又跑来给他找事。
“《绣春刀》第一部的主演不行,要不是亦妃演了一个镶边女主,为电影带来了很多的曝光度,票房不可能这么高。”
“第二部亦妃已经确定不演了,扛票房的没了,我心里是一点儿底都没有。”
陆阳一脸的忧愁,他之前磨了刘亦妃很长时间,结果刘亦妃就是不答应,导致他现在脑子里一点想法都没有。
第一部的男主角张振肯定不能用了。
观众反响太差,这些年也没有好的作品,更何况还不是公司的艺人,用他绝对不明智。
女主角就更难找了,真正能扛票房的真心不多。
“有话就直说,想要谁?”
夏铭无语的摇摇头,直接点破陆阳的那点儿小心思,说了半天,不就是想找一些大牌演员,最重要的是能扛票房。
连徐争都拿到了十多亿票房,陆阳这个老人肯定不能落后。
说白了,就是男人的好胜心上来了。
“我想要张若昀、文泳珊,最好再把郭京非也给我,这个阵容就差不多了。”
“如果你能帮忙协调一下的话,跟公司关系不错的李知恩也行,正好能用来打入韩国市场。”
陆阳开口就是一大串的人名,《绣春刀》是系列片,有前作打底,再加上一大堆的当红明星,票房数据肯定不差。
至于原班人马?
又不是好莱坞英雄大片,没必要纠结于几个演员的问题。
更何况《绣春刀》的卖点是权谋和武侠的结合,与主演关系不大,那几个人说起来不过是当初预算紧张下的权宜之计。
现在金乌影业不缺钱,自然不用再退而求其次了。
夏铭嘴角咧了咧,陆阳哪里是把他这放办公室,完全是把这当庙里,张口提出来的不是要求,而是许愿。
这几个人的片酬哪个便宜,加起来至少得一千多万,零零散散的一合计,整部电影五千万都打不住。
而且陆阳要的几个人档期一个比一个满,想要凑齐太难了。
“你看我长得行不行?”
夏铭沉吟片刻,脸上露出笑容,十分和气的看着陆阳。
“肯定是帅哥啊。”
有求于人的嘴脸都差不多,陆阳同样如此,直接面色不改的胡诌八扯,他反正是凑不齐这些人,还得夏铭来协调。
公司内分工明确,过界的事情绝对不允许。
“那好,我没事的时候多翻翻剧本,争取给你演好男一号。”
夏铭点点头,陆阳自己说的就没问题了,他没那么神通广大,这些人的档期早定下来了,还都是公司参与的项目,他怎么能去跟人家说?
都是项目,还能分轻重?让其他导演怎么看?
事情不得讲一个先来后到!
“那个,你也挺忙的,浪费时间拍戏纯属大材小用。”
陆阳干笑一声,默默的向旁边移了一点,他现在已经够头疼了,再来一个啥也不懂的夏铭只会让他头更大。
“要是有一两个也可以,实在不行我允许他们轧戏。”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陆阳深谙此中之道,他为了自己的《绣春刀》可谓是尽心尽力。
既然陆阳都退步了,夏铭也不好一点都不给,脑子开始疯狂运转。
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
说得还真对,挤挤也能变大!
“呸!我他妈在想什么啊?”
夏铭晃晃脑袋,将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脑袋,这就是会所去多的结果,脑子里全都是各种的沟沟坎坎。
而且那些小姐姐都挺大的,好像也不用挤,这行业也不容易,需要天赋。
“咳!咳!”
夏铭尴尬的掩饰一下,他演戏的代价是真大,把自己都搭进去了。
“张若昀的前后档期可以压缩一下,中间给你空出两个月,说服他的事情你自己去办。”
“其他人你自己想办法,公司肯定不会下发通知。”
“李知恩想都不要想,她终究不是公司的艺人,和摩天轮影业的距离需要苏君把握,我不好插手。”
“郭凡不是在海选角色吗,你可以去看看,帮公司选几个新人。”
夏铭三言两句就把夏铭打发了。
公司的艺人断代严重,头一批签约的都起来了,后续签约的几个都在各个剧组里面打磨演技。
主角暂时不能给,但谁手里没有几个配角,都不缺戏拍。
那些小角色自然没人演了。
与此同时,张艺谋把《大唐剑圣:剑圣》的后期制作暂时下放,自己则是把重心放在《寄生虫》的筹备上面。
说起来这个时候才转移重心确实有点晚,但谁让导演是张艺谋呢。
再加上金乌影业的招牌,问题不大。
在角色选取方面,张艺谋主打一个不将就,刘亦妃说了,超出预算的部分由她来补齐。
《寄生虫》的故事中有两个对比鲜明的家庭,一个是处于社会底层、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家庭,另一个是处于上流社会,十分富有的家庭。
前者家中的四个成员整天想着不劳而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找到了寄生富有家庭的机会。
四个人齐心协力,通过各种精心制造的机会,成功把占据了富有家庭的保姆、司机和家教老师的位置。
就这样,一个底层社会的家庭摇身一变成了富有家庭的半个主人,在大别墅中过上了仅次于主人的生活。
完美的形成了寄生关系。
寄生家庭中的父亲是个很考验演技的角色,张艺谋在脑海里找了一圈,最后把主意打到了葛尤身上。
那种老戏骨的“颓丧感”与角色的无奈处境契合,《活着》中对苦难的诠释能赋予角色更深的悲剧底色。
剧本已经递到葛尤手里,张艺谋坐等葛尤找上门谈档期。
剧本好就是这么的有底气。
自从看过《寄生虫》的剧本后,张艺谋对苏君高看了不知道多少眼,要不是金乌影业的规模这么大,张艺谋都想劝苏君改行了。
寄生家庭的大女儿,一个伪装成家教的骗子,角色的核心比较复杂,聪明、虚荣、擅长伪装,用“精致”来掩盖底层野心。
刘亦妃不一定能把握好这个角色,张艺谋打算给她开小灶,对金主的起码尊敬还要有一点。
反正这部电影的重点不是某一个单独角色,而是整体的剧情。
再有余男在一旁手把手教着。
应该、可能、大概率没有问题,苏君的决定,张艺谋不太能反驳。
大儿子,冒牌大学生家教,张艺谋心中没有好的选择,那是一个看似温顺,实则投机,在谎言中逐渐迷失的角色。
主要是外形要好一点,看了一大堆明星简历,真没有特别合适的。
家庭主妇,一个擅长撒谎的角色很好安排,余男轻轻松松就能拿捏,根本不需要张艺谋操心。
富有家庭男主人,内核是冷漠疏离,表面的儒雅和善不过是伪装,实则对底层充满偏见,是阶层隔阂的象征。
这种角色居高临下,蔑视众生的角色很适合陈到明,他能精准把握角色的伪善与阶层冷漠。
富有家庭女主人就很简单了,善良但愚蠢,易被操控,养尊处优,缺乏主见,对底层的“善良”带有施舍性质。
为了让角色出现反差感,张艺谋在考虑周讯,但其实最合适的还是李冰冰,很符合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时间一晃而过,眨眼就来到月底,金鸡奖的颁奖典礼如期举行,《寄生虫》的角色也定了下来。
葛尤、陈到明、余男、李冰冰、刘亦妃,有这几个人在手,张艺谋根本不知道“输”字怎么写。
就是年轻男人的橘色还没定。
不过这件事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到苏君回京城再说,在张艺谋的印象中,苏君总有办法解决问题。
此时的苏君刚刚落地武汉,他今天就是专程来拆台的。
没等苏君进入酒店,金鸡奖颁奖典礼的红毯环节就开始了,红毯上冷冷清清,人气最高明星的竟然是大宝贝,其他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角色。
老家伙们摆烂了,没有再设立什么限制,只要人来,无论咖位大小,都能去红毯上走一遭。
额,应该能叫红毯,至少有颜色。
场内的布置极其简单,除了前面几排的椅子稍微好一点,后面留给自费观众的座位全是小马扎。
周围连个卫生间都没有,膀胱不好的连矿泉水都不敢打开。
组委会的口径无比统一,为了环保,杜绝浪费,一切从简,让奖项回归电影和艺术本身。
那么问题来了,赞助和拨款都没少,理应有所结余,但为什么一点儿回头钱都没看到?
唉,大家懂的都懂。
颁奖仪式入场完毕后,地位最高的冯晓刚和张果立坐在第一排,回头一看,只见后面空荡荡的一片,连工具人大宝贝都坐在了第二排最中间的话位置。
张果立脸色微微一变,他知道苏君和金乌影业很有号召力,但没想到能做到这种程度,比巅峰时期的华亿都要牛逼。
没办法,上面的心肝宝贝,跟金鸡奖明着打擂台都没事,聪明人自然会多想很多。
不来还好,反正一堆人没来,老家伙再生气都要憋着,不能犯众怒。
但要是一个人来了的话,瞬间就会成为金乌影业的打击目标,小鞋分分钟穿在脚上。
“当地文化口的领导怎么没来?”
“那几个人怎么看也不像是领导,顶多算是中层。”
冯晓刚诧异的声音响起,张果立立刻顺着视线看去,发现那片区域只有寥寥几个人,还都是老得老、少得少,一个看上去像领导的都没有。
目光扫了一圈,张果立发现那几个老家伙的脸色非常不好,比他的皮鞋都黑。
还有,赵燕子也是一脸便秘的表情,不知道是不是廉价矿泉水喝多了。
有些消息根本瞒不住,特别是当事人根本没想隐瞒,同一个城市待着,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引起一圈涟漪。
当《一代宗师》剧组成员代表国际章领取金鸡影后的奖杯时,一则消息正式传到了会场里面,完美解释了那些本该在这里的领导们去了那里。
“苏君下午到的武汉,刚刚在湖锦酒楼宴请那些人,他们都去了。”
冯晓刚的一句话直接把张果立搞沉默了,他真没想到苏君做事会这么绝,手段如此阴险。
这件事要是传出去,金鸡奖的威信会大打折扣,以后再想让举办地重视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