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说呢,只要是真正的天才,多多少少都有些奇怪的癖好或者是缺陷吧。
“嗯,他们的同时申请的.”苏正淮点头说道:
“他们四人都在酒店那边一起讨论数学问题,废寝忘食,已经连续吃了一个月的外卖.”
“根据酒店食堂送餐服务员告知的信息,他们四人每次点的饭菜几乎都一样.”
王多鱼:“.”
这四个可怜的孩子,没必要那么‘专一’吧?
日野康仁是富二代,他肯定不缺钱,韦嘉鸿本来就是大学生,也有补贴,肯定也不缺钱。
麦克马兰跟高尔斯两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都不缺钱,咋地每天都吃同样的饭菜呢?
不腻么?
算了,王多鱼懒得去知道这些信息,既然他们已经提交了申请,那就见一见他们吧。
很快王多鱼就跟他们见面了,韦嘉鸿四人见到他的时候,还挺激动的。
因为这是粉丝见面会啊,其中韦嘉鸿一句话,差点把王多鱼干破防了。
“王教授您好,我终于见到您真人了,我是看您写的论文长大.”
王多鱼的表情管理差点失控,过了两秒之后,他这才问道:
“你今年几岁了?”
“我今年十九岁,正在读大一,马上就是大二了”
韦嘉鸿连忙解释。
他在初中的时候就有看过王多鱼的相关报道,后来就陆续接触到了王多鱼的相关论文,但那会儿他才读初中看不懂。
到了高中之后,他花了一年时间把高中知识读完,然后就埋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自学完大学数学。
但自学了,不代表他已经学会了。
当时还有很多问题,但由于已经马上要高考了,所以他也只能够先参加高考。
“那你为什么不参加数学竞赛呢?这个不是可以保送么?”
听到王多鱼的询问,韦嘉鸿尴尬不已:
“王教授,我老家是县城的,我当时不知道有保送这件事,数学竞赛的话,我没有去参加,我记得我们学校好像没有举办?具体我忘记了.”
听到这里,王多鱼面上没有什么变化,但心里却已经骂开了。
他就知道数学竞赛这件事,任重道远,很难普及。
这就是信息差呀。
但凡韦嘉鸿知道数学竞赛,也不至于这样了。
要么是当地学校没有宣传到位,要么就是当地知道有数学竞赛却没有组织参加。
虽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但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韦嘉鸿好在是上了大学,并且也来到了王多鱼面前,但应该还有更多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事儿呢。
所以从韦嘉鸿接下来的自我介绍中,王多鱼想了很多很多。
等韦嘉鸿陈述完毕之后,王多鱼这才说道:
“你们四人都已经有发表了两篇或两篇以上的论文,按理说你们可以直接成为我的学生,但我向来一视同仁,你们以前的师兄师姐都一样,他们都是必须要通过测试”
“所以接下来你们就在我办公室里做题,喏,我刚才给你们出的题目,你们现在开始做题,时间到下午五点结束,现在开始。”
麦克马兰他们四人闻言,顿时都坐下来赶紧开始干活。
这是必然要走的流程,即便王多鱼也认为他们四人有这样的天赋和实力,可流程既然是流程,必然有它的道理。
就算这个流程已经有些僵化了,可现实世界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
如果不是这些规则,那么岂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他王多鱼的学生?
如此一来,王多鱼岂不是甭想好好搞科研了么?
要知道,如果带的学生越多,他需要耗费的时间就会越长。
而且他带的学生,跟其他导师带的学生还不一样。
杨念真他们虽然是师兄师姐,但未必能够教得了韦嘉鸿他们四人。
但凡有这么简单的话,王多鱼肯定会多招收几个学生了,不至于把招收学生的条件卡得那么死。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来到了下午五点的时间,王多鱼分别检查了他们四人写的答案,不由点点头。
他给他们四人的题目都完全不同,南辕北辙。
比如高尔斯和韦嘉鸿他们两人的基础方向有几个领域是重合的,比如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调和分析等,但他们各自侧重点不一样啊。
高尔斯对组合数学等更加精通一些,韦嘉鸿反而是全面一些,比如他还在拓扑、群论、代数几何等层面也有过研究,另外就是更精通于映射、几何学等。
因此,王多鱼在出题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考察重点。
这是王多鱼根据他们各自的论文所得出来的结论,然后根据这些进行出题。
四个人都是不同的题目,就算他们进行交流,也没办法。
只因为这些题目都是他们各自最擅长最拿手的领域,所以如果他们自己本身都搞不掂,那就甭想从其他人那边获得更好的灵感。
万幸,这四人都不是菜包,他们都可以完成王多鱼对他们的考察。
考察结束之后,王多鱼便直接宣布,从今天开始,他们就是他的学生了,明天就可以搬去办公室那边,跟他们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办公’了。
韦嘉鸿四人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办公室,而王多鱼则是去了一趟行政大楼书记办公室。
结果刘德本并不在,他只能去找吕恭良了。
还好吕恭良是在学校的,要不然王多鱼就只能去找韩绝了。
虽然现在已经有小灵通手机了,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可以通过这个小灵通手机联系到人,因为还有关机或者是信号屏蔽的时候。
出于保密的需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多鱼,是出什么事情了么?”
校长办公室内,吕恭良看向王多鱼,担忧地问道。
“是这样的,校长,我今天收了四个学生,他们是分别是日野康仁、麦克马兰、高尔斯和韦嘉鸿,其中韦嘉鸿是广州中山大学的学生”
王多鱼陈述了一下情况,表示他这位学生居然不知道数学竞赛的存在。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韦嘉鸿读了大学,而且他对数学十分感兴趣,不远万里地乘坐火车来到了冰城这边。
那么很有可能国内这边真的就少了一位数学天才。
韦嘉鸿之前也发表过论文,但其中两篇刚刚在《哈工大数学期刊》通过了终审的论文,却没有通过中山大学他们那边的期刊审核。
理由很简单,胡说八道。
其实就是他们那边的期刊根本看不懂韦嘉鸿的论文,这才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
因为他们期刊本身的编辑水平非常有限,甚至都不是教数学的,估计就是高中数学老师的水平,怎么可能看得懂韦嘉鸿的论文呢?
既然论文都看不懂,当然不可能发表。
要不是韦嘉鸿不甘心,不服输,跑过来参加报告会,那么这位天才估计就这么沉下去了。
王多鱼询问过韦嘉鸿,为什么不给《哈工大数学期刊》投稿,得到的回答也很意外。
韦嘉鸿认为太高端了,他不敢投稿。
一句不敢,不够自信,让王多鱼哑口无言。
或许韦嘉鸿身边的人习惯了打压他,因为大家都看不懂他的那些数学符号,当然不会认同了。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现如今的情况。
这就是为什么王多鱼会给那些想要来听他报告会的人,设置这么多门槛的原因。
毕竟不是谁都能够听得懂数学的。
特别是基础数学理论研究,这方面更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透彻的,只因为太抽象了。
“校长,我们早就进行小学、中学等竞赛,可是直到现在,好几年时间了,似乎效果也不太好,很多天赋绝佳的学生,就是被这么耽误了.”
“所以我希望能够反馈一下这件事,跟教育局的领导聊一聊,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电视宣传上面也尽可能地做到位.”
“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太好,这一点我知道,但能不能多分一点资源给这些地方呢?”
听到王多鱼的话,吕恭良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吕恭良他本来就是数学教授,以前是北大的力学教授呢,因此他非常清楚这一点。
可是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不是说改善就可以改善呀。
能怎么办呢?
就是尽可能地做到最好呗。
王多鱼其实也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砸钱。
但问题是,这个方法太粗暴了,而且未必就会有效果,何况之前他没有砸钱么?
砸下去的这些钱,能不能到那些偏远地方,那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所以不是简单的砸钱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一点,王多鱼现在也缺钱呀。
因为砸钱搞教育的事情,不管多少钱,那都是不够填这个窟窿的。
马上就是九月份了,王多鱼现在就是要把更多的资金砸到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上面。
就是希望能够利益最大化呢。
所以关于砸钱这件事,王多鱼没有跟吕恭良说。
后者表示,他知道这件事了,后续肯定会重点跟进这个工作。
当天晚上,日野康仁他们四人已经住进哈工大研究生院工作人员安排的硕士研究生寝室,他们都是单人间。
在哈工大,本科生也分了层次,比如普通本科生,都是四人间。
实验班、天才班的学生,从八三年之后,都改为了二人间。
而硕士研究生,那就是单人间了。
到了博士研究生,那就不是单人间了,而是两房或三房的套房了,里面有独立卫生间、厨房、客厅等,就跟一个家没什么两样了。
苇子沟新校区已经在建设当中了,预计明年就可以住进去了。
到时候新校区的寝室楼将会更加夸张。
隔天上午,数学系教学楼,日野康仁他们四人来到了办公室,看到了杨念真他们几人。
一番热情地友好交流之后,韦嘉鸿忍不住把荣光夏拉到一旁,小声地询问道:
“师兄,你们成为老师的学生多少年了呀?我怎么感觉你们读了很多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