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特型演员不能当影帝? 第573节

  贝尔冷俊不禁的耸了耸肩。

  “我想,我们可以合作!”

  这一次考斯提甘很是郑重的看着陈瑾,而且还主动朝陈瑾伸出了手。

  很显然,白人在某些方面,翻脸确实是比翻书还快。

  在抛出电科和《金陵》之后,果然考斯提甘开始认真对待起来。

  “……”

  一旁的贝尔朝陈瑾使了个眼神,一副哥们配合的很不错的表情;陈瑾给了他一道眼神自己体会。

  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为了一部电影居然都有些叛变了?!

  只能说,贝尔也是人。

  现如今他跟陈瑾因为《香江行》算是绑在了一条绳上,但凡能拉来更多的人,对于他们接下来的这部电影,只会好处更多。

  陈瑾在好莱坞越有话语权,那这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

第387章 野心的具现,好莱坞起航的初始!

  依旧是刚刚的总统套房,但外面的会客厅很安静。

  刚刚贝尔已经把《香江行》的一些细节,跟考斯提甘说了,这下考斯提甘才明白,贝尔和陈瑾两个人,到底下了多大的一盘棋。

  这两个人,野心可真不小。

  但……考斯提甘喜欢。

  他就喜欢跟有拼劲的年轻人合作,尤其是陈瑾这样的青年才俊。

  电科在华夏的影响力,也是考斯提甘很有倾向性的考虑一环;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好莱坞目前在主攻华夏,六大已经开始全民倾斜自己的政策。

  原本老美的中心不是欧洲,就是日韩,要么墨西哥、俄罗斯等等市场。

  华夏,其实就从未进入过好莱坞的视野。

  这倒不是老美不看重,相反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华夏的潜力,多少的合资公司进驻华夏就看得出来。

  但电影行业,确实没有办法。

  因为华夏的国策,对好莱坞作品进入有诸多的限制,而且进口片的分成也低。

  这就使得,这些家伙压根懒得跟华夏嗦。

  你爱进口进口,不爱进口我靠着其他地区的全球市场,依旧活的很滋润。

  哪怕华夏加入了WTO世贸,对电影的准入一开始也没多大改变。

  但是,今年不一样了。

  真的完全不同。

  因为华夏的分成变了。

  也就是所谓的电影分账制度,做了巨大的革新。

  国外的制片方,通过代理发行机构在华夏大陆上映电影时,不能直接出售版权,而是只能按照预先约定好的比例,从票房收入中获得分成。

  该模式自1994年《亡命天涯》引入华夏市场以来,通过配额不断的调整,从一开始的10部增至现在的34部,而且分账比例也从美方分账13%,优化到了今年的25%!

  20年不到,电影准入翻了三番,分成更是涨了一倍。

  一切,都在今年。

  25%的分成,外加动不动10亿人民币+的好莱坞电影,老美这还不冲的话,那真的是傻子了。

  要知道,这25%的分成,是刨去宣发费用的。

  这在全世界都没这样的特殊性。

  像国内电影,发行费就是很大的一块费用,占据到8%-15%,要是加上不要命的那种铺天盖地宣传,有的得划到20%的发行。

  到手也就25%不到。

  所以进口片的政策,在今年几乎跟国产电影的利润差不多。

  这就是华夏大陆分账规则很有利的一块,宣传费用由国内发行方承担,而国际惯例是为放映方支出。

  而国内发行方,就两家中影、华夏。

  特别是中影,他压根就不需要宣发,排片帮你拉满的前提,只要打个好莱坞电影的广告,观众就直接无脑冲进影院了;是的,现在的华夏影迷就是这么热衷好莱坞电影。

  而且,这还不算。

  网络流媒体的分账也非常的可观,华夏的几个视频点播平台,都是可以收费划分分成的。

  一部电影6块钱,片方到手能有一半!

  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六大对于华夏方面的示好,当然是谁都看得到的。

  赚钱嘛,拥抱华夏并不寒碜。

  当然好莱坞电影对华夏的促进作用,也非常巨大。

  2010年《阿凡达》的火爆,带动了全国IMAX银幕从22块增长至783块……甚至倒逼《流浪地球》等等国产大片提升工业化水准。

  这就是华夏最擅长的鲶鱼效应,把优秀的企业拉进来,另类的一种“师夷长技以制夷”!

  老美不是看不到这一点,但有钱赚,暂时管不了这么多。

  资本要的就是快速敛财的一个风口,早点落袋为安才是王道。

  “如果,我是说如果,这部《香江行》是中美两国一起合拍的电影,是什么样的一个政策?”

  考斯提甘显然已经上钩了。

  而且他现在的资方相对论影业,不是没有跟华夏合作的先例。

  08年上映的《功夫之王》!

  由双J李联杰和程龙,外加刘一菲一起主演的大作。

  当年声势无比的剧烈,可惜也只有声势了,华夏加上港台拿了1.85亿人民币的票房;全球也只有1.28亿美金。

  亏损严重。

  这导致了中美合作项目的搁浅。

  而今,华夏政策在变,市场在提升,考斯提甘显然依旧想要试一试。

  “这个剧本,我们华夏相关部门审查不一定会过!”

  “但是如果中美合作的话,应该是能网开一面的!”

  陈瑾说的也是事实。

  如果是美国人投资,那审查又是另外一个方面;人性等等都是其次,主要看有没有乳化摄政各种。

  国内是尺度线,国外是政治线,完全的两个方向。

  “这样我们分账的比例可以更高!”

  “宣发这一块可以省不少钱……”

  “还有北美这边,也可以找发行!”

  一句话,就是中美合作是利益最大化,国内外都可以找发行公司,而不是打包卖发行权这种。

  电影好,那就皆大欢喜;不过电影烂,亏的也多。

  但打包卖钱,价格是死的。

  例如《金陵》,北美再高票房其实都跟陈瑾无关,因为他已经3000多万打包卖掉了。

  “所以,只需要找一个发行?”

  考斯提甘看出了陈瑾唯一的需求。

  北美这边得找一个靠谱的发行,把《香江行》的院线上映时铺满,而唯一能做到的,就只有六大和寥寥几家影业,例如现在外界有全球第七大影业之称的狮门。

  但狮门的发行比起六大来说,还是弱了很多。

  相对论影业这种,都是依附的六大,靠的还是环球的支持。

  没有环球,它制作的电影都不知道怎么上映。

  六大在北美确实几乎呈垄断之势,并且院线都得听他们的。

  原因很简单。

  院线要求着他们放映大片,不然他们喝西北风?

  后世全美最大的院线AMC就直接倒闭了,今年不出意外会被万达给收购,但最后还是卖了。

  这一点华夏就不一样,制片方得求着院线多给排片。

  不像好莱坞大片的排片压根不需要你多担心,上映就直接拉满的。

  而且院线给大片的分成让利也相当可观,分成有的高达60%,是阶梯收费;陈瑾《香江行》要想在北美上映,肯定得舍弃一些利益,让六大进来挂个名,这样上映后才有保障。

  “我们的目标,当然是北美上映的影院数量,这个得有保障!”

  陈瑾看了贝尔一眼,考斯提甘了然的点了点头:“明白,我boss肯定很有兴趣!”

  “不,迈克尔!”

  贝尔不希望相对论影业牵扯进来:“chan的意思很明确,他只想跟环球、华纳几家合作!”

  这也是贝尔的诉求。

  “我不保证可以说服那些傲慢的家伙……”

  考斯提甘摊了摊手:“《香江行》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项目,而且《杀手:龙》证明了chan和他团队的能力,但六大……不会放在眼里的!”

  “不是我们的项目不行,而是……投资!”

  “投资太小了!”

  “我的意思是,我们得去说服我的boss,他能让六大对我们的项目点头!”

  “或者,去找传奇!”

  考斯提甘的这个建议,陈瑾听明白了。

  这其实也是之前贝尔处处碰壁的原因。

  他去找六大,六大哪怕对你项目有意思,其实也不会多看两眼的;哪怕贝尔主演,哪怕陈瑾拿出了《杀手:龙》这样的项目粗剪!

  六大投资的电影太多太大了,《香江行》算什么小卡拉米?!

  华纳环球亲自参与的项目,那都是几亿美金的投资;几千万他们也是交给旗下独立院线的。

  除非,《杀手:龙》第一部大爆,就跟原本的《疾速追杀》一样,那六大就是另外一副嘴脸了。

  现在,他们高高在上。

  而考斯提甘嘴里的传奇,就是目前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独立制片公司。

  甚至他在全球乃至华夏的影响力,堪比六大影业。

首节上一节573/6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