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485节

  “远是远了一点,坐飞机要坐到屁股疼,哈哈”

  王多鱼笑了一下,接着说道:

  “我们过几天就先去京城,在京城过完国庆节,然后就乘坐火车往西北那边去,不坐飞机”

  听到他的话,刘晓俪考虑了一下,道:

  “我现在已经怀孕了,不是应该待在家里养胎才对么?”

  “你是怀孕了,但你又不是坐牢了,为什么不能出去?我们乘坐火车,就是避免你过度疲劳嘛.”

  两人聊这些话题,刘晓俪总是说不过他,不是因为王多鱼有很多歪理,而是他更加聪明。

  当然,王多鱼他自己也没有说错,怀孕了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能做了,并不是这样的。

  顿了顿,这个时候王多鱼又突然说道:

  “这样吧,从现在开始,我每天抽时间出来看医书,研究一下这个所谓的医药学、中医学什么的,到时候说不定我还能给你们看病呢.”

  “你?学医?这不是开玩笑嘛!”

  刘晓俪眼里顿时带着疑惑,不敢相信地问了一句,接着摇头道:“还是算了吧,你一个大数学家不专注你的科研工作,反而去学习医学,这是不务正业,要是被其他人知道了,肯定要说你了”

  此话有理,但王多鱼会听么?

  他想干嘛,别人还能管得了他么?

  “就这样决定了,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抽时间出来看医书,等我们从疆省回来之后,我就找人学一学这个把脉之类的,嘿嘿.”

  就在王多鱼跟刘晓俪说着夫妻之间的睡前悄悄话时,另一边,SH市政府大楼,夏华荣、张岳斌等人已经欢欣鼓舞地庆贺了起来。

  “还是太谨慎了,才投了两亿美金,要不现在再多加一点?”

  高兴过后,夏华荣便不由后悔地拍大腿。

  上海有钱么?

  当然有钱,只不过外汇确实没有多少,但如果要凑一凑的话,还是勉强再能够凑出来一点资金的。

  这个时候有人却迟疑地表示了反对,毕竟广场饭店的协议虽然出来了,但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时候再投资的话,应该赚不到多少了吧?

  另外一方面,协议是协议,但具体能让日元升值多少,谁知道呢?

  与此同时还有一人突然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竹下登愿意签下这样的协议文件呢?

  此话一出,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相对比广场协议本身的内容,以及日元升值给大家带来的欢喜,那么日本为什么愿意签订这个广场协议也同样十分重要。

  “废话,他们敢不签么?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东京湾外面有什么.”

  张岳斌冷笑一声。

  这个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吧,但应该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众人讨论了一会儿,有陈述日本本身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还有其他等方面的原因。

  比如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嘛。

  日本每年都从美国那边赚走了那么多钱,几百亿几百亿美金的地赚,别说美国了,就算是换做是我们,那肯定也不乐意也。

  碰巧美国有这样的实力收拾对方,所以竹下登不签,行么?

  “或许问一问王教授,他估计能够知道一些.”

  “明天再问吧,这个时候打电话,只怕王教授不会接电话的”

  众人聊了一会儿,有人提起咨询王多鱼,不过却被制止了。

  而关于继续增加投资的事儿,又再次被提起,然后又被推到明天给王多鱼打电话时再问。

  于是就没有然后了。

  几乎同一时间,广州这边,袁友兰他们也同样非常高兴。

  毕竟赚钱了嘛,谁不高兴呢?

  都很高兴,并且就这件事而言,广州这一波,绝对赢麻了。

  三亿美金的外汇,那么最后能够挣多少钱,真不好说了。

  只是广州这边想要继续增加投资,却是很难了。

  除非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嗯,贷款!

  提起贷款,这点就不得不聊一聊之前袁友兰他们派遣专人前往日本的事情。

  那会儿越秀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没多久,好几位领导带着资金前往日本,忙完了工作之后,临走之前跟旺旺集团的郑宝印他们见了一面。

  郑宝印以前没少前往广州,所以跟广州这边的领导也是蛮熟悉的。

  见面过程中,越秀公司的领导就询问了关于日元投资的事情。

  郑宝印也是老实,简单说了一下贷款的事情。

  当时越秀公司的领导都被震惊住了,原来金融还能这么玩?

  只不过这种手法也太惊人了,一个搞不好,那就是亏死呀。

  然而郑宝印背后是王多鱼,当然是不怕的。

  之前袁友兰他们虽然是全压了,让越秀公司直接拿出三亿美金来投资日元升值的事情。

  但现在看来,还是不够果断呀。

  虽说贷款不够稳妥,风险非常大,但是现在看来,日元升值已经板上钉钉,绝对不可能出现问题。

  那么要不要继续加大投资,全看他们自己的了。

  袁友兰他们没有商量出结果,然后还是选择询问王多鱼。

  结果就是第二天,王多鱼接到了好几个电话。

  夏华荣打过来之后,将问题说了出来,王多鱼没有给建议,而是让他们自己决定,反正他不会负责任,也不会再建议对方。

  至于说竹下登为什么会乐意签订那份广场协议,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日本堡垒式的产业结构和这些大公司的形态。

  大家都知道,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无比,但大部分产品都销往了美国,美国是日本的最大买主。

  这种产业结构跟堡垒一样坚固,封闭了外来资本的进入,导致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日本的经济实际上是被控制的。

  因为日本只往外出,而没有进口,只有流而没有通,形成了日本的单边贸易。

  不管日本的产品多么精细化,多么的物美价廉,但都始终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假如别人死活都不购买,怎么办?

  以前日本的商品为什么那么牛逼?

  还不就是物美价廉嘛,但如果日元升值,那么这些产品不就不那么便宜了嘛,使得日本的商品一下子对消费者失去了吸引力,在市场上也就失去了竞争力。

  这个问题也是日本这种堡垒式的大企业留给日本的大隐患之一。

  竹下登他们这些人当然想到了这些问题,所以才会如此卖力地迎合詹姆斯贝克他们,即便詹姆斯贝克他们提出了相对过分的要求,但竹下登他们也不会拒绝。

  因为还有第二点的原因,同样非常致命。

  日本存在这种堡垒式的大企业,比如东芝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索尼公司等,他们是一股确确实实存在的力量,且这一点跟欧洲比较类似。

  但是由于美国和日本是极其精密的‘朋友关系’,因此才实现了堡垒式结构的一个复刻。

  简单来说,那就是美国就是顾客,而顾客就是上帝,而日本则是为美国提供商品,美国则是为日本提供市场。

  如果美国不再把订单抛向日本的时候,失去了收入的日本,自然就陷入困境之中,那为什么日本非要接受日元升值,却不愿意去发展中国家寻找市场呢?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日本商品不断精细化,比如汽车、电视机、冰箱空调等,这些精细化的产品势必在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市场没有什么竞争力。

  拿哈工大一系的雕牌公司、华信公司等企业的产品来举例,为什么小灵通手机、个人电脑等产品在欧美市场大杀四方,可是在国内却没什么销量呢?

  不就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根本没有任何的市场嘛,因为这个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都在混温饱,怎么可能有钱购买小灵通手机、电脑等高端产品?

  但为什么是雕牌公司、华信公司这些企业能够杀出重围,但日本的丰田汽车、索宁收音机、东芝公司的洗衣机等在欧洲却不行么?

  首先简单说说王多鱼的聪明之处,看看哈工大一系生产的产品,比如电动自行车、小灵通手机、存储器、Powerbook笔记本电脑、掌上游戏机等,这些产品都有一个特点:要么物美价廉要么市场上没有。

  就说宠物蛋游戏机好了,这款产品全球就只有海豚游戏公司才有,所以它能够畅销全球,欧洲市场也拒绝不了。

  电动自行车这款产品也同样如此,全球市场如何拒绝呢?

  王多鱼搞出来的产品,根本不是已经卷生卷死的汽车、空调、洗衣机、电视机、冰箱等产品,不是王多鱼他搞不出来,而是太卷了。

  这部分市场,哈工大一系的企业想要卷进去,即便有强大的人力成本优势,但也未必能够竞争得过人家日本和欧洲的企业。

  其次再来聊一聊日本为什么进不去欧洲市场的原因。

  因为欧洲和日本的企业布局结构是非常类似的,可以说是基本复刻,欧洲的那些大企业也像堡垒一样易守难攻,所以日本的产品进不去。

  最终导致日本就陷入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停滞和僵局。

  美国能够看得到从七十年代末到现在一九八五年,每年都被日本赚走几百上千亿美金,那么日本岂能看不到?

  所以早几年的时候,日本就已经想要改变了,但却是发现根本做不到。

  那为什么日本就是不能发生转变呢?

  这就是为什么竹下登不得不在协议书上面签字的最重要原因了,因为一切木已成舟。

  日本的那些堡垒式的巨型企业,比如东芝公司、索尼公司、丰田汽车等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年累月地积累,旧势力不停地控制着新势力。

  层层叠叠,错综复杂。

  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压制效应,所有这些巨型企业就跟堡垒一样,完全连接在一起,上下关系极其固化,基本上不可能被撼动。

  竹下登他们这些人想要改变,让日本的经济模式发生改变,改变产品的模式等,结果却是因为这种模式太过僵硬,失去了自己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这就是典型的船大不易调头。

  王多鱼为什么要让哈工大一系的企业搞出来这么多公司?

  还不就是担心这样的情况发生嘛。

  华信公司、雕牌公司、海豚游戏等企业,都是独立个体,即便在发展的早期,王多鱼自认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对的,但未来呢?

  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就直接这样搞,给到这些企业相对自主的权力,让他们自己来动手丰衣足食。

  现如今的日本,其实就是一个被自己捆住手脚的巨人,不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向还是想实现产品的变化,都几乎不可能。

  另一方面就是旧势力不断压迫新势力的这种模式,任何创新企业想要在日本崛起,都非常困难,因为这势必会引起各方势力的压迫。

  既然竹下登他们已经拒绝了转变,现在被迫要求日元升值,竹下登他们也知道不能签,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签不行。

  以上两点,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夏华荣听完之后,不得不佩服地连连夸赞了好几句。

  因为王多鱼真的说到了点子上,把日本经济看的非常透彻。

  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两点,那么夏华荣也已经明白了王多鱼的意思。

  那就加注。

  因为日元升值肯定不会停止,欧美国家都是贪婪的,如果没有啃下来最大的一块肥肉,势必不会放过竹下登他们这些人。

  在确定了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夏华荣他们再加注,去分一杯羹,捡点漏,应该问题不大吧?

首节上一节485/5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