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
此时的李轩当即拍板。
好!
王海洋微微一笑。
怕的就是你不答应。
那就一言为定。
当王海洋踏出门。
李轩才啧啧的看着西装革履的背影。
“真的是傲慢啊。”
当然王海洋回到公司之后。
也找江丽分析剧本。
你看这剧本有几成火候?
出于谨慎的心思,王海洋还是让江丽分析一波。
看着眼前的剧本,江丽沉吟片刻后说道。
“以东北的大下岗为背景吗?那他对标的观众应该是四十岁往上的用户了。”
“悬疑剧本,像是年轻人喜欢的题材,这一点我们这并没有太多的先例,只能说这一点日韩方面会更加的熟悉。”
“老背景,新题材,这不就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吗”此时的王海洋就吐槽了。
没想到在前辈死过一遍的时候。
居然还选择踩下去。
这部剧的尸体还是热乎着呢。
还在发烫。
“所以说,没有任何对标作,完全就是开山的作品,所以我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有效的建议来.只能说,李轩这个家伙,他还是那么喜欢给人出难题。”
此时的江丽就怂了肩。
答案就是看不懂。
无法用以往的经验去判断。
但是能用惯常的逻辑去推演。
如果是推演结果的话,江丽还是觉得可能有点悬。
因为首先漫长的季节,这个名字就很云里雾里,信息点就不够足,而且是漫长季节之外,他所讲的故事是少年少女之间的纠葛引发的杀人案。
而这杀人案又引出了一个时代的故事。
说真的,就看不懂。
“不过他也真的是够大胆的,居然选择用原创企划,多少老导演都只敢拍ip改,他倒好,上来就是原创。”
“他是真的相信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
其实理性思考的话。
李轩确实有可能陨于傲慢,因为就目前的作品来看,这就是一个傲慢的人,想要迫不及待整出点东西来,想要弄点与众不同的事物。
这大概就是有才者的通病了,觉得这天下第一的人是自己,觉得那无所不能的人是自己。
“有你这句话我就安心多了,不过我还是要把剧本拿去给董事长看看,对他亲口否认才行。”
“需要这么麻烦吗?”江丽此时就有些疑惑。
“这是职场的智慧,领导拍板,最后出了问题,那是领导的锅,如果领导只是暗示,没有给出直接指示的话,那锅可就是咱身上背了。”
所以就算是知道他是彻底的翻车之作。
他还是要拿去给王磊过目过目,让这位董事长亲口否认。
这就是职场的生存之道呀。
“这一笔资源拿的挺烫手。”
“我当然知道没安好心了,但至少这份协议和资源,就能让我拍戏方便许多.”
此时的李轩就在王校长办公室里调侃的。
这资源确实烫手。
就是一副没安好心的样子。
不过李轩,还是接受了。
自己可不仅仅有跟华艺兄弟的对赌,还有跟系统的对赌。
够刺激的。
此时的李轩就眯着双眼。
对于角色的选角,自己已经有想法,罗锦和朱亚汶任由自己安排,不用谈片酬,也不用聊其他的。
你指哪儿?我去打哪儿。
你要演什么剧本,我就演什么本子。
朱亚汶则负责演王洋,罗锦则是安排了演傅卫军.
Ok的,没问题。
至于其他主要角色,主演王响李轩想用范韦的原汁原味
这一轮粗定下来。
大概就这样了。
李轩也联系了东北那一边。
范韦看完剧本后,只说了一个字。
好。
言简意赅。
和他本人幽默滑稽的风格比起来,他本人算得上是雷厉风行的,甚至连完整剧本都还没有出来呢,他就答应了。
用他的话来说。
敢去拍大下岗的都是好人。
拍的好不好另说。
于是乎。
这部定位“文艺片”,扛收视率的人就只有李轩和“范德彪”的作品就立项完毕了。
“恰同学少年当初蹭的东西还比较多,这个就真的原创呀,他的勇气还真是有够大的”
此时的黄小明,就看着这一点。
对于李轩。
这个年过去之后.他还是重振旗鼓。
勉强将自己的心拉回来了一点。
没有什么好说的。
失败就是失败。
只是目前追赶的对象加了一个李轩而已。
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对于陈昆来说也是一样,对他来说,不过是挑战的人多了一个而已。
不会李轩。
他自编自导自演。
有优势也有劣势吧。
不过陈昆倒也不觉得有什么。
他跟我比。
作为演员当然是比演技啦,难不成我还跟他比导演不成?
难不成他还跟我比音乐不成?
在求同存异的相同道路上竞争。
到最后总咖位。
作为“明星”的部分。
此时的陈昆就说道。
“他是演员加导演加编剧,而我们是唱跳演,本质上比对的还是最后的综合影响力.”
“只是他选的道路是最难的,最艰苦的,上限是最高的,但上限高,不代表人能走到那么高。”
第300章 ,放弃《潜伏》去《漫长的季节》,这个高媛媛是傻子吧
咖位本质上是撬动资源的能力。
准一线,一线,票房号召力,收视号召力,能撬动的投资。
像李连捷那个等级层次,一个人就能撬动一个亿片酬,《投名状》就是三个亿的投资。
陈昆
能够撬动扛起一个亿的投资。
黄小明知道的。
他的下一部要拍摄的作品叫做《画皮》,和周讯一起扛的投资,一共是一个亿的投资。
当看到这份投资金额的时候,黄小明就知道,自己就算不被李轩拉下来,自己距离陈昆还是有点远。
他妈的,一个亿。
黄小明此时想到这里就有些失笑了,他都能撬动一个亿的投资了。
“你在失落?”
“嗯哼,看到和你的差距了,有点失落。”
“不能这么想,这一个亿的投资是我和周讯一起扛的,并非我自己一个人扛下来的。”此时的陈昆顿了顿说道:“同时.还有公司在背后的助力,你知道的,和李轩比起来,我们背后无论是【身价】还是【撬动能力】都是有水分的什么时候我自己去开工作室了,独立出来之后,能撬动什么样级别的投资能力,那才是我的真正能力。”
对于自己的情况。
陈昆是意外的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