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只要一所大学能普及一两个活跃用户,这一两个人,就会不停的为校内网拉来更多的校友。
随着拉进来的人越来越多,而被拉进来的人也在不断拉人,校内网的用户就会呈现指数级增长。
家里企业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几千人至少能覆盖几百所大学,这几千人一旦进了校内网,对校内网的增速肯定很大帮助。
就在她沉浸于飞速增长的粉丝数时,接到了陈程打来的电话,没想到陈程一上来就问自己是不是把校内网告诉了家里。
颜若萱有些惊讶的问:“你怎么知道的?”
陈程说:“我可以看到后台数据啊,你新增的粉丝几乎都是苏南的IP地址,不用想也知道你肯定找家里人帮忙了。”
“嘻嘻。”
颜若萱得意的笑着问:“厉害吧?今天晚上你可不要让我发奖金了,我要领奖金。”
陈程笑道:“昨天发、今天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暗箱操作呢。”
颜若萱有些紧张的问他:“这样的话,那我是不是退出比赛比较好啊?”
陈程道:“就是跟你开个玩笑,你的粉丝数在那摆着,谁能质疑的了啊。”
说完,陈程语气认真的补了一句:“谢谢你啊班长,我刚才看了一眼,这些用户都是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学姐们,我在学校推的这些用户,吸引来的也都是在校大学生比较多,毕业大学生群体一直没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你这一下就帮我把局面打开了。”
“真的吗?”
听陈程说的认真,颜若萱心里很是开心,也怕陈程是故意说好听的宽慰自己,所以才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当然是真的。”
陈程解释道:“社交圈之间最大的壁垒其实就是年龄,如果校内网都是一帮在校生玩,很难发展毕业生群体。”
“你想想,大学一共才四年,除去研究生,整个大学能够贯穿的社交圈最大跨度也就是四岁,一旦年龄差超过四岁,虽然同为校友,但根本没机会同时在一所学校上过课,也不会在校内网上互加好友。”
“所以,校内网的社交圈也是四年一个层级,我现在就等于从第一级开始升级打怪,一路往上打,你现在已经帮我达到了第二、第三级。”
颜若萱好奇的问:“那最高级别呢?”
陈程说:“最高级别,应该是一层层突破到咱们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群体,他们至少也得七八十岁了,如果将来互联网越来越普及,说不定还真能吸引到这些用户加入校内网,到那个时候,校内网就算是大圆满了。”
第二次的拉新比赛,是昨晚八点开始的。
所以陈程八点钟之后要公布名单,今晚给所有赶过来领奖的用户发奖金。
所以他跟刘诗语沟通了一下,打算七点钟去琴房练琴。
下午课程结束,同寝五人去了校内打印社,他则去了不远的川菜馆。
来到川菜馆二楼,这些学长们竟然都在岗位。
一问才知道,大家课程相对没那么满,有些意义不大的选修课不去也没什么问题,所以早早的就都跑来开工了。
肖鹏详细拆分了陈程的需求,对陈程说:“陈总,我觉得我们把大鱼塘开发出来之后就可以上线了,这样的话,鱼塘功能本周末就能跟用户见面,你不是说,小鱼塘要等大家人数到了五百之后才可以申请吗,我觉得这个功能可以到下周再上线,正好中间差的这几天,让用户先熟悉一下鱼塘的玩法。”
陈程对肖鹏的思维逻辑很是欣赏。
他本来并不打算催促鱼塘的进度,下周上线这个时间节点对他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但肖鹏能很好的拆分自己的需求,整体项目完成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能让项目的部分功能优先提前上线,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一看就是真心想把事情做好,而不是糊弄着把老板交代的事情完成就行。
而且,肖鹏的拆分在陈程看来有益无害,周末提前先让各大院校的大鱼塘上线,也能让校内网的用户多一点可玩性。
于是,他便非常赞同的说道:“肖学长考虑的很细致也很充分,我觉得完全可以按照你拆分的节奏来,咱们周末先让大鱼塘上线。”
肖鹏点点头,说:“我们评估了一下,选了一套最合适的BBS源代码,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提炼和二次开发,我觉得大鱼塘功能,最快周六下午应该就能上线。”
“好。”
陈程一脸欣慰的说:“那就暂定周六下午六点钟准时上线,到时候我会在后台向所有用户推送鱼塘启动的消息,咱们同步要在个人主页的学校一栏后面,加上一个鱼塘的标识作为该学校大鱼塘的入口。”
“没问题。”
肖鹏答应下来,然后问他:“对了陈总,鱼塘的本质还是BBS,这样的话,咱们就必须要有管理员或者版主的角色,用以维护版块内的内容和秩序,你看这个版主咱们怎么选拔?”
陈程摆摆手:“不选版主了,版主权力太大,一旦鱼塘内的人数多起来,版主很容易会动歪脑筋。”
贴吧的那些所谓吧主,很多都是个人利益至上,轻则在吧内打压和排除异己,重则直接跟奸商、骗子合作,把贴吧当成敛财工具,很多贴吧乌烟瘴气,就是这种腐败的架构所导致的。
于是,陈程告诉肖鹏:“咱们在鱼塘的每一条帖子下面,设立一个“赞”和“踩”的按钮,一篇帖子到底是应该加精还是屏蔽,让用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决定。”
接着,陈程详细解释道:“如果一个帖子,被赞、被踩的次数还没超过二十次,默认它数据太少,暂时不做任何处理;”
“如果被赞、被踩的次数超过二十次,并且被踩次数超过被赞次数,我们就让这个帖子不得出现在第一页;”
“如果被踩次数是被赞次数的一倍,这个帖子不得出现在前三页;”
“如果被踩次数是被赞次数的三倍,这个帖子将被沉底到最后一页,如果被沉底的帖子超过一页,就以被踩数多少来依次排序,被踩最多的位列最后;”
“如果被踩次数是被赞次数的五倍,这个帖子直接屏蔽,不让发布者之外的任何用户看到。”
肖鹏觉得这种逻辑倒是挺让人眼前一亮,于是便问:“这个逻辑要公布给用户吗?”
“当然不。”
陈程认真道:“这是我们的基础算法,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资产,一定要严格保密。”
真正公平公正的推荐机制,就是算法推荐。
当你把不同的商品吸引到你的商场,然后把上谁的商品、展示谁的商品以及展示资源的多少都交给某一个人来决策的时候,他一定会利用这个权限中饱私囊。
人为推荐的弊端是,某个产品虽然不是消费者最喜欢的,但它是返点最多的,那决策者为了自身利益,就会把资源倾斜到这款产品身上,从而让自己赚钱的同时,降低了平台的利润。
但算法推荐不存在这些问题,算法推荐就是分析转化率最高、利润率最高的产品,然后把它放在最好的位置上、促成更高的营业额。
这也是字节跳动未来崛起的根基。
为什么头条和抖音总是最了解用户的产品?就是因为他们的算法最先进,也最懂你。
字节跳动的算法,甚至在将来成为了国家限制出口的先进技术。
而国内很多互联网产品,在字节跳动成立之前,几乎没有算法的存在。
每一个门户网站,无论是新浪、网易、搜狐还是后来的腾讯,展示和推广什么咨询,还和传统媒体一样,有一个编辑部在背后运作,他们像报纸编辑部一样,提前编辑好了每一个位置放什么新闻,然后把这个页面推送给全部用户。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十八岁的少女,和八十岁的老汉,打开门户网站之后,接收到的咨询是完全一样的。
但很多年来,自诩先进的互联网行业,一直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们意识不到,有的人只喜欢看明星八卦,有的人只喜欢看国家大事,有的人关注国际风云,有的人关注军事发展,甚至还有人喜欢家长里短以及现实生活里的各种奇葩。
在那个年代的互联网人眼里,众口难调就干脆不调,我就像大学食堂一样,就直接出一大堆,你们自己挑着吃。
后来,字节跳动换了一个思路。
他虽然也搞了一大堆资讯让用户自己挑,但他明显更聪明的一点是,他搞了一套算法,去盯着用户挑选的全过程、去记住和分析每一个用户喜欢看什么。
就像每个顾客身边,都跟着一个细心的服务员,在招待你吃了几顿饭之后,服务员就掌握了你的口味,下次你再来,他就开始试着主动给你端来一些他认为你喜欢吃的。
以前都是被丢进食堂里排队打饭的用户,哪受到过这样贴心的待遇,一下子就被这种算法宠成渣男,你再让他自己挑着吃,他已经没这个耐心了。
陈程打算,从鱼塘成立的最初,就开始进行算法的建立与完善。
编辑一套算法,就像是从头开始编写一部法律,要开发者一点点去完善的,随着算法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精密,法律的权威性也就越来越高。
踩和赞的底层逻辑,只是一套算法的冰山一角,当算法的规则积攒的越来越多,这套算法对用户的适配性就越来越高。
等这套算法搭建起来,自己可以拿来做门户,也可以拿来做其他产品,将来甚至可以拿来做资讯类、短视频类的APP。
只要自己的算法起步早、效率高,自己无论做什么产品,这款产品都会成为用户最喜欢的,而这套核心算法,也会让自己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第170章 送给刘老师
晚上七点,陈程从川菜馆离开、来到琴房时,刘诗语正在练习大提琴。
陈程对大提琴不太了解,只是知道这种乐器的声音低沉浑厚,与小提琴截然相反。
而刘诗语的演奏听起来无可挑剔,怪不得是能进国家爱乐乐团的演奏家。
见陈程进来,刘诗语停下拉琴的动作,把大提琴放回支架上,一上来先问他:“陈程,你什么时候搞出来的校内网?简直太好用了!”
“好用吗?”
陈程笑呵呵的说:“我前段时间搞着玩的,没想到上线之后还挺受欢迎。”
刘诗语感叹:“超级好用,我昨天晚上在上面找到了我中学时的好闺蜜,她又联系了一些能联系到的老同学,我们当年那一届的中学同学,已经找到二十多人了,他们都在校内网注册了账号。”
说到这里,她又面带兴奋的说:“对了,我还把校内网推荐给伯克利的中国校友了,现在已经七八个中国校友注册了账号,我跟他们说了,让他们帮忙推荐给身边比较熟悉的留学生,算是帮你拓展一下海外市场。”
陈程笑着说:“那真是谢谢刘老师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海外用户。”
刘诗语认真道:“校内网的玩法,会让人不自觉想多分享给一些老同学,感觉比QQ有意思。”
陈程道:“跟QQ暂时还没法比,我们的用户交互还是简单的站内消息,没能做到QQ那么简洁,等校内网自身完善起来之后,再想办法多招些人,强化一下站内消息这块功能。”
刘诗语问他:“你现在有团队了吗?”
“有了。”
陈程如实回答:“都是大三大四的学长,目前有十一个人,下周可能还会再进新人。”
刘诗语惊道:“十几个人的团队,成本应该很高吧?你能负担得起吗?”
“还可以。”
陈程说:“我不是在外面打工嘛,赚的也不算少。”
刘诗语没想到他在野性打工的收入,竟然能负担一个十几人的团队,惊讶之余,也立刻想起美国那些互联网创业者。
于是,她便对陈程说:“互联网创业项目的投资周期好像都比较久,很多公司都是先亏损很长时间,才慢慢厚积薄发开始盈利,你校内网现在发展势头这么好,有没有想过先融资?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帮你找风投打听打听,我爸爸的一个学生就在IDG工作,这两年好像投资了不少国内的初创企业,包括腾讯。”
陈程没想到刘诗语还有这个人脉,他笑着说:“IDG是外资吧?如果没记错的话,他们投了腾讯110万美金,就拿走了20%的股份。”
刘诗语说:“具体怎么投的我就不太清楚了,他在IDG是中高层,有点话语权,如果你想接触一下的话,我可以帮你们牵牵线。”
陈程思忖片刻,说:“谢谢刘老师,不过还是稍等再等一等吧,校内网刚上线三四天,这么快就谈投资意义不大,现在任何一家资本都不可能给我一个很高的估值,说不定欺负我年纪小,投个几十万美金就想占20%甚至更多的股份。”
刘诗语惊讶的问:“几十万美金占20%,那给你的估值也有小几百万美金了,一个刚上线几天的公司,估值几百万美金,这已经很厉害了啊。”
陈程微微一笑,说:“关键几十万美金完全没必要去融,这点钱根本解决不了什么作用,反而像饮鸩止渴,一旦这笔钱进来,用这笔钱把规模扩大,就等于被资本牵着鼻子走,花钱的速度越来越快,用不了多久就要进行二轮融资,几轮之后,创始人的股份就被稀释到微乎其微了。”
回过头去看那些成功的企业,风险投资在最初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这也给风险投资创造了超乎想象的投资回报,就像后来投资腾讯的南非报业,获得了几千倍的利润,孙正义投资阿里也一样拿到了两千倍的利润,雷学长06年投了UC浏览器四百万人民币,最后从UC套现三十亿。
这些被投资者在接受投资的时候,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将来能创造出怎样的价值。
陈程不是愣头青,也不是拿着项目苦寻续命资金的穷光蛋,他在明知道自己能成功的前提下,不可能给风投留这么大的利润空间。
刘诗语没想到,很多海归的高材生都还在到处寻找几十万美金规模的天使投资,陈程一个大一新生竟然完全瞧不上。
不过她倒是没觉得是陈程自负,相反,她觉得陈程能搞出校内网这样的产品,就证明他在这方面有足够的能力,所以对局势的把控也一定比自己强。
于是她便笑着说:“等你想聊投资的时候告诉我,我帮你问一下。”
“没问题。”
刘诗语来到钢琴前,对他说:“来吧,看看你这几天基本功有没有退步。”
陈程在琴凳上坐稳,活动了一下十指关节,笑呵呵的说:“肯定退步了,这几天都没怎么顾得上。”
刘诗语找来之前练过的曲谱,让陈程照着弹了一遍,随后才点评道:“是有点生了,不过还好,比我猜测的还要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