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看到来福那副委屈的小表情,陈舟最终还是没忍心把话说出口。
“锅里应该还剩些酱茄子吧,待会用温水涮一下,把茄子跟羊肉拌一拌给它吃。”
揉了揉来福的脑袋,他吩咐道。
……
神秘奖励为这座物产不算丰富的岛屿带来了太多改变。
从最开始的葱姜蒜辣椒等调味料,到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再到现在的茄子、韭菜、芹菜、白菜等农作物。
可以说,只要陈舟愿意,现代的家常菜他基本都能在岛上吃到。
目前岛上唯一欠缺的可能只有家禽和家畜了。
可惜的是,自从送来一对牛后,神秘奖励就再也没出现过活物。
陈舟所怀念的鸡肉、猪肉始终没有着落。
尤其是猪肉,作为北方人,逢年过节吃不上新鲜的炖猪肉,猪血肠,嘴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像是缺了点什么。
随着年龄增长,陈舟发现自己愈发喜欢怀念过去。
若身在现代,他这种思乡情绪或许还没那么强烈。
但他位于一个遥远的时空,与故乡的距离不止时间,还有空间,在完成挑战之前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返乡的。
因着这种独特的处境,他的一些情绪便变得非比寻常。
有时候,陈舟真想把自己灌个酩酊大醉,溺死在酒后的幻梦中。
然而如今他已不是一个人生活,小到龙猫等宠物,大到岛上的岛民,这一切都压在他肩上。
或许有一天,觉得自己难以肩负这重担时,陈舟会化身昏庸的君主,藏在他位于岛屿深处的城堡中,夜夜笙歌,一醉方休。
可现在,他毕竟还是个心系岛屿前途的“明君”,即使整日通宵达旦,撰写资料,绘制图纸,也要为这个渺小势力的发展添砖加瓦。
……
让来福稍微感觉满意的用餐时间很快结束。
两名厨师收拾碗筷,端进厨房洗涮的工夫,陈舟已经带着来福走出了食堂,朝着海的方向走去。
阳光明媚,天空一碧如洗。
平坦的石砖小路笔直整齐,从工厂大门向下延伸。
岛内“精英”的独栋居所位于小路西侧,外观大致相同,因居民性格不同,装饰略有差异。
喜欢耕种的岛民连家门口的一小块土地也要利用,开辟出一小块苗圃,在上面种上了辣椒。
热带气候中的辣椒似乎从一年生植物变成了多年生植物,长了一年也不见有枯萎的迹象。
最早种下辣椒的岛民家门口,几棵辣椒已经长到一人多高。
形如小树的辣椒枝杈上挂着红彤彤的小辣椒,远远望去颇为喜人。
身在北方,又对植物了解甚少,陈舟每次看到高大的辣椒树时都会啧啧称奇。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辣椒本就产自中南美洲。
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只要降水符合需求,辣椒就不是一年寿命的短命鬼,它可以生长三年五年,甚至十几二十年,长到四五米高。
寒冷的北方不具备适合辣椒生长的环境,才造就了陈舟的错误认知。
……
过了“高级岛民”的生活区,在林中的空地上便是岛民们全凭兴趣建造的各种生产设施了。
其中有小型烧炭窑、小型制陶窑、有晾晒葡萄干的风干房、有用于木的工作室、也有木雕室乃至绘画室……
前段时间陈舟闲着没事,仿照奖励送来的长箫制造了几根能吹奏的乐器。
这又在岛上掀起了一阵新潮流。
岛民们纷纷仿制长萧,并效仿首领将其横在嘴边,在家门口故作潇洒地吹了起来。
奈何陈舟本人就是个乐痴,能把长箫吹出动静已经是他竭尽全力造就的成果,想流畅地吹奏曲目对他来说比登天都难。
首领本人都这个水平,岛民们吹奏的曲子更是“呕哑嘲哳难为听”。
自那以后,每天清晨,当距离工厂不远的居民区吹奏此起彼伏的“箫声”传入工厂,陈舟都会满脸痛苦地从床上爬起来,对自己制造乐器的行为感到后悔。
没多久,岛上的法典就新添了一条关于扰民行为的规范与惩罚。
认识到自己的演出会影响别人休息后,居民区的箫声终于消停了下去。
……
但流行的浪潮逝去后,总有留下对音乐感兴趣的人。
为了避免遭受惩罚,只要腾出时间,这部分音乐爱好者就会走入林中,吹响长箫,按动箫上的孔洞,凭着本能一点点寻找能触动灵魂的美妙的旋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刚走出原始社会不久的人,岛民骨子里还未丧失对自然世界的敏感。
但凡能坚持练习演奏,岛民的水平基本都能领先陈舟,将他们崇高的首领远远甩在身后。
婉转的鸟鸣、穿过森林的风声、汹涌不绝的浪潮……
大自然的声响使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心灵与情绪,谱出一段段曲目。
……
越过岛民的兴趣区,带着来福再往前走,横穿森林中开辟出的宽阔土路,海滨林地近在咫尺。
从前垒砌木石墙时,为图方便省力气,陈舟总优先砍伐靠近沙滩的树木。
长久以往,靠近海滩那片本就不算茂盛的林地很快就被砍成光秃秃一片。
近一两年,随着岛上修建道路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工人们可以从更远的地方运输木材来此了。
陈舟便让岛民重新在海滨林地栽上了树苗。
太靠近大海的地方不适合树木生长,栽下的树苗成活率不高。
好在负责岛上事务的星期六把植树这件事牢记在心,只要看到有树苗死去,他就让岛民重新种植。
到现在,剩下的树苗大多都已扎下根,迎着阳光茁壮生长了。
……
尽管海滨林地稍微恢复了元气,但那些纤细的小树根本无法遮蔽阳光。
顶着旱季的阳光,陈舟加快步伐,穿过这片没有林荫的树林,径直走向港口码头。
……
如今的海边新增了好几块大型晾盐场。
阳光泼洒下来时,那些已经结晶的盐粒反着光,远远望去好似一大块镜子。
岩滩旁边的庄稼地中,正有戴着草帽的岛民认真劳作。
偶尔可见一两只肥硕的被剪去飞羽的大鸟在河岸旁散步,趾高气昂地巡视它们的领地。
那里被一片浓烈的绿意涂抹,即使是在这样炎热的天气,望上一眼也会使人由衷地感觉凉爽。
……
曾经遍布石块的岩滩经过七个多月的清理,完全换了模样。
适合小鱼小虾螃蟹和蛏子生活的环境被完全破坏了。
厚实的港口道路挡住了海浪,港口内只剩岩河涌向大海的淡水。
淤泥大多都从河道中挖了出去,堆在河道旁边,被太阳照射,散发出冲天的腥臭味儿。
别看它们其貌不扬,气味儿也恶心,却是一种独特的肥料。
待晾晒完成,岛民便会将淤泥按照比例掺和进庄稼地。
土地的肥力会因这批肥料得到补充,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与产量。
……
在港口道路上,横着一排相似的木质房屋。
那是用于维修船舶的简易船坞。
目前岛上已有一艘独木舟、三艘小帆船及一艘中号帆船。
它们有的用于捕捞,有的用于远赴群岛为岛屿增添人口,都集中在简易船坞修补维护。
……
距离整排简易船坞不远,矗立着一座足有13m高的巨型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
岛上的工人大多聚集在框架周围,或是捆绑钢筋,或是运输材料。
他们的工作模式依旧是老带新。
熟练的老工人一边干活一边聊着天,不时给新岛民讲解一下具体细节,表现得游刃有余。
这栋尚在建设中的巨型建筑是岛上的新造船厂。
靠着这座造船厂,陈舟将制造出这个世界的第一艘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船只。
这艘大船会拥有举世无二的钢铁骨架,装备17世纪最先进的舰炮,驾驶它的,将是武器精良,且悍不畏死的水手。
它将代表陈舟的意志,向整个世界宣告这座岛屿的存在,同时为陈舟带来无尽的财富。
尽管现在造船厂还未竣工,但陈舟已经提前制定了铁骨船只的第一个目标群岛。
他很想知道,近三年过去,西班牙人到底有没有搬走埋藏在岛上的金银财宝。
如果那群强盗的手不够快,他不介意来次“黑吃黑”,夺走西班牙人的战利品填饱自己的口袋。
第230章 第一次遭遇
1665年6月初,造船厂中的铁骨大船仍处于建设中,大岛的第三次“增添人口”行动却已开始。
依旧是那艘结实耐用的钢筋框架帆船,依旧由星期日带领。
不过这一次,船上的武装力量增强了不止一筹。
……
福禄寿三人事务缠身,需要留在岛上帮助陈舟管理诸多工程。
此次跟随星期日一起起程登岛的是新训练出的警卫队成员。
自械斗事件发生后,岛上便组建了警卫队,并在第二次远赴群岛捕捉土著后将警卫队的规模进一步扩张,从最初的8人增加到了20人。
警卫队的所有成员都由陈舟和星期日一手训练。
岛上的新知识太多,警卫队成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他们着重学习汉语汉字、背诵理解法典和武器使用维护准则。
除此之外,他们的纪律性也是陈舟格外看重的一点。
大学军训时体验过的踢正步,叠豆腐块,乃至在军旅影视剧中看过的部队训练方式,陈舟都酌情加进了警卫队的训练计划中。