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154节

  汗臭味、槟榔味、口臭味混在一起,让剧院的味道和小河滩的茅坑有的一比。

  突然荧幕亮了起来,众人下意识的安静。

  一只冉冉升起的太阳出现在画面中,下方的字幕打出了“太阳娱乐出品公司”的字样。

  奈何村民们不识字,纯粹看个热闹。

  低成本电影节奏很快,没有冗长的铺垫。

  画面上最先出现的就是男主角兰卡,他看起来不修边幅,穿着牛仔衬衣、牛仔裤,戴着美式骑兵帽。

  刚一出场就遇到了几个欺负女孩的混混,接下来自然就像无数电影中出现过的那样,男主角开始上演英雄救美的戏码。

  兰卡头顶主角的光环,能让一切不可能变得可能。

  载歌载舞,扭腰摆胯,徒手打败三名持枪歹徒。

  他的拳头如此有力,以至于违反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在接触到对方身体前便发出“砰砰”的闷响。

  他失恋时必定猛灌威士忌,做生意保管赚大钱。

  故事并不新鲜,但所有人都被吸引了注意力,谁不曾幻想自己就是画面中的男主角呢?

  当扮演兰卡颇具虚荣心的妹妹出场后,剧院里终于泛起了波澜。

  天哪!那裙子太短了,似乎风一吹就会飘起来,然后露出下面引人遐想的臀部。

  你还别说,真有的心急的人,跑到荧幕下猛吹气。

  除了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外,就是招来各种下流的谩骂。

  《礼赞难近母》的剧情走向,仿佛难近母的心思般难以揣测。

  电影采用好似跳接的手法描述主人公接连经历的重大转折,成婚、被扫地出门、婚姻触礁,却不向观众交代其中的细节、动机和目的。

  上一秒还沉浸爱河的主人公下一秒便兀自心碎,中间的剧情需要观众自行联想。

  因此每当主人公取得些微胜利,都是献给观众的一次惊喜。

  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和看主流印度电影不同,大家的注意力被前所未有地抓牢。

  作为宗教电影,当然少不了影片的主题,难近母。

  当那尊十几米高的难近母石膏像出现后,影院里的气氛蓦然一变。

  虔诚的印度教徒起身,接着双手合十进行祷告。

  还有人朝大银幕扔硬币,拉贾就是这样做的。他祈求早日攒够莉娜的嫁妆,好让他也能娶上老婆。

  最虔诚的教徒甚至带了火祭用的灯盏,当充当电影插曲的两首拜赞歌响起时,他们手握灯盏、沿银幕挥舞。

  场面十分壮观,和刚才超短裙出现时的口哨声,完完全全的两种风格。

  果然,当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镜头再度出现时,剧院里又是一片混沌。

  这下不仅有超短裙,还有近乎透明的衬衣、吻戏和带有暗示性的粗俗对白。

  难近母九个化身,其中一个从水里出现时,就是海报上的那样。

  穆纳亲耳听到有人在边上发出压抑的呻吟,就连拉贾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哎呀,三哥哪受的了这些。什么宗教电影,分明是神话桃色喜剧嘛。

  类似的一幕也发生在瓦拉纳西的豪华电影院内,当然如卡纳村那般下流的口哨是没有的。

  住在城里的人多多少少自持身份,他们最多盯着屏幕目不转睛,然后悄悄的咽口水。

  “印度的观众,没见过大场面。”玛丽对影院内男士的表现很不屑。

  “你懂的,这是印度,就连吻戏都规定不能超过5秒。”罗恩看的兴趣盎然。

  《礼赞难近母》第一场放映,他也带着玛丽和莲娜,偷偷摸摸溜进了影院,就坐在最后一排。

  “这些镜头在西方普普通通,到了印度就成了限制级,我实在搞不懂电影审查委员会的标准。”莲娜也在边上小声吐槽。

  “印度男人咖喱吃的太多,很容易冲动,就像喝酒被麻痹了神经一样。”

  罗恩能说什么,在这方面电影审查委员会比他更了解印度男人。

  好在他前世看过多部霓虹老师的作品,对现在的镜头基本免疫。

  整部电影硬是被希夫凑足了两个半小时,其中五个歌舞片段功不可没。

  电影在最后还要玩一把宗教正确,作为新娘的女主角不想着洞房,反倒呜呜吹响了海螺,在新郎逐渐沉入梦乡时唱起献给难近母的拜赞歌。

  “你觉得我们的电影会受欢迎吗?”玛丽悄悄地问。

  “当然,你看看眼前。除了男性观众,也有不少女性观众,他们都是冲着难近母来的。”

  电影中有限制级镜头,但宣传的重点还是宗教片,影院里的女性并不少。

  “就是不知道《礼赞难近母》在乡村表现的怎么样,那个巴拉姆一直说印度农村市场非常广阔。”

  “话是这么说,但你最好不要对它有什么期望。”

  “为什么?”玛丽奇怪道。

  “因为农村的电影票和城里的电影票,完全不是一回事。”

  印度电影院很多,平均每天约有两千万观众去观影。

  只不过根据地区不同,影院被分成了A、B、C三档。

  A代表城市,电影票价通常在60卢比左右。影院里设施齐全,有冷气,有卫生间。

  如孟买或者新德里的豪华影院,票价则可能抵近80卢比。

  B代表城镇,电影院条件参差不齐,票价会在20-40卢比上下浮动。

  C指的是农村,冷气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就连厕所也没有。

  当然农村剧院的票价也最便宜,基本不会超过15卢比。

  北印度的大多数人口都居住在农村,那里封建保守,很适合《礼赞难近母》这样的片子。

  只不过因为票价低廉,平均每5张票才能抵得过城市电影院卖出的一张票。

  这样计算下来,最后谁贡献的票房更多还真不好说。

  电影结束,观众开始离场,罗恩他们稀稀拉拉的走在最后。

  “你信的过那个巴拉姆吗?”玛丽问。

  “当然不,那家伙时刻都在想怎么讹我钱呢。”

  “那票房怎么统计,城市我不担心。农村呢,你知道的,那里我们都不熟悉。”

  “放心,”罗恩神秘一笑,“那些电影放映员里有我们的人。”

  送去农村的电影拷贝都是三人一组,一个负责放映,另外两个负责记账,以及监督。

  监督的两人中,有一个是罗恩的人。他既监督剧院老板,也监督身边的同行。

  每当放映完一场电影后,三人组当即清点票房,他们和剧院老板六四分。

  所有账目现结现清,拿钱走人的三人组,同时会带走拷贝,然后去下一个村子。

  印度农村地区的电影,都是按照这种方式上映、分账。

  往往三个人可以在一周内,跑遍大半个地区的农村。

  苏尔家不缺人手,村子里随便凑凑就是好几百号人。

  有他们在,罗恩根本不担心巴拉姆在票房上动手脚。

  只不过范围仅限北方邦,拉贾斯坦邦和比哈尔邦,他们能做的不多。

  巴拉姆必然会虚报票房,但只要不太过分,罗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没办法,整个印度里里外外都是个草台班子,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出了电影院的三人还没走远,就看到几个男人围着一个女人动手动脚。

  从他们下流的言语中,不难听出,那就是《礼赞难近母》中的某些粗俗对白。

  罗恩有些苦恼,阿三果然是小头控制大头。

  电影中没什么露骨的镜头,偏偏这几人就自动脑补了不可描述的情节,甚至现在还打算亲自实践一番。

  玛丽和莲娜没给他们机会,这俩姑娘猛的一塌糊涂,三两下就把混混揍的鬼哭狼嚎。

  被救下的姑娘十分气愤,她道了声谢,就气冲冲的去警局报警。

  罗恩三人面面相觑,他们突然觉得电影审查委员会的那帮人,也不是都在没事找事。

  《礼赞难近母》很快就在北方邦刮起了一阵旋风,这里的宗教题材故事一直长盛不衰。

  再加上罗恩保驾护航,电影想不火都难。

  只不过随电影登上报纸的除了各大影院火爆的照片,还有一则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

  某位女士因《礼赞难进母》电影,惨遭强暴!

  当玛丽把报纸递到罗恩面前时,他第一反应就是昨晚上救下的那个姑娘。

  “我们不是救下她了吗?”他问。

  “是的,但没能救第二次。”

  “什么意思?”

  “她去报警了,结果被值守的警察带到了房间里。她没能逃过,那里有四名警察、三名嫌疑人。”

  “老天!”罗恩捂脸,“囚犯也干了?”

  “你还对自己的同胞有什么指望吗?”玛丽鄙视他。

  罗恩摊手,怪我咯?

  算了,他今天没工夫管电影的事,他要去趟米尔扎布尔。

第182章 武德充沛

  米尔扎布尔是北方邦的东南部城市,规模不大,人口大约只有瓦拉纳西的五分之一左右。

  在社会党对外的宣传中,这里电力充足、装了自来水、电话也打得通。

  村里的孩子营养还算丰富,吃的上肉类、鸡蛋、蔬菜、小扁豆等。

  拿出卷尺和秤检查一番,他们发育的还行,身高和体重都能达到国际规定的最低标准。

  哈!这是社会党口中的米尔扎布尔,或者说整个北方邦都是按照这个模子刻出来的。

  真实的情况是,电线杆,没通电。水龙头,不出水。孩子们,个个瘦的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称,脑袋显得特别大。

  那无辜的眼睛忽闪忽闪着,就像是在拷打印度政府的良心。

  罗恩坐在汽车里一路看过来,到处都是落后的村庄,非常原始。

  所谓的电线杆其实就是一根木桩,上面压根就没电线。倒是社会党的宣传标语贴了不少,言之凿凿的保证当选后会通电。

  那标语已经白的发黄,至少经历了五六个年头。但电线杆上依旧空落落,孤苦的仿佛随时会歪斜着倒下。

首节上一节154/2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