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看着他问道:“你想卖卤味?”
“对,现在纺织厂门口还没有卖卤味的,厂里工人收入高,肯定有愿意下班带个好吃的凉菜回去的。”周砚笑着点头:“您做的卤味,绝对是苏稽第一好。”
“你娃娃,吹牛不打草稿。”老太太笑了,脸上多了几分小傲娇,“上次周老七儿子结婚办坝坝宴,请的那个乡厨,卤的牛肉和猪耳朵,确实很一般,没我的味道好。”
“周老七儿子结婚,请的可是苏稽坝坝宴办得最好的乡厨,他整的卤菜大家吃了都说好。但就是这种水平,在您这锅老卤水面前,还是差得远。”周砚顺着杆子就往上爬,一脸狗腿:“至少差十层楼那么远,您说,您的水平有多高?”
“这么多孙儿,还是你最会摆龙门阵。”老太太堆起笑脸,看着那锅卤水露出几分回忆之色:“我十八岁嫁给你爷爷后,你爷爷杀牛,我就去摆摊卖卤牛杂、卤牛舌头、卤猪头肉,生意一路做到苏稽最好,嘉州都有专程跑来买的,还有馆子来找我定货。
这卤味的手艺,还是你祖祖传给我的,你祖祖的老汉以前在蓉城大官家里头当大厨,是有名号的红案大师。
那时候女人不能学厨,但国家动荡,生存艰难,所以我外公就偷偷把卤味的秘方交给我老娘,才让我们一家活了下来。
我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五个儿,给他们都娶了媳妇。后来不让摆摊了,吃集体饭,那锅用了三十年的老卤水被倒掉的时候,我心痛的过不得,连着一个星期都睡不戳。”
周砚听得入神,没想到这其中竟还有这般渊源,这是小周都不曾听过的事迹。
“奶奶,现在国家政策变了,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现在街上摆摊、开店的个体户越来越多,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过。”周砚温声说道。
老太太经历过最动荡的半个世纪,这一锅老卤水对她来说,确实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你想学不嘛?”老太太看着他的眼睛。
她的眼角已经爬满了皱纹,但眼睛依旧清亮。
“想。”周砚毫不犹豫的点头。
“你想,我就教你嘛,这门手艺不能断在我手里,该传承下去。”老太太笑着点头。
周砚眼睛一亮,搓手道:“奶奶,那这锅老卤水……”
“你想都别想!”老太太撇嘴,“只要我一日不死,你就得不到这老卤水。”
“这,就是卤味之王的王位吗?”周砚有点绷不住了,莫名想笑。
“卤水要自己养的才最对味,你怎么对它,它就变成什么样子。”老太太看着周砚道:“你要是真想学,我教你怎么煮卤水,怎么养老卤水。”
“奶奶,你永远是我最好的奶奶。”周砚都想给老太太磕一个了。
这么好的配方,说教就教,也就是他亲奶了。
老太太说道:“下午我给你写一张清单,你照着把东西买齐,哪天要煮卤水,就来接我去你店里教你。”
“要得。”周砚点头,“那我还要再砌一口锅,专门用来做卤味。”
虽然没能端走老太太的老卤水,但能被老太太手把手带,现场指导和教学,周砚已经十分满足。
这系统任务只能暂时搁置,等他慢慢养出一锅老卤水,从老太太那学到卤味的精髓,结果是一样的。
这是传承。
排骨在锅里炖着,周砚估摸着时间,端着木桶到院子里的水井旁,开始杀鱼。
院门口传来脚步声,周砚回头看去。
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扛着锄头站在门口,板寸头,五官深邃,长得和周砚有六七分像,眼角处有道狰狞的疤,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凶悍,海魂衫短袖左臂空荡荡的,随风微微摇摆。
他腰杆笔直,扛着锄头,让人恍惚有种扛着枪的感觉。
“小叔,你回来了。”周砚起身笑道。
“嗯,去地里锄了草,周砚,你好久没来了。”周卫国点点头,目光却往堂屋里瞧。
像是瞧见了什么,他嘴角微微上扬,冷冽的气质也是随之融化。
“小叔叔!”周沫沫从堂屋里冲出来,颠颠跑向周卫国,在他跟前站定,小手高高举起:“给你吃糖糖!大兔兔的,抿抿甜!”
“沫沫吃,小叔不喜欢吃糖。”周卫国满是宠溺的笑道。
“不嘛,你吃一颗,我喂你。”周沫沫摇头,直接把糖纸撕开,垫着脚尖向上递去。
“好嘛,我吃。”周卫国无奈一笑,弯腰从周沫沫的手里接过糖。
“甜不甜?”周沫沫满是期待的看着他。
周卫国笑着点头:“甜,抿抿甜。”
“嘿嘿。”周沫沫跟着笑,一边道:“走嘛,还有橘子,橘子也好吃吃哦。”
“要得。”周卫国应道,把锄头放在门后,跟着周沫沫往堂屋走,脸上始终带着笑。
当他走起来的时候,才发现他的左腿有点跛,但一步一步都走的很稳重。
周砚默默蹲回去杀鱼。
小叔今年三十四,十八岁参军,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受伤退伍。
老宅挂了两块‘一等功臣之家’的牌子。
一块是老爷子的。
一块是他小叔的。
这也是传承。
求月票!求追读!
第39章 完美的卤牛肠
小锅里煮着米饭,鱼先腌着,周砚先把老太太卤的牛腱子和牛舌、牛肠给捞了出来。
【一块卤的不错的卤牛腱子】
【一块卤的不错的卤牛舌】
【一份卤的相当完美的卤牛肠】
周砚看着眼底弹出的评价,能够得到系统不错的评价,可见这牛腱子和牛舌头都卤的不错。
而得到完美评价的卤牛肠,定然是老太太的拿手好戏。
刚捞出来颜色红亮,看着颇为诱人。
“牛腱子和牛舌头切薄片,这牛肠切好等会加一勺卤汁热一下,热卤的更好吃。”老太太在旁边坐镇指挥,生怕周砚整幺蛾子搞坏她的老卤水。
“要得。”周砚应了一声,已经开始切牛腱子。
菜刀轻触菜板发出笃笃声,一刀切开,横截面上的牛筋与瘦肉交织成细密的大理石纹路,经络如玉石点缀其上。
卤牛腱子不追求极致的薄,略有厚度口感更好,卤汁完美浸透了牛肉,色泽鲜亮,看起来颇为诱人。
牛舌就不同了,周砚的动作放缓了几分,牛舌一片片落下,薄如纸片,而且每一片厚度都几乎一致。
切好装盘,配一个干碟和一小碟薄切的蒜片,这是吃牛肉和牛舌的标配。
老太太在旁看得微微点头,嘴角有了一丝笑意。
这小子,刀工比起过年那会又有不少长进。
牛肠斜切成段,装盘放在一旁,老太太捞一勺卤汁浇在上边。
周砚开始做藿香鲫鱼,昨天做过一回,今天做起来愈发得心应手。
老太太也不说话,就站旁边瞧着。
她喜欢吃鱼,做鱼也是一把好手。
不管是红烧、水煮、还是干烧,都能做的有模有样。
周砚虽然学了两年半的厨,但之前在厨房里也只能给她当墩子,逢年过节都是她在掌勺。
但今天周砚的架势,倒是让她有点刮目相看。
刀工提升明显,看得出来是下了苦功夫的。
牛舌切的太好了,比她切的还薄,而且做到了长短、薄厚基本一致。
可别小瞧了这点,摆在盘子里就决定了卖相,一份菜能不能卖的起价,卖相十分关键。
煎鱼不慌不忙,翻面,起锅,装盘,鱼皮都没破。
他还自己带了泡椒、豇豆、紫苏那些,料在锅里煸炒两下,香味蹭的一下就上来了。
“嗯,你这个料炒的香,酸酸辣辣的,风味独特。”老太太点评道。
水烧开,周砚把鱼滑入锅中,小火慢炖,笑着道:“这菜我还没上菜单呢,让您先给把把关。”
“就这小味,差不了。”老太太颇为认可。
鱼先出锅,下入藿香,把锅里汤汁收一收,浇在鱼上,红亮如玛瑙的汤汁里,是切碎的泡椒、生姜、豇豆、藿香,多重颜色的碰撞。
“哎呀,这料汁太漂亮了,闻着可真香,藿香鲫鱼,看样子给你做明白了。”老太太眼睛都亮了,不禁赞叹道。
“排骨也好了,您把两盘卤菜先上桌,喊小叔和沫沫来吃饭,这鱼一会我来端,我把牛肠一热,咱们就开饭。”周砚笑着说道。
“要得。”老太太端着两个盘子出了厨房。
周砚揭开另一口锅,红烧排骨的汤汁也收的差不多了,锅铲一捞,裹着琥珀色酱汁的肉颤颤巍巍,香气随着热气扑面而来,香得人犯迷糊。
洗了锅,倒入牛肠和卤汁,汤汁一滚,立马出锅,这就是热卤牛肠。
“来嘛,我来端菜。”周卫国走了进来,端起灶台上的那盘藿香鲫鱼,转身往外走。
他只用一只手,腿还有点跛,但盘子纹丝不晃,一点汤汁都没撒出来。
周砚端上卤肥肠和一锅米饭出去,老太太已经给自己倒上酒,是他早上打的那瓶,看着他笑问道:“你要不要整点?”
“奶奶,我不喝酒。”周砚摇头,他不好这一口。
“奶奶,酒酒好喝吗?”周沫沫眼巴巴望着老太太,好奇问道。
“辣嘴巴的,小奶娃喝不得。”老太太摇头。
周沫沫听完立马没了兴趣,转而盯上了那盘牛肉,吞了吞口水。
“牛肉捻的到不?捻不到我给你搌过来。”老太太笑眯眯地问道。
“捻得到……”周沫沫抓起筷子,只够到盘子边缘。
“给你搌过来嘛,你喜欢吃卤牛肉,又不辣嘴巴。”老太太伸手把那盘卤牛肉换到了周沫沫跟前。
“谢谢奶奶。”周沫沫说了一声,立马从盘子里夹了一块卤牛肉到嘴里,开心地晃起了小短腿,一会又夹一片,吃的可香了。
“周砚今天烧的藿香鲫鱼和红烧排骨,看起多巴适的。”周卫国看着中间两道菜,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块排骨。
排骨上裹满了琥珀红的酱汁,夹起来肉颤颤巍巍的,浓郁的肉香扑鼻而来,忍不住先咬了一口。
不对,不能说是咬,只轻轻一抿,肉便从骨头上脱了下来。
瘦肉软而不柴,带着细密的肌理感在齿间绽开,软骨炖的糯叽叽的,略微弹牙的口感非常绝妙,这一口,直接撞进了心尖。
好吃!这排骨是真的香!
周卫国狠狠扒拉了两口饭,把剩下半块排骨给嗦了。
老太太先抿了一小口酒,眉梢微挑,然后拿起筷子先夹了一筷子鱼肉。
带皮的鱼肉裹满了汤汁,入口之后,麻辣鲜香齐齐登场,藿香的味道在其中异军突起,将众多滋味调和的如此鲜爽。
鱼皮煎的焦香,但鱼肉却依旧细嫩,挂上浓稠的汤汁,在唇齿间交织成了最鲜美的滋味。
藿香不稀奇,老太太做鱼的时候偶尔也会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