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的护照是由扒手偷来,或是游客所遗失,或是向外国游客中急需用钱的瘾君子买来。
空白护照很稀有,只能从德国、法国、英国等多国领事馆、大使馆、移民局的官员那里搞来。
即使海拉和大使馆官员有交情,但空白护照的昂贵价格,她依旧很难负担。
通常这种东西只要出现在市场,无论价格多高,立刻就会被人买走。
海拉接触的空白护照,都是来自其他势力的委托。
据说哈德汗那里,就有一个防火保险箱,里面摆满了各个国家的正版空白护照。
海拉靠着足够的耐心、专业本事与资源,几乎能变造护照上的所有东西,以符合新使用者的条件。
她替护照换照片,用钩针如此不起眼的工具,仿造厚重戳印隆起的线条或锯齿痕迹。
有时将护照的缝线小心拆下,换上另一本护照的干净纸页。日期、细节和戳记,全部用化学溶剂予以改造或抹除。
填入新数据时,从包罗万象的印刷墨水目录里挑选色度正确的墨水使用。有些变造能骗过专家的法眼,而从没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露底。
“只是把护照做出来还远远不够,你得确认它足够干净,不会在抵达护照发行国后,就立刻被抓起来。”
“就是你曾经说过的,需要借助航空公司和海关来筛选护照?”罗恩想起了上次他们合作的护照生意。
“没错,这里面动用的关系和麻烦程度,丝毫不亚于新造一张空白护照。”
罗恩惊叹于这门生意的精巧和复杂,他曾经和大多数人一样,都认为伪造护照就是换个照片的事,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
但参观了海拉的工作室后才知道,电影里演的十分无脑。
“怎么样,是不是大开眼界?”海拉笑着问。
“真的很刑!”罗恩点头。
《刑法典》诚不欺我,发财的路子都在里面。
伪造一张可用的护照,打底数千美元。西方热门国家的护照,更是上万,利润高的离谱。
“让你那个巴西朋友,准备好贪官的照片、资料。我这里处理好护照本,会把它交给哈德汗的人漂白。”
“你在替哈德汗做事?”罗恩大为惊讶。
“南孟买的地下生意,有谁能撇开他单干吗?”海拉反问。
“好吧,我只是…觉得很突然。”
罗恩早该想到的,他去过哈德汗的家,在那里还见了负责护照生意的迦尼。
这一行当必然会有很多人合作参与,才能打通从机场到海关的所有门路。
海拉负责伪造护照,迦尼下面自会有人接手刻印、查验、筛选、漂白等一系列后续操作。
光靠她一个人不可能搞定所有事,更何况她还是一个外国女人。
没有本地势力的庇护,海拉做不了这些,甚至安全都成问题。
这也解释了强尼能认识海拉的原因,他们都为哈德汗做事。
罗恩又想到了自己,他的很多生意也在和哈德汗合作。
阿南德曾说过,孟买每个人都知道哈德汗,这句话并不夸张。
“想要在孟买生活的很舒服,没有钱可行不通。”海拉说出了那句至理名言。
“我同意。”这一点罗恩无比赞同。
这里连淡水都是稀缺资源,没钱别说洗澡,水龙头都到不了家。
“我在英国时学的美术,也拿英镑临摹过。没想到,在孟买能把这项技能学以致用,很有趣。”她翘起嘴唇,笑的很顽皮。
“这门生意比我想的复杂,后面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打电话给我。”
“好。”她眼神变得温柔,不再那么冷静。
“我得和卢卡谈谈,你搞定一张护照无比艰难,他必须得加钱!”
“加多少?”她紧抿嘴唇,强压住笑意。
“至少得5万美元,对了,做一笔买卖,你能多少提.”
罗恩不得不闭嘴,他又变成了猎物。他必须全神应对,不让那份欢愉溜走。
他环抱住她,将她抱进外面的卧室,抱进满是她香味的房间里。
世界在颤抖,灵魂在升华。
第131章 老拉尔的助攻
清晨,罗恩满怀负罪感的从海拉公寓下来。
他终究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他睡了好兄弟的梦中女神。
护照的事情,大概需要两周操作。卢卡那里他也要好好琢磨一番,争取把贪官的口袋榨干。
干这种事罗恩毫无负罪感。
不过在那之前,他要先回一趟旅行社,维诺德即将从迪拜返回。
要塞区,孟买旅游资讯公司办公室。这里一改往日的清净,数十名男男女女熙熙攘攘的在此聚集。
他们都是从湾区国家返回的务工者,维诺德回程时,也顺带做了一笔生意。
办公室接待处的桌子上,摆满了旅行社代办的机票、签证、打工许可证、酒店住宿券。
人群叽叽喳喳个不停,有的手拿外币清点,有的摆弄身上的首饰。
“这些人都是哈德汗委托过来的?”罗恩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神情欢喜。
“是的,总共一百人。我们负责他们的机票、住宿、还有各种签证问题,这是账单。”维诺德把手里的文件袋递给他。
罗恩打开扫了几眼,不错,这一趟赚了30万卢比。除了服务费,代买机票、安排住宿、中介工作,这些都有钱赚。
“罗恩,哈德汗的生意很大。”突然,维诺德在他耳边提醒。
“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不用发现,你也能看到,瞧那边。”
顺着他的目光,罗恩看向那群归国的打工者。有人正逐个从他们手中收走外币,零零散散、大大小小,一张不漏。
很快,成捆的外币被拿走。崭新的卢比被发到了打工人手中,他们欢喜的嗅来嗅去,仿佛对这次交易十分满意。
罗恩粗略估计至少有数百万卢比被兑换,金钱就在他眼前流淌。
他有所准备,毕竟这是早就谈好的事情,没什么好奇怪.
嗯?不对!
那些人在兑了钱后,又纷纷从身上开始卸首饰,男男女女都在卸。
戒指、项链、胸针、耳环、手镯.都是黄金!
“他们每人能带一百到三百克的黄金回国,这是海关允许的最大份量。黄金稍后会被送到附近的一家小作坊重新加工,最后再送到札维里珠宝集市脱手。”
维诺德语气赞叹,他一辈子都没见过这种大买卖。
罗恩则想到了潘特曾经和他说过的话:哈德汗胃口很大,你的旅行社赚的没有他百分之一多。
这句话回过头来看,竟然一点都没夸张。
“知道黄金从哪里来的吗?”他问。
“波斯湾国家的黑市,那儿也有很多渠道。有的是合法买来,有的是偷来的。欧洲、非洲各地的毒虫、扒手、闯空门的人,他们偷到黄金首饰,会卖给收赃者。
然后这些黄金又从法兰克福或者伦敦的黑市,流到波斯湾各个港口。哈德汗在迪拜、阿布扎比、巴林都有人手,由他们将黄金熔成粗制烂造的项链、戒指和手镯。”
这不是秘密,在波斯湾国家打工的印度人都知道这件事。他们也乐意替哈德汗带黄金回国,因为有报酬。
现在到了地点,当然要交出东西,然后拿走小费。
人肉黄金,简单又风险极低。
妈的,和人家比起来,他赚的这三十万卢比,简直连汤水都算不上。
“听说在前几年,光靠黄金买卖,哈德汗一年的收益就超过四百万美元。”维诺德又透露了一条消息。
罗恩酸了,四百万美元,就是一亿多卢比。
他的苏尔电器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机器不停,也不一定能赚来那么多钱。
走私,果然能发大财啊。
哈德汗还不用交税,他把政府的那帮官员全部塞的荷包满满,根本不会有任何麻烦。
“不过现在不行了,印度放开了黄金交易,走私的利润比之前下降了一半不止。”维诺德的语气颇为遗憾,仿佛为没能趁早捞一笔而惋惜。
“我们只做旅行社的生意就行,那不是我们能吃的下的。”罗恩很快就冷静下来。
“旅行社也不错,”维诺德又开心的摆头,“至少不那么危险,就和旅游一样。”
“过两天还有一批人,大概三百个,你继续带队。”罗恩吩咐他。
“没问题!”维诺德摩拳擦掌。
罗恩得给迪拜那里的办公室打个电话,让他们多多发展中介工作。
每人2000卢比的服务费虽然很香,但他也想要更多啊。
这都是正经生意,可以大力投入,不用有什么顾忌。
按照罗恩和哈德汗制定的计划,他们今年要送五千人出国。
仅仅靠服务费,罗恩就能赚一千万卢比。
不过这还不够,五千人意味着庞大的资源,还能再榨一榨。
走进旅行社,罗恩嘱咐这里的员工,对外面的打工人建档。
这些资料,都要存进计算机中维护,以后说不得就要用到。
孟买的旅行业,依旧没什么起色,他的旅游公司全靠旅行社的生意支撑。
老拉尔的情绪很坏,他此刻身在摄影棚,现场正拍摄苏尔电器的广告。
他想要凉爽清风吹来时的享受表情,还有燥热难耐时的焦虑,但演员的情绪始终给不到位。
“我很生气。”老拉尔在片场用麦克风说,语气阴沉沉的,“你们的表演毫无激情。”
剧组的人低头默不作声,其中尤以玛尼莎最为难堪,所谓的演员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孩子。
你指望孩子的表演能有什么激情?毫无疑问,导演说的就是她。
镜头展现的是玛尼莎在广告中的居所,典型的中产家庭布置,电视机、厨房、德国风格的洗手间。
周围围了一圈绿布,远处摄像机的红灯,正极为缓慢的闪烁。
现场有大约五六十人,灯光师、音效师、演员、场务以及一大群完全无所事事的人。
“没几个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老拉尔厌恶地说,“所以我们的电影才如此粗糙。不像在好莱坞,所有人都是专业的。
我管的这个烂摊子不是剧组,是再就业中心,那么多人不用鞭子抽就不干活。”
印度电影工业和这个国家的任何产业一样,雇用的人数远超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