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126节

  “不,还是理疗吧!”十九岁的乌尔米拉不能想象自己被打针的画面。

  妮娅端来热水,罗恩洗了洗手,然后隔着衣服轻轻按在乌尔米拉的小腹上。

  很软,带着温热。

  乌尔米拉白嫩的脸庞,“唰”的就红了。

  她眼睛惊慌的四处乱瞄,但玛丽她们早就悄悄退了出去。

  罗恩的手缓缓用力,按照经络方向替她舒缓肌肉。

  哎呀,酥酥麻麻的有股热气升腾,好像真的很舒服诶。

  乌尔米拉慌乱的心绪慢慢平复,胸口也不再似擂鼓搬的扑通乱响。

  “有没有好一点?”罗恩问。

  “嗯。”她脸带红晕的点点头。

  “拍摄期间可不准贪嘴,不然我们的麻烦大了。”

  “是,苏尔医生。”乌尔米拉乖乖听话。

  “叫我罗恩。”

  “罗罗恩巴巴。”

  嘶,罗恩手下一乱,差点打乱节奏。

  这是他的罩门,尤其在女人叫的时候。

  哎呀,貌似他的罩门有点多了。

  呸,他就是想曹丕,就是馋人家身子。

  “乌尔米拉,北方邦和南印度不一样,不要把那里的经验套在这里。”

  “为什么?”她问。

  “两个地方语言都不一样,想法不一样也很正常。同样对难近母的理解也有区别,到时候我单独和你讲讲。”

  “好,罗恩巴巴,幸苦您了。”

  客气啥,他最喜欢打针了,罗恩还想说什么,但外面的敲门声响了。

  是玛丽,她说希夫带着剧组已经抵达,他们需要商量一下接下来的拍摄计划。

第155章 扣扣嗖嗖

  希夫带着剧组比罗恩他们早两天出发,结果抵达瓦拉纳西的时候却晚了一天。

  没办法,上千公里的铁路光是轨宽就有四种,他们一路上需要不停的更换班次、倒车。

  三四天折腾下来,兰卡这样天天健身的型男都变得邋遢、憔悴不堪。

  在90年代初的印度进行长途火车旅行,那就是件饱受折磨的体力活。

  不过兰卡精神很亢奋,他在家人面前大大扬眉吐气了一把。

  就在出发前,他的家人还劝他早点断了念头,踏踏实实回迪拜做布料生意。

  兰卡告诉他们自己要当男主角了,家人却根本不相信。

  直到他拿出演员合同,还有剧组提供的去北方邦的火车票,兰卡的哥哥希泰什才犹犹豫豫的从迪拜飞到了孟买。

  待一切核实之后,哥哥希泰什立马把这一消息告知了迪拜的父母。

  他们很兴奋,如梦似幻,由衷的为兰卡感到高兴。

  兰卡也认为两年的煎熬是值得的,他不再为接不到戏,绞尽脑汁的找借口。

  譬如最近是雨季,没法拍摄。象头神节快到了,大伙都放假了,再之后是排灯节,紧接着又有祭祖节,剧组全面停工…

  也不再担心老家斋普尔亲朋们的诘问,“你怎么还没出名?”、“你还没混出名堂吗?”、“连那谁谁都红了,怎么还没轮到你?”…

  他现在可以正大光明的跟所有人说,他马上就要出人头地了。

  离开孟买前,哥哥希泰什又给了他五万卢比。嗯,是他片酬的三倍多。

  兰卡没指望能从这部电影身上赚钱,重要的是他成为了宝莱坞的电影人。

  他豪气万丈,但进入剧组后身段却放得极低,以绝对谦卑的姿态聆听导演的指挥。

  兰卡不在乎钱,他曾对导演希夫说:哪怕剧组不管饭,他也会来。

  因为担心伙食过好而长胖,兰卡还带了跑鞋。他准备每天坚持锻炼,饿了就吃粗糖和花生。

  对待剧组的同事,他也报以极大的热情,一路上跑前跑后的帮同组人员搬运行李。

  到了瓦拉纳西后甚至自掏腰包,给大家买了便当,他们这几天就没好好吃过一顿饭。

  “兰卡,带人去旅馆入住。”导演希夫挥挥手,把人交给了他。

  “马上!”兰卡匆匆刨了两口饭,就又忙活起来。

  “是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罗恩微笑的看着这一切。

  “这小子还不错,剧务的工作也被他一手承包了。”希夫也对兰卡的表现感到满意。

  “让他们先休息一天,明天再去农村。”罗恩刚刚看了,这伙人个个面露疲惫。

  显然这一路上被折腾的不轻,如果乌尔米拉也跟他们一起的话,估计状态也和拉肚子没差。

  希夫同意这样的安排,三四天的火车,让他的腰到现在都直不起来。

  罗恩带着他和另外一个制片人去了酒店,作为主创给安排顿好的,也算是开拍前的勉励。

  至于住宿?不好意思,整个剧组四十多号人,都住拉坦安排的民宿,包括导演在内。

  还是那句话,预算有限,怎么便宜怎么来。

  拉坦找的这家民宿是他朋友所开,每人每天的住宿费只有60卢比。

  房间漏水不说,晚上蚊虫更是差点把整座民宿淹没。

  大家抱怨不断,却又习以为常。低成本电影的剧组都是这样,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高级酒店享受了一顿美美的晚餐后,罗恩这个投资人、玛丽他们几个制片人、导演希夫、编剧拉维坐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拍摄。

  “取景地已经找好,就在市区附近,那里有一座难近母的神庙。”这也是拉坦帮罗恩物色的地点。

  “我需要带摄影师去看看。”导演希夫不置可否。

  一旦进入角色,他就变得不那么好说话。作为导演,他需要对自己的镜头负责。

  取景地合不合适得镜头说了算,其他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罗恩很欣赏他这种态度,毕竟电影拍好了,自己才有的赚。

  “明天我和玛丽跟你一起去。”

  “我也想去。”莲娜悄悄举手。

  “你在酒店照顾乌尔米拉。”罗恩把她按了回去。

  “她有自己的助理…”莲娜嘴里嘀咕了两句,但并没有坚持。

  罗恩给了她一个赞赏的眼神,这才乖嘛。

  莲娜的身手等闲几个印度男人根本近不了身,乌尔米拉正是虚弱的时候,可得保护好了。

  “需要让男女主演先熟悉剧本吗?趁我们出外景的时候。”玛丽问。

  “不用,我已经和他讲过剧情了。”导演希夫不在意的摇摇头。

  说来奇葩,男主角兰卡到现在还没摸过剧本,他也没打算找导演要。

  他的挚友拉吉很赞同这种做法,因为即使是大明星也不好这样做。

  在宝莱坞问导演要剧本是大忌,除非你不想在剧组待了。

  导演最讨厌这种人,“你以为你是谁?怎么,觉得我告诉你的不算数?”

  看似最为开放的宝莱坞,其实同样等级森严。

  定下了明天的行程后,几人又开始核对剧组的开销。

  三百万卢比的预算看起来很多,其实一点都不经花。

  希夫的导演薪酬是30万卢比,乌尔米拉的片酬是20万卢比。

  其他配角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有20万,还有制片人、摄影师、造型师、灯光师、剧组杂工.

  光是这些人员开支的费用,就占去了整体的预算的三分之一。

  拍摄期间的吃穿用度、场地、道具、设备器材,没有100万卢比打底,根本搞不定。

  略一合计,300万的预算已经去掉了200万。

  剩下的100万,得留着后期制作的费用,比如音乐、剪辑、特效、拷贝等等。

  可以说每一个卢比都身负重任,容不得他们一丝一毫的浪费。

  为了节约开支,就连拍摄用的胶卷都选了较为廉价的16毫米规格。

  每盘胶卷400英尺,能拍摄11分钟左右的素材。

  宝莱坞电影,即使是低成本片,时长也普遍控制在2.5到3个小时。

  电影太短,购票的观众会觉得亏本。

  所以哪怕多塞几段毫无意义的歌舞在里面,导演也要把时长凑到两个半小时以上。

  《礼赞难近母》大约也是这个长度,按照1:1的成片比计算,至少需要14盘胶卷。

  但很少有剧组能做到这么高的成片比,预算充足的项目通常按照10:1或者15:1来备货胶卷。

  罗恩他们当然不能这么奢侈,2:1最多了。这意味着每个镜头,演员最多有两次机会。

  一遍过最好,NG太多,必然被骂。

  如此节约的情况下,拍摄用的胶卷也要准备28盘左右。

  这玩意全靠进口,印度国内目前没有替代品。

  原本每盘70美元的胶卷价格,算上高额进口关税后,生生被抬到了100美元。

  28盘电影胶卷,折算成卢比大约是十万。啧,相当于6.25个兰卡的片酬。

  后期拷贝时,拍摄完成后16毫米的画面会被转换成35毫米的胶卷,这是宝莱坞低成本电影的常规做法。

  可以说为了节约成本,整个剧组绞尽脑汁。

  罗恩从没想过增加预算,那不可能,也不合规矩。

  商人逐利,控制好预算,才能赚钱。

  第二天一早,当罗恩从丘陵起伏的地带苏醒时,导演希夫早就已经等在楼下。

  他身边跟着制片人,还有一个拎着提包的摄影师。

  三人满脸憔悴,胳臂、嘴唇、耳朵上,满是蚊子咬的大包。

首节上一节126/2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